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克博物館盛大啟幕:它是奧斯陸的藝術燈塔

fans news 發佈 2021-11-15T08:31:11+00:00

這座充滿個性的垂直建築里匯集了藝術家愛德華·蒙克一生約2.8萬件作品。垂直形式並不是博物館通常採用的建築形態,但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它顯然是博物館極為合適的生存形態,由此也漸漸成為業界議題。

蒙克博物館外部 ©Adrià Goula

10月22日,挪威奧斯陸蒙克博物館(Munch Museum)開幕,成為全球最大的單一藝術家博物館之一。這座充滿個性的垂直建築里匯集了藝術家愛德華·蒙克(Edward Munch)一生約2.8萬件作品。其落成為蒙克的作品搭建起一個溫暖的家,也為奧斯陸點亮了一座藝術燈塔。

01 海邊的「性感」高樓

2021年春季,挪威奧斯陸的海岸邊矗立起一座「性感」的建築——橫向延展的線條遍及全身,垂直的建築體在上部突然個性一歪,嚴肅中流露一絲幽默感。在一眾平緩的樓群中,它出挑地添上一筆,一如藝術家蒙克的作品,與眾不同。

這是新落成的奧斯陸蒙克博物館,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單一藝術家博物館之一,已於2021年10月22日正式開幕。

蒙克博物館外部 ©Adrià Goula

蒙克博物館LOGO © Munch Museet

垂直形式並不是博物館通常採用的建築形態,但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它顯然是博物館極為合適的生存形態,由此也漸漸成為業界議題。然而,其利弊仍在討論之中。洛杉磯郡立藝術博物館(LACMA)的新建築即是大平層,館長麥可·戈文(Michael Govan)曾在與《時尚芭莎》的對話中表示:這樣的設計有助於平等地展示藏品。而過去,部分藏品常因被置於高層而無人問津。

LACMA新建築大衛·格芬畫廊設計圖 ©Museum Associates/LACMA

蒙克博物館也是挪威首家採用垂直建築的博物館。開幕前,

《時尚芭莎》記者對館長斯泰因·奧拉夫·亨里克森(Stein Olav Henrichsen)進行了獨家專訪
,提及這一問題,斯泰因館長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在挪威,我們總把牛奶放在商店最裡面,因為這樣人們就得穿過整個商店才能買到它,他們會經過你想賣的所有其他產品,這就是我們的理念。」

新博物館12樓和13樓的全景落地窗直面奧斯陸城市的全景風貌,12樓設置了一個帶露天空間的餐廳,13樓則開了一家酒吧,中間段從3樓到11樓均為展覽空間。「我們還想把一些最有趣的展覽和項目放在上層。這樣,人們在去往那裡的途中便會參觀整個博物館。」

蒙克博物館餐廳,攝影:Einar Aslaksen

蒙克博物館內部動態空間,攝影:Einar Aslaksen

試想,當觀者剛從蒙克的《吶喊》(The Scream)中抽離,攜著已略微疲憊的雙腿和雙目去頂層小酌一杯,奧斯陸的城市景觀便盡收眼底,這無疑是藝術之行中最愜意的休憩。而在館外,由於蒙克博物館是海岸線上唯一高聳的建築,在城市的每個角落,人們都可以輕而易舉地用肉眼定位到它,一如指引方向的燈塔。

蒙克博物館展覽現場,攝影:Einar Aslaksen

蒙克博物館,攝影:Einar Aslaksen

02 奧斯陸的燈塔

蒙克博物館的建設在挪威是一個全國性話題。一方面是因為蒙克及其藝術成就,畢竟他是被印在挪威紙幣上的藝術大師;二是來自歷史事件,蒙克於1944年離世,留下約2.8萬件藝術遺產,這些作品侷促地擠在狹小的Tøyen博物館中已超過半世紀。

隨著時間推移,這座建立於戰後經濟環境下的博物館出現了大量老化問題,其體量也早已無法容納蒙克的作品和來自全球的觀眾。2004年,館藏中最為經典的兩張作品《吶喊》和《麥當娜》(Madonna)均遭到了盜竊——好在四年後,作品尋回。這一切都將蒙克博物館推至風口浪尖,因而對其選址及建築的討論也尤為熱烈。

