世界傳統醫藥日:你會喝中藥嗎?

新華網客戶端 發佈 2021-10-23T03:44:19+00:00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但中藥的服藥時間、服藥頻次和服藥溫度都有不少講究。專家提示:中藥以溫服為宜,且不建議與食物同時服用。

新華社瀋陽10月22日電(記者於也童)10月22日是世界傳統醫藥日。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但中藥的服藥時間、服藥頻次和服藥溫度都有不少講究。專家提示:中藥以溫服為宜,且不建議與食物同時服用。

一位患者為改善咳嗽、咳痰、調理脾虛濕熱體質尋找中醫看診,醫生針對他的病症,為他開了袋裝湯藥。由於上班熱藥不方便,患者中午吃藥時剪開藥袋便直接服用。

「這種服用中藥的方式是不妥的。」瀋陽市衛生健康服務中心主任中醫師李涵說,「我們服用中藥時,可以看下包裝,一般上邊都會標註『溫服』,就是不要涼著喝藥。熬好的袋裝湯藥可以用開水燙一下再喝,也可以剪開藥袋後加熱到合適溫度再喝。」

李涵介紹,中藥藥液過冷會傷及脾胃陽氣導致嘔吐,過熱則易燙傷口腔及咽喉,而溫服利於藥力通行。除陽盛格陰、熱毒熾盛的情況需要冷服以導引藥力,或一些特殊方劑如侯氏黑散標明需要冷服外,絕大部分湯藥均以溫服為宜。

除服用時的溫度,服用中藥的時間也要注意。食物與中藥同服容易產生絡合物,因此中藥不宜與食物同服。一般來說,驅蟲藥和治療便秘的中藥空腹服,滋補藥宜在飯前服,對胃腸有刺激的藥宜飯後服,治療失眠的藥宜睡前服。從服藥頻次上看,「日三次溫服」更有利於維持穩定血藥濃度。

「中醫的服藥時間、服藥頻次和服藥溫度都是很有講究的,並非簡單的『早飯前、晚飯後』。事實上,很多古方都標明了『空腹服』『食遠服』等服藥方法,每個患者病情不同,因此一定要問清主治醫師,以利更佳療效。」瀋陽市中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王麗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