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與才女蔡文姬有私情嗎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3T01:53:25+00:00

蔡文姬,是漢末大儒、史學家與文壇領袖蔡邕的女兒,是有著家學淵源的千金大小姐,集美貌、才情於一身 。被匈奴擄走12年,後被曹操重金贖回。一個受過知識薰陶的女人,她心中有自己愛情、有自己身為大家閨秀的貞潔觀,在被匈奴擄走12年在遭受了恥辱後還能活下來,支撐她活下去的動力是什麼呢?


蔡文姬,是漢末大儒、史學家與文壇領袖蔡邕的女兒,是有著家學淵源的千金大小姐,集美貌、才情於一身 。

被匈奴擄走12年,後被曹操重金贖回。一個受過知識薰陶的女人,她心中有自己愛情、有自己身為大家閨秀的貞潔觀,在被匈奴擄走12年在遭受了恥辱後還能活下來,支撐她活下去的動力是什麼呢?作家賈平凹說過:「心裡有個人,才能活下來」說出了多少身處絕境,心深似海、苦海無邊的人,心裡死抓住那根激勵自己活下去的稻草。這根草,或是父母、兄妹、亦或師生,但更重要的應該還是愛情吧!

蔡邕是東漢極負盛名的大學者,「少有文名,博學善辭章,並精通音律」承繼祖上遺風,無意做官,不看重富貴,只是閉門讀書,揮筆著書,從現在來看 就純粹一個文人 ,蔡文姬出身於這樣一個家庭,從小聰慧無比,6歲的時候她就能聽出父親彈斷哪根琴弦,加之飽讀詩書,才貌雙全,求親者絡繹不絕,真真的一位集才華與美貌於一身的「白富美」。

蔡文姬後來嫁於世家子河東衛仲道,夫妻感情很好,但一年以後丈夫死了,於是又回到娘家。這個時候的蔡文姬還只是一般女人的不幸。貴族女子守寡很正常,誰知她的命運因為一個人改變了,他就是司徒王允。

都知道三國美女貂蟬,司徒王允本來在貂蟬出場時他還是個正面人物,可惜他殺了董卓以後又殺了蔡邕。原因是蔡邕對於董卓的死,有點惋惜之意,蔡邕是董卓舉薦出來做官的,嘆息恩人之死也是人之常情,可惜王允心胸不夠寬廣,認為蔡邕懷念董卓的私恩,忘了作臣子的大節,並且還怕日久蔡邕在歷史上給他摸黑,於是就把他弄死在監獄裡。

蔡邕死了,家族獲罪。女兒蔡文姬開始走向了不幸。


在董卓死後,他的部將又攻占長安。漢朝內部軍閥混戰,羌胡番兵乘機掠擄中原一方,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就這樣才女蔡文姬跟許多婦女一樣被擄到了南匈奴。

蔡文姬本千金之軀,被一群蠻子拖上了馬,當做戰利品。作為一個飽讀詩書、敏感多思的心靈,處在那樣野蠻荒涼的殘酷環境裡,該有多麼絕望。


她遭到非人的毒打和謾罵,而且遭受胡人的姦淫和蹂躪,讓人感到是好奇的是這位貴族才女經歷如此凌辱居然活下來了,她沒有死。

假如蔡文姬死在了路上,後世的美麗的故事就不會有了,令人起敬的是,她受盡凌辱折磨,還是活了下來。


一個女人,可以打、可以罵、可以殺,但是侮辱則是最不能容忍的 ,那是一個女人最後的生命尊嚴。同樣的處境,被強行踐踏後,有的人死了,有的人活了下來,活下來的,有的人又不知原因地死了,可是有的人活著,還活得精彩 ,她就是蔡文姬。


才思敏感的蔡文姬是落在一群野蠻胡人士兵手裡 ,如果是無思想無文化的女人,也許她能憑藉生命的本能活下來;可如果是千金之軀的大小姐,根據當時的貞潔觀可能就自殺身亡,可是蔡文姬顯然是個異數,名士之女、飽讀詩書、自覺自醒、卻像路上那些所有目不識丁的農婦一樣,活了下來,難道她心裡就像啥事沒發生嗎?顯然不是。

從蔡文姬所著《胡笳十八拍》「為天有眼兮何不見我獨漂流?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天南海北頭?我不負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負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茲八拍兮擬排憂,何知曲成兮轉悲愁。可以看出在凌辱和痛苦在身的時候,她哭過、絕望過。

也許每個人身處絕境的時候都會哭天喊地,可是哭過以後呢?還是要面對。

是什麼促使蔡文姬棄尊嚴而不顧、受盡羞辱還能活下來,那就是有種叫「信念」的東西在支撐著她 。


哭過、怨過、絕望過。之後她淡定了,平靜了。她心中的信念堅定了。


蔡文姬在《胡笳十八拍》裡這樣寫道:「我非貪生而惡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歸桑梓,死當埋骨兮長已矣。」

蔡文姬不是貪生怕死,也不是不知廉恥與貞潔,她想回家,想落葉歸根,不能輕易死在異國他鄉。這就是她的信念,也是支撐她活下來的精神支柱。

「千古艱難唯一死」,但是活下來是何等的艱難!在那樣蠻荒異俗並且遭受屈辱的境遇里活下來,需要擁有比常人更多的勇氣和能力和智慧 ,這種智慧並不是智商,而是一個人對生命的感悟和理解,是一個人骨子裡真正的那份理解與懂得。


