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島情懷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5T19:34:40+00:00

文、圖 張 翔太湖有蓬萊,宜居是三山。島嶼點綴一水間,濕地桃花園;浪涌著島,湖涌著山,太湖七十又二峰;板壁峰上論吳越,滄桑幾千年。——摘自《三山島村志》金秋國慶假期,一踏上太湖東山鎮的三山島,但見水面微風吹拂,波光粼粼,好一派湖光山色,寧靜而清新,令人心曠神怡。三山島遠眺。

文、圖 張 翔

太湖有蓬萊,宜居是三山。

島嶼點綴一水間,

濕地桃花園;

浪涌著島,湖涌著山,

太湖七十又二峰;

板壁峰上論吳越,

滄桑幾千年。

——摘自《三山島村志》

金秋國慶假期,一踏上太湖東山鎮的三山島,但見水面微風吹拂,波光粼粼,好一派湖光山色,寧靜而清新,令人心曠神怡。

三山島遠眺。

太湖三山島,顧名思義,島上有大山、行山和小姑山三山而得名。晉稱三山島為蓬萊,晉王嘉撰《拾遺記》:「海中有三山,其形如壺。」明文淵閣大學士王鏊撰《壑舟園記》云:「天會登斯閣也,如睹海上三山,靈奇滿目,又如長房縮地,身入壺中而不自知其已仙也。」而如今,「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浮蓬萊洲」,有一種金庸筆下桃花島般的美麗和孤寂。

因為提前做了聯繫,三山島國家濕地公園的創辦人、三山村原黨支部書記吳惠生先生已經在三山島碼頭笑眯眯地迎接著我們。七十多歲的人了,依然身板硬朗、步履穩健,說一口地道的蘇州普通話,使人一下子就有了親近感。

三山島濕地公園創辦者吳惠生。

吳老親自駕駛電瓶車,載我們環島而行;後又換乘遊艇,讓我們暢遊在三山島國家濕地公園內,感受到了別樣的太湖濕地風情,領略了三山島淳樸而又熾熱的湖島風韻。大片大片的荷塘,在這個秋天依舊碧綠,這裡種植的都是晚荷,在九月下旬盛開著,也算是三山島的一個特色。一望無際的蘆葦盪,荻花縹緲,如夢如幻。

三山島的東、南、西三側,被層層疊疊的帶狀圍堰包圍著,中間點綴著星星點點的袖珍島嶼,圍堰和島嶼上植被蔥蘢,泛舟其間,有如穿行於一片奇幻的水上森林。

三山島碼頭。

這裡原本是圍網養殖區域,藍藻問題嚴重,在建設濕地公園時,湖底的淤泥被挖起來堆成圍堰和島嶼,既能抵抗風浪的沖刷侵蝕,又能把絕大部分藍藻攔截在島外,同時還造就了新的景觀帶。

登島碼頭的西側,一圈高大的池杉環繞著一片小型濕地。這裡是一個綠色環保的「水處理廠」,生活污水經過污水處理廠的集中處理後引流到這裡,通過潛流濕地和表流濕地上各種植物的立體式全方位的生態淨化,水質達到近乎零污染的標準,然後回歸太湖。

是火熱的旅遊業徹底改變了三山島的面貌。然而,旅遊業的興起給三山島帶來了活力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煩惱。

一座只住著1000多人的小島,一年就湧來30多萬的遊客,生態脆弱的三山島力不從心了。吳惠生一班人對環境的變化最有感受:垃圾多了,污水也多了。而最讓他頭疼的還有太湖裡越來越肆虐的藍藻,一到夏天,大片水面上漂浮的都是藍藻。

「如果島上看不到清澈的太湖水,必將逐漸失去魅力。」吳老說。太湖藍藻的爆發,讓三山島人不得不開始在環境治理、濕地公園建設方面有了「大手筆」。

太湖秋色。

2008年,啟動這一重大項目工程時,村裡的資金非常有限,其中首期投資就達到了700萬元。

一堆堆的藍藻和淤泥被挖了出來,藍藻被堆在岸上晾曬,淤泥與石頭一起被堆在環島的湖裡,形成了一道道的隔斷。再後來,移栽蘆葦、荷花、油菜、芡實、茭草、荻、柳樹等,在湖面和隔斷上形成了美麗的濕地景觀。

「沒有實地生活經驗,是很難想到如此治理藍藻的。」吳老對自己的創意頗感自豪,為此,村里專門找到了濕地研究機構為三山島制定比較超前的規劃。根據規劃,三山島的濕地建設共分三期。截至目前,三山島國家濕地公園的各項投資累計已達4.5億元。讓一個僅靠旅遊為生的村級財政拿出這麼多錢投入濕地建設,在周圍人眼裡,吳惠生他們的舉措有些不切合實際。而他面對質疑只說了一句話:「為了綠水青山,也為了子孫後代,還是得這樣干啊!」

三山島遠眺。

為解決三山島污水源分散、水質水量不穩定等問題而設計的人工濕地組合工藝,給三山島帶來了新的氣象。每天兩度電就可以運行一個污水「微生態濕地處理系統」。吳老告訴我們,初步處理的污水經過第一層潛流濕地淨化後,可以成為綠化用水或者灌溉農田。也可以經過植物過濾後,流入魚塘養魚;這樣層層過濾的水,再經過第二層濕地淨化培養最終進入太湖。「一來,可以使出水水質達到並優於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中的一級標準;二來,建設生態濕地、魚塘,也是一個植物繁殖地、太湖珍貴魚類繁殖基地,不僅水生植物能產生效益,環境得到改善,也會反作用於旅遊業的發展。」

三山島濕地公園旅遊日益興旺,也讓吳惠生一班人覺得缺了點什麼。「遊客到島上通常轉一轉農家樂,買點土特產,很少能細細品味這裡的文化底蘊。」吳老告訴我們,今後,三山島人要深入挖掘古老的「三山文化」,建設相關文化博物館、展覽館等設施,讓遊客到島上來體驗綠水青山的同時,也要體驗一下源遠流長的文化盛宴。

2013年10月,三山島濕地公園晉升為國家級,並創下了全國濕地公園建設的「三個惟一」:惟一的在太湖中的島嶼濕地公園;惟一以村級單位為建設主體的國家濕地公園;也是惟一社區參與濕地共建的國家濕地公園。新任村支書姚洪也說,我們要把美麗和純淨的三山島氣質做到極致,讓濕地公園和鄉村振興有機結合、比翼雙飛。

微風習習,鷗鷺飛翔。

在三山島國家濕地公園寬敞的涼亭里,吳老和我們進行了真誠的交流。當他聽說我們工作的青海是中國濕地分布面積最大的省份時,吳老說,面積最大也就意味著責任最大呀!青海湖的面積要比太湖的面積大兩倍,濕地公園的建設就更是大手筆了!不管是村級的國家濕地公園還是國家級的濕地公園,其規劃、設計一定要具備前瞻性和可持續性。說到底,還是為了咱們的子孫後代,為了一個民族的綠色未來!

觸景思情,我們分明感到,在太湖之濱,三山島就是美麗中國的一個縮影;吳惠生和三山村的村民們正在用微笑給我們展示著生態濕地文化的靈動畫卷……

稿件來源:青海日報客戶端 聲明:以上內容版權為《青海日報》所屬媒體平台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