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太極拳與現代太極拳之比較

太極那些事 發佈 2021-10-17T05:52:14+00:00

經過至少數百年的傳承與發展,目前太極拳可以劃分為傳統太極拳和現代太極拳兩種基本類型。傳統太極拳是世代相傳或者相沿已久、具有一定特點的太極拳種。它代代有傳人,綿延不絕,名手輩出,流派紛呈,主要流派有陳、楊、吳、武、孫、和式太極拳等。

經過至少數百年的傳承與發展,目前太極拳可以劃分為傳統太極拳和現代太極拳兩種基本類型。傳統太極拳是世代相傳或者相沿已久、具有一定特點的太極拳種。它代代有傳人,綿延不絕,名手輩出,流派紛呈,主要流派有陳、楊、吳、武、孫、和式太極拳等。

現代太極拳是20世紀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傳統太極拳的基礎上經過加工改造而興起的一些太極拳種,主要包括國家體育部門組織創編的太極拳普及推廣套路、競賽套路和比照這些風格的自選套路以及民間人士所創編的太極拳新套路等。

傳統太極拳與現代太極拳一脈相承,兩者都具有東方文化的基本屬性,都具有養生健身的明顯功效,因此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和喜愛。

傳統太極拳與現代太極拳的主要區別是:技擊性有強有弱。傳統太極拳的技擊性強。太極拳本質上屬於武術,這在傳統太極拳上得到充分體現。傳統太極拳不僅保持了中國傳統武術的技擊精髓,而且對技擊技術和技擊方法作了重要改進,具有虛實相生、以柔克剛、以靜制動、隨曲就伸、打化結合、後發先至等風格特性。而現代太極拳的技擊性相對較弱,近現代以來,伴隨著科技進步,促進軍事裝備的迅猛發展,武術轉向,其攻防技擊的功能逐漸弱化,即從歷史上一直強調的攻防技擊向更強調健身和藝術表現等功能轉變。特別是新中國建立後,國家倡導普及全民健身活動,由於太極拳具有松靜自然、舒緩自如、輕靈沉穩、虛實相生等突出特性和明顯的養生健身功效,十分有利於發展全民健身活動,因此國家體育部門採取多項措施規範普及推廣太極拳。

一是由國家體委組織有關專家、學者和太極拳傳人集體創編了國家普及推廣套路。國家普及推廣套路以傳統楊氏大架太極拳動作風格為基礎,對於普及推廣太極拳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是由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有關專家、學者、太極拳傳人以及優秀教練員、優秀運動員集體創編了太極拳械競賽套路。國家規定的太極拳械競賽套路的推出,對於普及推廣太極拳起到了進一步的促進作用。

三是由國家體委組織制定的《武術競賽規則》、《武術太極推手競賽規則》等,規範了太極拳的比賽評分標準及比賽辦法,對於普及推廣太極拳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是由中國武術協會組織制定,國家體委於1997年頒發《中國武術段位制》;2008年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又組織有關專家、學者和太極拳傳人,啟動了段位考評內容的創編和配套教程的編寫工作,相繼審定了陳、楊、吳、武、孫、和式太極拳1~6段位技術標準,進一步推動了太極拳的普及推廣。

五是由國家各級體育主管部門和體育民間組織經常舉辦各類太極拳表演、賽事、培訓等活動,有力地推動了太極拳的深入普及推廣。難易程度存在差異。由於傳統太極拳不僅包括套路,而且涵蓋推手、散手和內功等,拳理拳法深奧,因此學練與掌握起來,相對較難。而現代太極拳側重於學練套路,而且在創編過程中,在參考借鑑傳統太極拳套路的同時,注重刪繁就簡,變難為易,除了在比賽中融入一些較高難度的體操動作以外,作為一般性的普及推廣套路,對於學練眾多的中老年人群,學練現代太極拳要比學練傳統太極拳容易。


藝術觀賞性不同。現代太極拳在創編過程中,突出了以「高、難、美、新」為特色的藝術觀賞性,動作舒展大方,審美性強,屬於時代的創新;而傳統太極拳因突出技擊性,側重攻防要領,一般在藝術觀賞性上相對弱於現代太極拳。傳授方法各異。傳統太極拳的主要傳授方式是依靠各流派傳人,通過師傅帶徒弟傳承,一般在套路動作方面規範性較差;而現代太極拳在創編過程中注重文字和視頻的規範,因此在套路動作的規範性很高。

學練人群比重不一。由於人們趨向看重太極拳的養生健身功效、藝術欣賞性以及較為規範性的學習方式,因此目前學練現代太極拳的人群占絕大多數;而傳統太極拳的學練人群比重則相對較小。

綜上所述,傳統太極拳與現代太極拳各有特色,相得益彰。對於這兩者,絕不可以相互貶低、相互取代、相互否定!正確的態度是:傳統的未必全部是落後的,其中仍有優秀的成分需要繼承和發揚,現代的也未必全部是先進的,其中仍有需要完善與發展之必要。我們應以科學的態度認識和處理傳統與現代的關係,努力構建起傳統太極拳與現代太極拳包容共濟,共同傳承東方太極文化、共同繁榮的和諧發展家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