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有逛四川北路了?魯迅的「第二客廳」,就在這條馬路上

周到客戶端 發佈 2021-10-24T14:04:37+00:00

期間得空想一個人逛逛,她奔去了四川北路,拜謁魯迅先生之墓。「有一個地方,在記憶中卻仿佛是熟知的,就是四川北路。這條路留下了許多歷史名人的足跡,其中最難抹去的,當屬魯迅先生了。」

「拈一片葉子,去拜訪魯迅先生!」

今年是魯迅先生誕辰140周年。而剛剛過去的10月19日,是他逝世85周年的日子。

■魯迅先生

幾年前,作家遲子建來上海參加某文學活動。期間得空想一個人逛逛,她奔去了四川北路,拜謁魯迅先生之墓。

「在我這樣的外地人眼中,上海是中國城市歷史中最具滄桑美感的一冊舊書,蘊藏著萬千風雲和無限心事。這裡的每一處老弄堂,都是一句可以不斷被注釋的名言,註腳層疊。」

對於在大興安嶺長大的遲子建來說,上海是陌生的。但在她心裡,另有一幅文學的上海地圖。

「有一個地方,在記憶中卻仿佛是熟知的,就是四川北路。這條路留下了許多歷史名人的足跡,其中最難抹去的,當屬魯迅先生了。」

魯迅:「我總在北四川路兜圈子」

在魯迅56年的人生里,最後9年在上海度過。而四川北路與魯迅,有著密不可分的連接。

魯迅曾在致蕭軍蕭紅的信中,提到了這條路:「知道(你們)已經搬了房子,好極好極,但搬來搬去,不出拉都路(現襄陽南路),正如我總在北四川路兜圈子一樣。」

&nbsp>

■魯迅全家福(攝於海嬰出生百日)

在上海,他一共住過三個地方——

先是位於東橫浜路的景雲里23號(後遷居17號)。

■景雲里23號

後來住到位於北四川路(今四川北路2079號-2099號北川公寓)的拉摩斯公寓。

■拉摩斯公寓

最後遷入施高塔路(今山陰路132弄)的大陸新村9號。

■大陸新村9號

魯迅在上海的住所雖幾經搬遷,但基本都在北四川路(現在的四川北路)、施高塔路(現在的山陰路)、狄思威路(現在的溧陽路)附近,這一帶處於公共租界和「越界築路」之間的地區,被稱為「半租界」。

魯迅為自己雜文集取名「且介亭」,就是取了「半租界」的涵義,來表達自己所處的地理環境和文化位置。

咖啡館:魯迅的「第二客廳」

魯迅先生1927年定居上海之後,便在這座東方大都會開始了各種公共交往,上海也影響了他的生活方式。

在上海的9年,他在文學上取得了矚目成績,而他的日常生活又是怎樣一番景象?

&nbsp>

■魯迅先生在大陸新村寓所門口

近日正在滬上展出的「薪傳——魯迅與巴金圖片展」,以圖文形式展現了兩位文學大師的交往與友誼。

有趣的是,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巴金研究會副會長陳子善在開幕講座上提到,魯迅與巴金的幾次見面,都發生在飯店裡。

■」薪傳——魯迅與巴金圖片展」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今年出版了《魯迅的飯局》一書,通過記錄魯迅20多年間在京滬兩地的重要飯局,重現別樣的民國生活現場。

上海魯迅紀念館研究室副研究館員施曉燕推出了新作《魯迅在上海的居住與飲食》。

書中所寫到的魯迅,不只是橫眉冷對的作家,還是一個煙火氣十足的普通人。

■《魯迅在上海的居住與飲食》 施曉燕著 上海書店出版社

施曉燕說,魯迅的社交場所除了書店、飯館,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就是咖啡店。

上海作為通商口岸和租界,首當其衝成為咖啡引入的窗口。

據資料顯示,到1886年,公共租界虹口區出現了一家獨立營業的咖啡館,即「虹口咖啡館」。

發展到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後,形成了以北四川路、霞飛路和南京路為「金三角」的咖啡店圈。

