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到底水平如何?易中天評價很犀利,但不及金庸風趣幽默

fans news 發佈 2021-10-06T17:38:01+00:00

要說對現代中國文壇影響比較大的一位作家,必然有餘秋雨的名字。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於浙江省餘姚縣,他的青年時期就展現出了對文學的熱愛。1966年余秋雨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後來一直致力於文學創作和研習中國古代文化。

要說對現代中國文壇影響比較大的一位作家,必然有餘秋雨的名字。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於浙江省餘姚縣,他的青年時期就展現出了對文學的熱愛。1966年余秋雨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後來一直致力於文學創作和研習中國古代文化。

但幾乎每一位有名氣的作家,無論是他的作品還是作家本身,都會遭受到一些質疑。正所謂「人紅是非多」,余秋雨也是如此。對於余秋雨,網絡上一直以來也是議論紛紛,有說他文章寫得不好的,也有說他情史的。總之就是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

為何一直以來余秋雨的作品會受到爭議?

無非有兩點原因,一是與他的感情生活有關,二是因為他的作品太過」出圈「。

首先,余秋雨的婚姻生活一直以來都是網友們」詬病「的話題,因為余秋雨不僅離過婚,更親自承認自己移情別戀。余秋雨第一任妻子是李紅,但多年後馬蘭卻插足了兩人的婚姻,余秋雨和馬蘭也一直走到了現在。

不否認余秋雨在感情上確實犯了錯,這也是他這一生最過意不去的事情,此後余秋雨將更多時間和精力花在作品創作上,多少都有受到自己感情生活的影響,並且也將自己的感受融入到作品中。

其次,大部分作家在寫歷史散文或者小說時,總是會將作品寫得太歷史,太傳統,雖然記錄很嚴謹,但這樣的寫法很難引起讀者興趣,也就沒有看下去的欲望。

但余秋雨的寫作手法不同,他追求一種情理交融的雅致語言,並且「語言在抒情中融著歷史理性,在歷史敘述中也透露著生命哲理」。

比如余秋雨在寫歷史散文時,他的作品中始終貫穿著一條鮮明的主線——對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問。利用豐富的文化底蘊,將歷史寫活。很多讀者表示,讀完他的作品,就會不自覺出現很多與作品有關的畫面,代入感很強。

關鍵的一點是,余秋雨擅於通過他的作品表達很多底層人士遭遇的不公,敢於在他的作品中揭露很多現象。並且余秋雨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來源於生活,正是因為這樣,余秋雨才給我們帶來眾多優秀作品。

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更何況余秋雨這樣一個樹大招風的人。

很多人不喜歡余秋雨,或許是認為他這個人不行,無論他的作品有多麼出色。

多年來,余秋雨也用自己的方式來彌補對前妻李紅的愧疚。其實,如果你喜歡他的作品,會發現他的作品裡藏著真正的真才實學。

余秋雨是離過婚,但是婚姻不能從一而終的又何止文人?況且你又能了解多少他與李紅、與馬蘭的來龍去脈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雖然犯過的錯不可否認,但只要還有繼續堅持夢想的勇氣,就應該給他機會,讓更多人看到他的作品。

有人說余秋雨品行不好,但具體什麼事情卻又往往掐頭去尾,斷章取義,亂說一通,結果也沒得出之所以然。人身之遠可見,人心之遠不可見,你在處於他的位置上說不定取捨比他會更糟糕呢。

在接觸過余秋雨的人眼裡,他確實呈現了某種分裂,才華和弱點同樣醒目。前者把他帶到了最好的地方,後者把他帶到了最糟糕的境遇。去往遠方的路上,他通過各種荊棘,但卻依然向前走。

余秋雨有時是傲了些,作了些,但正如他自己所說:在經歷了這麼多挫折之後,是苦難教會我們嘲笑,嘲笑那些願意往別人身上潑泥湯的人的無知和無聊。他也在重新開始生活之後,經過多年沉澱,給我們帶來了更好的作品,比如《文化苦旅》等。

對於余秋雨的真實水平如何,圈內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

易中天:我不喜歡他

作為同樣喜歡鑽研歷史的易中天和余秋雨,兩人卻並沒有什麼交集。易中天在《百家講壇》上,以自己獨特的視覺和講解,為大家帶來不一樣的三國,受到大眾的歡迎。但易中天似乎瞧不起比他先成名的余秋雨,認為余秋雨寫的作品「散文不像散文,歷史不像歷史」。

易中天:我認為,夏先生的歷史大散文,無論氣度還是見識,都在某先生的歷史文化大散文之上。這個某先生大家應該也知道講的是誰,就是余秋雨。

確實,易中天的看法,代表了很多不喜歡余秋雨作品的人的看法。

但赫赫有名的金庸先生卻給了余秋雨很高的評價。

金庸先生這一生創作出了太多經典的小說,被各種拍成電視劇翻拍,比如《倚天屠龍記》等。金庸先生在創作的路上也曾遭受過質疑,比如台灣的李敖先生罵了他一生,他卻從未回應。

金庸在看了余秋雨推出的《文化苦旅》之後,面對有人嘲笑浙江人不會寫文章時,金庸先生回:就算我不會,但浙江人里還有魯迅和余秋雨啊!金庸先生把余秋雨和魯迅放在一個高度,足以可見,金庸先生對余秋雨作品的認可。

但經歷了婚變和各種質疑之後,余秋雨的心境早就發生了變化,感情上,他從未為自己辯解。在面對別人質疑自己的作品時,他也從未反駁過。

1991年,經歷種種事情的余秋雨,辭去了上海戲劇學院院長職務,花了許多年時間探索文明遺址,並且把路上的所思所見,記錄在《文化苦旅》中。結果一開始編輯欣賞不了他的散文風格,還勸導他:「散文,不是這麼寫的。」

見了幾家出版社後,終於有一家編輯十分欣賞,同意先印10000本看看,沒想到太受歡迎了,出版社不停地加印,至今已經賣了超過600多萬本。

據某平台統計,《文化苦旅》在一年內加印了將近15次,余秋雨也徹底火遍大江南北,銷量過百萬冊。

這部作品也是余秋雨多年來最好的回應,也讓更多人喜歡上他。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出版至今,被眾多高校列為必讀佳作,書中的《信客》《陽春學》《垂釣》等篇幅還曾出現在中學語文的考卷中。

他憑藉自己豐厚的文史知識功底,優美的文辭,引 領讀者泛舟於千年文明長河之中。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可以從《文化苦旅》中看到歷史的滄桑之美,從中找到屬於自我的救贖,這本書也讓人看到了人世間真正的「苦」,但也重新燃起人們對生活的希望,讓人學會惋惜。

不僅如此,余秋雨先生的多部散文集都被列為中小學生推薦書單中,比如:《行者無疆》、《千年一嘆》……

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莫過於一套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也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無論你是剛畢業迷茫的學生,還是在事業上遭遇坎坷的人,推薦你看看這本書,可以從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還能擴展自己的見識,讓自己活得更加通透!

感興趣的可以點擊下方商品連結下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