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姚璇秋:梅蘭芳先生對我的潮劇藝術之路影響深遠

南方plus客戶端 發佈 2021-10-17T15:24:30+00:00

日前,「閃亮的坐標」——姚璇秋傳承潮劇精品欣賞會在廣東藝術劇院上演。著名潮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劇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姚璇秋,是潮劇界的標杆,也是中國戲劇界的一面旗幟。鮮為人知的是,梅蘭芳先生及其弟子魏蓮芳都先後對姚璇秋進行過指導。

日前,「閃亮的坐標」——姚璇秋傳承潮劇精品欣賞會在廣東藝術劇院上演。著名潮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劇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姚璇秋,是潮劇界的標杆,也是中國戲劇界的一面旗幟。

鮮為人知的是,梅蘭芳先生及其弟子魏蓮芳都先後對姚璇秋進行過指導。她還被列入梅蘭芳門下的128名弟子之一。姚璇秋不但將梅派藝術融入潮劇,豐富了潮劇的表演,還移植演出了梅派的重要劇目選段《穆桂英捧印》,梅派藝術對姚璇秋的潮劇藝術影響深刻。

近日,南方日報、南方+記者對話姚璇秋,回憶這段與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的往事。

姚璇秋在梅蘭芳先生家。

梅蘭芳先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南方日報、南方+:您和梅蘭芳先生是如何結緣的?

姚璇秋:1956年春天,我隨潮劇團到廣州演出,當時剛碰上梅蘭芳老師率領中國京劇代表團路經廣州赴日作訪問演出,梅老師從百忙中抽身前來觀看我們演出的《陳三五娘》,併到後台來看我們。第二年的夏天和1959年的秋天,我們先後兩次到北京演出,都到梅老師家裡拜訪過。

還記得1959年,我隨團第二次上京演出,閒暇之餘,我與導演鄭一標應邀觀看梅蘭芳先生主演的京劇《穆桂英掛帥》全劇,這齣戲是梅蘭芳先生移植自馬金鳳主演的同名豫劇《穆桂英掛帥》。當時梅蘭芳先生已經65歲高齡,但是其精湛演技將中年的穆桂英渾身英氣演繹得淋漓盡致,這一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魏蓮芳先生指導姚璇秋。

創造潮劇旦角「姜芽指」

南方日報、南方+:梅蘭芳先生對您有哪些指導,能否分享一下?

姚璇秋:應該說,《掃窗會》之所以享譽四方,離不開梅蘭芳先生的指導。最後55分鐘的表演固定下來,形成了成熟的經典。現在,《掃窗會》已經成了潮劇傳承的固定劇目。

梅蘭芳先生指出《掃窗會》中一個小瑕疵:當王金真與高文舉見面時,悲憤交集的王金真,曾兩次舉起手中的掃帚要「掃」高文舉,我用了兩次「紡花手」的動作,梅蘭芳先生認為,兩次動作相同,有重科之嫌,建議刪去一次。此外,王金真在見到高文舉之後,心頭又怒又恨,叫道:「冤家,我好恨啊!」高文舉說:「妻啊,你恨我何來?」王金真說:「恨不得把你一掃!」高文舉看著王金真千里迢迢來京,受盡各種苦楚,衣衫襤褸,形容憔悴,他愧疚地低下頭來:「妻啊,你就掃下來吧!」王金真舉著掃把,聽到高文舉認慫,她掃不下去,後退了幾步,掃把垂了下來。

梅蘭芳認為,此刻在後退的時候,可以加重音樂的節奏感,直至掃把垂下來,觀眾可以更加直接體會到王金真欲打又止的複雜而矛盾的心情。於是我們對此進行了修改。

南方日報、南方+:在指法上,梅蘭芳先生對您也有所指導。

姚璇秋:是的。我們一向都覺得潮劇青衣、旦行的指法比較簡單,變化不多,因此,向梅老師請教如何豐富潮劇青衣、旦行的指法,我是演青衣的,更熱切地希望向梅老師學習青衣的指法。梅老師一方面不厭其煩地把京劇的各種指法表演給我們看,一方面十分強調地給我們指出潮劇青衣指法的特色。他很感興趣地分析有些指式是很美的,如「開手」這一程式,就是別的劇種少見的。

梅蘭芳先生曾說,戲曲演員必須善於吸收其他劇種的表演藝術,不要故步自封,千萬不能忽視自己劇種的傳統的表演藝術,因為各個劇種都各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應當按照自己劇種的特點,出神入化地加以吸收,不要生搬硬套。

