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進拴|李春雷是怎麼寫出《鋼鐵是這樣煉成的》?

fans news 發佈 2021-10-21T02:35:19+00:00

199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2001年加入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已出版《湛河大決戰》《磊裕烽火》《洪流滾滾》《美女山,美人河》《六十歲說》《童趣兒》《人間真情》《命運》《我的鰲頭》《村魂》《觀音菩薩傳》《風雨龍潭情》《壯歌風雲路》《月是故鄉明》《歲月芬芳》《新城美韻》《鄉情老更深》等六十餘部。

郭進拴|李春雷是怎麼寫出《鋼鐵是這樣煉成的》?

郭進拴,現為河南省報告文學學會平頂山分會會長,平頂山學院客座教授。199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2001年加入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已出版《湛河大決戰》《磊裕烽火》《洪流滾滾》《美女山,美人河》《六十歲說》《童趣兒》《人間真情》《命運》《我的鰲頭》《村魂》《觀音菩薩傳》《風雨龍潭情》《壯歌風雲路》《月是故鄉明》《歲月芬芳》《新城美韻》《鄉情老更深》等六十餘部。多篇作品在《人民文學》《中國作家》《文藝報》發表並獲獎。

最近網購了一冊李春雷的長篇報告文學處女作《鋼鐵是這樣煉成的》,讀後深受啟發。
這是「本世紀第一本震撼人心的長篇紀實文學!」不少評論家驚呼:這才是真正的紀實文學!這才是真正的藝術精品!

《鋼鐵是這樣煉成的》,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 ,2001年3月面世。
眼下,正是乍暖還寒的季節,而一本書卻在悄悄地熱起來。那就是河北作家李春雷創作的長篇紀實文學《鋼鐵是這樣煉成的》。
長期以來,工業題材的作品不好寫,不好看,這似乎已是公論。但這本書肯定要讓你耳目一新。中國文聯出版社曾經做過一次小實驗,把該書50本送給文藝評論家、機關幹部、大學生、軍人和普遍工人等不同身份不同層次的讀者看,結果幾乎所有的人都激動得熱血沸騰,潸然淚下。他們說,讀同類題材的作品,從來沒有這樣被震撼過。
該書寫的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界最耀眼的明星——邯鋼。建國以後,以共和國名義推出的工業典型只有兩個,一個是大慶,另一個就是邯鋼。邯鋼,是一個令人不可思議的奇蹟!她以自己獨特的運行方式在短短時間內由一家普通的地方中型企業急速發展為資產超過200億元的特大型企業,給市場風雨中百病纏身的中國國企闖出了一條突出重圍的血路!江澤民、李鵬、朱鎔基、胡錦濤、李嵐清、尉健行等曾多次踏訪,新聞界更是爆炒,其發稿量之多、之大均創中國新聞史之紀錄。

但誰能想像邯鋼輝煌的背後是一個怎樣的艱險奇特的過程呢?共和國為什麼青睞邯鋼?邯鋼到底憑什麼吸引了世界?邯鋼經驗的真正內涵是什麼?邯鋼紅旗到底能打多久?


青年作家李春雷用三年時間深入邯鋼,與邯鋼人生活在一起,用全部熱情創作了這部藝術精品。全書以國有企業和中華民族命運為大背景,大角度、全景式、多側面地從歷史、文化、經濟等視角描述了邯鋼經驗誕生的全過程,深深反思了中國工業化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並以理論家的思維和政治家的氣魄指出了中國國企突出重圍的契機和出路。該作品最大的成功在於藝術地反映了這一時代主題,其形式之新穎、文筆之鮮活、場面之宏大、思想之深遂,是一般作家無法達到的。
我當年在汝州市磊裕公司深入生活,創作《磊裕烽火》(1998年5月《人民文學》專刊發表)時,他們正在學習邯鋼經驗,力爭三年解困。後來,我們平頂山市的舞陽鋼鐵公司也被邯鋼兼併,成了邯鋼集團舞陽公司。

李春雷當年到邯鋼與工人同吃同住,幾易其稿,精心創作《鋼鐵是這樣煉成的》。

二十世紀末,我國的改革開放已經進行了將近二十年,儘管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遇到了巨大的困難和挑戰,尤其是國有大型企業,已經到了生死攸關的地步。

「囊括著國民經濟幾乎全部主導產業的國有企業的盛衰,直接關乎國家經濟的盛衰。國有企業何去何從,關係著民生國運。這是在中國大地上發生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而這場戰爭的序幕,就是1996年初,國務院發出批轉邯鋼經驗的通知,召開推廣邯鋼經驗現場會後,全國迅速掀起了學邯鋼的熱潮。」李春雷介紹說。

面對全國學邯鋼的熱潮,李春雷再也坐不住了,邯鋼和他供職的《邯鄲日報》社同在一個城市。作為一名記者,他敏銳地感覺到寫好邯鋼經驗,對於全國各地諸多尚在扭虧突圍生命線上掙扎的國有企業具有重要意義。「去解讀邯鋼成功經驗的密碼,去了解中國工業化過程中工人階級的思想狀態,該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呀!」當年年僅30歲的李春雷決定主動出擊。

