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前傳:大火燒光了江戶,天文台、歌舞伎、浮世繪怎麼來

fans news 發佈 2022-01-07T15:05:42+00:00

【導讀】當我們提到和國際對標時,時常會提及日本首都東京,在金融中心、垃圾分類等可持續發展諸多事項上,她都有上海這樣的超大城市值得學習的要素。

【導讀】當我們提到和國際對標時,時常會提及日本首都東京,在金融中心、垃圾分類等可持續發展諸多事項上,她都有上海這樣的超大城市值得學習的要素。然而東京不過是在1867年才結束了三百年的德川幕府統治,政權被歸還給天皇,並改名為東京。115年後,自由插畫家穗積和夫手繪了一套「日本營造之美」的叢書,其中一本名為《江戶町》,「江戶,就是東京的前身」。作者內藤昌在後記中說,「運用了日本的科學技術,江戶才發展成今天的東京,但與此同時並沒有失去與大自然的協調」,內藤昌歷任東京產業大學、名古屋工業大學教授及愛知產業大學校長,是知名的日本都市史和建築師史專家。這兩位1930年初出生的學者,希冀以這樣的叢書來留住歷史的記憶和城市對自由和可持續發展的探索。內藤昌感慨「人類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讓自己的環境好一些,決不能一味沉浸在先進技術中。」

講堂今摘編其中有關文化的發展,看看江戶發展如何與現代都市同步前行。

《江戶町:大型都市的誕生與發展》[日]內藤昌 著 [日]穗積和夫 繪王蘊潔 譯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定價108元

【正文摘編】

東京前身被首都京都稱為「東夷」,因善武出現了江戶

江戶,就是東京的前身。

在古代,日本的首都設在平安京。794 年(延曆十三年),日本以當時世界第一大都市——中國唐朝的首都長安為模板,建造了相當於四分之一個長安的平安京,這就是現在京都的雛形。

京都以西的地區,不僅和中國關係密切,而且其居民掌握了先進的農耕文化,因此,人們過著豐衣足食的田園生活。

京都以東的地區,山嶽綿亘,極目荒野,少有人煙。足柄山以東的地區稱為「阪東」,碓冰峠以東的地區稱為「山東」,也就是今天的關東平原。利根川從關東平原的中央穿過,每逢大雨,洪水泛濫,令百姓傷透腦筋。

事實上,京都人打心眼裡鄙視關東人,稱他們為「東夷」。但東夷擅長騎馬馳騁在荒野上,一旦發生戰爭,更是所向披靡,被人們尊稱為「阪東武士」,令人敬畏。

1192 年(建久三年),鎌倉幕府在阪東武士活躍的關東平原建立,拉開了日本中世武士巔峰時代的序幕。差不多在相同時期,歷史上開始出現「江戶」這個名稱。

之後,太田道灌和德川家康在荒野上建造了江戶的城下町,江戶逐漸發展成為日本第一都市,進而發展為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大型都市。當今東京這座城市的繁榮,正是江戶發展的結果。

太平的元祿時代,武士階級逐漸沒落,商人階級過上富足生活

明歷大火燒了兩天兩夜,將江戶城和江戶街市燒得精光,江戶實際測量圖完成後,幕府在考慮防火設施的同時,開始進行都市的改造。

天下太平的江戶時代已持續近一百年,沒有一個武士經歷過戰爭。腰刀變成「無用之物」,在路上行走時沒有反而更好。只有發生火災和爭吵時,武士才有戰爭的感覺。明歷大火之後制定的消防制度規定由一名若年寄率領四名四千石以上的旗本寄合眾,在御茶水、飯田町、市谷左內坂、曲町半藏門外四個地方各設置一個役宅作為消防所,每個消防所配備約100名「中間」組成的名為「臥煙」的消防隊。每次大火,消防隊的數量都會增加,到了1695年(元祿八年),已經有15支消防隊,投入武家地的消防工作。

町人地沒有這種消防制度。江戶市中的町屋平均六年會發生一次火災,每次火災過後重建都使城市規模越來越大。一旦遇到火災,木材、米等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就會上揚,商人趁機大撈一筆。木工和泥瓦匠的工資也漲得很高,這讓他們感到高興。

