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特島上的迷宮是寢陵嗎

fans news 發佈 2021-12-28T19:00:03+00:00

在中國古代,認真思考生死問題的人們把人的身體稱為「逆旅」,意思是身體只是靈魂在塵世間暫時歇腳的一個寓所。生和死,住所和寢陵,真的是沒有什麼分別嗎?4000多年前,地中海克里特島山上居住的是米諾斯人,他們專門從事航海貿易,創造了比希臘還早的物質文明,而且成為一個光輝燦爛的文化中心。

在中國古代,認真思考生死問題的人們把人的身體稱為「逆旅」,意思是身體只是靈魂在塵世間暫時歇腳的一個寓所。生和死,住所和寢陵,真的是沒有什麼分別嗎?

4000多年前,地中海克里特島山上居住的是米諾斯人,他們專門從事航海貿易,創造了比希臘還早的物質文明,而且成為一個光輝燦爛的文化中心。

克諾羅斯王宮裡的各類建築物鱗次櫛比,錯落有致,中央是一長方形的庭院,周圍則是國王寶殿、王后寢宮,以及有宗教意義的雙斧宮等房舍建築,其間有門廳、長廓、復道、階梯等相互連通,千門百戶,曲折通達。宮裡有水管和浴室設備,牆壁上有琳琅滿目的繪畫和浮雕,陳列著精美的陶器、織物和由金銀、象牙製成的奢侈品。

這座規模宏大的克諾羅斯王宮是一個由團塊結構房間集合成的建築群,長方形中央庭院東西約29米,南北長約59米,圍繞該庭院的是一些至少是兩層,少數達四層的房屋。這些房屋看上去是極隨意的胡亂組合,其實卻是富有韻律的有機安排,所有的房間組合在一起便構成了一個封閉的整合體。從遺址平面圖上看,宮室廳堂圍抱,通道縱橫交錯,整個王宮很像是一塊叫人眼花繚亂的集成電路板。建在丘陵上的宮殿隨地勢的高低起伏而錯落有致,那些按不同功能需要設計,不計較對稱規則與否的建築物,以及廳室之間遍設的通道、樓梯、台階,實在是錯綜複雜。從東麓遠望,但見層樓高聳,門窗廊道參差羅列,蔚為壯觀。因為建築物分處於不同的水平上,階梯和坡道就成為必不可少的了。房間的通風和採光問題則以天井來解決。眾多的梯道和天井又使建築群的空間與受光生出無窮變化,整個宮殿樓層密接,廳堂錯落,廊道曲折,實不愧「迷宮」之譽。


這座宮殿的中央庭院以石板鋪地,建築面積頗大,因而較為寬敞,給四周廳室帶來了足夠的陽光和空氣。王宮西面還有一個較小的庭院,而西南部則是王宮的主入口處,宮殿大門的平面呈一個橫向的「工」字形,在中間的橫牆上開有門洞,在前面設一對有方形柱頂板、圓盤形柱帽和柱礎,柱身為略呈上粗下細的圓柱。而西北角上有一個長方形露天劇場,它是目前發現的世界最早的露天劇場遺址。

穿過四對摺門,便可以進入到這位於王宮心臟位置的幽秘的廳堂。廳內倚著北牆有一把帶樹葉狀高靠背的石椅,椅背中間稍稍凹進,椅座近乎正方體,整座椅子的造型及圖案顯得過於簡樸。王座兩側還有一些更加簡陋的石頭長凳,幾乎就像我們在山路涼亭里見到的那些。寶座廳牆上布滿根據殘跡修復的壁畫。王座兩側牆上對臥著一對鷹首獅身的神獸,昂著頭,胸部繪有美麗流暢的渦卷狀裝飾圖案。

中心庭院的西面,便是那所赫赫有名的有「御座之室」之稱的地窖式祭堂。

祭堂呈長方形,中間塗成紅色,門的右邊,靠北牆有一個高背的石膏寶座,寶座的靠背很高,座位呈斗拱形狀。寶座的前面,靠近門的左邊有寬敞的階梯向下通到一處神秘的窖穴。寶座兩邊,靠著牆壁的是石頭長凳。

在外面前屋中,擺放著可能供祭祀時用的小型的石壇和陶壇。


當研究者們剛發現這個祭堂時,曾把它錯認為是浴室,後來又認為是米諾斯王議政廳,稱之為「御座之室」,但堂內那種結構,卻給人一種非常強烈的宗教祈禱場所的印象,所以此房間又叫「地下世界恐怖的法庭」。

面對著地窖式祭堂的是一排房屋,這些房屋中有一間的牆壁上繪有鷓鴣的壁畫裝飾,所以研究者們稱其為「鷓鴣之室」。

「鷓鴣之室」內的壁畫色彩清新顯明,絕對不像3500多年前描繪的。研究者們認為,克里特的工匠們採用了一種繪畫新工藝,即用一種新鮮的濕灰泥來塗畫,在石灰泥干後就塗上一層薄薄的透明液體以防止褪色和乾裂等現象。

在著名的「鷓鴣之室」的旁邊,是一間裡面有一個洗腳的水池的小房屋,房屋四周備有休息的石長凳。水池的水可以放掉,流至房屋門口的陶槽里。這個水池可能是供王宮的客人洗腳飲馬飲騾之用的。離此不遠的一間房屋較大,屋內還留有一隻彩色紅陶土澡盆的殘片和燒水設備的遺蹟,應該是為客人準備的浴室。