邯鋼在那個時候,已經成為全國各地企業取經的中心熱點,作為土生土長的邯鄲人李春雷,走進邯鋼要求採訪,無奈對方以沒時間接待為由,婉拒了他的採訪請求。倔強的李春雷想為自己的這一創作選題找個出路,於是來到河北省委宣傳部,拿出自己的選題策劃,連書名都起好了,叫做《鋼鐵是這樣煉成的》。


李春雷鼓足勇氣向領導訴說了自己的文學夢想和對這本書採訪創作等一攬子的策劃方案,領導被李春雷的認真態度感動了,表態說:「那你去採訪吧,我們會給邯鋼方面聯繫。」

邯鋼答應接受採訪了,但工業題材對於出生在農村的李春雷來說無疑是很陌生的,也是一種極大的挑戰。在他的一篇題為《通天閣記》的散文里,記錄了創作《鋼鐵是這樣煉成的》這本書創作的心路歷程:「我的書房其實就是自家樓頂的一個閣樓,置身其中,獨享安靜,花開花落,春夏秋冬。我的長篇處女作是鋼鐵工業題材,出身農村的我根本不了解鋼鐵工人的生活,更不明白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只好去煉鋼車間體驗生活,搜集資料,書籍文件堆滿書桌,碎鋼廢鐵擠滿牆角,整個書房頓時就像一個手工作坊,我每天看著它們,摸著它們,嗅著它們尋找感覺,思考著鋼鐵與生命、與生活、與國家、與人類的關係。」

機遇不可求,可遇不可求。邯鋼不是李春雷等到的求到的,邯鋼是李春雷遇見的遇到的。如果他沒有當作家的夢想,如果他沒有苦心造詣的文字準備,他與邯鋼註定對面相逢不相識,邯鋼也只會與他擦肩而過。記者的現場感,作家的表現力,學者的思辨性,幫助李春雷自然而然地抓住了邯鋼這個千載難逢的大機遇。當年多少知名作家、未名作家進駐邯鋼,要寫出邯鋼一樣驚天動地的大文章。可是唯有李春雷做到了時刻警醒自己:邯鋼譽滿全球,我要橫空出世,我來了,我寫了,唯有機遇不可辜負。他深入採訪,拜訪過百十位老工人老幹部;他真實感受,走遍了邯鋼現場的每一個角落;他用心體驗,大年夜還與工人一起加班加點、同吃同住,甚至因此而受傷。他把企業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與自身渴望突破的創作生命連接在一起,為新中國鋼鐵工業的快速發展而振奮,為國企波瀾壯闊的改革而激動,為邯鋼眾志成城的拼搏而點讚,在全面采寫「邯鋼經驗」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的生命之作!


就像邯鋼樹起高爐一樣,鋼花飛濺,鐵水橫流,不但實現了歷史的跨越,更激起了未來的希望。一個邯鋼,成就了兩個人,一個是善辦實業的劉漢章,一個是擅長書寫的李春雷。如果把邯鋼比作一個巨大的「人」字,劉漢章完成了那一撇,李春雷完成了那一捺,這樣一個完整的邯鋼才真正躍入公眾面前。李春雷的《鋼鐵是這樣煉成的》立意高峻,從歷史、經濟、文化等視角多側面、大跨度、全景式展現,帶領讀者看邯鋼,走中國,出國門,闖世界。「它那詩化的敘述格調,出色的想像力,開闊的視野,使我不由得搜索記憶,然而卻想不起來。看來這又是一位我們尚不熟悉卻又生氣勃勃的文壇新銳——往往是他們能寫出挾帶著生活風雷的好作品!」(雷達語)。事實有時就是這樣。一個成熟作家往往缺乏直面現實表達真理的勇氣和膽識,而一個未名作家雖然在創作技巧上還有些不盡人意,但是他們往往敢於透過現象直抵本質。
李春雷當時小有名氣,離一線作家還有很大差距,邯鋼這篇文章一出,三十歲的他突然冒出頭來名動京城,實現了自己從記者到作家、從業餘到專業的鳳凰涅盤,算是他創作生涯的第二次突破。我們驚異於李春雷的突破,當然不能漠視他受的苦難。李春雷創作邯鋼一書面臨的第一個攔路虎是選題難,因為未名作家即便絞盡腦汁確立選題也常常無人問津。第二個是採訪難,邯鋼高層領導約不到,不見面,只有先從退休老工人、老幹部、基層員工採訪 起。第三個選材難,李春雷出身農家,看慣了田園風光,不熟悉工業題材,唯一的辦法就是深入車間,與工人吃住在一起。第四個到了動筆創作的時候感到尤其難,採訪單位不支持,自己的原工作單位也不支持;為了把所見所聞所思的邯鋼寫出來,李春雷停薪留職,斷絕生活來源,在飢貧抱恙中,靈感卻翩翩而至,歷經十個月整理,構思,醞釀,發酵,激活,最後全憑一口氣支撐,完成了泣血含淚的生命之作。如果說邯鋼是一朵悲壯的土壤里長出的奇葩,澆灌她的是汗水、淚水、血水……那麼李春雷就是一個在歧視、無助、未名的語境下成長起來的新銳作家,澆灌他的同樣是汗水、淚水、血水……「奇蹟是人創造出來的,奇蹟也是被逼出來的。」
李春雷創作《鋼鐵是這樣煉成的》的經歷給讀者帶來的最大啟示: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光顧著看江上的風景不如跳進水裡搏擊一番,說不定你也有乘風破浪的潛力。言之無文,行之不遠。誰是當今世界的主流?商業!誰是當今世界的主角?企業!誰是當今世界的主人?企業家!其他政治家,科學家,文學家等,其實都是為企業服務的。正如邯鋼曾經輝煌的劉漢章。正如文壇風頭正勁的李春雷。


