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烜文:中國內畫鼻煙壺始祖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5T15:34:02+00:00

甘烜文 《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康熙中葉至乾隆年間,天下承平,社會秩序較為安穩。廣州珠江三角洲地區,向有富庶之稱。

■甘烜文 《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黎向群

(廣東書法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康熙中葉至乾隆年間,天下承平,社會秩序較為安穩。廣州珠江三角洲地區,向有富庶之稱。特別是廣州開放對外貿易以來,十三行的經濟迅猛發展,吸引歐美商賈、傳教士來華經商與傳教。同時,粵人遊宦京師,與社會名流接觸越來越多,收藏宋元明的書畫作品等文物的風氣日盛,令廣東畫人的眼界更為寬廣,從而促進中西文化藝術的繁榮和發展。

黎簡、謝蘭生時代,正是我國傳統山水畫發展的興旺時期,山水畫方面,特別是文人畫自宋元明以來,以詩書畫印的結合形成為繪畫的綜合形式,以「四王」山水畫技法為主流。石濤雖未踏足嶺南,但與廣東著名詩人梁佩蘭、屈大均、程可則均為好友,詩畫相答,因此,石濤的作品流傳在廣東也較多,黎謝仿效石濤畫作並接受他的理論和折服其大膽創新的精神,主張作畫要奇氣在先,不可屈曲隨俗,墨瀋淋漓,心手相應。道嘉年間,游粵官員陳鼎、湯貽芬、戴熙等以及廣東文人梁藹如、黃培芳、梁樞、陳璞、馮譽驥等北上宦遊的緣故,「四王」和石濤的山水畫風對廣東的山水畫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甘烜文,亦名甘烜,字晴山,一字允福,廣東新會古岡人。嘉慶年間,甘烜文曾任職於雲南,遍覽西南的山山水水,這段經歷對於他來說,積累了大量創作素材,亦開拓了藝術視野。他嘗試將石英砂先在鼻煙壺的內壁打磨成磨砂面,然後再用顏料作書畫,廣受歡迎。

甘烜文創作的內畫鼻煙壺,名播海內,國內鼻煙壺學者多有關注和研究。他製作的鼻煙中國首富胡雪岩慕其名,讓他為其恩師左宗棠大人所繪鼻煙壺一套。現存其繪水晶內畫粉彩《月月見喜》鼻煙壺一套(六隻),其中一隻題款:「恩師左宗棠大人,月月見喜,門生雪岩拜上。壬申,甘氏烜文作。」 故宮博物院專家張淑芬鑑定為真跡,壬申即1872年,應胡雪岩之請,為其恩師左宗棠大人所繪鼻煙壺。他內繪煙壺,在小小的空間裡,以竹筆中鋒為主,常以行草和隸書書法入壺,行草或行楷,尤喜抄錄王羲之《蘭亭序》,筆劃鈍頓,細緻精到,設色淺絳,清晰可觀,與其山水畫風格相統一。香港著名收藏家、香港鼻煙壺研究會主席梁知行先生在《中國內畫鼻煙壺新貌》一書中有載:「中國第一個內畫鼻煙壺的作者是嘉慶年間的畫家甘烜文。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產生了把畫畫在鼻煙壺中的想法,後來甘烜文就想到石英砂先將鼻煙壺的內壁打磨成磨砂面,然後再用顏料作畫。這種工藝在當時很快傳播開來,以其精巧特殊的工藝和美麗的畫面,高超的技藝贏得人們的喜愛。在方寸之間,便是另一個世界。」

甘烜文是嘉慶年間著名書畫家。他的行草書取法二王、董其昌;隸書取法漢隸。山水取法米芾、董其昌,注重藝術品位。而他傳世書畫作品甚少,有案可查文獻資料亦不多。謝文勇《廣東畫人錄》記載:「嘉慶年間曾任職雲南,並於蒙陽客次作《山水卷》,卷後有錢塘朱人鳳於道光二年題於羊城的跋語,稱讚該卷不是粉本規摹而是撮景,位置安貼,用筆蒼秀,在廣東所見畫家手筆以此首推。此外還有陳銓、陳學謙等人題識,為簡又文舊藏,現歸香港大學文物館。」按,朱人鳳,字謂卿,號閒泉,工詩善畫,曾幕游廣東,與甘烜文等廣東文人多有交往。

若虛齋藏有其山水畫兩頁,其中一幅《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款署:「晴山作」,鈐:「甘烜文印」朱白相間印。圖面景物豐富,著色淡雅。近景有懸崖、水塘、假山、小鴨;中景有院子、房屋、草亭、人物、松樹、楊柳、竹籬等;遠景有多座山峰、松組成,在複雜的景物中,層次清晰,用筆凝練,用墨濃淡間,點苔多運濃墨點綴。兩幅畫作,充分體現文人遠離世俗,嚮往山林的情懷。

■收藏周刊記者 陳福香 統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