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空間 | 繪畫史學者筆下的《千里江山圖》

藝週刊 發佈 2021-10-22T19:07:53+00:00

原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石守謙等著《中國古代繪畫名品》其中47頁,介紹「北平故宮博物院」藏王希孟千里江山圖,絹本,青綠設色手卷51.5X191.5公分。


《藝周刊》上海站負責人、「海派空間」主編:張雅歌

觀瀑圖(仿郭熙筆)王品康

繪畫史學者筆下的《千里江山圖》
文/王品康

原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石守謙等著《中國古代繪畫名品》(台灣雄獅圖書公司初版1986年6月,三版六刷2005年10月)(見圖一)其中47頁,介紹「北平故宮博物院」藏王希孟千里江山圖,絹本,青綠設色手卷51.5X191.5公分。文字介紹中還有「全卷設色極其鮮麗,在近二公尺的畫幅中,以各段山海交錯的組合,呈現了北宋末全境山水的理想。」從圖片看,此圖與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王希孟《千里江山圖》系同一畫卷。但規模尺寸大相逕庭。實際王希孟《千里江山圖》縱51.3公分,橫1188公分。石守謙等介紹的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全卷」比原圖全卷,幾乎短了整整10公尺,錯得太離譜了。2008年後兩岸開放民間旅遊,友人在台北故宮博物院購此書贈筆者。當時此書出版二十多年台北故宮一直在賣,流傳應該是很廣的。

圖一:《中國古代繪畫名品》

北宋傳世山水畫中,王希孟《千里江山圖》是北京故宮博物院鎮院之寶。具有如下奇絕特點:其一,規模宏幅巨製,用整匹宋絹繪製,以面積計為北宋傳世山水畫之冠,足有6平方公尺,幾近於范寬《溪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及李唐《萬壑松風圖》三畫之和(6.5平方公尺);全卷重山復水、氣象萬千,景物繁密不可勝記,窮工極巧細膩精緻,盡顕北宋院體極致追求自然之美畫風。欣賞范寬、郭熙、李唐力作,如讀唐宋八大家千古名篇,而展卷細玩王希孟《千里江山圖》簡直如讀曹雪芹的紅樓夢了。其二,近年大陸對唐宋宮殿遺址考古有重大進展,已知唐大明宮含元殿規模,綜合宋代皇宮建築史料,王希孟《千里江山圖》捲尺寸及典型的全景式構圖等諸因素分析,不能排除此圖卷為北宋皇宮大慶殿巨幅山水壁畫粉本之可能(詳見本人《也談山水畫史重寫》一文)。其三,《千里江山圖》是唐宋以來繪畫史上,承張僧繇、楊昇沒骨山水技法大青綠長卷,極為珍稀,為中國古典色彩繪畫顛峰之作。

太湖漁村 王品康

《千里江山圖》以濃重鮮麗礦物質顏料設色,為保護畫面,北京故宮博物院近70年僅展出過二次,絕大多數觀眾及學者只能在畫冊上欣賞和研究。畫冊清樣印出後也不可能與《千里江山圖》原作校對,故絕大多數畫冊對比原作色彩上有很大誤差。失真的畫冊無疑會誤導觀者,包括研究繪畫史的部分學者,他們在解析《千里江山圖》技法時,會常與墨筆青綠山水技法混淆。僅以《宋畫全集》為例:《千里江山圖》「山石以墨筆略施勾皴,再著青綠重色,使之神彩煥發。」(張丙全《宋畫全集》第一卷第二冊98頁―141頁)(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年)

司徒廟古柏 王品康

關於王希孟《千里江山圖》設色技法,其實早有定論:


《中國美術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說明:「技法上承張僧繇、楊昇以來青綠沒骨山水的表現手法,用厚重的石青石綠加強蒼翠效果,水、天、樹、石間用摻粉加赭的色澤渲染,勾勒為主,間以沒骨法畫樹幹,用皴點寫山坡,豐富了青綠山水的表現力。」 另外,「大青綠設色,山石不見勾皴墨骨」 (《中國繪畫史圖錄》徐邦達著,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1年11月第一版)徐邦達長期擔任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有親自上手研究原作機會,研究結論是可靠的。


