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筆下的特洛伊之戰:英雄的戰場,女性的地獄?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1T09:03:22+00:00

特洛伊之戰,西方歷史上一個偽歷史事件——著名,但是個文學故事:以荷馬《伊利亞特》、《奧德賽》這兩個西方文學奠基之作為核心,加之維吉爾、索福克斯勒、歐里庇得斯等多位大師的再創作,他們以不同人物不同視角,對戰爭有著引人入勝的描述,可若聚焦於主角,總被文學家們的筆鋒引到那些英雄氣概、血腥廝殺、神明陰謀、因果輪迴之中。

特洛伊之戰,西方歷史上一個偽歷史事件——著名,但是個文學故事:以荷馬《伊利亞特》、《奧德賽》這兩個西方文學奠基之作為核心,加之維吉爾、索福克斯勒、歐里庇得斯等多位大師的再創作,他們以不同人物不同視角,對戰爭有著引人入勝的描述,可若聚焦於主角,總被文學家們的筆鋒引到那些英雄氣概、血腥廝殺、神明陰謀、因果輪迴之中。

其實,這場征戰另有一批重要的參與者:那些希臘女人們。畢竟,在戰場的屠刀下,丈夫在外奔波沙場、馬革裹屍,女人也難逃戰爭的籠罩,往往因此失去過往珍視的一切:愛人、兒女、家庭、身體、自由。

咱們今兒借著藝術家們的作品,講講特洛伊之戰中,那些美人、王后、公主、母親、妻子們所經歷的、更令人痛惜的地獄之旅——而過往,她們總是作為傳奇的點綴而存在。

所幸,在藝術家們筆下,她們得以雋永。

從王后到奴隸:赫庫芭

特洛伊之戰,慘烈的十年,歷經無數勇士的鮮血澆灌,其結局大家同樣耳熟能詳,希臘聯軍以木馬計破城,特洛伊以國滅、屠城、亡種而告終,特洛伊王后赫庫芭同樣開始了悲劇的後半生,回憶過往,她的國家本是愛琴海東岸最強大、富庶的王國之一,她與國王普里阿摩斯國王育有十九個孩子。

可在戰爭期間,赫庫芭被迫眼睜睜地看著她的孩子一個接一個被殺,戰爭結束後,赫庫芭失去了一切:丈夫、兒子們全部被殺,女兒被殺或為奴,輝煌的城市焚燒殆盡,最後一個小女兒波利克西娜甚至在戰後被公開割喉活祭於勝利者阿喀琉斯墓前。

為了拯救她最小的兒子波利多洛斯,她把他送到一個盟友波利米斯托那裡託付,可當特洛伊陷落的消息傳到後,盟友竟毫不猶豫的殺死了她最後一個兒子。

甚至赫庫芭本人,也成了奧德修斯的奴隸——但儘管身為奴隸,她也還是為特洛伊報了一箭之仇:按照歐里庇得斯的悲劇,戰爭結束,希臘軍隊啟航之際,殺死他小兒子的前盟友波利米斯托(Polymestor)來到特洛伊搜刮最後的財寶,赫庫芭假意迎合,引誘他們進入帳篷,在其中埋伏了其他特洛伊女人,她們用胸針挖出了波利米斯托的雙目,殺了波利米斯托同行的兒子,而後,赫庫芭投海自盡。

其他幾個文學家的悲劇中,赫庫芭也沒有得到啥同情:要麼因為被奧德修斯當做奴隸而憤怒的咆哮,被眾神變成了一隻狗。要麼便是見到小女兒被活祭後的慘狀後,徹底發瘋,像狗一樣在海灘上吠叫。

赫庫芭,戰爭的受害者,同情沒有絲毫落在她身上,她卻成了西方文化中,被命運拋棄的典型。

浮萍美人:海倫

海倫,西方神話中最著名的凡人女性、紅顏禍水的代名詞、被指責為特洛伊戰爭的罪魁禍首——但這其實不是她的錯:特洛伊覆滅早在建城時他們的國王愚弄了海神波塞冬後,就已經種下了因果。其後在「帕里斯審判」中,赫拉、雅典娜、阿芙洛狄忒同台比美,帕里斯選擇美神為「最美女神」,獎品便是最美麗的凡間女子——海倫。

於是,無辜的海倫就此被神明的力量所掌控,她本是有夫之婦:斯巴達王后,卻被初次相見的王子帕里斯帶回了特洛伊。而後,面對這奇恥大辱,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應親弟弟的請求,奪回弟妻,就此組成希臘聯軍,千帆進軍愛琴海東岸的特洛伊。

無論海倫是否願意,也無論哪個文學家的版本,她的美貌都讓她像獎品一般,從一個男人轉到了另一個男人手上:但她顯然並非水性楊花之輩,按荷馬《伊利亞特》記載,戰爭的第十年,當帕里斯與海倫的丈夫商定單挑以了解恩怨時,海倫也曾在心中湧起對丈夫和故鄉「甜蜜思念」,流著淚走上城頭並目睹了這場戰鬥。

戰爭結束後,海倫卻成為特洛伊戰爭中少有的、得以善終的女人——或許是神明只是單純的、利用她的美貌,總之,她回到了丈夫身邊。撤軍之際,她站在船頭之上是如此美麗,以至希臘聯軍的將士都被她的美所震撼,認為即便打了十年的仗,死了無數的人,但為了海倫,一切都值得。

