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深圳醫院為腎移植後男子完成腹腔鏡微創NOSES手術

廣州日報 發佈 2021-10-18T01:17:54+00:00

接受腸道腫瘤切除手術後一個多月,今年69歲的程先生不僅食慾變好了,也不再便血,體重也增加了。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胃腸外科主任呂國慶帶領手術團隊為病人手術。

接受腸道腫瘤切除手術後一個多月,今年69歲的程先生(化名)不僅食慾變好了,也不再便血,體重也增加了。更令他欣慰的是,這次手術沒有讓他身上多一條「蜈蚣狀」的疤痕,只在腹部有4個幾毫米的小孔。「手術第二天就下地走路了。」近日,回憶起一個多月前的手術,程先生如是說。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胃腸外科主任呂國慶(左一)帶領手術團隊為病人手術。

22年前曾接受腎移植 如今又罹患腸癌

程先生是在2021年8月的一次體檢中被查出腸道有腫物,得知他已經有4個多月的便血症狀後,體檢醫生建議他立即去三甲醫院進一步就診。2021年9月初,程先生來到北京大學深圳醫院(下稱「北大深圳醫院」)就診,確診為中期乙狀結腸癌。是否接受手術治療,成了擺在程先生面前的一個難題。

原來,早在22年前(1999年),程先生就在北京的一家大醫院接受了腎移植手術。這次手術的大切口,癒合後在程先生的腹部留下了一條較大的傷疤。

「我當時想著自己已經快七十歲了,又接受過腎移植,還患有高血壓,如果再做一次手術,身體能不能受得了?」回憶起剛剛確診結腸癌時的情景,程先生坦言,「當時我想著是不是就保守治療,不用開刀了,少受點罪。」

程先生(化名)2021年9月經確診為乙狀結腸癌。圖為CT影像圖中看到的腫瘤(紅色圈部分)。

「微創中的微創」手術切除腸道腫瘤

了解了程先生的顧慮之後,北大深圳醫院胃腸外科主任呂國慶主任醫師率團隊對程先生的病情進行了評估:其腫瘤位於乙狀結腸,腫瘤分期屬於中期,大小約3厘米×2厘米,距肛門35厘米。在評估了患者移植腎的功能及術後可能發生的腎損傷概率之後,經過仔細討論,醫生團隊認為可以為患者實行腹腔鏡微創NOSES手術。

術前檢查腸鏡下,程先生(化名)的乙狀結腸癌(藍色圈部分)。

據呂國慶介紹,一般的結直腸腹腔鏡手術,需要在腹部切一個5厘米左右的切口,這會使得患者術後不敢輕易活動,腹部切口和咳嗽時牽拉腹肌產生的疼痛會讓患者臥床好幾天。而「NOSES手術」,即經自然腔道取標本手術(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通過人體自然腔道(直腸、陰道、口腔)將手術標本(即切除物)取出,僅留下腹腔鏡手術時的幾個小孔。

「NOSES手術」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手術切口,不用切開腹壁,只在腹部有幾個小孔,創傷更小、疼痛更輕。患者術後很快就可以下床活動,腸胃蠕動也恢復更快,也不用擔心咳嗽會帶來腹部疼痛,身體康復也更快。因此,NOSES手術又被稱為「微創中的微創」手術。

醫療團隊將手術方案向程先生及家屬進行了詳細介紹。經慎重考慮後,程先生和家屬同意接受手術治療。

術後第二天下地行走

2021年9月中旬,呂國慶主任帶領手術團隊為程先生實施了腹腔鏡微創NOSES手術。手術歷時約2小時順利完成,被切除的腫瘤經肛門取出,然後醫生將乙狀結腸與直腸的切口用吻合器吻合。術中出血量僅40毫升。患者的腹部僅有四個5毫米小孔,術後未發生併發症。術後不到2周,程先生康復出院。

截至2021年9月底,北大深圳醫院胃腸外科已經完成NOSES手術50例。由於這項手術的全過程,包括:腫瘤切除、腸道吻合均在腸道內完成,所以對手術醫生的技術要求較高,需要醫生有豐富的手術經驗。

呂國慶主任進一步指出,結腸直腸腫瘤 NOSES手術的適應證包括:腫瘤浸潤深度T2~T3, 經直腸 NOSES 的標本最大環周直徑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軒慧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軒慧

通訊員:敖勝、彭蓓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王其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