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城讀詩‖「中國詩歌網」《清明》詩評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7T10:47:46+00:00

不歡樂,但也沒有悲傷。月亮掛上柳樹枝頭,垂下淚痕。花不常開,但綠葉茂盛無比。花偶爾在一夜間怒放,對,就是怒放。


清明


作者: 李占剛

媽,您還在的時候

清明只是個節日

不歡樂,但也沒有悲傷

您走了以後

清明變成了祭日

月亮掛上柳樹枝頭,垂下淚痕

媽,您還在的時候

花不常開,但綠葉茂盛無比

您走了以後

花偶爾在一夜間怒放,對,就是怒放

怒放的花語是:愛和想念

今夜變回動詞,綠葉茂盛無比

媽,您還在的時候

青山像朱雀那樣輕盈,飛翔在雲間

您走了以後

青山變成了臥佛,雲變成了綠蔭

松花江水閃閃發光

在您眼前浩蕩流過,您可聽到低回的歌唱

善解人意的紛紛雨水

打濕我的頭髮,打濕渴望生育的土地

媽,自從您走了以後

雨絲也能令我的發稍陣陣疼痛

千里之外,土地一年年衰老

但我能聽到雨打石碑的聲音

這些雨水,從江北下到江南

自從您走了以後

太陽總是在正午才徐徐升起

回故鄉之路,總是來不及乾爽就又被淋濕

我和被打濕翅膀的晨鳥一起

成為荒草中的一顆,成為喪巢之鳥

媽,您還在的時候

清明是無數天中的一天,充滿熱度

您走了以後

清明是一天中的無數個念頭

它們失魂落魄,和我一樣

迷失在太陽和月亮之間,漸漸變涼

這是一篇祭母文,用回憶和現實串成,用母親在時的溫暖、歡樂和母親去世後的冰冷、悲傷作對比,對比、移情貫穿始終,表達出詩人無盡的悲痛及對母親的無盡的思念之情。

母親在時,「清明只是一個節日」,清明這個節日,當然不是一個喜慶的節日,「不歡樂,但也沒有悲傷 」,這樣很平常的日子就是很幸福了,但母親不在了,「清明變成了祭日」,一丘黃土,天人永隔,情何以堪,顯然,此時即使放聲痛哭,也不足以寄其情,於是詩人筆觸一轉,移情於月,「月亮掛上柳樹枝頭,垂下淚痕」,柳樹上垂下的萬條絲絛,仿佛是月亮奔涌而下的千萬條的思念母親的淚行,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母親在時,「花不常開,但綠葉茂盛無比」,花也許會間或開放,但枝繁葉茂,但又有誰在意這些呢?家裡也許並不熱鬧,不會到處充滿歡聲笑語,但是有關切,有溫暖,是一番生機勃勃的景象的。但母親去後,這一切就發生了變化,詩人很在意花偶爾一夜的怒放,並把花語變成動詞,那就是「媽!我愛你!我想你」,並且從「偶爾」這個詞中我們讀到的是經常,甚至夜夜。

山本來是沉重的,但「像朱雀那樣輕盈」,還能「飛翔」在雲間,此時不正是詩人心情的寫照嗎?有母親在,無論我們多大了,都會像一個孩子一樣,放佛所有的壓力都在母親那兒,我們只享受安閒和輕鬆。母親不在了,那種壓力會像山一樣壓來,壓得你喘不過氣來,所以「青山變成了臥佛」。

「善解人意的紛紛雨水/打濕我的頭髮,打濕渴望生育的土地」,雨絲不能善解人意,此時詩人仍用移情手法,因為詩人此時需要慰藉,像母親的手的撫摸一樣的慰藉,「打濕頭髮」,感到「陣陣疼痛」,這是詩人此時心情的寫照,這是悲痛。即使是「千里之外,土地一年年衰老」,「但我能聽到雨打石碑的聲音。」這是思念。

但丁曾說,「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母親走後,就沒有了母親的呼喚聲了。詩人的生活就濕漉漉的了,從江南到江北,從身體到心裡。沒有了母親,天就塌了,家也仿佛不存在了,從此,生活中就缺少了陽光,生活也漸漸地失去了溫度,「漸漸變涼」。把悲痛之情及對母親無盡的思念之情表達到了極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