因此,傷腦筋的只有武士而已。每次遭遇大火,大型武家宅第都得重建。參勤交代制的實施使大名在物價昂貴的江戶生活十分不易。於是,大名等武士階級逐漸沒落,町人階級開始過起豐衣足食的生活,成為「天下的町人」。

在太平的元祿時代,每次大火後,最有名的町人都負責幕府的龐大建築工程,成為所謂的御用商人,據說因此累積了豐厚財富。他們出入明歷大火後紅極一時的新吉原,奢華的程度遠遠超過大名,在江戶備受矚目。他們將多餘的錢財捐獻給寺廟,興建了許多建築。

謳歌英雄的「荒事」武戲成為最受歡迎的江戶歌舞伎

江戶歌舞伎最能充分代表元祿的町人文化。上冊(87頁)介紹過,江戶堺町的中村座、市村座與木挽町的山村座、森田座,是幕府所認可的「江戶四座」。

相較於「上方」著名演員坂田藤十郎和芳澤菖蒲表演的「和事」(表演和藝伎嬉戲的軟派劇),江戶的戲劇是以市川團十郎首創的 「荒事」(以英雄傳為主的硬派劇)為最大特色的。團十郎在1673年(延寶元年)14歲時,首次在江戶中村座登台。他的家徽是「三升」,屋號為「成田屋」。他扮演「坂田的金時」(因擊敗大江山的酒吞童子而出名的平安時代武將,源賴光的部下,乳名金太郎),用紅色和黑色油彩在臉上化裝,表演激烈的武打場面,贏得滿堂彩。懲惡救弱的超人行為,在民風剽悍的江戶市廣受好評。從此之後,名為「荒事」的武戲就成為深受歡迎的江戶歌舞伎。每年十一月的顏見世表演和正月表演也成為忙碌的江戶人一年一度的活動。

因月食誤算了兩天,日本研發了貞享歷」,1689年建了天文台

若言及對後世的影響,首推1685年(貞享二年)第一次採用日本人製作的曆法。

此前長達八百年的時間,日本一直使用中國唐代製作的宣明歷。宣明歷一年的天數比實際多一點,在1684年竟然產生兩天的誤差。因此,日食無法被準確預報。

在幕府擔任圍棋師的安井算哲,學習了歐洲的天文學,研究發展成熟的中國天文曆書,並根據實際天體觀測的結果,認為有必要修改宣明歷。他向幕府建言,於是日本正式採用「貞享歷」。

算哲的這項功績,使他得以掌管幕府的天文部門,他也將姓名改為涉川春海。從此,年曆的制定工作不再依靠京都的陰陽師幸德井家(土御門家的次席),而由幕府的天文部門負責。

為了進一步研究曆法,1689年(元祿二年)江戶本所建造了第一座天文台。天文台的研究成果使春海的曆法不斷改進,日趨準確。其後,天文台移到駿河台、神田佐久間町和淺草片町。

商業繁榮帶來了江戶的「活力」文化:生氣勃勃、脫俗漂亮

文化、文政年間(1804—1829)之後,江戶文化迎來了巔峰時期。這個時期產生了與明治維新後的近代直接相關的大眾文化。現在我們從電視的時代劇和落語中了解的江戶市民生活風俗,主要都是在那個時代形成的。

以日本橋為中心的街區,是大江戶引人注目的區域。白木屋和服店(現在的東急百貨公司)和山本山等營業至今的老鋪鱗次櫛比。越後屋和服店在日本橋北方的駿河町開了一家很大的店。從北側本町道到東邊大傳馬町一帶,有許多和服批發店和布料批發店,隔壁的通旅籠町也開了一家華麗的大丸和服店(現在的大丸百貨公司)。在下谷廣小路,有松屋和服店(松屋百貨公司的前身)多家大型店,生意十分興隆。

這些商店街周圍有繁華街區和遊樂地。兩國廣小路、淺草寺門前、新吉原,還有上野山、飛鳥山、御殿山等大江戶的名勝不計其數,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參觀完的。

