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冰心散文獎後胡寶林再獲孫犁散文獎 西安新聞網邀全國評論家在線《叩問青銅》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2T09:57:38+00:00

西安新聞網訊 2021年12月1日,第30屆東麗杯全國孫犁散文獎在天津揭曉,陝西實力派散文家胡寶林的作品《叩問青銅》榮獲孫犁散文獎•東麗文學獎。今年10月15日,散文家胡寶林的這篇散文曾獲第九屆冰心散文獎。《叩問青銅》2021年連獲兩項大獎孫犁散文獎是廣受關注的國內重要散文獎項。

西安新聞網訊 2021年12月1日,第30屆東麗杯全國孫犁散文獎在天津揭曉,陝西實力派散文家胡寶林的作品《叩問青銅》榮獲孫犁散文獎•東麗文學獎。今年10月15日,散文家胡寶林的這篇散文曾獲第九屆冰心散文獎。

《叩問青銅》2021年連獲兩項大獎

孫犁散文獎是廣受關注的國內重要散文獎項。本屆孫犁散文獎評選展示了2018年以來國內散文創作的累累碩果,參賽作品視野開闊,題材多樣,書寫歷史文化,描摹現實人生,展現歲月風雲,深掘人生況味,新意迭出。

值得關注的是,胡寶林近萬字大散文《叩問青銅》,結構宏偉,氣魄宏大,思想深邃,情感飽滿,生動流暢,書寫陝西寶雞蘊藏的中國青銅文化之美,給人嶄新的審美體驗和思想啟迪,從上千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獲獎。

胡寶林告訴記者,《叩問青銅》初寫於2000年,2013年重寫。寫成後投稿給多家報刊,杳無消息。直到2019年10月,《延河》(下半月)才發表出來。又過了幾年,到了2021年,《叩問青銅》連獲第九屆冰心散文獎和全國孫犁散文獎。

「青銅器是在對抗時光的流逝中凸顯自己的價值的,能在時光中不老的文字才是真正的好文字。」和孫犁一樣既當報人又從事文學創作的胡寶林從容地說。《叩問青銅》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熾熱的情感,對這片土地、對文化創造的無比熱愛。「以我的作品寫下對這方土地和人的深情和敬意。」胡寶林說。

本網邀請評論家在線《叩問青銅》

國內兩項散文大獎共同頒給胡寶林的《叩問青銅》,引起較為廣泛的關注。這篇近萬字的散文魅力何在?今日下午,西安新聞網邀請全國評論家楊曉林、孫新峰、章學鋒、李梅、宋寧剛、柏相等在線暢談了各自的閱讀感受,並對《叩問青銅》的藝術特色和胡寶林的散文創作進行了分析研討。

楊曉林:《叩問青銅》蓊蔚洇潤,崢嶸軒峻

楊曉林(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秦人述秦物,是數家珍。

以懷舊散文引人關注的胡寶林,凝視名聞天下的寶雞青銅器,拂去國寶上的塵埃和鏽斑,撫今追昔,意醉神迷。於是發懷古之幽情,揚葩振藻,以文化散文再使令名昭彰。

文化是歷史之積澱,青銅是祖宗之饋贈,往事越千年。

古董乃文化載體,文物散文要以學問和才情奠基。青銅上面,銘刻著典章人文,周禮秦制;國寶後面,佇立著看不見的物主和匠人。「問」明有探究之意,暗含關切之情,問物即是問人,探秘物主的行藏和功過,追緬匠人的智慧和辛勞,胡寶林犀燃燭照,胸有丘壑,自問自答間,思接千載之外,神遊百代之上。

文章取精用弘,以「銅餅遐思」為肇始總論,分述「尊」與宅茲中國、「戈」與殺伐征討、「鼎」與權利交替存亡、「盤」與貴族生活哲學,終於「製造者湮沒無聞」的喟嘆。可謂體大思精,鋪排縱恣,探幽發微,閎中肆外。筆鋒所觸,繡虎雕龍,爛若披錦,一幅周秦盛衰治亂繪卷即現目前,蓊蔚洇潤滿目,崢嶸軒峻仰止,令人擊節拍案。

