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冢經年能勵後 儒風無日不馴才——游曲阜孔林

fans news 發佈 2021-12-22T00:24:56+00:00

翠柏青冢石墓碑,蒼涼肅穆示後人。華表直立彰偉績,甪端橫臥表忠心。生前貧窮無問津,死後榮華有訪尋。天子聖人留荒冢,黎民百姓也一墳。下午,我來到孔林。據說,古代墓葬有嚴格的制度。帝王的墓叫陵,王侯將相的墓叫冢,平民百姓的就叫墳墓。

翠柏青冢石墓碑,蒼涼肅穆示後人。

華表直立彰偉績,甪端橫臥表忠心。

生前貧窮無問津,死後榮華有訪尋。

天子聖人留荒冢,黎民百姓也一墳。

下午,我來到孔林。據說,古代墓葬有嚴格的制度。帝王的墓叫陵,王侯將相的墓叫冢,平民百姓的就叫墳墓。墳和墓也有區別,那就是知識分子,或有一定知名度的,不是當官的,特指墓。奴隸,農民,下層人民的,特指墳。有兩位比較特殊,他們是孔子和關羽,一個是文聖人,一個是武聖人,聖人的墳墓叫林,所以,山東省曲阜的孔子墓就叫孔林。

孔林位於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時最久,面積最大的氏族墓地。從孔府到孔林大約有三四華里,經過萬古長春坊,此坊額首正書「萬古長春」四個大字,筆勢沉厚,字體端莊。再過至聖林坊,此坊彩畫精細,十分精美。進入孔林二林門,這是一座城堡式的建築,亦稱「觀樓」。此門為魯國故城的北門遺址,現存觀樓五間,重檐綠瓦歇山頂,無斗拱,下檐四周有迴廊,廊柱下置鼓礅柱礎。

孔林對於研究中國歷代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以及喪葬風俗的演變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林中墓冢累累,碑碣林立,石蟻成群。這裡有康有為等歷代大書法家的親筆題碑,孔林堪稱碑林和書法藝術的寶庫。孔林中神道長達1000米,蒼檜翠柏,夾道侍立,龍干虬枝,陰森肅穆,多為宋、元時代所植。

過洙水橋,便直通孔子墓。此橋寬6.6米,長25.24米,橋面呈拱形,左右兩側添建兩座小橋,均有石欄杆,遮住北望的視線,以示孔子墓深藏於內。沿著林道向北,就是孔子墓。林道上有兩座華表高高矗立。華表是一種中國古代傳統建築形式,屬於古代宮殿、陵墓等大型建築物前面做裝飾用的巨大石柱,相傳華表是部落時代的一種圖騰標誌,古稱桓表,以一種望柱的形式出現,富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散發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再往前是兩個形似臥虎的獸,叫甪端[lù duān],甪端是速度快、信息靈、保境安民的象徵,也是當代甪直人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勇攀高峰、造福於民精神的象徵。立甪端為鎮標是一種集歷史、人文、民俗、傳說於一體的絕好創意。

穿過墓門,便來到孔子墓前。該墓封土東西30米,南北28米,高5米。墓前石碑2通。前碑篆書「大成至聖文宣王墓」,碑前有石供案、石鼎、石酒池和石砌拜台以及磚砌花欞圍牆等。石案為明代雕刻,石鼎為清雍正十年製作。孔子墓氣派宏大、墓飾規格很高。可見後人對他的敬仰之情。

孔子是儒家的開山祖,也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位公開教學的教育家,他不問來學者出身貴賤,實行「有教無類」,他主張治學先要立人。他重視溫習的作用,主張「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提倡「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老實態度。在教學中注重啟發、誘導、有的放矢,主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注意因材施教,根據不同的對象確定不同的教育內容,在言教的同時也注重身教,要求自己「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的這些治學思想,至今仍然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被尊為「至聖先師」。這正是:

至聖先師不虛名,千秋萬代世人敬。

嘆鳳嗟身不逢時,傷麟怨道說悲情。

高祖還京開祭孔,黎民百姓做學生。

萬世師表一聖人,千年香火升青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