中國繪畫古稱「丹青」,五六千年的繪畫史大部分是色彩繪畫史。山水畫先有設色畫法,後有水墨畫法,唐以後色彩畫衰落水墨畫興起,但承南朝張僧繇沒骨山水傳統並未中斷。王希孟《千里江山圖》為中國古典色彩山水繪畫最傑出代表作品。沒骨法青綠山水主要是以赭色、汁綠、花青勾皴染山石底色後罩石青、石綠等礦物顏料的畫法,本質上是色彩繪畫之一種,而水墨青綠山水是以墨勾皴染山石底色後罩石色的畫法,這是兩種不同的畫法。如果以水墨技法混淆解析所有山水畫,那麼一千多年山水畫也會變成水墨山水畫史,無疑這是誤區(詳見本人《「
水墨為上帶來的中國畫色彩危機」》一文)

對於這一錯誤解析,筆者九年前曾作《略論沒骨山水技法的傳統和繼承》一文,[《書與畫》2012年第五期(上海書畫出版社)]文章草就後特地購買《千里江山圖》髙仿真藝術品,臨摹局部,然而再將文章發表。近十多年出現的高仿真《千里江山圖》,雖與原作相比稍有差異,但在視覺效果上基本保留原作沒骨青綠山水的色彩特徵。

香雪海 王品康

除了技法解析問題,近年部分學者圍繞曹星原發表在北京故宮刊物的文章,對《千里江山圖》真贗和來歷展開探討。曹星原文中提出此圖「為誰畫的?出於什麼動機畫的?」 「如此大幅的青綠山水作品……無論如何無法在半年內構思、準備、構圖,並且最後畫完,裝裱後再進獻給徽宗。」 並稍涉及王希孟的死因。關於這些疑問,筆者認為:宋人創作山水長卷構思與創作長篇小說有相似之處。長篇小說創作大都經過長時間醞釀,反覆易稿修改而成。王希孟「數以畫獻」 或即是《千里江山圖》的初稿,部分結構與技法「未甚工,」 「徽宗親授其法不踰半嵗」 乃成。此圖山石皴法景物細緻刻劃筆法寫意灑脫,毫無明清工筆山水程式化的痕跡,運筆速度並不慢;但是反覆渲染上色卻是艱辛的腦力和體力活。少年王希孟積勞成疾,或長卷完成後可能再奉旨作巨幅大青綠壁畫。徽宗並無將巨幅山水傑作賞賜大臣先例,何況此圖系親授其法誨諭希孟畫成。筆者推測亦可能當時王希孟已病入膏肓或已死,《千里江山圖》壁畫半途而廢,此乃不祥之兆,故徽宗將此圖卷賜給蔡京。

光福秋色 王品康

今年,由於台北故宮卷出版,《宋畫全集》將全部完成。對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華,千年之前經典之作,炎黃子孫都倍加珍愛由衷感到自豪。方聞先生曾言:「研究自己的文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 「如果你是華裔的美國人,如果不懂得祖國的傳統,那麼你就是一個有色人種的次等人」 。石守謙先生是方聞教授嫡傳弟子,學風嚴謹,石先生認為藝術史研究大陸的優勢是考古美術,劣勢是 「在大陸研究的老師和學生,相較而言集中在美術學院」 ,宋畫是東方的「文藝復興。」說得很有見地。


石守謙等著《中國古代繪畫名品》1986年初版,當時兩岸隔絕,此後大批老兵及文化教育界人士(包括書畫家)往返,兩岸民間旅遊逐漸開放,兩岸故宮交往已十多年。今天再翻看此書,筆者感慨不已:政治上的對立,造成對祖先文化遺產的傷害,令人痛心疾首。相信石守謙先生心中也抹不去當時的遺憾和無奈。

仿仇英筆 王品康

當然部分大陸學者對《千里江山圖》錯誤解析,也期待糾正。不然的話會對色彩山水畫傳統繼承、研究、教育和創作等諸方面會產生長期不利影響。


孫中山先生曾言:惟願諸君將振興中華之責任置之於自身之肩上。為實現中山先生遺願,今日兩岸之學者諸君有什麼狹隘私利不能拋棄呢?振興中華文化之重任也只有在兩岸學者共同努力下方能實現。


記承天寺夜遊 王品康


鐘山雨過 王品康


逆水行舟圖 王品康


王品康,1944年生於上海,從藝幾十載,不要頭銜,不事聲張,素有「畫壇大隱」之稱。其精通書畫,上襲宋風,下承元韻,工寫兼備,尤善手卷及巨幅山水文人氣息濃郁。畫作筆意挺秀、明麗清婉、格高韻雅、虛實相生、寧靜空靈、風韻獨存。1997年在美國洛杉磯舉辦《山水長卷畫展》,深獲好評。著有論文《略談唐宋壁畫》,見解獨到,對五代北宋山水畫亦有精深研究。代表作《雁山觀海圖》被人民大會堂收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