西府人以「學者之文」獲第九屆冰心散文獎、全國孫犁散文獎殊榮,名至實歸。

孫新峰:超越時下散文寫作的探索力作

孫新峰(寶雞文理學院文傳院副院長、陝西文學研究所所長、教授):

胡寶林是近年陝西散文界湧現出的一匹青年「黑馬」。其寫作勢頭很猛,進境很快,捷報頻傳。

他的《叩問青銅》大散文選材獨到,抓住了歷史文化名城古陳倉新寶雞作為周秦文化發祥地、中國青銅器之鄉之「根」與「魂」。文章輾轉多年寫成,可謂「十年磨一劍」,傾情釀出了一壇好酒。

整體感覺文章寫得大氣磅礴,深刻高遠,極富思想含量和文化韻味,洋溢著家國情懷,彰顯著個性體溫,是近年少有的散文力作、佳作。

集作家與報人於一身的胡寶林勤奮、高產是文壇公認的,近年作品接連被《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刊發、轉載,許多已譯成外文,走向了世界。讓人驚喜。

其實,除了《叩問青銅》,我還喜歡他發在《光明日報》上的《西府臊子麵》等散文,這些文章都是超越時下散文寫作的探索力作。

章學鋒:激揚西府文化的小提琴手

章學鋒 (陝西省散文學會副秘書長,碩士生校外導師):

也許是得益於在寶雞日報從事新聞工作,胡寶林長期深扎周禮故里的文化厚土,以開放的視野和格局,以散文的表達方式,耙梳著傳統文化那些熠熠生輝的當下存在。關於這一點,只要走進他的散文集《此生此地》和代表作《叩問青銅》,我們能夠很容易地感知到。

物華天寶的寶雞是周禮的故鄉。在中華民族三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周禮後來演進成為中華根文化的重要支脈。因為此,千百年來無數詩人、作家深情抒寫寶雞,使這裡成為閃亮中華文化耀人光芒的重鎮。

對於胡寶林而言,寶雞既是他的生身之地,也是滋養他文學之心的源泉。在數十年的田野考察和生活感悟的基礎上,他以一種自我審視的姿態,用樸素的文字定格下生命的體驗,記錄獨特的人文生活和地理空間,揭示出萬花筒般生活背後的文化淵源與文化關聯。我想,這大概是寶林在繁重的編報工作之餘,長期痴心不改寫作的源動力吧。

在新近揭曉的第九屆冰心散文獎、全國孫犁散文獎中,胡寶林的散文《叩問青銅》榜上有名,這是文學女神繆斯對他數十年孜孜追求的回眸一笑。和他以往那些抒發對童年歲月、對親朋好友、對鄉村故土回望式散文所不同的是,《叩問青銅》沉浸到青銅文化的歷史底部,用慧心的觀察、精巧的構思和詩意的描繪,串聯起大量的人和事,營造出一個交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世界。胡寶林飛揚著老秦人特有的擰勁兒,用青銅這一最具寶雞特色的文化符號,烹飪出一道風味獨特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餐,喚醒人們心底溫情脈脈的文化懷舊與淡淡鄉愁的思緒,從而感悟到中華文化全新的氣韻美、意象美、意境美、內涵美、內在美,激盪起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來。

《叩問青銅》的意義還在於,顯示出胡寶林正在從寫作人向文化人的轉變。透過這篇文章,可以看出他有了更清晰的文學創作觀和更具象的觀察世界的方法,那就是:將筆觸探向厚實歷史文化在當下的新變,自覺地對此生相守的此地進行深度觀察和深情凝望,心甘情願地做激揚西府文化的小提琴手。

李梅: 讓古老的青銅器神采飛揚大放光彩

李梅(南京大學文學博士、閩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師):

