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文壇 | 緱新通作品:長壽塬的味道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6T02:42:08+00:00

渭河南岸的長壽塬是一處神奇的地方,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這裡物產豐厚,民風淳樸。古有獨孤大將軍,今有衛星測控中心,革命的種子在這裡開過花結過果生了根。

渭河南岸的長壽塬是一處神奇的地方,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這裡物產豐厚,民風淳樸。這裡義士輩出,地靈人傑,風光美好。古有獨孤大將軍,今有衛星測控中心,革命的種子在這裡開過花結過果生了根。白居易有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為了探尋長壽塬神奇的奧秘,騎著自行車,攀著龍尾彎坡使勁上爬。汗流浹背,費了好大勁,終於爬上了塬脊。放眼望去,沃野無邊,滿目青翠,遠山似黛,河水如練,繁華身後,一絕塵囂。聽說,這裡的羊肉泡饃很有名氣便順道一飽口福。

蘇東坡有言 "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到了西北地區,市鎮的街面,隨處可見羊肉館。早起羊肉泡饃,中午羊肉餃子,一年四季裊裊香飄。羊肉泡饃是陝西的一道名吃,以饃白湯鮮肉嫩味香色靚為美,再加上清脆鮮嫩的香菜或蔥花,那就是一盤不折不扣的白玉翡翠藝術品。

羊肉館門口一字兒掛著許多肥羊,白白胖胖的很養眼,豐腴誘人,瞟一眼也會使人垂涎,這就是招牌。走進羊肉館,順著香味來到後廚。紅紅的爐火,一大案的羊肉,熱騰騰香噴噴的大鍋。聞一聞,不吃也會使人永久回味。

進了羊肉館,剛坐下,掌柜的就一碗熱騰騰羊肉湯端了上來。吆喝著:要瘦的還是肥的,香菜要不要。在這裡,有幸遇到了一位老人,看她慢條斯理地吃著,還以為她牙不好,就關切的問候了一句。她說牙很好,吃的慢是為了尋找感覺。我很好奇,這吃羊肉難道還有什麼玄妙,就和她多聊了一會。她慢慢抬起了頭,面色柔和,眼目慈祥,略帶傷感的講了一段故事。

她說:小時候上學路上曾有一家飯館也賣羊肉泡饃,便時常幻想著,要是進去吃一次羊肉,多美!但心裡明白那是不可能的,那時候只要天天有白面饃吃就不錯了。

由於當時物質睏乏,糧食短缺,家庭經濟困難,小時候飯都吃不飽,那談得上吃羊肉啊!也就想想罷了。現在國家富強了,人民生活改善了,要啥有啥,多好!

她抬起頭,看了看我,繼續說:那時候農村孩子因為上學路遠,基本都是住校,除了自帶被褥,還要自帶乾糧。宿舍衛生條件很差,夏天,上有蚊子偷襲,下有跳蚤狂轟,躺在床上真是「輾轉難眠」。

學校的飯堂很小,售飯窗口就是在房檐下牆上打個洞,上邊架著幾塊殘缺的石棉瓦,用四根樹樁撐著。買飯票時要糧票,農村孩子不吃商品糧,家裡沒有糧票,只能買些菜湯或鹹菜之類的副食,就著自帶的饅頭吃。家庭困難的學生,學校的飯菜就如夢中仙女,只能想想而已。

上學要帶饃,去學校前,先要把饅頭做好。家裡孩子多,母親照顧不過來,孩子們就自食其力。周日一大早,早點起來,姐姐幫著母親和面做饅頭,哥哥擔水,弟弟劈柴,妹妹坐在灶口燒火。饃蒸熟了,出鍋晾在院子裡,白(麥面)的如玉,黃(玉米面)的似金,餓半天了,先拿一個迫不及待地吃一口。

中午,趁天晴風和,把饃袋子晾一會,掛在陽光充裕的地方晾曬。殺菌除霉,防止饃放入後變壞。因為夏季潮濕,饃時常會發霉,饃發霉吃不成了,就只能餓著肚子上課了。饅頭晾好後,自己動手,拿起饃袋子裝饅頭。裝饅頭前要算準數,不可多也不能少,裝少了挨餓,裝多壞掉了很心疼。那個年代,饅頭貴如金。求學路上,路途迢迢,為了不耽擱事,提前至周日去學校。下午早早啟程,背上饃,背上書包,風霜雨雪,泥濘塵土,步行如故。