蔡文姬還算是幸運的,畢竟飽讀詩書的才女 ,定與眾不同 ,在匈奴遇上了匈奴左賢王 ,這位左賢王挺會識人,很快就愛上了這位稀世才女,對她關愛有加,兩個人成了婚,並下了兩個兒子。後來, 曹操得勢 , 蔡文姬被曹操接回中原。故事先悲後喜蔡文姬枯木逢春,重睹芳華,回到了魂牽夢繞的中原。

蔡文所著《胡笳十八拍》(「胡人寵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恥)說明 蔡文姬與左胡人生有兩個孩子的事實。後來文姬歸漢 並沒有帶走這兩個孩子。


從《胡笳十八拍》看出 ,當時蔡文姬所在的胡地,自然條件惡劣,生活習慣不堪,社會風俗粗陋,語言不通 ,想像著她一個人站在茫茫大漠之中,看著每天的日出日落,即使有左賢王的寵愛,也沒了毒打和侮辱,可她的心也是悲涼和寂寞的。

這時的中原,天下三分初定,曹操當勢,正是外定武功,內修文學,力圖文治的時候,從這看曹操 也是盡情盡義之人 ,曹操原來曾與蔡文姬之父有過交情 也常常來往與蔡府 自然是見過這位絕世才女 ,現在當權了,想起故人還有一個女兒在胡地,於是想起來把亡友的女兒贖回來,也是對故友一份情誼。


當然還有一個說不出口的原因。

曹操是三國傑出的一代霸主,名動天下,雄才大略,做皇帝是夠格的 ,別人勸他,他還開玩笑「你想把我放在火爐上烤」。但是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朝廷大權盡在手中,但是他始終沒有這麼做,也許是因為內心的忠君之情,也許是顧忌天下民心的所向,但最重要的應該還是 曹操他這個人,應該還算得上是位君子。

歷史也說不清的是 ,一個雄才偉略、大權在握的一代霸主怎麼會為了一個已故多年的舊友,費勁千金與波折,去贖回一個所謂的舊友女兒?曹操跟蔡文姬有私情嗎?無論哪個史書上也沒這麼記載,可是在蔡文姬的內心深處,一定站立著那麼一個偉岸、擔當、可以靠依男人,因為他是懂她的,他知道她想活著回來,哪怕棄下在胡家所生的兩個幼子。

史書曾記載:「操因問曰:『聞夫人家先多墳籍,猶能憶識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賜書四千許卷,流離塗炭,罔有存者。今所誦憶,裁四百餘篇耳。』操曰:『今當使十吏就夫人寫之。』文姬曰:『妾聞男女之別,禮不親授。乞給紙筆,真草唯命。

大概意思是說,你的父親留下的什麼書籍你還記得嗎?蔡文姬說 ,父親當時留有四千卷 ,但都流失了,但憑我的記憶能記四百餘卷……

試想,一個權傾朝野,文武雙全的男人對一個女人這樣溫文爾雅說話:「猶能憶識之不?」他顯然並沒有僅僅把她當做一個女人來對待,對她的才華,他是相信的,也是賞識的。蔡文姬沒有讓他失望,默寫了400篇給他,那就是《後漢記》中重要的片段。

蔡文姬說「亡父賜書」,蔡邕家學淵深厚的文化,要遺留給這女兒的,最有可能是自己一生未完成的、可以續寫的東西——史書。絕頂聰明的才女文姬,心裡自然知道曹操以千金接她回來的真正目的,這位雄才偉略大政治家是不會真的想看她父親的歌賦詩詞,她知道他最想看到什麼,於是她沒有讓曹操失望。


這就是女人,這就是美麗、才華集於一身的曠世才女蔡文姬。出於感激,出於骨子裡的那份信任,她心裡清楚,也許只有這個男人才真正欣賞她的才情、懂得她的內心。

蔡文姬應該是愛曹操的。

因為是這個偉岸擔當的男人用重金把她從野蠻的胡人手裡贖回來的,是這個男人幫她實現了自己歷經艱難回家鄉的夢……

其實 ,那些靈魂孤獨的才女最需要的就是「懂得」 , 她們不看重榮華富貴和風花雪月,只想在茫茫人海中得一知己,如此而已。


廣納妻妾的曹操難道就不能把蔡文姬收回府邸?他不想嗎?但他沒有這樣做。

雖然歷史上對曹操的評價很多,但也只有《三國演義》還比較符合歷史實際,他並不是傳說的白臉奸臣,而是一個人品格極高的人,從課本中曹操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他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之英雄大氣 ,可以看出,曹操是一個很有品味的男人,英雄美女、愛才惜才,惺惺相惜 ,才是曹操真正懂蔡文姬的真實心理 ,而正是因為這份懂得,他才沒有占有,也捨不得占有。


多年以後的一天,在曹操征戰閒隙偶然遇見了蔡文姬。蔡文姬聽到曹操到了,出去迎接,曹操無意之間看到了懸掛在牆壁上的碑文圖軸,起身看了看,問蔡文姬。文姬說:「這是曹娥碑。」曹操見上面寫著「黃絹幼婦,外孫虀臼」,問:「你知道什麼意思嗎?」文姬回答:「這雖然是先父留下的,但我也不清楚是什麼意思」。說完含笑不語。

聰明的蔡文姬文姬會不知道嗎?她當然知道,她是想把這樣一個有趣的謎底,留給曹操。平常人看來閒余之筆,但在兩個才華人之間卻是一種默契和情趣。她終於明白了曹操的心意,曹操的好 ,他就是那個這輩子知她、懂她的藍顏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