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文學報好書榜:前往文學與文明的邊界處,重建世界印象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1T05:45:46+00:00

本月推薦的書單,話題多樣分散之中也暗藏作家之間跨時空的對話,格非在解讀三部經典時是站在了傳統與現代的埡口去對話同行,村上春樹和杜魯門·卡波特都在與最初的自我進行對話,藝術策展人則以美術館與童年展開對話。

進入年末十二月,也是我們好書榜推薦閱讀的約定日子。本月推薦的書單,話題多樣分散之中也暗藏作家之間跨時空的對話,格非在解讀三部經典時是站在了傳統與現代的埡口去對話同行,村上春樹和杜魯門·卡波特都在與最初的自我進行對話,藝術策展人則以美術館與童年展開對話。這些作品,往往能打破一些常識和成見,發現原來曾經熟悉的作家作品乃至社會現象,還有著完全不同的面貌。

虛 構 fiction

《歡樂的葬禮》《俄羅斯套娃》《男人》

《世界開始的地方》《第一人稱單數》《江南驛》

非虛構 non-fiction

《文明的邊界》《張醫生與王醫生》《破格》

《論科學和文藝》《童年美術館》《俗女養成記》

虛 構

12月

《歡樂的葬禮》

[俄羅斯]柳德米拉·烏利茨卡婭/著

張慧玉 徐開/著浙江文藝出版社

李凌俊

歡樂和淚點都在同一時刻降臨,烏利茨卡婭寫作中獨特的倫理觀和命運觀由此體現得淋漓盡致。

這個書名很容易讓人想到庫斯圖里卡的電影,那種戲謔、狂歡、荒誕與鄉愁、戰爭、愛情等元素連結在一起,會產生巨大的衝擊力。但這部基於畫家阿利克的死亡的小說,卻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歡樂,反而長時間維持著一種靜默的情境,那些圍繞在他身邊的俄羅斯猶太移民各懷心事,通過意識流般的心理活動拼湊出阿利克的形象,也徐徐展開了這個人群的集體肖像:他們年輕時渴望新生活,不惜背井離鄉,逐夢異國,另一方面他們又對故土有著深刻的眷戀和懷想。轉折出現在整部小說的最後十幾頁,歡樂和淚點都在同一時刻降臨,烏利茨卡婭寫作中獨特的倫理觀和命運觀由此體現得淋漓盡致。

《男人》

[瑞典]貢·布麗特·蘇德斯特姆/著

許嵐/譯

天地出版社

張瀅瑩

在我們所謂「被愛情沖昏頭腦」的背後,女性經歷了多少次隱秘的自我否認和重建?

名為「男人」,這卻是一部徹頭徹尾從女性角度出發闡釋情感關係的小說。故事的推進、內心描述以及帶有作者印記的評述在小說中相互交織,自我與他者的立場反覆纏鬥……她並不意在抽出一團亂麻中的那個線頭,而是把亂麻本身呈現出來,並回答了這樣一個時常被忽略的問題:在我們所謂「被愛情沖昏頭腦」的背後,女性經歷了多少次隱秘的自我否認和重建?作品問世半個世紀後的今天,這些感受依舊鮮活,而我們依舊在尋找答案。

《俄羅斯套娃》

三三/著

譯林出版社

何晶

三三的人物在循環往復的生活中袒露著自己的內心,或許孤獨或許黑暗。

青年作家三三是具有很強觀察力和感受力的寫作者,這在其新短篇小說集《俄羅斯套娃》中表露無疑,12個故事是其對各種生命的內在遊走,她洞察著生命的本質。小說中寫晚年與舊愛重逢者、黎曼函數的研究者、年少而作惡者、收到補天者求救信息的人……三三的人物在循環往復的生活中袒露著自己的內心,或許孤獨或許黑暗。頗有意味的是,有不少評論者將其與美國女作家奧康納進行類比,作為讀者,我們更好奇的是三三本人如何看待這種類比呢?

《江南驛》

海飛 / 著

作家出版社

作為象徵的六和塔,在其中猶如一個驛站,向前托起了主人公的神秘任務,向後則是聽見錢江大潮的起伏之間個人與歷史的張力。

袁歡

熟悉海飛近代「深海諜戰」系列的讀者,對他的古代諜戰系列《風塵里》以及這部全新的《江南驛》同樣會在第一秒就沉浸其中。善於營造氛圍感和家國感的海飛,在新作里揮灑出江南的夜雨和綿密的情義網絡,更讓讀者感興趣的是,明代的杭州城市空間是如何布局的?諜戰故事本來就是一個近似於密閉空間逃逸的世界,進入500年前的杭州,一個個狹小的私密空間鋪陳開來,人物在其中騰挪移動,製造出密不透風的緊張感,而作為象徵的六和塔,在其中猶如一個驛站,向前托起了主人公的神秘任務,向後則是聽見錢江大潮的起伏之間個人與歷史的張力。