江戶文化終於在四里四方的大江戶開花結果,要享受這種文化的豐富內涵,必須夠「活」。所謂「活」,就如字面的意思,必須「生氣勃勃」,對新的未知文化充滿好奇心,而且必須脫俗漂亮,具備吸引異性的「性感」。

浮世繪和歌舞伎,以及落語常涉及的里長屋,都因為具備這種「活」與「瀟灑」,為自由的都市生活帶來了緊湊感和活力。

大相撲、雜技、町人表演、落語,大眾表演豐富多彩

相撲和雜技表演也為大江戶的都市生活增色不少。相撲以前是在宮中舉行的賽事之一,被稱為相撲節會。到了戰國時代,織田信長很喜歡相撲,於是在安土城下舉辦比賽。在江戶時代,寺廟和神社為了募集捐款而進行的勸進相撲盛行起來。

18 世紀中葉後,每年的春天和秋天都在同一場地舉行十天的相撲比賽。起初是在深川八幡社內舉辦,其後逐漸轉移至兩國回向院。1833 年(天保四年)以後,回向院成為舉辦相撲比賽的固定場所。

谷風和小野川成為橫綱時,江戶相撲迎來了黃金時代。1789 年(寬政元年)十一月的比賽中,天下第一的力士被稱為「日下開山」,也就是日後的橫綱。之後,大力士雷電的出現讓相撲越來越受歡迎,相撲漸漸成為人們口中的「大相撲」。

除了大相撲以外,雜技表演也越發盛行。兩國廣小路、淺草奧山、上野山下,以及深川八幡社等熱鬧地區都會搭建小屋,也就是收費表演的表演屋(日文稱之為見世物小屋)。

雜技表演大致分為三種。一種是魔術、奇術、雜技等技藝或武術的表演。第二種是展示大象、駱駝、老虎等珍奇動物,以及珍奇植物或奇人。第三種是展示機關人偶、仿真人偶、編織籃子、加工玻璃等細膩的手工藝品。除此之外,還有演講或窺視箱。最受歡迎的是女大力士、馬戲和走鋼絲等表演。馬路上的表演者被稱為「街頭藝人」,最有名的是淺草奧山(觀音堂後方)的松井源水在觀眾的團團包圍下表演的陀螺技藝。

人們還聚集在一起欣賞街頭巷尾的町人表演。這種專門表演音樂、特技、魔術和舞蹈的地方名為「寄席」。18世紀後半葉,落語也很流行。到了1820 年代,江戶市中已出現125 家「寄席」。這一類表演不同於戲劇,它們可以在晚上演出,民眾能輕鬆欣賞,於是它們成為流傳至今的大眾表演。

來江戶的觀光客,最嚮往的就是觀賞歌舞伎表演

從外地來到江戶的觀光客,最嚮往的就是觀賞歌舞伎表演。

1714 年(正德四年),山村座因為繪島、生島事件關門大吉,只剩下堺町的中村座、葺屋町的市村座和木挽町的森田座——也就是「江戶三座」繼續表演。

劇院會和演員簽一年的合約。每年新簽約的演員會在十一月一日第一天的「顏見世狂言」演出中亮相。這場「顏見世」和翌年正月的表演,決定了觀眾如何評價這一年的表演,因此,每家劇院都卯足了勁兒。

18 世紀後半葉,江戶的歌舞伎已出現第七代團十郎、第三代尾上菊五郎、第五代岩井半四郎、第三代坂東三津五郎等著名演員,呈現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第七代團十郎以《助六》等作為「歌舞伎十八番」的上演劇目,據說薪水高達一千兩,也有人說是兩千兩,他成為所謂的「千兩演員」。

單身武士和商人云集,料理茶屋與蕎麥屋應運而生

1790年(寬政二年)之後,多家使用江戶港的魚做料理的 「江戶前」料理茶屋(料亭)在江戶各處開張。相較於上方的清淡口味,幕府開府之後,江戶人比較喜歡鹹味較重的口味。在受到上方影響的同時,他們創造出江戶特有的味道:江戶前料理。