愛德華·蒙克《吶喊》,布面油畫,83.5×66cm,1910年 ©Munch Museet

愛德華·蒙克《聲音》(The Voice),板面油畫,90×119.5cm,1896年 ©Munch Museet

儘管如此,館長卻表示這是一個積極的時刻:「國際媒體對搶劫案的巨大關注向當地民眾證明,我們的藝術不僅與當地人、與挪威的身份和文化、歷史息息相關,而且對國際社會同樣舉足輕重。」同時,過去建築所暴露出的問題也更加明確新建築需要改善與強化的方向。

蒙克博物館展覽現場,攝影:Einar Aslaksen

為了挑選合適的建築設計,挪威政府開辦了一場名為「new Munch/Stenersen4 Museum at Bjørvika」的競賽。在諸多作品中,西班牙建築公司Estudio Herreros的作品《Lambda》脫穎而出。該設計高60米,總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共有13層,11個展覽空間分布在7個樓層,還包含大小劇場、咖啡廳、餐吧和觀景台等空間。

外部的半透明波浪型鋁板適量地引入陽光,在保護藝術品的同時以自然光照亮了室內空間。其選址則定在奧斯陸海岸——毗鄰奧斯陸歌劇院,將當地人對音樂的熱情與藝術聯結。而將藝術置於城市中心,亦可象徵其對城市與社會的重要性。因此,即使爭議重重,館長依力排眾議將博物館從城市的一端搬到了海邊。

蒙克博物館,攝影:Einar Aslaksen ©MUNCH

蒙克博物館的藏品約為4.2萬件,其中超過半數為藝術品,搬運難度可想而知。打包工作早在2018年便啟動,搬家團隊還為沉重的石版畫特意打造了一款名為「了不起的裝置」(The Great Apparatus)的打包支架。在新館開幕前,作品搬家的趣聞曾多次被媒體報導,尤以《研究人員》(Researchers)為典型。

如今展示於新館6樓的作品《研究人員》面積約50平方米,是蒙克一生中尺幅最大的畫作,也是館長口中「四萬件物品里搬運最困難的一件」。舊館為它打開了屋頂,起重機的吊臂將其從上方提出,一輛大卡車跨越城市將其送到海邊,由一艘船從樓體側面的通道運入……「這是我一生中最緊張的時刻,每一分鐘我們都在和計量師溝通,每一陣風都使我的神經緊繃。」

蒙克作品《太陽》(The Sun)從舊館搬至新館,攝影:Kilian Munch

蒙克博物館展覽現場,圖中作品為蒙克《太陽》(左)和《研究人員》(右)

如今,蒙克博物館開啟了一項名為「MUNCH+」的項目——將蒙克與當代藝術家結合,開幕首場展覽「靈魂的孤獨」(The Loneliness of the Soul)即為蒙克與英國藝術家翠西·艾敏(Tracey Emin)的雙人展,艾敏的新作與她親自挑選的蒙克作品共同迎來首批參觀者。與此同時,館方樂於將藏品以虛擬展覽、交換展覽等形式與世界各地的機構進行合作;對城市藝術氛圍的打造及美育也深植於運營之中,音樂會、公教課程和兒童工作坊正如火如荼地開展。

蒙克博物館「靈魂的孤獨」展覽現場,2021年 ©MUNCH

尤為突出的是其與中國的密切聯繫——在歐洲美術館中,運營微信公眾號的並不多,而蒙克博物館在新館開幕前八個月已開啟運營。早在幾年前,館方就在中國販售其出版物,搶購一空的成績讓館長大為震撼。此外,館方還與中國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和國內其他藝術機構也開始了合作。

在採訪中,館長對中國藝術的影響力深表贊同:「在每個藝術大師身上,我們幾乎都能看見中國藝術的影子,我想今天依舊如此。」未來,館方將與北京大學共同展開藝術研究,同時也期待著來到中國舉辦展覽。

蒙克博物館內部空間,攝影:Einar Aslaksen

03 最熟悉的「陌生」大師

儘管蒙克的名字在中國已家喻戶曉,但提及其作品,人們或許只能道出《吶喊》一件。為此,《時尚芭莎》特意提問館長:如果為讀者介紹1-2件你認為《吶喊》之外最具代表性的蒙克作品,你會推薦哪件?

