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連山:只要身體行種田不會停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6T11:22:36+00:00

連續15年種水稻12畝,全靠牛耕手播打穀機收,新化縣油溪鄉油溪村86歲的饒連山在幾十年的風雨歲月里與種田結下了不解之緣。11月19日,初冬的陽光暖暖地照著油溪村,饒連山一邊用箢箕從屋裡運出紅薯放到門前的坪里曬,一邊告訴記者:「今年生產稻穀5000公斤、紅薯6000公斤。

連續15年種水稻12畝,全靠牛耕手播打穀機收,新化縣油溪鄉油溪村86歲的饒連山在幾十年的風雨歲月里與種田結下了不解之緣。11月19日,初冬的陽光暖暖地照著油溪村,饒連山一邊用箢箕從屋裡運出紅薯放到門前的坪里曬,一邊告訴記者:「今年生產稻穀5000公斤、紅薯6000公斤。只要身體行,種田不會停!」

饒連山生於農家,從記事起,他就跟著父母學干農活,放牛、砍柴、扯豬草;稍大點時,他開始在田地里摸爬滾打,犁田耙田、拋秧播種、挖土挑擔,樣樣學著干。

「那時搞集體,生產隊裡記工分,到了插田季節,一個男勞力每天可掙12分,一個女勞力每天掙10分,我們八九歲的孩子,每天插田也可掙4分。我從能夠干農活起,幾十年來都靠種田過日子,從來沒有離開過家鄉和土地。」饒連山話語裡流露出一種農人對種田的依賴和深情。

2010年春節剛過,村裡的一位年輕人找上門來說:「饒老,你屋前面那片責任田,今年我不想種了。你看去年5月一次洪水衝垮了好幾處田埂,田中堆滿了泥沙雜物,不知要花多少時間才能恢復原貌。」說完就告辭了。

面對現實,饒連山陷入沉思。兩年前他將屋門前的那片良田無償交給那位年輕人耕種,如今因洪水衝垮了田埂,田中湧進了泥沙雜物,就打退堂鼓。為了不讓這丘田荒蕪下去,他毅然與老伴每天堅持勞作2-3個鐘頭,先後花了近3個月時間,砌好3處被洪水沖毀的田埂,清除田中的泥沙雜物,終於恢復原貌。

饒老的4個子女都在外面工作,比較富裕,但他不知道享福,堅持種這麼多田。

去年8月,饒連山的兒女回來看望他,夜幕降臨,兒女們與老父親對坐燈下,望著父親日益蒼老的臉和滿頭的白髮,飽含深情地勸道:「爹,把那些田送給別人去種,不要再種田了!」

可饒連山種了一輩子的田,哪裡聽得進兒女的關心話語!

「現在村裡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留在家裡的都是老人和兒童,每年都見村子裡荒蕪田,我感到心痛!兒女們要我莫種田了,我覺得荒蕪田太可惜,只要沒有荒蕪田,就算貼點本也沒關係。」

今年4月的一天,記者前往油溪村採訪饒連山,見他正在將一丘6分多的田進行田塍硬化,「硬化田塍做什麼?」「我覺得如今種田,不能單一種水稻,還得調整產業結構,種些大家所需要的東西。今年我種的10畝田,拿幾丘出來把四周田塍硬化好,往後長年種蓮藕,併兼養些魚、泥鰍或者黃鱔。硬化田塍,要為長遠打算,要捨得花成本,用的水泥、卵石、砂子等原材料質量要好,施工時不能草率行事,最少要達到70厘米高、6寸厚。硬化田塍好處多,一來可以防止漏水,提高抗旱能力;二來可以加固田塍,防止田埂崩塌;三來可以節省勞力,免得年年用泥巴固田塍……"一問一答詮釋了饒老對田地的深情。

今年10月26日,秋陽高照。記者再次拜訪饒連山只見他正在一丘2畝多面積的稻田裡收割稻穀。他腳踩打穀機踏板、雙手捏著稻穗在打穀機滾輪上脫穀粒,勞作1小時後,打穀機桶里便裝了滿滿的一桶濕穀子。饒連山停住脫穀粒,轉身從田埂上拿來2隻籮筐來到打穀機後箱,把谷桶里的稻杆清理乾淨,然後把穀子裝進籮筐。他用手抹了一把臉上的汗水高興地對記者說:「有這麼長這麼壯的稻穗。還得感謝雜交水稻之父--袁降平,你看我這丘大田,至少可收1000公斤穀子。當然,也要感謝黨和政府的惠農政策好,還有我的身體算好,老伴也協助我種田幫我曬穀子要不是這樣,我這麼大把年紀了,想種也力不從心了……"

趕到饒連山家,他年逾古稀的老伴正在家門前的水泥坪里曬稻穀。她告訴記者:「我兒女早幾年就不要我們種田了,只要我倆力所能及地種些蔬菜,好好地度過晚年,但是老頭子硬是閒不住,去年種了12畝水稻,今年仍然繼續耕種,總共收了5000多公斤稻穀,僅曬穀子就把我累得腰酸背痛了!」

「當農民,不以耕種為本,不珍惜來之不易的土地怎麼行?現在國家政策好,今年油溪鄉政府又把我評為『先進種糧大戶』和『油溪鄉第二屆勤勞致富模範』,我種田的勁頭更足了!」饒連山自豪地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