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萬億的養豬風口 農信互聯如何讓豬場飛起來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5T05:57:03+00:00

【億邦動力網】「連續幾周,農信互聯資料庫里的生豬數據出現斷崖式下跌。我們意識到,行業要變天了。」農信互聯創始人薛素文對億邦動力回憶。2019年,在農信互聯的豬聯網系統中,豬頭數出現斷崖式下跌,這背後是環保與非洲豬瘟對整個養豬業的影響,還有豬價飆升對民生的影響。

【億邦動力網】「連續幾周,農信互聯資料庫里的生豬數據出現斷崖式下跌。我們意識到,行業要變天了。」農信互聯創始人薛素文對億邦動力回憶。

2019年,在農信互聯的豬聯網系統中,豬頭數出現斷崖式下跌,這背後是環保與非洲豬瘟對整個養豬業的影響,還有豬價飆升對民生的影響。

兩年來,養豬業極其動盪的——非洲豬瘟後,豬和人不能好好見面;新冠疫情後,人和人也要保持距離。

很多為養豬企業服務的人員,比如飼料企業的技術服務人員,很難近距離服務養豬場;豬場的老闆很難深入豬群指導工作;而在豬場一呆就是幾個月的飼養員,成了最孤單的養豬人。

「兩次疫情為整個行業帶來巨變。」薛素文觀察到「我們身在這個巨變的浪潮里,親眼目睹著養豬行業的跌宕起伏,又能有機會改變這個行業,其實是件幸運且浪漫的事。」

01

賽道潮起潮落,行業模式顯現

在創立農信互聯前,薛素文在這個行業沉浸了20年,是大北農集團的CFO和CIO。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豬肉生產國和消費國,這個行業足夠龐大,產業鏈上下游有3萬億市場規模。但也足夠落後,大多數人眼中,養豬是個髒亂差的活,豬場也是小散亂弱的代表。

業務員跑去豬場推銷飼料,會經常吃閉門羹,弄不好還會有人放狗咬你,但如果是衝著服務豬場去的,比如為養殖戶做個免費的豬群健康檢測服務,那就不一樣了。

他們最初用最簡單的軟體,幫助養豬戶採集數據,並生成豬場管理方案提供給養豬戶。後來,為豬只戴上電子耳標,在豬場安裝攝像頭、各種智能設備及各種傳感器,檢測每頭豬採食情況、運動情況、產仔情況、健康情況,還進行族群追蹤,為豬場實施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久而久之,這樣一套系統化的豬場管理方式,成為一種創新服務模式。這就是農信互聯數智業務的雛形。

薛素文尤其喜歡畫三角圖。

「豬場能否成功主要取決於養豬的成本,而成本包括生產成本、交易成本及資金成本,如果我們能夠為養豬戶控制兩個以上的成本,這個事情就可以干,否則就應該放棄。」

農信互聯可以提供什麼?

薛素文又畫了一個三角圖,這次的三角是數智、金融和交易。

數智業務脫胎於農信互聯自主研發的豬聯網,當有了差不多5萬多家不同規模豬場之後,人和豬的數據都有了。有了數據,農信互聯可以幫助養豬場遠程買飼料、遠程賣豬,自然產生了交易。有了生產數據和交易數據,農信互聯建立風控系統,就可以順理成章地將城裡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引向村裡的養殖企業。

三者互為飛輪效應,六年來,農信互聯用這套模式,給整個養豬行業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改變。

02

SaaS:將根扎得更深!

儘管2019年數據發生斷崖式下跌,但對農信互聯的財務沒什麼影響。因為豬瘟之前,70%的SaaS服務是免費的。

對很多傳統養殖戶來說,數位化這事兒可有可無。但經過兩次疫情的夾擊,養殖戶們也意識到,物理阻斷是最好的防疫辦法,智能化、遠程化、少人化是豬場抵禦風險的重要舉措之一,這樣下來,豬場的數位化建設便是其戰略性方向。

「只有對於有戰略意義的事情,大家才願意花很多錢。」疫情後,農信互聯SaaS付費量激增。

這套系統主要以豬聯網SaaS和豬小智AIoT解決方案為主,涉及豬場生產、豬場放養、豬場育種、豬場物資、豬場成本、豬場財務、豬場績效、豬場大數據8個場景。

比如在某豬場的實時屏幕上顯示,有18頭豬超過35天未斷奶,有5頭豬超過21天未配種,有41頭豬超過120天未產仔,而點擊這些豬頭,則可以看到更加詳細的數據分析。

高危設備預警顯示:編號為EM2752的豬,體溫高達41.18度,目前正在分娩舍。編號為EM2703的豬,目前體溫過低,目前正在配種舍的欄位3。這是農信互聯的AI巡檢和生產管理。