但在白衣飄飄的海倫背後,特洛伊化為了灰燼,男的被屠盡,女人、小孩全變奴隸,她也因為自己的美貌,必須背上千年的罵名。

公主、奴隸、不被相信的預言者

比慘總是毫無下限——但在這場戰爭中,卡桑德拉是徹頭徹尾的悲劇人物:她身為特洛伊公主,貌美如花,純潔無瑕,擔任太陽神的女祭司,可當她接受阿波羅的神明之力而拒絕向神明奉獻一切時,太陽神阿波羅憤怒的詛咒卡桑德拉:她能夠預知未來,但沒有人會相信她的話。

於是,卡桑德拉成為特洛伊人眼中的瘋婆子、大肆宣揚瘋狂言論的精神病——即便她的預言都是真的——是特洛伊血一般的未來和無數人的死亡,可沒有人聽。

先知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此。

她被迫眼睜睜看著特洛伊如預言般一步步陷落。戰爭,弱女子無力影響,可自身的悲劇她也同樣要一步步見證:及至城破,她跑到雅典娜神廟中尋求庇護,緊緊抓住了女神的雕像希圖求神力改變命運,可希臘聯軍戰士小埃阿斯趕了進來,在女神的雕像下殘暴的侵犯了她,其後,卡桑德拉成為了阿伽門農的女奴,被帶回邁錫尼。

當初阿伽門農為了聯軍艦隊能夠順風前行,活活獻祭了自己的親女兒,也因此被她的妻子克呂泰涅斯特憤恨不已,在十年空檔期內找到了新的情人,於是阿伽門農和女奴卡桑德拉在回國後就被刺殺在臥室之中——卡桑德拉或許預見了這一切,但這已經不重要了,因為沒有人會聽,她也無力改變。

當丈夫戰死沙場

安德洛瑪刻,特洛伊陣營中第一勇士、王子赫克托爾的妻子,以溫柔善良,聰慧勇敢,深愛丈夫著稱,是希臘神話中賢內助的典範。

赫克托爾剛強威武,內心勇猛無畏,數次率軍擊退希臘聯軍,令希臘士兵膽寒不已,但他在戰場上殺死了阿喀琉斯的男性「愛人」,因此招得阿喀琉斯參戰,面對身著火神鎧甲、神力加持的阿喀琉斯,赫克托爾驚為天人,但為了國與家,他帶著必死之心上陣,被阿喀琉斯以長矛刺穿喉嚨,而後他的屍體被阿喀琉斯倒掛在戰車後羞辱,拖拽回了希臘陣中。

至此,赫克托爾的愛妻安德洛瑪刻的命運也以註定:特洛伊城破後,安德洛瑪刻淪為了奴隸,成為阿喀琉斯兒子的小妾,被迫按照奴隸的身份剪掉了滿頭長髮,赤腳在外勞作,服侍仇人的兒子,為其生下了三個兒子——她之所以忍辱負重,僅僅是為了將赫克托爾的小兒子撫養成人,保留日後恢復特洛伊王國的希望,可最終,小兒子也被希臘人從城牆上扔下活活摔死。

當然,對於安德洛瑪刻,西方人傾注了足夠多的同情心,藝術家們以此為題進行了大量創作。而文學上,除了《荷馬史詩》外,歐里庇得斯的《特洛伊婦女》、《安德洛瑪刻》,拉辛的《安德洛瑪刻》等作品,也都以她的悲劇命運為主。

殺死凱旋歸來的國王

特洛伊戰爭的勝利者,其實也難逃戰爭的悲劇影響:希臘聯軍主帥阿伽門農離家十年,凱旋歸來,卻被自己妻子克呂泰涅斯特拉 (Clytemnestra) 刺殺——理由是為大女兒伊菲革涅亞報仇:當年起兵之時,阿伽門農想著自己聯軍主帥的威嚴與權力,為了艦隊能夠順風前行,破除風暴的阻礙,竟將大女兒活祭給了神明,其妻子克呂泰涅斯特拉本以為自己是來參加女兒的婚禮,結果卻面對了女兒的慘死,她一氣之下離開軍營,回到邁錫尼。

漫長的十年,讓克呂泰涅斯特拉有了新的情人,也有了報女兒的仇的力量:趁阿伽門農回國,她聯合情人將阿伽門農和女奴卡桑德拉刺殺在臥室之中,可冤冤相報何時了?她也因此淪為仇恨因果中的一份子。

克呂泰涅斯特為女兒報仇,看似天經地義,但其後,她也被自己的親生兒子俄瑞斯忒斯所刺殺——報殺父之仇。

由此,俄瑞斯忒斯又開始了新的逃亡,他雖以報仇為名,卻行了弒母之實,因此被復仇女神永恆追殺。回望那意氣風發的聯軍主帥阿伽門農,十年鏖戰終得勝利榮光,收穫了家破人亡的結局。

儘管這幾位女性只是神話、文學家們筆下的故事,但她們的經歷必然也來自於常人的生活,她們是人類千年頻繁的戰爭之下,女性們悲慘生活的縮影:面對戰爭, 她們無力影響、干涉,但戰爭卻往往直接影響到她們未來的命運,或是乾脆失去丈夫、孩子、家園、乃至自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