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進化論角度,用另一組密碼打開嶽麓山和嶽麓書院

fans news 發佈 2021-12-11T07:52:41+00:00

這個話題本來沒準備寫,因為關於嶽麓山的文章太多了,寫不好很容易暴露智商。但前幾天談了幾點嶽麓山的感受後,又有了些新想法,所以再跟大家匯報一下。

這個話題本來沒準備寫,因為關於嶽麓山的文章太多了,寫不好很容易暴露智商。但前幾天談了幾點嶽麓山的感受後,又有了些新想法,所以再跟大家匯報一下。

聊嶽麓山,大夥不能碎片化地截取高光時刻,張嘴就是「一座嶽麓山,半部民國史」,或者「一部近代史,半部湖南人」。其實沒必要,這麼個小山包,承載不了這麼重的榮譽。

不過,這也是我們近代以來的毛病,類似「大江東去,無非湘水餘波」,我們把過去幾千年的牛逼都惡補回來了。

有人甚至把「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都戴在湖南腦袋上了。其實,亡秦的隊伍里沒有湖南人,咱們連個象徵性的聲援起義都沒搞。

所以,我們要把嶽麓山放在歷史長河和整個河西來看,畢竟人家在河西杵了3億年。就像評價一個人,不能只看人前顯貴歲月靜好,也要看人家背後遭罪。

嶽麓山屬於方位命名,沒啥特殊含義,就是因為「南嶽周圍八百里,回雁為首,嶽麓為足。」正因為命名不走心,所以甘肅省臨洮縣城東邊也有座嶽麓山,因山麓上有座泰山廟而得名。當地百姓覺得有點扯蛋,所以都叫它「東山」,非常樸實。所以,長沙嶽麓山其實也可以叫「西山」。

我們常說,河西開發晚,有很多文章從人文地理等方面分析過,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看。

在中國古代五行說中,東、南為陽,西、北為陰。這種玄而又玄的魔幻玩意是道教鼓搗出來的。在古代,信道教求永生的都是精英,大眾沒法信,因為煉仙丹的成本太高了。普通百姓信儒家,堅信天道酬勤,屌絲逆襲。窮苦百姓,生活沒滋沒味沒希望,所以信仰佛教,等著投胎輪迴,重頭再來。

江東為陽,江西為陰,鄉親們一般都會擇陽而居,住在江東。這也是為啥項羽說「無顏見江東父老」,因為鄉親們確實都在江東嘛!啥?河北陰不陰?肯定不陰嘛!因為山南水北為陽。

從五行看長沙,大夥都住河東。那河西幹啥呢?

河西是陵墓區,意為「歸西」,而且是王侯陵墓,這可不是我瞎說的。目前,長沙已發現數千座漢墓,規格最高的是長沙王和媳婦的墓地,已發現的26座長沙國王陵都在河西。啥?辛追老太太怎麼埋在河東馬王堆?她只是長沙國丞相利蒼的媳婦嘛!資格不夠。

說到這裡,大夥可能有兩個問題。

1、為啥嶽麓山上沒發現漢墓?

2、為啥只有漢代王陵在河西,其他朝代呢?

咱們先說第一個問題,邏輯不複雜,嶽麓山是最高峰,比長沙國王宮都高。你把陵墓建在山上,高過王宮,上陽下陰,拿死人壓活人,這肯定不能行嘛!

第二個問題,也不複雜。漢朝推行黃老之說,無為而治,就是搞「治大國如烹小鮮」那套。電視劇《漢武大帝》,竇老太太和劉徹日常搞鬥爭,其實就是儒道之爭。兩漢之後,不搞分封搞郡縣,獨尊儒術,道家陰陽話術就沒市場了。

所以漢朝之後,嶽麓山上到處是陵墓。民國達到高潮,有黃興,蔡鍔、蔣翊武、劉道一、陳天華等眾多仁人志士的墓葬,這也是為啥有人說「一座嶽麓山,半部民國史」。講真,有點小看民國了。

另外,從佛道儒在嶽麓山的分布來看。儒家追求的是「入世」接地氣,所以嶽麓書院在山腳。「道」追求的是「出世」成仙,所以雲麓宮在山頂,便於飛天!「佛」在「入世」與「出世」之間上躥下跳,所以麓山寺躺平在山腰。大夥一團和氣,相敬如賓。

因為道家陰陽之說,嶽麓山在兩漢時期基本就是個禁區。直到晉初,佛教才在嶽麓山開展業務,修建了麓山寺。

按理說,大亂之後必有大治,但司馬家耗費兩代精英(司馬懿、司馬昭)和曹魏玩權謀,到第三代司馬炎基本已是紈絝子弟,到第四代司馬衷晉惠帝,不僅鬧騰,還幹了件彪事——「何不食肉糜」,被大夥罵得狗血淋頭。