講到這,她停頓了一下。我去幫她盛了一碗羊肉湯。羊肉湯是有滋補作用的美食,羊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同時還含有維生素B1,B2及礦物質鈣、磷、鐵、鉀、碘等,營養全面、豐富。吃完羊肉喝口湯美味無窮,年長者特別嗜好。

喝口羊肉湯。她繼續說到:每當吃羊肉時,她的心就很悸動,吃著吃著就吃出了眼淚,因為這勾起了她對往事的回憶,那是她人生中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

那年緊張的中學生活即將結束,大運動來臨了,同學們都熱火朝天的投入到運動中去。上午還嘈亂的校園,下午就空無一人,同學們都各奔前程了。因家庭變故,她暫無去處,只能先呆在學校。學校飯堂已散夥,教師也都各有忙活,只有她一人住在寂靜得有些怕人的學校,惶恐的待在宿舍里,無處吃飯,沒人相伴。

夜幕降臨了,飢餓和恐懼也緊隨而至,飢腸轆轆,實在餓得不行了,她就尋找吃的東西。她戰戰兢兢地挨個宿舍找饃袋子,期望那位同學的饃還有所剩,找了好久,兩手空空。同學們都和她一樣,每到周末或月底,都囊中羞澀,哪有吃的東西可剩,該吃的都吃完了,沒吃的也被其他同學借光了。

她說:現在的孩子呀,背著小書包,在家長陪同下,快快樂樂蹦蹦跳跳地去上學,真幸福。每看到他們,她就會想起她的那段悲痛的經歷,內心的酸痛總醃得她心頭難受。

片雲悠悠,欲停卻行。講到這,老人心情很激動,眼眶慢慢的濕潤了,話音有點嘶啞。我給老人倒了杯茶水,她端起杯子注視著窗外,清了清嗓子。

她繼續說:那天傍晚,她在各個宿舍溜達了一圈,什麼吃的也沒找到,只好躺在床上,唱著歌抵抗著飢餓。唱著唱著,午夜過了,唱困睡著了,迷迷糊糊進了夢鄉。睡夢裡,好似回到了小時候的家,但沒找不到父母,……。一會又回到了學校,操場上滿是花,香味濃郁,花飛了起來,她也飛了起來,花飛過了廁所牆,她卻掉進了廁所,……驚嚇得她哭了,哭醒了。

醒來時,發現枕邊有個饃袋,裡面還裝著東西。饃袋子有點餘溫,散發著香味。羊肉的味道,像是在夢幻中。她感到不可思議,既疑惑又驚喜。她使勁捏了捏自己的臉蛋,不是夢。

這時宿舍門開了,她同桌的頭探了進來,看了她一眼,笑嘻嘻的問,肉還熱不?快吃吧。她也顧不了許多,拆開紙包,狼吞虎咽起來。她邊吃邊看著同桌,眼淚在眼眶裡打了幾轉,還是止不住的流了下來。

同桌來了好久,看她沒睡醒,就在外邊轉悠。同桌家離學校有貳拾多里地,前一天回家,正趕上父親把羊宰了,早上從鍋里撈了一塊,就用饃袋子背下塬來了。在那個年月,一隻羊相當於一個農村家庭半年的收入。

她說:那是她吃過的最美的味道,她終生難忘。那味道既消去了飢餓又滋潤了心田撫慰了悲痛,那才是真正的美味,是他們那個年代的青春和友誼。她說,好多年過去了,吃過了多少山珍海味,沒有一樣能和那塊羊肉相媲美,那滋味早已根植於她的心裡。

在那動盪的年代,自掃家門雪都顧不過來,誰還有心思掛念一個小學生呢?還有心思去關心她的飢餓冷暖。患難見真情,是啊,學校的生活雖然很清苦,但在那樣的生活環境下,他們卻淬鍊出了堅強的毅力和高尚的品德,建立了崇高的友誼。

她說:她的哪位同學就住在長壽塬,門口有一棵古老的柿子樹,她上塬就是為了找她的恩人來敘舊。聽完了老人的故事,我起身走到窗邊,望著這神奇的長壽塬,深吸了一口氣,長壽塬的味道真醇真美,比剛吃的羊肉泡饃還香還有營養。「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祝願兩位老人就像這長壽塬一樣長青長壽。

作者簡介:緱新通,筆名,一 九。陝西渭南臨渭區人,喜歡文學和戶外運動。我寫作,我快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