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輪美奐:那些經常出現在古風作品中的13種傳統樂器

fans news 發佈 2022-01-06T21:30:17+00:00

許許多多的古風作品,無論是優美的文字,還是絕美的插畫,抑或唯美的意境,凡任擇其一,都稱得上美得不可方物,總也教人長久凝眸、無限遐想和無比神往,尤其是那些高頻次出現的傳統樂器,更是美得扣人心弦、動人心魂,令人盪氣迴腸。


作者‖茉莉芬芳

大家有沒有發現?許許多多的古風作品,無論是優美的文字,還是絕美的插畫,抑或唯美的意境,凡任擇其一,都稱得上美得不可方物,總也教人長久凝眸、無限遐想和無比神往,尤其是那些高頻次出現的傳統樂器,更是美得扣人心弦、動人心魂,令人盪氣迴腸。

那麼,那些常常驚艷亮相的傳統樂器,你們知道都有哪些嗎?

1、古琴

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號鍾、繞樑、綠綺和焦尾,是為中國古代四大名琴。

古琴歷史悠久,《詩經-小雅》裡「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唐代常建的「江上調玉琴,一弦清一心。泠泠七弦遍,萬木澄幽陰。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黃金。」(《江上琴興》)

這裡的琴和玉琴,都是指赫赫有名的古琴。


2、洞簫

洞簫,簡稱為簫。

杜牧有詩寫到:「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再如王冕寫了:「五雲縹緲隔蓬萊,仙子吹簫月下回。轉首不知春幾許,霜花如雪滿瑤台。」


3、古箏

又名漢箏、秦箏、瑤箏、鸞箏。

李端的「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蕭綱的「彈箏北窗下,夜響清音愁。張高弦易斷,心傷曲不遒。

岳飛在《小重山》裡有「欲將心事付瑤箏,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4、笛子

也稱竹笛、橫笛、橫吹等。

曾在《甄嬛傳》裡大火過的「數萼初含雪,孤清畫本難。有香終是別,雖瘦亦勝寒。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逆風如解意,容易莫吹殘」就有笛子的曼妙身姿。

又如「長居物外度清時,牛上橫將竹笛吹。一曲自幽山自綠,此情不與白雲知」也是。


5、塤

音色樸拙抱素,獨為天籟。

林寬的「發枯窮律韻,字字合塤篪」。

皮日休的「沙嶼掃粉墨,松竹調塤篪。

這些詩句里都有描述,此處的「塤篪」,即為塤。


6、瑟

又稱「五十弦」、雅瑟、寶瑟、錦瑟。

《詩經-關雎》中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最經典的當屬李商隱的「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了。


7、笙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李商隱「悵望銀河吹玉笙,樓寒院冷接平明

白居易「笙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唱遍

秦觀「指冷玉笙寒,吹徹小梅春透


8、阮

又稱阮咸。

白居易有「還彈樂府曲,別占阮家名。」

另外,在「天籟之音出竹山,阮咸無端三四弦。常嘆琵琶無君問,只緣前代有七賢」也有他的身姿。


9、二胡

因為二胡的前身是奚琴、嵇琴和胡琴。所以,它在古詩詞中主要是以胡琴的面目出現的,白居易有:「氈帳胡琴出塞曲,蘭塘越棹弄潮聲。何言此處同風月,薊北江南萬里情

李白曾寫過「馬尾胡琴隨漢東,曲聲猶自怨單于。彎弓莫射去中雁,歸雁如今不寄出


10、箜篌

又稱坎侯或空侯。

最著名的莫過於李賀的「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了。

《孔雀東南飛》有寫到:「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


11、琵琶

宋代康與之的「夜深琵琶聲似裂,一曲霓裳一庭月。曲終人影在西階,困倚東風步搖折

另外,還有比白居易的《琵琶行》裡「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更有名的嗎?


11、嗩吶

別名嘀嗒,俗名喇叭。

流傳甚廣的是明代王磐的《嗩吶》「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往來亂如麻,全仗你抬身價


12、鼓

種類很多,早在遠古時期就有了,可以說是最古老的天朝樂器了。

《詩經-小雅》中「鼓鍾將將,淮水湯湯,憂心且傷」、「鼓鍾喈喈,淮水湝湝,憂心且悲」、「鼓鍾伐鼛、淮有三洲,憂心且妯」、「鼓鍾欽欽,鼓瑟鼓琴,笙磬同音」等,都有鼓的身影。


13、鍾

詩有屈原的「黃鐘毀棄,瓦釜雷鳴」,李白的「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聞人符的「溪山看未足,還聽暮樓鍾。」等等。


當然了,我泱泱華夏,上下五千年,身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禮儀之邦,其樂器種類自然是十分豐富的了,從新石器時代的骨哨、陶塤,到春秋戰國時期的箏、笳,到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的尺八、琵琶,又到宋、元的鷓鴣、三弦,再到明清時期的月琴、胡琴等等,簡直浩如煙海、可謂不勝枚舉。

此處,僅談及上述常見的13種,以饗廣大古風愛好者。


友友們,喜歡這些樂器嗎?那就速速地關注@茉莉芬芳的頭條號長贊、收藏、分享、轉發起來唄。傳播美,也是一種美。謝謝你!


(文中所用圖片皆為網圖,侵必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