田小七作為古代諜戰小說譜系中的主人公,讀者可以跟著他的視角經歷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情義之戰,就像我們曾經跟隨陳深、陳山的腳步那般,領略希望和信仰之光彩。

《世界開始的地方》

杜魯門·卡波特/著

伏波/譯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傅小平

天才如卡波特就是這樣出手不凡,似乎從「寫作開始的地方」再往前一小步,他就到了「夢想抵達的地方」。

對於卡波特這樣的重要作家,我們有必要讀讀他所有的作品,也就有必要讀讀《世界開始的地方》。這部初試啼聲之作即使有不成熟之處,也像是印證了他是何等早熟。如網友所說,「感傷童年,純真友誼,人心的幽暗時刻,以及那致命的虛榮之刺」等後來的主題,在這本書里已經出現了;那種「使抽象事物具體化的天賦和驚人的觀察力」,在這本書里也已經得到了體現。或許不是這部作品讓高中時的村上春樹深深嘆息:「這麼好,我無論如何也寫不出啊」,但如果他當年讀到的是這部作品,也很可能會如此嘆息。因為天才如卡波特就是這樣出手不凡,似乎從「寫作開始的地方」再往前一小步,他就到了「夢想抵達的地方」。

《第一人稱單數》

[日]村上春樹/著

燁伊/譯

磨鐵文治·花城出版社

無論最終讀者是否對這本新作發出「啊還是那樣路數在寫的」失望或「果然還是那個擅長打破現實與虛構界限的村上」的認同,此書都不妨用在通勤路上以躲避喧囂。

鄭周明

時常跳躍在短篇寫作和長篇寫作之間的村上春樹,在長篇《刺殺騎士團長》之後集結推出了短篇集《第一人稱單數》,收納的八個故事都是從第一人稱視角進行展開,且大多為人生回憶,很容易被讀者誤認為是來自村上春樹自己的真實經歷,事實上他在裡面也似乎刻意製造這種幻覺,比如說到記憶是自己最珍貴的情感資產,對讀者以為他提供的是常規啤酒式作品卻最後拿出了「黑啤酒」而感到抱歉。更刻意的還是這些短篇中植入的歐美音樂元素,藉助不斷閃現的曲名串聯起人物命運的起伏變化,或許這也是為什麼《紐約客》偏好刊登這幾個短篇的原因所在。無論最終讀者是否對這本新作發出「啊還是那樣路數在寫的」失望或「果然還是那個擅長打破現實與虛構界限的村上」的認同,此書都不妨用在通勤路上以躲避喧囂。

非 虛 構

12月

《破格》

[英]詹姆斯·伍德/著

黃遠帆/譯

行思文化·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有不少文學批評著作有文學沒有批評,伍德卻是寫出了好的文學批評應該有的態度。

傅小平

太多文學批評著作有批評沒有文學,伍德卻是寫出了好的文學批評應該有的樣子。他當真是如有網友所說目光如電、譬喻如花,其文字表達之出色,不僅使得談論文學也成了文學的一部分,也使得文學批評成了另一種頗具創造性的文學創作;有不少文學批評著作有文學沒有批評,伍德卻是寫出了好的文學批評應該有的態度。這本書當真是如書名所示「破」了條條框框的「格」,對經典作品也是直抒己見,該讚賞就不吝讚賞,該批評就不吝批評,縱使毒舌如簧、鋒利如刀,但句句都說到點上,甚是讓人折服;更重要的是,伍德在這本書里以文學之心,行信仰之實,他用充滿思辨的文字力證:我們當如相信信仰一般相信文學。

《張醫生與王醫生》

伊險峰、楊櫻/著

新經典·文匯出版社

張瀅瑩

語言、場景、動作、微表情,記錄之外亦有進退有度的評述,共同勾勒出一個兼具深度與廣度的當代東北。

張醫生和王醫生出生在20世紀70年代的工人家庭,在東北地區經歷國企改制、社會急劇轉型的過程中,他們選擇醫生這一職業作為自己的立身之本。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家庭的烙印,更有大環境變遷所留下的種種痕跡。

個人的身後,永遠是社會,但由個人來寫社會卻經常很困難,因為立於當時當刻的人是靜態的,他對於過往的回溯在某種意義上也因其立場站在當下,而在某種程度上趨於靜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這部記錄兩位醫生半生經歷的非虛構作品中,作者並非線性地記錄、旁觀式地呈現,而是憑藉提問的不斷掘進、舊報紙、老照片、建築和廢墟等旁證資料的陸續添加,探進記憶和現實的泥淖,為「他們何以成為他們」這個問題尋根究底,語言、場景、動作、微表情,記錄之外亦有進退有度的評述,作者由此參與其中,成為了作品的一部分,共同勾勒出一個兼具深度與廣度的當代東北。

《文明的邊界》

格非/著

明哲文化·譯林出版社

藉助三位作家的對比,格非將學生領向更多思考,究竟什麼是現代文明的邊界?它到底要將我們帶向何方?

