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戴望舒愛了8年的「丁香姑娘」,最終還是「綠」了他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5T06:15:14+00:00

文/藍夢島主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民國時期,隨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誕生了諸多美到驚艷時光的情詩,而且,幾乎每一首浪漫情詩的背後,都有一段動人愛情故事。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民國時期,隨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誕生了諸多美到驚艷時光的情詩,而且,幾乎每一首浪漫情詩的背後,都有一段動人愛情故事。


比如,徐志摩的《遇見》,是寫給林徽因的情詩;再比如,卞之琳的《斷章》,是寫給張充和的情詩;而戴望舒的《雨巷》,則是他寫給初戀情人施絳年的浪漫情詩。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冷漠,淒清,又惆悵。

…… …… ……

正如徐志摩沒有娶到林徽因,卞之琳沒有追成張充和,「雨巷詩人」戴望舒也沒能與他的「丁香姑娘」終成眷屬——他愛了她整整8年,最終卻只得了個「被綠」的結果……


戴望舒筆下那個「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正是他的初戀女神施絳年,一個有著傾城美貌的大家閨秀。


1927年,22歲的戴望舒避政難於好友施蟄存家中,期間,他不可救藥地愛上了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年。


這一年,施絳年剛剛17歲,如花美眷,似水柔情,四目相對,一眼萬年。戴望舒在《我的戀人》中如此描寫施絳年:「我的戀人是一個羞澀的人, 她是羞澀的,有著桃色的臉, 桃色的嘴唇,和一顆天青色的心。」

只不過,在這場愛的泥淖中,淪陷的只有戴望舒一個人。施絳年什麼都好,只有一樣不好,那就是她從來沒有真心愛過戴望舒。自始至終,都只是戴望舒的一廂情願,一場單戀罷了,僅此而已。


戴望舒是個絕對的「顏控」,一生三段感情,所愛無一例外皆是大美女。而施絳年又何嘗不是呢?她自己長得美,同時也愛美,所以看不上滿臉麻子的戴望舒也是情理之中。(註:戴望舒小時候生過天花,臉上留下了比較嚴重的瘢痕,只是當時照相技術有限,才在留存的照片中表現得不明顯。)


初戀總是令人難忘的,對你我如此,對戴望舒亦然。不僅如此,他的愛,甚至有那麼一點點瘋狂。


即便屢屢遭遇施絳年的冷漠,戴望舒仍熱情不減,他迷戀施絳年,迷戀到失去自我,他說:「拿去吧,親愛的,拿去吧, 這沉哀,這絳色的沉哀。」

為了追到施絳年,戴望舒心甘情願地把自己的靈魂給她。但這還不是最瘋狂的,更瘋狂的是,為了逼婚施絳年,戴望舒竟然選擇了最極端的方式——以死相逼。


1928年,求愛屢屢遭拒的戴望舒孤注一擲,竟然以跳樓相威脅,直接向施絳年求婚。眼看要鬧出了人命,在哥哥施蟄存的苦勸下,施絳年不得已答應戴望舒的逼婚。1931年,二人正式訂婚。


但是,以死相逼得來的愛情註定不會完滿,在與戴望舒訂婚之時,施絳年已然另結新歡。於是,她想方設法支走戴望舒,以謀求前程為由,要求戴望舒出國留學拿到文憑。


結果,戴望舒剛剛到達法國不久,就得知了未婚妻移情別戀的消息——施絳年與新情人在國內出雙入對,完全肆無忌憚。


1935年,頭頂綠光的戴望舒怒不可遏,回國後當眾扇了施絳年一記耳光,隨即登報解除婚姻,結束了他長達8年的「丁香之戀」。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的
像夢一般的淒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 …… ……


詩句再美,終究抵不過一句——她不愛他


(本文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