「後宮」坐落在山崗下的河谷邊一個平台上,由著名的大階梯將後宮與王宮連成一體。

大階梯一共有五道,上面兩道只剩下一些痕跡了,但仍不失宏偉莊嚴的氣派。

沿著大階梯向下走,中途在大階梯左邊有一堵米諾斯式的牆,牆上是一幅用淺藍與赤褐色繪成的壁畫。大階梯右邊是一道俯瞰中心牆壁的低矮欄杆,這種設計使階梯具有了良好的自然光源,欄杆上豎著上粗下細的米諾斯式柱,支撐著階梯上面的平台。柱基和窩眼都是原有的,研究者們對這些建築進行了部分修復。

大階梯的腳底,便是建築精美的「後宮」了。

後宮中王宮婦女的房舍和王后的寢室位於後宮的中央,與外界隔絕,形成一個異常豪華的封閉區域。

後宮的一堵牆上,繪有藍色的海豚和五顏六色的魚,壁畫是用珊瑚和海綿形狀鑲邊,從那些珊瑚和海綿身上,向上冒出透明的氣泡。這是整座王宮中最為精彩的一幅壁畫。

整個王宮建築中最引人入勝的建築便要數「梯級宮」了。

梯級宮,由寬闊方便的階梯與上下左右相連,通過階梯向上通達兩層樓房,向下也通達二層房屋,那些階梯用一排排柱子分開,四周房屋圍成一個天井,以便於採光。

在另一邊,有一個門道通到更遠一點的一套較小的屋子,這套房子外邊沒有門,只能從內廳進入。套房中有一間小小的浴室,有陶瓷製的澡盆,其樣式和現代浴盆十分相似,地下有一個排放髒水用的洞孔。旁邊還有一間當作廁所的小房子。

這間廁所建在3600多年前,簡直讓人無法相信——它居然是沖水廁所。廁所右方一塊石膏板面上有一個槽,安放了大約57厘米高的座位。廁所過道外邊有塊石板斜向一個半圓形的洞孔,形成一個蓄水池,由此開出一個小導管通到大陰溝,這個通過大陰溝的孔穴部分被奇特的凸出物所遮蔽,從座位中心偏離開去,這樣,就在右邊給用作沖洗浴盆的容器留出了空間。

米諾斯王居住在後宮的幾間正堂里。其中以「雙斧大廳」的設計最為獨特。


「雙斧大廳」和緊鄰的房間是用一排柱子分隔開來的。這些柱子上都有用來安摺疊門的凹槽。這種摺疊門冬天可以關閉起來保暖,到了夏天,又可以把門摺疊起來推進柱子上的凹槽,使室內氣流通暢,清新涼爽。

克里特的建築藝術是獨具風格的。克里特的建築全都是世俗性的,其主要類型除宮殿外還有旅舍、別墅、公共浴室、作坊等。米諾斯宮殿的外觀不像亞述、波斯宮殿那樣壯麗,它不追求統一宏偉的外部效果,但內部體驗卻極為豐富多樣。建築單元都很小,天花板很低,這是一種令人感到親切的尺度。它的圓柱上粗而下細,使人產生一種俯瞰的感覺。壁畫在建築總體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的基本色彩是明亮的紅、黃、藍。在半明半暗的房間裡,這些清新的壁畫帶來的是輕快活躍的氣氛。克里特的城市國家就是環繞著米諾斯王宮這樣的宮殿群形成的,宮廷就是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不過,我們今天見到的米諾斯王宮並非一開始建成的樣子。一開始的建築已經在無數次的地震和其他災變中面目全非了,如今的宮殿是歷經數次修建後保留下來的古蹟。最早一批建築大約完成於公元前2000年,而挖掘所見的這批建築,即伊文斯所謂的「最後宮殿」,則完成於公元前1700~前1500年之間,屬於新王宮時期,是在舊王宮的廢墟上重建的。

那麼,這座富麗堂皇、結構複雜的巨大建築真的是一座王宮嗎?雖然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一般都同意這種說法,但德國學者沃德利克則不贊同,而且其說法好像有所依據。在1972年出版的一本書中,沃德利克說:「克諾羅斯這座宏偉建築,絕對不是國王生時居所,而是貴族的墳墓或王陵。」依據沃德利克的說法,被大多數考古學家所認為的是用作儲藏油、食物或酒的大陶瓮,其實是用來盛放屍體的,屍體被放在裡面後,加入蜜糖浸泡以達到防腐的目的;石地窖則被用來永久安放屍體;壁畫代表的是靈魂轉入來生,並且把死者在幽冥世界所需物品畫出來。沃德利克還認為那些精密複雜的管道,不是為活人設置的,而是為了防腐措施的需要。

為了支持自己的說法,沃德利克提出幾項很有意思的事實,比如說克諾羅斯這座建築物的位置,絕對不是建築王宮的絕佳位置,因為它所處的地方過於開敞,四面受敵,如若有人從陸上進攻即無從防衛。同時當地沒有泉水,必須用水管引水,水量很難供應那麼多居民。「王宮」及附近範圍內也無一望即知是馬廄和廚房之類的房屋,這裡的居民難道不需要交通工具和食物?至於那些被認為是御用寢室的房間,更都是些無窗、潮濕的地下房舍,在氣候溫暖、風和日麗的地中海地區,絕不可能選擇這樣的地方來居住。

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米諾斯國留給人們太多的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