魏晉南北朝300多年,大夥日常打成一團,隔三差五還亂出新境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佛系躺平的人更多,為啥?窮苦百姓就靠這玩意超脫,等著因果輪迴過好日子呢。

宋代之前,麓山寺、道林寺等占據嶽麓山,所以登臨嶽麓山的文人墨客不多,寫詩的更少,為啥?大夥畢竟是儒生,尊的是孔聖人嘛!多說一句,大夥熟知的《山行》,並不是杜牧為嶽麓山寫詩。

後來的宋詞更少。為啥?作為音樂附屬品,宋詞的創作土壤以秦淮河等金粉之地為佳,很少有人跑山里去創作這個。蘇軾、辛棄疾等人是宋詞的意外。

宋朝立國之初,趙匡胤為了提防藩鎮割據,推崇尚文輕武,以儒家的文官壓抑蠻氣的武夫。趙老大力推平民教育,掀起了文廟和書院建設高潮。

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統籌整合僧侶辦學,嶽麓書院上線了。

經常有人說,大唐牛逼,兩宋埋汰。其實,大唐是世襲傳承的貴族社會,宋朝則是草根崛起的平民社會。太宗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話聽起來很美,但船和水天生就是上下級。宋朝則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可以提供各種屌絲逆襲劇本。

在神劇《亮劍》中,趙剛有段經典台詞,意思是一支部隊的性格氣質和首任軍事主官強相關,主官強則部隊強。此後,無論換多少茬人,都會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書院。嶽麓書院首任院長是周式,湘陰人,經學家。此外,老頭還有「天子呼來不上船」的牛逼脾氣。白加黑、996,他把書院搞得有聲有色,形成了講學、藏書、祭祀、學田等四大部分,辦學規模超過國子監。

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他,並留他在皇宮講學。多少讀書人一生求而不得的美差,他卻一口回絕了。真宗雖然一臉懵逼,倒也沒生氣,還題賜了「嶽麓書院」匾額,相當於「天花板」認證,想不出名都難。

周式在院長任上幹了40多年,直到病逝。然而,看似輝煌的背後,其實危機已經潛伏。

此後近千年,書院有據可考的院長有55位,大多是告老還鄉發揮餘熱的老人。你還不好不要他們,一旦要了,他們基本會幹到病死在任上。而且,他們大多是經學家,熱衷於研究儒家之乎者也。

我倒也不是要貶低他們,只是他們掌握話語權,勢必扼殺創新。為啥?因為他們喜歡安閒穩定,提倡「工匠精神」,實質是通過精雕細琢來拒絕突破,放棄進化。

他們窮盡一生研究經學,想為儒家注入新活力。但在極致輝煌的大唐之後,時代已經轉向了,經學摩爾定律已近極限。就是大夥已經研究千年儒家經典,快到終點了,無論你咋研究,很難突破了,類似於現在的晶片摩爾定律。

啥?周敦頤搞出了「理學」。其實,宋明理學只不過是從佛和道搞了點材料,對儒家惡補了一番,和佛道搞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造型。所以,本質不是創新,而是吃老本,連帶著把佛和道的老本也給吃了。

所以,機靈鬼宋理宗又賜匾「嶽麓書院」。清朝時,康熙和乾隆這爺孫倆還接力點讚,分別御賜匾「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大夥感受下這裡面的套路,是不是覺得有點眼熟。

「十年磨一劍」「鐵杵磨成針」,看起來逼格很高,其實是極致保守,是對人力的浪費。但老學究們鐵了心,日常帶領小夥伴們研究儒家經典,這種保守教學,肯定難出人才,更難出大才嘛!直到近代的陶澍、曾國藩和左宗棠等。

這些年,有很多研究老曾的書籍,如果用一個字概況他,那就是「狠」,對別人狠,對自己更狠。他以不足中人之資發狠讀書,以「賜同進士」出身而位極人臣,是清朝以文人封武侯第一人。這種狠讓他跳出了千年「湖湘魔咒」,「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不怕死」的湖湘精神也隨之破土。

文末總結幾句。嶽麓山矗立了3億年,弦歌不絕千年。但它不是湖湘精神和文化的源頭,孕育湖湘精神和文化的是三湘四水,是生活在每個時代的湖南人。不是嶽麓山影響湖南,而是湖南塑造了嶽麓山。

至於愛晚亭,以及近代以來發生在嶽麓山的事,大夥都清楚,就不聊了,再說就是片湯話了。

如果覺得寫得不錯,就請點個讚,加個關注吧,鼓勵作者寫出更多、更好的文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