咖啡館遍地開花,以至於魯迅發出了「在上海,五步一咖啡館,十步一照相館」的感慨。

■魯迅先生

魯迅雖然在跟創造社等人筆戰時說「我不喝咖啡」,但魯迅到上海後,很多時候就是在咖啡館見面談事。

在魯迅日記里,他多次記載了與友人在咖啡店裡的見面。

在魯迅同時代人的回憶錄里,與魯迅在咖啡店裡會面更是比比皆是。

&nbsp>

■魯迅與許廣平

如荊有麟回憶去上海:「就住在先生景雲里的寓所里,白天同先生及景宋女士逛馬路,坐咖啡店……」

馮至回憶:「一九三五年九月,我從德國回國,路經上海,楊晦跟我和我的愛人姚可昆去看魯迅,在內山書店附近的一座小咖啡店裡談了一個下午。」

魯迅夫人許廣平回憶魯迅與人會面:「再就是約會。魯迅每於約定前先到店內等候。簡單的,不妨事的就在店內茶座相見了。稍費時間的,或須守秘密的,就另找地方,陪去別處。或魯迅自己領去附近咖啡店,亦有時在書店後面的千愛里內山先生家內會面。」

公啡咖啡館:那個年代最有名的咖啡館

施曉燕在翻閱了大量資料後發現,在魯迅日記、同時代人回憶錄里提到的咖啡店很多,但如今確鑿可考的只有兩家:即白俄咖啡店和公啡咖啡館。

在白俄咖啡店,魯迅與找不到黨組織關係的成仿吾見面,這裡是左翼人士經常聚會的一個場地。

魯迅1930年5月到1933年4月居住在拉摩斯公寓,離白俄咖啡店非常之近,就在內山書店斜對面,魯迅去的次數較多。

從茅盾的回憶錄中可知,魯迅與茅盾等人也常在白俄咖啡店見面。

&nbsp>

■白俄咖啡店舊照

咖啡與文學,似乎有著天然的默契。在歐洲一些老街區的咖啡館,曾因為一些文化名人的光顧,而被當地人引以為豪。如卡夫卡、茨威格常去的「紳士咖啡館」,薩特、波伏娃常去的巴黎左岸「花神咖啡館」等。

而四川北路上的公啡咖啡館雖然不是上海開得最早的,也未必是最好的,但卻因為它與左聯的不解之緣而被賦予了特殊色彩,成為後人口中「那個年代最有名的咖啡館」。

&nbsp>

■公啡咖啡館舊照

公啡咖啡店地址為北四川路竇樂安路角998號,位於今四川北路多倫路的轉角處。

夏衍先生曾回憶:「我記得左聯第一次籌備會議,是1929年10月中旬,地點在北四川路有軌電車終點站附近的公啡咖啡館二樓,參加者有潘漢年、馮雪峰、陽翰笙、錢杏邨和我等10個人。」

當時咖啡館的二樓有一間可容納十二三人的小房間,是作為每周一次「左聯」籌備會議事的地點。他們一邊喝咖啡,一邊開會,用以避人耳目。

■魯迅先生與年輕人在一起

1930年2月16日「左聯」籌備會,又稱「上海新文學運動者討論會」在此召開,魯迅出席了會議,並在會上發表講話。

據《魯迅日記》記載:「午後同柔石、雪峰出街飲咖啡」,就是指到公啡咖啡館去參加「左聯」籌備會。

公啡咖啡館,成為當時地下黨和文藝工作者活動的場所,在現代文學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一頁。

許幸之回憶:「竇樂安路東口轉角處,是一家由猶太人開設的『公啡咖啡館』,這是左翼文化戰士們經常進出和秘密集會的地方。」

因為這個地方一般中國人是不去的,外國人對喝咖啡的人又不大注意,比較安全。

魯迅在《三閒集》中的《革命咖啡館》一文中曾這樣寫道:「遙想洋樓高聳,前臨闊街,門口是晶光閃爍的玻璃招牌,樓上是我們今日的文藝界的名人,或則高談、或則沉思,前面是一大杯熱氣騰騰的無產階級咖啡……」

