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那些事兒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9T14:02:36+00:00

山西簡稱為「晉」,「晉」為山西之初、山西之祖,但要說山西就是「晉」,或者說「晉」就是山西,並不是很妥當,因為「晉」的涵義更廣一些。西周之時,戎狄雜居,周成王打下了晉南的「唐國」,故將自己的弟弟「虞」封在這個地方——這就是「桐葉封侯」、「桐葉封弟」或「桐葉封唐」故事。


山西簡稱為「晉」,「晉」為山西之初、山西之祖,但要說山西就是「晉」,或者說「晉」就是山西,並不是很妥當,因為「晉」的涵義更廣一些。

西周之時,戎狄雜居,周成王打下了晉南的「唐國」,故將自己的弟弟「虞」封在這個地方——這就是「桐葉封侯」、「桐葉封弟」或「桐葉封唐」故事。


「虞」因為是周成王的弟弟,所以被稱為「叔虞」,意思是「王之三弟」或者「王之弟弟」也。

這個地方就在今天的翼城、聞喜、曲沃一帶,地盤很小,周圍小國林立,戎狄部落更是虎視眈眈。「叔虞」為了站穩腳跟,換取百姓擁護之心,於是繼續沿用「唐」的稱號,因此他被後人稱之為「唐叔虞」。

太原的「晉祠」就是為祭奠這位山西始祖而建立的一座祠堂。


唐叔虞死後,兒子「燮」繼任了君位,史稱「晉侯燮」,就是這位「晉侯燮」才將封地由"唐"改之為"晉"。至於為何稱「晉」,史載是因為封地有一條晉水,但這條晉水在哪裡,現在遍尋不著——太原倒是有一條晉水,顯然與晉南相差甚遠!

晉侯燮死後,傳位於兒子晉武侯,此後代代相傳,分別為晉成侯、晉厲侯、晉靖侯、晉僖侯、晉獻侯、晉穆侯、晉殤叔、晉文侯。

到了「晉十一代」的晉文侯時,距離唐叔虞已經過去200多年了。

晉文侯在位時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著名的「烽火戲諸侯」,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晉文侯聯合鄭、秦、衛等諸侯擁立了周平王,又將周的國都遷至河南洛陽(洛邑),晉文侯因功受賞。國語曰「晉文侯於是乎定天子」,意思是「晉文侯決定了天子的命運」,功勞不可謂不大!


有一點別混了,這個「晉文侯」和後來的那個春秋霸主「晉文公」,可不是一個人,兩個相差大約150年呢!

晉文侯死後,傳位於兒子晉昭侯。晉昭侯剛一登基,就幹了一件蠢事:他把晉文侯之弟,也就是自己的叔叔「成師」封在了曲沃。

這個「成師」,因此也被後人叫做「曲沃桓叔」(「桓」是他的諡號)。

當時,曲沃富裕繁華的程度超過了晉的都城,再加上「曲沃桓叔」又很有聲望,於是很快形成「尾大不掉」之勢。

「曲沃桓叔」幾次造反未成,壯志未酬身先死,傳位於兒子「鱔」,史稱「曲沃莊伯」。「曲沃莊伯」繼承父親遺志,繼續造反,有一次都快要攻下晉的都城了,周平王派兵討伐,「曲沃莊伯」趕緊龜縮回城。「曲沃莊伯」死後,傳為兒子「曲沃武公」,這個兒子終於造反成功,占領晉都,殺死晉侯緡。

「曲沃武公」趕上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這時候的周王室不但失去了對諸侯的控制能力,而且還極為腐敗,在收到「曲沃武公」的賄賂之後,承認了「曲沃武公」的合法性,「曲沃武公」成了「晉武公」,成為晉國諸侯的合法繼承人!

我們經常為王室的血脈傳承而感嘆,豈不知「曲沃桓叔」一脈,也是「唐叔虞」之後人,憑什麼「你做得我做不得」?是啊,憑什麼?「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呢,由此說不定晉國會走上一條繁榮昌盛之路!


「晉武公」代晉兩年後,一命嗚呼,繼承人是他的兒子晉獻公。

晉獻公果然雄才大略,勇武過人,一路打打殺殺,兼併了數十個小國和戎狄部落,疆域大幅擴大,儼然是一大諸侯國的模樣。

大英雄辦起傻事也比一般人還要瘋狂!什麼事?聽枕邊風,立寵妃生下的小兒子為繼承人。於是逼死太子申生,另外兩個成年兒子重耳、夷吾,為了保命,逃到了國外。

晉獻公死後,群臣意見不合,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兩個「兒皇帝」先後被殺。夷吾回國,成為「晉惠公」。晉惠公對反對勢力進行了血腥屠殺,最後死於政變之中。

在外逃亡19年,此時已62歲的公子重耳,在秦國支持下,繼承了君位,成為「晉文公」。

晉文公對內在政治、經濟進行改革,大力發展農業和商業,對外敢於用兵,在「城濮之戰」中,一舉擊敗不可一世的楚國,奠定了霸主的地位。


晉文公死後,晉襄公繼位。晉襄公還算英明,之後的晉靈公就荒淫無道,任用奸佞小人,傳說中的「趙氏孤兒」就發生在這一時期。

之後的晉成公、晉景公中規中矩,值得一提的是,晉景公將晉國都城遷至現在的侯馬新田,仍稱「絳」,後人為了區分,稱之為「新絳」。

晉景公傳位於晉厲公,晉厲公在朝臣爭鬥中被殺。之後立晉襄公的曾孫「糾」為晉悼公,晉悼公文治武功,卓有政績,可惜英年早逝,死時年僅29歲,未能成就更大事業,實為一大損失。

晉悼公其子晉平公即位後,貪圖享受,不務政事,晉國大權開始旁落於大臣之手。

之後的晉昭公、晉頃公開始,六卿勢力強大,公室卑微。

晉頃公後,兒子晉定公繼位。晉定公十二年,晉國大卿趙簡子命令家臣董安於在現在的太原市晉源區修築晉陽城。

自晉文公,到晉定公,十一代,大約150年。

之後晉國還有晉出公、晉哀公、晉幽公、晉烈公、晉孝公、晉靜公六位皇帝,從晉出公開始,公室沒有一點權力了,晉出公被迫出走楚國,最後客死他鄉。

晉烈公十三年,發生三家分晉事件,魏、韓、趙瓜分了晉國,成為了諸侯國。

之後,韓、趙、魏三國瓜分了晉國公室僅有的土地,將晉國末代諸侯王晉靜公廢為庶人,逼迫晉靜公和晉國公室遷至屯留。

晉國從此徹底滅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