B2B賽道痛點突出,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各有軟肋。然而,有些軟肋在表皮,有些病根在骨子裡,從哪裡下手,就成了一個真問題。

創業伊始,薛素文就在琢磨這件事。

彼時B2B電商正當紅,融資兇猛,GMV屢創新高。當農信互聯想要做生豬交易、刷GMV的時候,薛素文意識到這條路走不通——用別人的支付工具,要交巨額手續費;花錢買流量,不一定有粘性;交易系統沒有推薦算法,做不過線下效率——做了半天,都是表面功夫。

「我不想這麼快切入交易了。」薛素文又畫了一個三角圖,「想要做交易,先要解決B2B結算問題、交易模型問題以及流量問題。」

為此,農信互聯創新嘗試了與銀華基金的合作工具「農富寶」,解決結算問題。

在流量方面,薛素文認為,與其花錢買流量,不如花錢研發SaaS。將SaaS鋪到豬場,賺不賺錢在其次,既可以沉澱數據,又可以幫豬場提升效率,還是獲取交易流量的一個點。

畢竟SaaS是企業對行業進行的一場持久的數位化普及工作。

用了近三年的時間,以豬聯網為抓手,以智慧管理服務為入口,農信地推團隊一片片區域、一家家企業地去培養用戶。

農信互聯副總裁於瑩回憶:「做流量,最難的是從0到1的突破,尤其是農牧行業,需要投入大量的地面推廣,為此在2016年,農信互聯成立了18個事業部,400~500人深入基層推廣,手把手教用戶。」

那是產業網際網路最熱火朝天的時候,各行業新秀輩出;農信互聯卻在默不作聲地幹著水滴石穿的活兒,經歷3年,豬聯網大成。

03

金融:養豬人其實很缺錢!

有了流量,農信互聯首先做的不是交易,而是金融。

看似傳統落後的養豬行業,其實是一個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行業,「養豬人很缺錢的,缺錢買飼料、缺錢買種豬,資金大進大出。」

農信互聯的金融分兩類,一類是供應鏈金融服務,一類是金融科技服務。

農信互聯可以根據平台的實時生產、銷售數據,自己可以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也可以通過豬場數據和交易場景,幫銀行實現風控服務。

於瑩介紹:「豬聯網平台針對每一家豬場的生產績效、信用情況、豬群總數、出欄時間、銷售地及售價等為豬場生成『農信分』,根據農信分,通過大數據精準測算給豬場授信額度。」

基於此,在這個豬企寒冬中,農信互聯利用金融科技和風控能力,聯合多家金融機構,一起籌集100億資金,發起「百億共助」計劃,資助處於困難期的生豬企業。資金可用於在平台購買包括但不限於原料、飼料、生產耗材、設備、基建、智能豬場建設、數位化升級等產品。

儘管風控能力很強,薛素文也有擔心的事:「我最怕的是養殖戶把貸款的錢,沒有用在養豬上,而是拿去用在其他。」

思來想去,農信互聯必須有一個場景,確保貸款都被用於養豬,這就有了農信商城。農信商城可以確保養殖戶的貸款用來購買飼料或其他信息化產品。

在薛素文原本的規劃里,先做數智,再做金融,最後做交易。有了支付、系統和流量,交易才能做起來。

04

交易:生態的最終閉環

在薛素文的模型中,數智-金融-交易,交易是整個生態鏈的閉環。

從養豬場需求出發,他們將交易分為左端交易和右端交易。以豬場為中心,左端是上游,幫豬場採購飼料等投入品。右端是下游,幫豬廠將豬只賣給屠宰場或食品廠。左端是農信商城,右端是國家生豬市場。

農信互聯曾經嘗試像網際網路平台一樣收交易費,結果一收費,GMV就大跌。

為什麼呢?農信互聯發現,在B2B交易中,由於長期、多次交易,交易雙方很容易把平台當作獲客渠道,建立交易關係後,撇開平台進行線下交易。當交易出問題時,又來找平台解決。所以平台對交易雙方的控制力都很弱。