這是對咖啡館革命眾生相的生動寫照。

二蕭來滬:魯迅先生,是一道光亮

1934年,蕭軍和蕭紅帶著《八月的鄉村》和《生死場》兩部書稿,從東北輾轉來到上海,因生活創作窘困而求助於魯迅。

11月30日午後,他們如約與魯迅在公啡咖啡館見面。

&nbsp>

■蕭紅與蕭軍

據蕭紅表述:「魯迅先生很熟悉地推門進去,上了二樓。我們也隨後跟進去。店裡一個外國人很熟識地跟魯迅打招呼,魯迅回禮後便在靠近樓梯的一個廂位中坐了下來,我們也坐進去。這處廂位很僻靜,進門的地方有個小套間部分地掩住了它。座位的靠背很高,鄰座的廂位互相看不見,坐在廂位里就如進了一個小房間。」

很顯然,魯迅對這家咖啡館的環境諳熟,且有自己習慣的固定座位,這裡儼然成了他的「第二客廳」。

■電影《黃金時代》劇照 蕭紅、蕭軍與魯迅會面

許廣平在《憶蕭紅》一文中曾記錄了他們的那次會面:「他們爽朗的話聲把陰霾吹散了,生之執著,戰,喜悅,時常寫在臉面和音響中,是那麼自然、隨便,毫不費力,像用手輕輕拉開窗幔,接收可愛的陽光進來。」

臨別之時,魯迅先生給了他們20塊錢,以解燃眉之急。魯迅還同意推薦他們的作品出版。

對二蕭而言,這次會面意義十分重大,是他們崛起於文壇的先聲。

此後的12月19日,魯迅在梁園豫菜館請客,特意將蕭紅、蕭軍介紹給茅盾、聶紺弩、葉紫等作家,這些人對二蕭的創作與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生活在魯迅的上海

當年的蕭紅和蕭軍,在人生最困頓的時候,選擇了來到上海。 因為,那是魯迅的上海。

魯迅對二蕭,不僅是生活上的幫助,更有精神上的教誨和引領。

■電影《黃金時代》劇照 蕭紅、蕭軍在內山書店

2007年,陳丹青在上海圖書館以《選擇上海與上海的選擇》為題做了一次演講。

他說, 「三十年代的上海要是沒有魯迅,那是寂寞多了,失色多了,三十年代的上海文化因為有魯迅在,就有了不可取代的分量,有了文化的制高點。 」

「我們有幸生活在這個城市,魯迅先生生活與終年的地方。」作家王安憶在《永不庸俗——懷念魯迅先生》一文中這樣寫道。

雖然上世紀30年代的「摩登上海」又登上了舞台,但王安憶卻「情不自禁地,要在其中追尋現實的身影,那笨重的,巨大的身影。」

在她看來,因有了魯迅,「『30年代』便不止是摩登,風月,夜夜笙歌,還是鐵流,吶喊,堡壘。」

她感嘆,那些與先生故居相似的舊房子,大多已成為推土機下的瓦礫,碾碎了在起新的高樓。但「在那壁縫裡,還響著先生的沉重的足音。」

■魯迅先生畫像

生活在魯迅的城市,我們如果懷念他,不妨去四川北路走一走,去魯迅坐過的咖啡館坐一坐。

1995年,公啡咖啡館所在的角樓因四川北路拓寬而拆除。2020年12月31日,公啡咖啡館、公啡書社在多倫路文化名人街又重新開張,成了市民領略老上海的風情、感受紅色文化的一處場所。

在這裡,或許,你也可以與王安憶一樣,聽到很多年前魯迅留下的聲音。「在今天依然有聲響,依然鏗鏘有力,依然有針對性。」

「這孤寂的聲音,穿透了多少年周而復始的時尚,潮流,至今還是聲音嘹亮。」

來源:周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