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學源流史》法國啟蒙運動之二:孟德斯鳩1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7T08:33:07+00:00

法國啟蒙運動之二:孟德斯鳩1。而且「 不僅在國與國之間是如此,即使在同一國中地區與地區之間也是如此。中國北方的人民比南方的人民勇敢,朝鮮南方的人則不如北方的人勇敢。」

法國啟蒙運動之二:孟德斯鳩1


  法國啟蒙運動的高潮並非自孟德斯鳩開始,他也不是法國啟蒙運動的最主要的代表,但為敘述方便,這裡先來講他。

  孟德斯鳩是一位博學者,又是一位幸運者;是一位有巨大貢獻的歷史人物,又是一位得到各方厚愛的人士。在18世紀的所有著名人物中,他的生活是最為和祥順達、風平浪靜的,加上他又有雄厚的物質基礎和經商才能,完全可以稱他是法國啟蒙時代的一位" 福星"。

孟德斯鳩學識淵博,視野開闊,他影響最大的著作自然是《論法的精神》,但他的學識並不止此一端。他不但是那個時代最大的法學專家,而且對於文學、哲學以及自然科學都很有興趣。他寫過《論自然史的考察》、《論相對運動》,也寫過《古老和現代地球的物理史草案》。可見他對自然科學不但饒有興趣,而且有相當的水平。另外,他的經濟思想,特別是他的人口理論,也曾得到休謨的讚賞,而且即使從今天的角度理解,依然不失為一種有益的理論探索。

他的《論法的精神》一書,主題固然不離法學與政體論,但涉及的內容很多,特別是其中對各個民族和國家的歷史比較,頗有現代人所崇尚的大文化的意向。他重氣候的人文作用,認為" 炎熱的氣候使人的力量和勇氣萎頓,而在寒冷的氣候下,人的身體和精神有一定的力量使人能夠從事長久的、艱苦的、宏偉的、勇敢的活動。" 而且" 不僅在國與國之間是如此,即使在同一國中地區與地區之間也是如此。中國北方的人民比南方的人民勇敢,朝鮮南方的人則不如北方的人勇敢。" 結論或有武斷,氣象果然不同。氣候之外,他也很重視居住生活環境的作用。他認為:" 肥沃的土地常常是平原,無法同強者對抗,只好向強者屈服" ;而" 土地貧瘠,使人勤奮、儉樸、耐勞、勇敢和適宜於戰爭;土地所不給予的東西,他們不得不以人力去獲得。" 他還認為:" 島嶼的人民比大陸的人民愛好自由,島嶼通常是很小的;一部分的人民不那麼容易被用來壓迫其他部分的人民;海洋使他們與大的帝國隔絕;暴政不能夠向那裡伸展;征服者被大海止住了;島民很少受到征略戰爭的影響,他們可以比較容易保持自己的法律。"

他的這些觀念,雖不算十分科學,亦不必十分科學,但肯定是有很重要的科學因素在內。昔日中國的一些研究者對此類觀念往往不加思索便嗤之以鼻,現在思想成熟些了,也慢慢認識到地理環境在確立一個民族的特殊文化性格方面,確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且愈在人類文明早期,其作用愈大。在這個意義上講,孟德斯鳩可以說是現代文化學的一個前驅者。
  孟德斯鳩的宗教觀念,在當時也居於先進行列。他並非無神論者,而且從他的言行考察,他是傾心於基督信仰的。但他的妙處在於,一方面認為世界是上帝諦造的,一方面又認為,世界既經諦造,它就只能按照其自身的規律運動。這規律無論人類也罷宗教也罷,那怕是上帝也罷,只能遵循不能違背。好比一個嬰兒既出母腹,他就會按照自己的規律成長。這思想頗有些牛頓力學的味道,牛頓認為上帝給了世界第一次推動,世界一旦運動起來,就不再打擾上帝,而按照自己的規律就此運動下去,孟德斯鳩的這個思想背後,隱隱含有上帝是為人所創造的影像。即使沒有這影像,我們也應該承認他的宗教觀,對當時在法國還很有勢力的保守的宗教傳統而言,也是一種衝擊或反抗。

  不但如此,他對於天主教的種種弊端,尤其深惡痛絕。他說:" 修道士手中幾乎掌握了全國的財富" ,但他們是一幫吝嗇鬼," 永遠往裡拿,決不往外掏" ," 這些財富落在他們手中,可謂陷於癱瘓,再沒有交流,也沒有貿易;更沒有百藝,也沒有製造。" 他主張信仰自由,反對宗教迫害,也反對禁欲主義。他認為教會是科學發展的障礙。他諷刺說:" 在修道院中,人們可以看見一個永恆的家庭,這個家庭不生育一個人,而它自己的存在則依靠天下眾庶。" 要吃要喝還要迫害善良的百姓,而自己卻不能為人類增添一個兒女,卻要把多少優秀的青年弄到修道院去,這在孟德斯鳩看來,都是大逆不道的事情,頗有些"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的味道。他痛斥說:" 這些庵院,永遠張著大嘴,和無底洞一樣,吞沒未來的種族。" 孟德斯鳩也如同絕大多數法國啟蒙思想家一樣,文筆流暢,氣勢縱橫。
  他的文章有很強的傳播性和感染力。他的《波斯人信札》,一出版便產生大影響,而他的《論法的精神》,出版之後,更是引起軒然大波。各方人士對其紛紛議論,或批評或讚揚,或痛恨或崇拜,或高興得眉飛色舞,或氣得話都說不出來。不足兩年時間,就再版了22次。這種情況,是休謨先生追求一生都不曾得到,而貝克萊先生甚至連做夢也不會夢見的。此情此景,羨慕煞人。