後來農信互聯狠下一條心,「我們不再照搬傳統電商企業收交易佣金了,改成向上下游企業收取年度綜合服務費,繳納年費的企業就是農信的會員了,享受農信互聯一整年的免費服務,包括免費使用會員版的豬聯網和企店等專業系統,尊享會員企業的專屬主頁,交易的智能撮合、幫助核心企業或渠道會員做好線上運營、為會員企業優先配置信貸資金等等。這一年時間裡,我們想著法子做好各類服務,用服務感動會員、讓他們有獲得感,這樣第二年就可以順利續費了,只不過我們最重要的不是人去服務,而是更注重系統的價值。」

這種系統價值,本質上還是底層交易系統驅動的SaaS服務。「人家做交易是為了賺錢,我們做交易是為了搭路。關鍵是你要想清楚,錢從哪裡來。」

錢從左端的投入品交易中來。

農信互聯不會專門去撮合交易,而是幫助養殖場算一下帳,在哪個方面用哪些產品效果最好。哪些投入品在農信商城中比市場價格更低。

為什麼農信商城比市場價便宜?

因為農信互聯通過數據分析,將眾多中小企業需求拼在一起,向上游飼料廠集采。

比如,在豬聯網SaaS中的成本管理系統,養豬人可以輕易發現,同一種飼料,農信商城優選的飼料成本會比自己採購成本更低一點,在品質一樣的情況下,豬場就可以在商城上下單,這樣成本一下子可以攤薄很多。

而且農信推薦的飼料,不僅價格合適,更是從眾多飼料中找到的與客戶最匹配的哪一種,其中最重要的是技術含量——一方面,系統了解每一個養殖戶的具體情況,另一方面,系統有海量飼料商品信息。

通過大數據技術,匹配到最適合豬企當下最需要的飼料。農信稱之為「TaaS」——交易即服務。

對於上游飼料廠,農信相當於飼料廠的一個機器業務員,幫飼料廠節省了營銷費用和業務員成本,可以向飼料廠收費。

薛素文認為,農信互聯做的不是B2B,而是E2E,即ERP to ERP,也就是將農信的交易平台嵌入到交易雙方的系統中,或為交易雙方搭建專屬數字採購與智能銷售系統,根據交易雙方的數據實現系統精準匹配,是最早的貨找人,而不是人找貨。

在農信互聯的三個飛輪中,數智收益最高,其次是提供金融服務產生的收益,最少的就是交易收入。

這是早期戰略,至於接下來,薛素文認為「農信的基礎框架搭建、金融體系、人員儲備基本到位了,接下來,我們會把交易做得更紮實一些。」

05

養豬業的下一個10年

接下來的養豬行業,處於動盪與重組中。

究其根源,豬價飆升時,入局企業太多,養殖粗放,整個行業可能需要一到兩年來消化這波產能。豬價如過山車般大起大落,有分析師認為:「預計明年上半年,豬價見底,豬周期將出現拐點。」

在拐點到來之前,控制不了豬價,企業只能控制成本。有從業者認為:「這個階段比的是誰更能熬得住。」

依靠更少的人員、更便宜且有效的飼料、更便利的遠程賣豬、更智能的過程管控,活到下一個周期。薛素文認為,「這讓中國養豬業快進了10年。」

未來的養豬行業會是什麼樣子?

薛素文的看法是:「只有兩類豬企才有未來。」

一類是自建生態的集團型企業,在自己的產業鏈內部實現內循環;另一類是融入生態的涉豬企業,藉助平台的力量,變萬家企業為一家。

但這兩類養豬企業都要進行數位化重構。

集團型企業需要用數智化從ERP升級到EOP(數字生態平台),而小企業則需要利用數智化平台工具實現與生態夥伴的連結,變成虛擬生態中的一員。

農信互聯希望成為產業網際網路中要素的提供者、交易的組織者和信用的構建者,為此,農信的研發費用占每年營收很大的份額,除了數據,他們還整合來很多外部服務商,包括數智化服務商和交易類服務商,如雲服務、物聯網設備、在線合同、在線簽名、在線發票、在線結算等,把數智服務和交易效率提升上來。

薛素文認為:「這幾年來,養豬業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在這一輪養豬巨變的大潮中,你會覺得有點像上個世紀八九十年的美國矽谷。我們生在這個時代,又在做農業數位化這件事,其實很幸福。到了我們干不動的時候,未來的從業者們覺得,包括農信互聯在內一批企業,把過去又髒又累的養豬行業,變得又時髦又高科技,這是我們能夠堅持做這份事業的最大動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