鄭周明

來自作家的經典解讀如今屢見不鮮,但很少像格非這樣在清華的課堂里選出三位作家完成一次課堂的深度延展。羅伯特·穆齊爾、志賀直哉、麥爾維爾,這三位作家有什麼共同點以至於可以放在一起嗎?格非的角度是文學的,更是文明史的,這三位從傳統社會走向現代社會的作家,深刻烙印著文學對世界劇變的反應和不安,過去的知識壟斷或博聞廣識足以支撐起一個作家的地位,但今天信息過剩的時代這只能為寫作者帶來更多焦慮。藉助三位作家的對比,格非將學生領向更多思考,究竟什麼是現代文明的邊界?它到底要將我們帶向何方?同時,他也呼籲對德語長篇應該有更多譯介研究。

《童年美術館》

李傑/著

樂府文化·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李凌俊

如何真正走近孩子的內心,讓他們成為自我的代言人,在藝術教育中獲得療愈和成長,《童年美術館》提供十分有說服力的思考。

藝術策展人李傑將自己多年來策劃兒童藝術活動中的實踐和發現娓娓道來,集納成一本精彩的作品。這是對兒童美術館公教工作的文獻梳理,更是一份關於當代兒童美學教育和心理狀況的觀察總結。為孩子設計一座只屬於他們的美術館,在李傑這裡並不是僅僅一句口號,而是一種建立在對兒童全方位體察上的真正的行動。他並不是從成人的角度來提供規訓式的美學教育,而是充分了解孩子的想法之後,從他們的審美出發,建立了一個讓孩子樂在其中,成人亦能藉此回到童年的奇異之地,孩子們在其中展現出的創造力和行動力讓人驚嘆、感慨。當下,孩子常常被視作家庭的核心,但事實上,他們更像是高度注視之中的「他者」,如何真正走近孩子的內心,讓他們成為自我的代言人,在藝術教育中獲得療愈和成長,《童年美術館》提供十分有說服力的思考。

《論科學和文藝》

[法]盧梭/著

劉小楓/編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何晶

放置到科技迅猛發展、人工智慧博興的當下,重看盧梭關於這一問題的討論,或許有不同的意義。

作為一個複雜且矛盾的思想家,盧梭被不斷解讀與闡釋。作為其思想的起點,《論科學和文藝》無疑是一個有效且關鍵的研讀文本,正是由此開始,盧梭及其思想為人們所熟知,也引發了日後不斷的論爭。《論科學和文藝》是源於1749年法國「復興科學和文藝有助純化還是敗壞道德風尚」的討論,18世紀中期,工業革命即將肇興並席捲世界,更深刻地影響至今,科學、文藝、道德,三者的關係成為人類發展中的重要問題。放置到科技迅猛發展、人工智慧博興的當下,重看盧梭關於這一問題的討論,或許有不同的意義。

《俗女養成記》

江鵝/著

理想國·北京日報出版社

在成年後回看兒時的生活,那些清新可感的明亮之處所藏著的一些暗影,作者也很敏銳地捕捉到了。

袁歡

我想即使沒有電視劇的光環,這本書也是一本極其可愛有趣的書。「淑女」和「俗女」一字之差,卻代表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對於平凡女孩陳嘉玲來說,即使普通也要普通的理直氣壯,勇敢地做一個「普通女人」,一個快樂自在的俗女,這才是人生的理想。

和電視劇相比,江鵝的書寫更為緩慢平淡,用一種看似漫不經心的話語述說著生活里的日常瑣碎,還有時不時冒出來的揶揄和幽默。然而在成年後回看兒時的生活,那些清新可感的明亮之處所藏著的一些暗影,作者也很敏銳地捕捉到了,比如寂寞、隔閡和死亡,而這原本就是「生活」一詞所包羅的千萬景象。閱讀《俗女養成記》的過程,就如電視劇的導演嚴藝文所說的那般:「嘴角笑著,眼睛卻泛著淚,那是一種被人了解,被人牢牢接住的感覺。」

新媒體編輯:鄭周明

配圖:出版書影;封面圖 / unsplash

秋季文創與2022年訂閱已開啟

進入微店訂購文創

秋季文創線上首批限量100份

報紙訂閱線上渠道

中國郵政平台

本報為周報,周四出刊,通過郵局寄送,郵發代號3-22,全年訂價61.8元

每天準時與我們遇見的小提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