孟德斯鳩於1689年即英國光榮革命取得勝利的第二年,出生於法國波爾多附近的拉柏烈德莊國。他的父親是一位很有財力的軍人,他母親也是貴族出身,而且有英國血統。
  孟德斯鳩一生不曾為金錢發愁。他其實是一位頗有資財的貴族。但他思想開明,又有很高的天賦。雖然他7 歲時他母親就去世了,但好像這個沉重打擊並沒有對他的少年生活產生特別強烈的影響。他1700年入學,1705年完成學業。在學校學習了拉丁文、希臘文、歷史、地理、數學、哲學等必要的課程,對繪畫、舞蹈和音樂同樣興趣盎然。1713年,他父親也去世了,於是他承襲父業,當上了波爾多議會的議員。1714年,他的身為該議會議長的伯父又去世了,他又被任命為議長,並且承襲了他伯父的男爵尊號,此時他不過25歲。1715年,他與一位貴族少女結婚,他妻子又帶10萬鎊嫁妝給他們的家庭。
  孟德斯鳩是一位富翁,但他並不以此炫耀,因為他同時還是一位頗有才能的商人,他經營葡萄種植和釀酒業,利潤不菲。我們記得休謨先生每增加一次稿酬都樂得合不攏嘴,馬上產生自己已經是個" 富人" 的感覺,而真正的富翁如孟德斯鳩一樣的,他們並不張揚。到了1726年,他又把議長的職務賣掉,據說這個職務當時可以換取七八十萬鎊,但究竟賣了多少錢,他本人緘口不言,也無資料可考。

  孟德斯鳩是個富人,但他不是一個庸人,而且也不是一個只會賺錢的商人。他首先是一位學者,卻又不是一位只會鑽故紙堆的學者。從他的種種記述上看,他對笛卡爾十分欽敬,但他和笛卡爾其實有莫大區別。笛卡爾最擅長在學術及思辨領域中演繹和發展自己,孟德斯鳩的學問卻與法國的現實息息相關,而且他的學術成就很快便得到社會的承認。1716年,他被吸收為波爾多科學院院士,1728年又被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他一生喜愛交友,也喜愛遊歷。他曾經先後到過奧地利、匈牙利、義大利、瑞士、德國和荷蘭等地,還在英國居住了兩年。他的主要著作包括《波斯人的信札》、《羅馬盛衰原因論》和《論法的精神》。他和狄德羅、霍爾巴赫,愛爾維修等人都多有交往。他死後,狄德羅親往送葬。孟德斯鳩於1751年去世,其時,他已經成為法國和歐洲十分著名的人物。
  孟德斯鳩最重要的理論貢獻,還在於他寫出了令世人驚嘆的法學並政體名著《論法的精神》。《論法的精神》並非橫空出世,它既有自己的理論前驅,也有自己獨占鰲頭的原因與根據。
  孟德斯鳩之前對法治與政體的研究,其實大有人在。早一點的如馬基雅維利,他雖然不講民主,卻是西方近代以來世俗國家權力與權術的鼓吹者,晚一點的如格老秀斯、斯賓諾莎,霍布斯和洛克,寬泛點講,一些空想主義者如莫爾、康帕納拉也應包括在內;追本溯源,甚至可以聯想到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著名政治、政體學說。這些理論特別是洛克的政治理論和政體思想,對孟德斯鳩、伏爾泰這一代人的影響尤其深刻。他們兩位心目中的政體理想,說得直白一點,就是英國革命開啟的英國光榮革命最終確認的君主立憲制。但是,孟德斯鳩對前人的理論包括洛克的理論又有重大推進。這種推進不僅是因素性的,甚至是結構性的,不但是模式方面的,尤其是理論方面的。孟德斯鳩學說與洛克之前的政治理念相比,最重要的變化,是他摒棄了舊政治學說中的形上學觀點,而把國家政體的演變看成歷史發展的規律性表現。
  霍布斯、洛克無疑是孟德斯鳩之前最有影響的政治家。他們的立論基礎,在於他們的自然狀態論、自然法論和人性論,而自然狀態說是這立論的前提。所謂自然狀態即人類最早期生活的一種狀態,此時達爾文主義還遠未誕生。所謂自然狀態云云,其實是一種假設。然而這假設在當時還有十分重要的邏輯價值。霍布斯、洛克均持此說。他們認為人們自然狀態決定了自然法;自然法的內容又與人性互為因果。而自然法規定的原則也應該適於一切合理的社會以至未來的時代。霍布斯與洛克的區別在於:霍布斯認為人性是惡的,人性既然是惡的,若沒有強大的專制政權則不能保證每個人的幸福,難免以強凌弱,弱肉強食,他主張每個人都把自己的權力交出來,由開明的君主實行專制體制。洛克認為人性是善的,人性既然是善的,怕什麼以強凌弱,弱肉強食?倒是專制體制會導致權力膨脹,危害社會,所以他主張實行立憲民主,權力制衡。霍布斯尤其是洛克的理論,在西方均有大影響,其缺點是它們以靜止的觀點看問題,因此不能反映人類社會和國家政體不斷變化的事實規律,也不能回答為什麼人類的自然狀態會成為不自然的狀態,因而也就沒法給新的政體模式提供更為有力的思想武器。孟德斯鳩的政體理論,正是在確認國家政體的歷史變化的角度上下功夫,認為人類社會是不斷演進的,所以國家政體也應該而且必然是不斷演進的,而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就是人類政體演進過程中出現的新的最佳形式。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