根據自己的理解,在京劇蘭花指的基礎上,結合潮劇傳統指法,我又創造了潮劇旦角的姜芽指。姜芽指,顧名思義,生薑剛發芽,鮮、嫩、尖,自有一番可人之處。

其實在表演方面,梅蘭芳先生也給予了指導。他對我強調了戲曲虛擬的重要特點,旦角青衣演到傷心動情之處,千萬不能流淚。演員只是在表演,不等同於戲裡之人,演員對於角色的投入應該有所控制,不能全情投入,一旦全情投入會導致角色失控。一般來說,演員在表演角色的同時是七分投入,剩下三分是用來控制角色的。虛擬的戲曲講究點到為止,演員雖然沒有流淚,但是舉起手在眼前輕輕一抹,手指輕輕一彈,台下的觀眾便可感覺淚珠的所在。演員一旦流了淚,會破壞妝容,喉嚨哽咽會導致唱腔的美感,所以戲曲演員在演苦情戲的時候,千萬不能掉淚,否則就是失科。

拜梅蘭芳大弟子魏蓮芳為師

南方日報、南方+:您後來拜了梅蘭芳的大弟子魏蓮芳為師,這是一段什麼故事?

姚璇秋:魏蓮芳先生當時觀看了我演出的幾個戲,對於我的表演是持肯定態度的。潮劇團的領導經過溝通牽線,我誠懇地為魏蓮芳端茶,拜了師父。

姚璇秋為梅蘭芳先生弟子。

我當時進入潮劇團已經18歲,劇團的前輩通過以戲帶功的傳統教法利用《掃窗會》為我打下表演基礎。潮劇這種「以戲帶功」的傳授方式雖然能夠讓演員非常快地入戲,快速培養演員上手,但是演員的基本功並不全面與紮實。梅蘭芳先生的弟子魏蓮芳了解到我的學藝歷程之後,決定讓我學京劇一些打基礎的功夫。他教授翎子功、水袖、綢舞以及劍舞,此外還系統地傳授了京劇折子戲《霸王別姬》《天女散花》等戲。後來,我在《辭郎洲》中,陳璧娘的翎子、水袖以及劍舞,便是來自魏蓮芳先生的傳授。

我多次向魏蓮芳先生討教,學了幾個折子戲以及一些基本功,《霸王別姬》《天女散花》這些折子戲後來雖然沒有在舞台正式演出過,但是這些折子戲都非常講究基本功,很多動作都被作為基本功用來充實豐富潮劇的表演。

我向魏蓮芳學習的《天女散花》綢緞舞,這套舞蹈後來傳到汕頭戲曲學校,成為潮劇綢緞舞的基本功。在潮劇《嫦娥奔月》以及《寶蓮燈》中,嫦娥以及三聖母就充分用到了這套綢緞舞。

1983年,時隔20多年潮劇再次應邀到上海演出,我有幸再次隨團前來演出。一到上海,第一時間我就登門拜訪魏蓮芳先生,邀請他前來觀看潮劇。此時的魏蓮芳已經74歲了,聽說我來了,極為開心,觀看完演出之後,在謝幕的時候,老人還買了鮮花上台送給我,讓我非常感動。

我既向梅蘭芳先生求教,又向魏蓮芳先生學藝,這其中所有生動故事,具體是由作家黃劍豐先生獨家為我梳理和收集資料,我也就不再累贅闡述。

梅蘭芳先生永遠活在我們心裡

南方日報、南方+:這麼多年,您有什麼話是最想對梅蘭芳先生說的嗎?

姚璇秋:2017年12月,北京梅蘭芳研究會專程來廣州找我,贈送了一批資料給我,在這些資料中,有一本中國梅蘭芳研究學會與梅蘭芳紀念館主編的《梅蘭芳藝術評論集》,書中有一張梅蘭芳先生弟子表,我被列入梅蘭芳門下的128名弟子之一。我感到十分榮幸。

姚璇秋撰文悼念梅蘭芳先生。

所有想對梅蘭芳先生的話,我都寫在1961年9月5日發表於《羊城晚報》悼念梅蘭芳先生的文章《憶梅師,悼梅師》裡。

1961年8月8日,梅蘭芳先生逝世,我剛好在珠江電影製片廠拍攝電影《荔鏡記》,回想起與梅蘭芳先生的結緣以及梅蘭芳先生對這個戲的關心,我提筆寫下了對梅蘭芳先生的深情回憶。

「梅老師!無情的病魔雖然奪去了您的軀體,但永遠不能從我們的胸中磨滅對您的懷念,您用畢生的心血所塑造的美的形象,您那種為人人所景仰的音容,將永遠活在我們心裡。」

【記者】沈叢升

【通訊員】黃劍豐

【作者】 沈叢升

南方探針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