當李春雷來到邯鋼宣傳部,希望給予採訪便利時,哪知道人家僅僅給他提供了一大堆文字資料。「光給提供文字資料豈能寫好書?」李春雷嘆了一口氣道:「我知道這個時候一旦退卻了,這扇門就對我關上了。」當時,「邯鋼效應」吸引來多位國內著名報告文學名家,比如張勝友、河南省作家協會主席李佩甫等也在寫邯鋼。起初,當李春雷走近邯鋼,邯鋼老總和領導都不接受他的採訪,他只能另闢蹊徑,找基層工人與退休老幹部交流。

1998年的大年三十,李春雷在邯鋼度過了他人生中最難忘的春節。在除夕這個特殊的節氣,他要親身去體驗,去感知這座鋼城裡工人們最原始、最本真的心態。他穿著一身工作服,頭戴安全帽,手中拿著本和筆來到了車間。凌晨四點突然發生一次鋼包大噴事故,由於此刻正值萬家團圓的春節期間,工人們的思想也有所波動,為此在操作的過程中出現了細微的小失誤,導致鋼花飛濺,爐前的這些工人們好幾位被鋼花灼傷,李春雷當時距離操作的工人較遠,但還是被一朵鋼花灼傷了手。

談到這段驚心動魄的經歷時,李春雷說:「當我走近工人們,和他們一起吃飯、一起睡覺、一起洗澡、一起工作,他們和我發生了這種特殊的心靈感應,讓我找到了鋼鐵的感覺,讓我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很多生硬穿不透的藝術感覺,一時間就過來了,讓我找到了創作的靈感。」

創作《鋼鐵是這樣煉成的》這本書,花費了李春雷前後幾年的時間,其中很多細節是靠李春雷深入採訪調查完成的,一共寫了100多萬字,最後成書是25萬字。

為了感知家鄉土壤的溫度,也為了觸摸工業發展的脈動,從1998年開始,李春雷跟單位請長假,一個猛扎,奔向邯鋼體驗生活。那時的煉鋼技術尚不完善,煉鋼爐前的工作艱辛而危險。李春雷選在除夕夜,與煉鋼爐旁的工人們一起值班。沒預料到的是,這次值班給他的左手永久留下了白花花的疤痕。

  值班中途,鋼水大噴,鋼花滿天飛舞。「平時從電視上看,這樣的畫面有詩意,很壯觀。但對於鋼鐵工人而言卻是一次危險的戰爭。」李春雷趕緊往遠處跑,但還是有一滴鋼花徑直地落在他的左手中指上,「我本能地用另一隻手去抓,頓時,血肉模糊,火辣辣的疼痛。可這時,工人們並沒有像我一樣跑開,而是迎著鋼花去排除事故」。

   經過這次突發事故,李春雷覺得自己與工人之間的情感貫通變得順理成章。在這個基礎上鑄就的長篇紀實文學《鋼鐵是這樣煉成的》,被著名文學評論家曾鎮南稱讚為「一部深沉雄渾、鏗鏘行進、驚心動魄、催人淚下的鋼鐵交響詩」。
曾鎮南在中共中央機關刊物《求是》發表評論說:讀到河北青年作家李春雷描寫邯鋼的驚世奇蹟和奮鬥精神的長篇報告文學《鋼鐵是這樣煉成的》(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我感到分外新鮮和振奮。這真是一部深沉雄渾、鏗鏘行進的鋼鐵交響詩!它不期而來卻又適時而至,為我國的報告文學創作闖開了一個嶄新的天地。只要稍微關注祖國經濟建設信息的讀者,都會對以「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為主要內容的著名的邯鋼經驗有所耳聞。對邯鋼由一個工藝落後、設備陳舊、資產只有幾個億的地方中型企業急速成長為一個資產217億元,年銷售收入近100億元,經濟效益連年名列行業前茅的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的騰飛奇蹟,也會略有所知。但是,邯鋼的騰飛走過了一條怎樣的道路,邯鋼經驗是怎樣產生的,是怎樣的邯鋼人創造了這一切奇蹟和經驗等等,有深入了解的人就不多了。李春雷的這篇報告文學翔實地、如數家珍地為我們回答了這些關於邯鋼,關於國企改革的深層次問題,出色地承擔起了報告文學的時代使命。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用文學的手段和語言,用自己真摯的熱情和深刻的思考,為我們畫出了可欽可仰、可歌可泣、可觸可感的邯鋼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