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先進篇有感:何為善人之道,何為平凡之惡?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6T18:57:12+00:00

01今天來到《論語》先進篇的第20節:11.20: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於室。」譯文:子張問成為善人的途徑,孔子說:「踩著前人的腳印走,總有一天會有所領悟的。

01

今天來到《論語》先進篇的第20節:

11.20: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於室。」

譯文:子張問成為善人的途徑,孔子說:「踩著前人的腳印走,總有一天會有所領悟的。」

我們知道,對於這句話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孔子贊同踐行前人的足跡,跟隨大教義大趨勢,然後你才能入室(登堂入室);

另一種是,真正的善人是不踐跡,他們懂得創新,不隨大流,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內在的一套體系,然後驅動自己,驅動學業和事業。

個人以為,在尊重社會正能量價值觀的前提下,不隨大流做自己,是自尊水平高的一種表現,也是允許個性充分發揮讓生活充滿無限精彩的一種鼓舞。

02 關於「做自己」

與人為善,有自己的操守和堅持,然後堅定地「做自己」到底有多重要?

最近剛好聽到了百萬年薪主播史靜的直播課,她就講了一個自己的親身故事。

在參加主播海選前,她是想拉著朋友一起去的,當她把這個想法跟小夥伴們分享的時候,她的朋友搖頭說不去,還打擊她說,你看你這麼胖,去選什麼主播啊?

言下之意是,去了也白搭,還不如不去。

要是史老師沒有那麼高的自尊水平,或者對自己稍微缺了那麼一點自信,可能真的就因為朋友的一句話,打退堂鼓,然後,我們就無緣見到今天那個閃閃發光的金牌助播史靜,也見不到百萬年薪大主播史靜,也看不到訓練營里那個受到大家熱烈歡迎的講師史靜。

所以,勇於改變,聚焦目標,然後努力朝著目標奮進地「做自己」,不隨大流,有時候成就的,可能就是你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散發著耀眼光芒的自己。

有句話說得好,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這話看起來有點皮,但卻是人生真理。

嘴和腦子都長在別人身上,他們怎麼說怎麼想都可以,最重要的是,你知道你是誰,你在哪,你正在做什麼,你要的是什麼。

認清自己,比感傷於他人的評價,更價值百萬。

此處想分享一句話,種一棵樹最好的時候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要相信,好飯不怕晚,加油學習,努力精進,即便此生無法閃耀於人前,於自己,也是一種無悔。

03 關於隨大流的「平凡之惡」

回到隨大流這個話題,感受最多的莫過於跟風評論了。

很多時候事情還沒定論、真相都還雲裡霧裡呢,很多人就像個「噴子」一樣,鍵盤一頓操作,以他認為的道理為道理,批判謾罵甚至侮辱誹謗都不在話下,要的就是出了自己的那一口所謂「惡」氣。

記得幾年前的公交車翻車事件,當時輿論一片沸騰,罵那位開小車的女司機,說她是女司機啊不懂開車亂開車啊違反交通規則啊等等,讓該位女司機飽受輿論之苦,被「網暴」的她,嚇得都快抑鬱了。

但事實如何呢?

根據阿sir調查的結果,原來女司機完全沒錯,甚至還是想要制止事故發生的見義勇為者。

調查公布後,網絡集體沉默,那些曾經跟風罵人罵得特別順溜的鍵盤俠,都不見發聲。

罵人一時爽,檢討「火葬場」。

一個沒有思想的思維囚徒、跟隨大流跟風跑的人,於己於人,都是一種災難。

所以做人,還是回歸到本質,多讀書,多動腦子,多運用自己的思辨能力,那麼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腦子裡也能大概有個譜,也就不會人人亦云。

今天,你學習了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