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年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造就成都這個天府之國,至今仍在使用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7T17:01:51+00:00

以前的成都之所以這樣,那是因為作為長江上游第一大支流的岷江,其水源主要來自山勢險峻的右岸,因此可以說是從右岸山間嶺隙溢出,水勢大而湍急,而岷江對於整個成都平原是地道的地上懸江,雖然僅距離成都50千米左右,落差竟達273米,一旦洪水決堤,整個成都平原必然成為一片汪洋,而遭遇乾旱的時候,又是赤地千里,水旱雙災成了阻礙成都發展的最大障礙,改變這一現狀的正是千古水利工程都江堰。

成都現在雖然是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但是在以前卻是一個飽受水災與旱災的煎熬的貧瘠之地,李白有詩《蜀道難》曾云:「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一語道出了古蜀國的艱辛。以前的成都之所以這樣,那是因為作為長江上游第一大支流的岷江,其水源主要來自山勢險峻的右岸,因此可以說是從右岸山間嶺隙溢出,水勢大而湍急,而岷江對於整個成都平原是地道的地上懸江,雖然僅距離成都50千米左右,落差竟達273米,一旦洪水決堤,整個成都平原必然成為一片汪洋,而遭遇乾旱的時候,又是赤地千里,水旱雙災成了阻礙成都發展的最大障礙,改變這一現狀的正是千古水利工程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於成都市下屬的縣級市都江堰市,一個市就以「都江堰」為名,足以證明它的地位。從成都過去並不算遠,除了自駕比較方便之外,也可以在成都犀浦站乘坐快鐵,然後到了都江堰站之後再打車或者乘坐公交前往。剛進入景區,正前方的公園就是離堆公園,這個公園從1932年落成至今也有了近百年的歷史,裡面亭台樓閣、水池噴泉滿布,顯得特別清幽,雖然現在已經是冬季,但是公園裡以常青樹為主,鬱鬱蔥蔥,完全看不到蕭瑟的氣息,其中紫薇花瓶、紫薇屏風和銀杏樁最為精美,人稱「園中三寶」。

伏龍觀,李冰斬龍的傳說

走過離堆公園,可別急著往都江堰本體走,而應該先登上右手方的伏龍觀,了解一下都江堰來龍去脈,不然這個千古水利工程是看不明白的。說到都江堰,大部分人都知道是由李冰父子修建,但是對其背景卻不甚了解。其實是戰國末期經過商鞅變法的秦國已經日益強大,已經有了一統天下之心,並且認識到巴蜀之地重要的戰略地位,因此秦昭王便委任的李冰為蜀郡太守,而李冰上任後,首先下決心的就是根治岷江水患。

伏龍觀裡面文物眾多,大殿正中央就是1974年在遷建索橋時於三號橋基坑出土的「東漢李冰圓雕石像」,既然這裡是紀念李冰父子的,正中間又是李冰像,為何這裡不叫「李冰廟」或者「李冰祠」而叫伏龍觀呢?其實是因為這裡留有李冰斬龍的傳說,即李冰父子治水的時候,發現岷江水患是孽龍作祟,因此將其鎖於離堆下伏龍潭中,後人依此立祠祭祀,取名為「伏龍觀」,雖然是神話故事,不過也可以從側面看出李冰治水成功之後深受百姓愛戴,故事甚至傳唱至今。

伏龍觀建在離堆之上,三面懸絕,背後的觀景亭正是縱觀都江堰渠首工程全貌的最佳位置,剛好可以看到奔騰流入寶瓶口的岷江。雖然現在是冬季枯水期,仍然能感覺到岷江的奔騰,落差之下泛起陣陣碧波,這就能大概想像一下古代沒有都江堰的時候的豐水期,那場面必定十分可怕。

除此之外,伏龍觀還有眾多文物,比如正殿之中就有一尊飛龍鐵鼎,據說是唐容宗女玉真公主的故物,鼎上有八條飛龍和雲紋花卉,是不可多得的古代鑄造精品,又比如正殿的右側豎立還樹立了一尊石像,他腰間扎了一根短短的綬帶,手持鐵鏟,有人說他是修建都江堰的工人,也有人說它是李二郎,不過不管它是誰都和李冰石像一起被認為是《華陽國志》中提到的三石人之一,不過至今還有一尊石像未曾找到。另外,除了伏龍觀之外,都江堰為了紀念李冰父子還專門修建了「二王廟」,同樣值得一看,不過有人可能會好奇,為什麼這裡叫做「二王廟」不叫「二李廟」呢,那是因為宋以後李冰父子相繼被敕封為王,這可不是紀念其他人的地方。

