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學習《三十六計》第十四計:「借屍還魂」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4T16:26:53+00:00

原文: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譯文:有作為的,不求助於人,無所作為的,求助於人。利用無所作為的人並控制他,不是我受別人支配,而是我支配別人。計名出處:元代岳伯川雜劇《呂洞賓度鐵拐李岳》中一則道教神仙故事。

原文: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譯文:有作為的,不求助於人,無所作為的,求助於人。利用無所作為的人並控制他,不是我受別人支配,而是我支配別人。

計名出處:元代岳伯川雜劇《呂洞賓度鐵拐李岳》中一則道教神仙故事。

講解:「借屍還魂」指假借外力或其它條件恢復自身生機,東山再起。此計一般在處於被動或其它不利局面時使用,是一種無為而用的謀略,名為「借屍」,實際是為了「還魂」。大凡已經有作為的事物,難以駕馭或控制,不可以加以利用;凡是尚沒有作為的事物,往往要尋求依附存在,便可以利用。借屍的方法可以撿,可偷,可搶,可換,總之方法多樣。

計謀應用:「派克公司重塑形象」。提起派克鋼筆,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派克筆已成了身份、財富、地位的象徵。包括美蘇削減戰略核武器條約等在內的許多重大國際條約都是用派克筆簽署的,說它見證了歷史,一點也不為過。

最早的派克筆並非是高檔鋼筆的代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之前,派克公司生產各式各樣的鋼筆,但自從匈牙利貝羅兄弟發明了原子筆,打破了派克公司一統市場的局面。由於原子筆實用、方便、廉價,一問世就受到消費者的歡迎,使得派克公司生產大受打擊,身價一落千丈,瀕臨破產。公司歐洲高級主管馬科利認為,派克公司在原子筆的市場爭奪戰中犯了致命錯誤,不是以己之長,攻人所短;反而以己之短,攻人所長。他籌集資金買下了派克公司。立即著手重新塑造派克鋼筆形象,突出其高雅、精美、耐用的特點,使它從一般大眾化的實用品成為一種顯示高貴社會地位的象徵。

從這樣的戰略思想出發,馬科利採取了兩項戰略措施。首先削減了派克鋼筆的產量,同時將原來的銷售價提高了30%。其次,增加廣告預算,加強宣傳以提高派克鋼筆作為社會地位象徵物品的知名度,英國女王是大英國協的元首,其所用物品無不顯示其地位的高貴。因而,其用品的商標及生產生產廠家也就打上了高貴的烙印。馬科利深知這一點,他費心機,再三努力,讓派克鋼筆獲得了伊莉莎白二世御用筆的資格。因目標明確,措施得力,馬科利的戰略目標實現了。1989年,派克鋼筆又一次提高了售價。原來以實用實用為標誌的老派克鋼筆沒落了,老派克公司也因此不復存在;新的派克鋼筆卻以炫耀、裝飾為標誌的形式出現了,派克公司隨之得以新生。

在千變萬化的市場競爭中,常勝將軍不多,而失利受搓是常有的事。因此,重在保持清醒的頭腦,尋找可借之「屍」,創造可以「借」的機會,才能變被動為主動,轉敗為勝。「借屍還魂」,運用得當,能達到「化腐朽為神奇」的功效。



圖片來源於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