其中,淺草山谷的「八百善」以及深川的「平清」十分出名,兩家料理店分別以會席料理(將茶道的懷石料理設計成聚會料理)和鯛魚料理為特色。由於店家從特別的產地購買當季食材,雇用精心挑選的廚師,所以料理價格十分昂貴,是一般大眾無緣享用的高級料理。

江戶有許多單身前來的武士和商人,因此出現了以大眾為服務對象的小料理店。壽司、蒲燒鰻魚、天婦羅和蕎麥麵等很適合在小飯館和路邊攤輕鬆食用,深受一般民眾喜愛。江戶名產「二八蕎麥麵」是最典型的代表,它使用八份蕎麥粉和兩份麵粉調配而成,故得此名。一碗蕎麥麵的價格是十六文,連落語都以此為題材。蕎麥麵攤可以被輕鬆拉到各個角落做生意,即使在半夜也可以吃到蕎麥麵,因此有「不夜蕎麥」的說法。江戶人既能輕鬆享用便宜的蕎麥麵,又會花大價錢搶吃「新上市的鰹魚」,這種像小孩子般的心情不是很可愛嗎?

浮世繪成為大眾眼裡的美人圖,引發法國印象派學習

新吉原這種妓院集中的地方,以及有歌舞伎表演的熱鬧地區,都是敗壞風俗的「不良場所」,隨時受到幕府監視。但這些不良場所的流行風俗又強烈吸引著江戶人,使他們想儘早了解其中內幕。

不同於幕府御用的狩野派畫家,町人畫師可以自由地描繪不良場所的風光,一般稱之為「浮世繪」。明歷大火後,菱川師宣開始創作浮世繪。他從當時江戶市民熟悉的繪本中獲得靈感,在單色印刷的版畫中加入紅色和綠色,終於在1765年(明和二年)設計出多色印刷的錦繪。畫師先畫好原畫,再由雕刻師刻出不同顏色的版木,最後由印刷師著手印刷,於是市面上出現了大量便宜且漂亮的浮世繪。江戶市民競相購買鈴木春信和喜多川歌麿繪製的新吉原「美人圖」。這種美人圖有點兒像現在的明星照。

描繪歌舞伎演員出色表演的浮世繪也十分流行。東洲齋寫樂所畫的「役者繪」上,深受好評的演員穿著華麗服裝的模樣,受到市民的高度稱讚。市松染是最好的例子。當鶴屋南北的《東海道四谷怪談》等受歡迎的狂言上演時,歌川豐國及其弟子國貞的浮世繪也逐漸闖出了名氣。

除了「美人圖」和「役者繪」以外,描繪風景優美的遊樂勝地的「名所繪」也逐漸受到市民喜愛。葛飾北齋的《富岳三十六景》最具代表性。北齋還搜集許多奇特主題,從趣味橫生的角度描繪幕末的世態,推動漫畫的普及。這就是所謂的《北齋漫畫》,從1814年(文化十一年)初編發行後,一直到明治時代才完結。

這些大量印刷的浮世繪作品,在19世紀中葉的西洋受到極高評價。法國的印象派畫家紛紛學習這種新的畫法,浮世繪成為馬奈、德加、莫奈、高更和凡·高等優秀近代畫家的模仿對象。

1867年,德川幕府讓出江戶城,政權歸還天皇,更名為東京

「社會變革」運動推翻了持續三百年的德川幕府。在1867年(慶應三年)十月,德川慶喜宣布將政權歸還天皇,也就是「大政奉還」。

代表幕府軍的勝海舟與官軍統帥西鄉隆盛達成協議,前者答應在和平的情況下交出江戶城。

「江戶」也趁機改名為「東京」。「一世一元制」被確立,日本改元「明治」。同年十月,明治天皇移駕東京,江戶城改作皇城。在改名東京二十年後的1888年(明治二十一年),模仿拿破崙三世的都市規劃,努力使自己成為符合「帝都」身份的近代城市。

李念整編於《江戶町》下冊部分章節

作者:[日]內藤昌 著 [日]穗積和夫

編輯:金久超 李念

責編:李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