都江堰,造福千年的水利工程

從伏龍觀下來,就可以前往都江堰的本體,大壩已修成游步道,可以讓遊客換一個角度看這個舉世無雙的水利工程。這個時候回望離堆,恰好可以看到寶瓶口。之前提到過都江堰的渠首工程,而這渠首工程正是由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和寶瓶口引水道三項工程組成。江水兇猛,久堵必崩,因此最佳的方法就是分而治之,因此李冰在江心人工修築分水堤,又因為這個分水堤很像魚的嘴巴,因此取名叫做「魚嘴」。他的作用就是把岷江分為內、外兩江,外江主要用於排洪排沙,內江則用於灌溉河道。

有了水分堤之後,怎麼維持這種狀態呢?那就是依靠「飛沙堰」,也就是溢洪道,這是在金剛堤末端按河床到河面2.15米高的位置,由南向北開一道200餘米寬的口子,當內江水量較小時,它便攔水進入內江灌區,反之則把多餘的水排到外江,而且由於位置設計很巧,讓這個溢洪道還具有強大的排沙石能力,能將流入內江的沙石再排除出去,這也是「飛沙堰」的由來。

最後就是位於離堆腳下的內江引水咽喉,因其形如瓶頸,江水衝擊到此會形成漩渦,故稱「寶瓶口」,在平時隨著旋流可以讓江水更加澄澈,而在豐水期的時候則有阻隔作用, 無法全部流入其中,只能從飛沙堰排向外江,這種「分流導江、築堰引水」的方法不僅解決了洪水的問題,而且還能引水灌溉,水災旱災一次解決,也就造就了成都這個天府之國,這種設計先進看來都是科學的,何況是兩千年前的秦朝,而都江堰這兩千年多年來一直都持續造福成都,至今仍在使用,堪稱水利工程上的奇蹟。

夫妻橋,世界索橋之典範

隨著都江堰起作用,成都這個天府之國已經形成,政治經濟都得到了極大發展,而都江堰雖然解決了水患問題,但是湍急的岷江水依舊是兩岸人民之間的天塹,嚴重地影響了兩岸人民之間的交流。以前只能依靠渡船,價格頗高,於是邑人何先德便在此以木板為橋面建立了索橋,讓兩岸行人能夠度過波瀾,因此叫做「安瀾橋」。

據說最開始索橋是沒有護欄的,而索橋的修建動了輪渡利益集團的蛋糕,在有人從橋上摔下水淹死後,修建索橋的何先生竟被官員處死,他的妻子為了為丈夫雪冤而想盡辦法修了欄杆,因此民間為了紀念何氏夫婦,便把安瀾橋也叫做夫妻橋或者「何公何母」橋,雖然現存的安瀾橋是岷江大水之後復建的,但是仍不能磨滅它的意義,它不僅是與趙州橋、盧溝橋起名的我國的五大古橋之一,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松茂古道,南方絲綢之路的遺存

下了安瀾索橋順路向上而行,就是松茂古道,顧名思義,這裡就是古代通往松潘縣以及茂縣古城的道路,也是成都平原連接松潘和茂縣的惟一通道。它的歷史從什麼時候開始已經不可考,但是早在三國時期就已經有所記載,當年這條路除了連接松潘和茂縣之外,再往前走就會與吐蕃溝通,甚至一直可以抵達尼泊爾和印度,這就是著名的「麝香之路」,同時,它與古代絲綢之路相銜接,成為以西安為中心的全國交通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被譽為「南方的絲綢之路」。

據說這條路以前有700多公里,不過至今僅剩2公里左右的距離,跨過玉壘關,彷佛看到了千年前一隊隊騾馬馱著貨物以及商賈,默默地走在山道上的日子,藏區運出的毛皮、茶葉以及藥材,換取糧食、鹽巴、布匹和玉器,繁華不存,雄關猶在,倒顯得有些孤寂了。

松潘古道下來,便是被譽為「山水入懷、生活道場」的灌縣古城了,古鎮按照川西明清風格打造,復古氣息鋪面而來,尤以南橋為甚,不僅雕樑畫棟,而且集民間彩塑、書畫楹聯溶為一體,被譽為「水上畫樓」、「雄居江源第一橋」及「覽勝台」等等美譽,在銀杏的掩映下更顯古韻,至此都江堰的旅遊剛好形成一個閉環。




不過,都江堰的景點還遠不止於此,除了上述景點之外,還有玉壘山公園、玉女峰、靈岩寺、普照寺、翠月湖等等,有時間都可以前往一觀,更細一些感受一下這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和世界文化遺產的魅力,而它兩千年來也一直在這裡,灌溉著周圍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以後也將繼續下去。你覺得都江堰怎麼樣呢?你知道有能與之媲美的古代水利工程嗎?歡迎在評論里告訴我呀!

旅遊tip:在放水節、二王廟廟會的時候前去更加熱鬧哦!

圖/文 由旅遊狂魔夏夏夏 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關於作者:目前已經前往過全球500+城市,並曾在英國牛津大學和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以及斯里蘭卡當過國際志願者,歡迎持續關注,與你分享全世界的吃喝玩樂,喜歡記得點讚評論或分享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