蒙克博物館館長斯泰因·奧拉夫·亨里克森

「有一件名為《星夜》(Starry Night)的作品正作於我在奧斯陸的住處,我無法不愛它;《病中的孩子》(The Sick Child)也讓人著迷,這絕對是蒙克19世紀80年代最具突破性的作品之一,甚至還對兒童保護法的完善起到了推動作用;我還聽說在世界某些地區,作品《黃色木材》(The Yellow Log)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愛德華·蒙克《星夜》,布面油畫,140×119cm,1992年 ©Munch Museet

愛德華·蒙克《病中的孩子》,紙面色粉,42.2×57cm,1896年 ©Munch Museet

聊起蒙克的作品,館長滔滔不絕,最後自己也不禁捧腹。或許蒙克的驚人之處正在此,無論看多少遍抑或研究多少年,人們永遠能從其筆下發現新東西,永遠不會對其厭倦,「恰如音樂領域的貝多芬,無論聽多少遍,我們的耳朵依舊對其痴迷。」

會舉出這個例子並非偶然,蒙克博物館的館長本身是一位音樂家,在視覺藝術領域並無從業經驗的他在旁人看來或許肩上承擔著不同尋常的壓力,而他本人卻不認同:「我不認為我的背景是個挑戰。恰恰相反,我在國內外管理文化機構方面有豐富的經驗,音樂訓練使我在追求卓越、與他人合作、溝通和對藝術過程的深刻洞察方面積澱深厚,而擔任指揮又鍛鍊了我的傾聽能力與領導能力。」

蒙克博物館內部動態空間,攝影:Einar Aslaksen

單一藝術家博物館的運營不同於綜合性博物館,當一家博物館被冠以藝術家之名,這也意味著它必須對藝術家負責——深度的研究、全面的了解以及特定的國內外展覽策略。在此基礎上,館長補充道:「你還需要有一位高水平的書籍作家,特別是針對傳記寫作。」

除對外開放的展覽空間外,蒙克博物館專門建立了一個收藏館,以存放文字檔案和大量藝術家生前的生活、工作相關物品。「一座藝術家博物館,對藏品的保存、使用以及藝術家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的整體呈現和傳播,都承擔著無可推卸的責任。」

蒙克博物館展覽現場,攝影:Einar Aslaksen

《吶喊》微觀研究

目前,蒙克博物館的年度預算約為3300萬歐元,其中30-40%將來自私人,包括門票、商店和餐吧的收入,以及出借作品、合作展覽和贊助的資金。與眾不同的是來自數字藝術體驗的收入,這是過去與美術館的對話中鮮少被提及的經濟來源。在線下體驗面臨局限的後疫情時代,博物館如何以線上體驗創造收益是一個頗具時代意義的話題。

蒙克博物館,攝影:Einar Aslaksen

相比於歐美的其他國家及城市,挪威和奧斯陸的藝術氛圍稍顯低調,而蒙克博物館的落成卻在國際範圍內引發了熱烈討論。可以預見,該館對城市乃至國家的藝術環境都將影響深遠。據統計,奧斯陸當地目前有三分之一人口已訪問過蒙克博物館舊館。但根據民意調查,71%的人口都表示未來想參觀新館。而這也恰好符合了館長對於新館的希冀——「藝術對個人和社會都非常重要,我們希望能夠接觸到更多的受眾。」

蒙克博物館窗外的奧斯陸景觀,2021年

在一路上行欣賞完蒙克的一生後,垂直建築最終將觀者引導至頂層。邁出電梯,壯觀的奧斯陸城市全景躍然眼中,這是奧斯陸給蒙克博物館的饋贈;同時,蒙克博物館亦是給這座城市的禮物。

策劃 齊超

編輯、文 韓晗

採訪 宋佩芬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