作為華夏文明的象徵,青銅器以其精湛的鑄造工藝、深厚的文化內涵,讓無數人為之折服。面對陳列於博物館中一件件大小不一、造型各異的青銅器,工藝美術家看到的是古樸的紋飾,考古學者關心的是它的前世今生,文獻學家關注的是那豐富多彩的銘文……大多數人,只是把它們當作器具來揣摩、考證,而在胡寶林的筆下,這些器物一個個神采飛揚,有了生命的氣息,不能不讓人讚嘆他駕馭文字的功夫。

歷史悠久的寶雞,是青銅文化之鄉,作為生於斯、長於斯的寶雞人,胡寶林以《叩問青銅》一文,用敦厚篤實的筆力,用飽含深情的筆墨,寫下了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讓古老的青銅器大放光彩,向世人展現了中華文明的根。作品的面世,是對禮樂文明的敬仰,對先祖智慧的禮讚,寫好它,需要紮實的功夫;發現它,需要非凡的眼光。這篇作品由最初的投稿杳無音訊、不為人所識到最後的廣受關注和獲獎,就如沉埋於地下數千年的青銅一般,最終萬眾矚目,熠熠生輝。

胡寶林從事文字工作多年,他用心寫作,文風嚴謹,獲獎也是必然的。從散文集《此生此地》的初版再版,到報紙、雜誌上的多篇文章,都是他深耕於文壇的見證和結晶,也是讀者對他的喜愛和肯定,期待他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問世。

宋寧剛:歷史的回聲 文化的高音

宋寧剛(西安財經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叩問青銅》是一篇深具歷史文化氣象的特寫,也是一篇具有特寫風格的文化散文。全文九千餘字,分為「問銅」「問尊」「問戈」「問鼎」「問盤」「問人」六個嚴整而明晰的部分,首尾相銜,構思綿密,文字朗健,由物而人,越於古今,旋響於其間的,則是歷史的回聲、文化的高音。這篇大開大闔、格局高遠的大散文,叩問的是青銅,叩響的則是文明的遠音、文化的源頭,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精神脈動。在這樣高遠的歷史和文明照鑒下,個體的生存才可能超越日常的有限,尋索人之為人的尊嚴。

柏相:《叩問青銅》帶來不同凡響的精神享受

柏相(寶雞市現代文學學會副會長、陝西文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讀《叩問青銅》如同讀經,味如稻梁。胡寶林的萬字散文《叩問青銅》,集知識性、趣味性、文學性於一身,從銅到器,再到製作青銅器之人,以記者的敏銳、散文家的從容與青年才俊的自如與開闊,成就了散文的時代新氣象與文化新面貌。

讀《叩問青銅》如同讀史,味如肴饌。胡寶林的文化散文《叩問青銅》,融厚重感、曠遠感、神聖感為一體,既有歷史現場的美學還原,也有性靈民生的現代留白,文學言語與哲思維度相擁,藝術氤氳亦與太史風骨共懷。

讀《叩問青銅》如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胡寶林的力作《叩問青銅》,尋根溯源、縱橫捭闔、收放自如,繁複中流溢著清晰,冗雜中透射著豐富,懷舊中旖旎著和解,既是在為那些流落現代民間的遠古精神招魂,也是在為那些閃爍在時光長河深處的靈魂樹碑。 文/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史娜 圖/受訪者提供

附:作家簡介

胡寶林:陝西寶雞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寶雞市國學研究會副會長,現供職於寶雞日報社。

作品刊發於《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中國青年報》《延河》《時代報告》《散文百家》《小品文選刊》《讀者》《北京晚報》《新民晚報》《新華日報》《南方周末》《陝西日報》《西安晚報》《中國青年作家報》《華夏散文》《散文家》《重慶散文》《湖南散文》等報刊。散文《未完成的抵達》上榜「2017中國散文排行榜」。作品被全國多省市作為高考、中考模擬測試題,收入多種選本。

獲第九屆冰心散文獎、全國孫犁散文獎、第二屆絲綢之路青年散文大賽銀獎、全國報紙副刊年度佳作獎、第六屆秦嶺文學獎、《美文》雜誌徵文獎、「美麗秦嶺我的家」全國創作大賽獎等獎項。

出版散文集《此生此地》。

來源:西安新聞網

轉自:西安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免責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作任何商業用途。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私信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