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技藝助燃青島文化復興 膠州秧歌扭上了歐洲舞台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8T07:21:17+00:00

來源: 青島日報 責編:慧慧 2021-11-28 08:41:55 原標題:傳統賦能,點燃青島文化復興之火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座取之不盡的寶庫,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助燃劑。在青島,文化藝術界正徜徉於這座寶庫,讓傳統賦能於創作的靈感,實現豐富的創新創造。

來源: 青島日報 責編:慧慧 2021-11-28 08:41:55

原標題:傳統賦能,點燃青島文化復興之火

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座取之不盡的寶庫,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助燃劑。在青島,文化藝術界正徜徉於這座寶庫,讓傳統賦能於創作的靈感,實現豐富的創新創造。正如黑格爾所言:歷史是一堆灰燼,我們要把手伸進這堆灰燼裡面,捕捉它的餘溫,並把它的餘溫和我們的體溫聯結起來,以點燃更多人心裡的文化之火。

倚重傳統,文化的復興之火已經在這座城市加溫、燃燒。

傳統技藝在時代傳承中煥新

2021年,青島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侍錦,在一項由青島市文旅局和青大非遺研究中心共同開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考察活動中,重新體察青島民藝的蓬勃生命力;而同時,在今年市手工藝大賽中奪得金獎的青年木雕藝人崔鈺,正在傳統仿生木雕的創新之路上埋頭精進;大學畢業兩年、業餘堅持大漆製作的吳浩宇的目標則是舉辦一個大漆技藝個展……

這一年,能夠明顯感到傳統技藝在青島的人氣升溫:侍錦帶領團隊,即將完成對「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典」的創製;一大撥年輕的青島民藝從業者,則藉助網絡與賽事不斷展露頭腳;青島市手工藝博物館、青島餑餑榼子博物館也在年初相繼正式開放。手藝與現實的深度交融、活態傳承,成為這座城市的進行式。

以手藝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植根於民間沃土的根脈文化,也就是我們的生活文化,在文化的更新中,這筆累積下來的財富理應成為新時代生活的底蘊和滋養。在致力於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侍錦教授看來,傳統技藝的傳承,更是對美的認知和共識的傳承。「我們要提升全民的審美,就要從生活日用出發,從身邊鮮活的手藝出發,手藝即是『美』和『用』結合的產物,它使富有傳承的美更直接地影響我們的審美趣味,給予大眾審美的引領。」

根據市文旅局的最新統計,2021年青島有2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21個項目入選省級名錄,新評定市級項目40個,全市非遺項目總數已達207個;為29個非遺項目、78名非遺傳承人發放經費補助250.4萬元,為3家非遺企業兌現產業扶持政策資金105萬元……在這些項目中,傳統技藝的項目占到三分之一以上。

青島人對於手藝的鐘愛,也伴隨各種創新活動的開展,日益濃厚。僅今年青島就舉辦了「非遺過大年」 「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指尖上的青島民間十大匠人評選」「傳承的力量」等特色手藝主題活動30餘場,覆蓋群眾5萬餘人次。發揮網際網路平台優勢,優秀非遺項目雲課堂、雲展覽、雲展演等線上活動,在線觀看人數近百萬人次。

從一年前青島市手工藝協會被疫情倒逼,開啟抖音直播秀開始,青島手藝的傳承發展就迎來了一個嶄新的年輕化方向。那場直播秀,協會主席魯漢帶領80餘位青年手藝人集體入駐抖音,23位手藝人同時開啟直播。青島響噹噹手作的創始人,衍紙創作者王晴就從那時起成為箇中翹楚,將傳統手藝做成了人氣網紅。

傳統文化「刷新」走得更遠更火熱

將《道德經》中的思想精華與有趣的童話故事結合,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2021年《童話道德經》的視頻版,作為青島市委宣傳部「文藝精品扶持項目」,通過宣傳部的官方平台以及抖音、騰訊視頻號、百度等網絡平台全網同步播出。500集視頻,每期五分鐘,全部免費播放,一上線即獲得家長和孩子共同點讚。

《童話道德經》一書的編著者、青島兒童文學作家高葵葵告訴記者,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獨有的精神支柱和靈魂密碼,優秀國學經典的推廣不僅能讓孩子從小學到受益一生的智慧,敬仰中華民族祖先的睿智與偉大,更能培養孩子對國家民族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對從小受著西方文化衝擊的當代青少年來說尤為重要。用有趣的童話故事逐句講解《道德經》的思想精華,從傳統經典中汲取養分,給予孩子「最中國」的人生哲理,不僅能夠培養他們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輔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也正是她進行創作的初衷。

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所產生的效應遠不止於青少年群體,青島的文藝創作者們也在通過「兩創」,將民族和地域獨特的文化思想和審美意趣,傳播得更遠,更加火熱。

過去數年間,膠州秧歌扭上了歐洲舞台,還參加了上合青島峰會的演出,大放異彩;萊西的木偶戲也曾遠赴歐美;「膠州秧歌的情與愛」、「即墨柳腔不寂寞」還作為央視專題紀錄片中的主角,蜚聲海外,向世界展示了青島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而重要的是,這些傳統藝術的呈現,並沒有止步於傳統,而是跟隨時代的發展變遷,屢經創新、創演,常演不衰。

以膠州秧歌為例,如今它已位列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膠州則獲評「中國秧歌之鄉」。四年前組建的膠州市茂腔秧歌藝術傳承保護中心,見證了這一傳統藝術再度舞進京城舞台的盛況,秧歌沒有停止求新的腳步,中心創作的茂腔戲《秧歌鄉的故事》,還把秧歌與地方傳統戲曲茂腔創新性地合璧於舞台,演出更火了。

如今,膠州有65個村莊(社區)建起了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在每個鎮或街道,至少都擁有一支由老藝人和各級傳承人領銜的傳統秧歌隊和莊戶劇團。秧歌之鄉膠州不僅成為中國傳統民族民間舞蹈的朝聖之地,同時也成功將這筆青島人共有的文化遺產,再度轉化為青島人現代時尚生活的日常。(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魏/文)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慧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