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江河上的遊牧一族,疍家人今天在哪裡

fans news 發佈 2022-01-10T18:25:39+00:00

杜建平疍家人,指的是生活在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四省的水上人家,以打漁、運輸、擺渡為生,以水為陸,以船為家,世代生活在水上。客家隱居於山,疍家則隱居於水,兩者都是漢族的獨特民系,不是少數民族。在珠江及其支流上都曾有疍家人居住。

杜建平

疍家人,指的是生活在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四省的水上人家,以打漁、運輸、擺渡為生,以水為陸,以船為家,世代生活在水上。客家隱居於山,疍家則隱居於水,兩者都是漢族的獨特民系,不是少數民族。在珠江及其支流上都曾有疍家人居住。


一、以船為家疍家人

聽老一輩人講,舊時在巴江河赤坭和炭步段,也有疍家人生活。珠江及其支流都曾有疍家人居住,如花都的巴江河和流溪河,現如今都住在岸上了,他們生活在漁民村里,就是疍家人的岸上聚集區,如花東鎮石角廠內的漁民村,就住著上岸後的疍家人,炭步鎮的疍家人,是在炭步大橋腳,鎮政府附近居住,赤坭鎮的則住在水運社,都在巴江河邊上。


他們之所以叫疍家人,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他們船形似蛋,中間有蓬,兩頭翹起;第二,他們命脆如蛋,泛江浮海,逐波踏浪。宋代詩人楊萬里曾描述過疍戶:天公分付水生涯,從小教他踏浪花。煮蟹當糧那識米,緝蕉為布不須紗。

二、廣州城的珠江區


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有學者做過統計,當時廣州城人口100萬,疍家人就有10萬,差不多占了十分之一,足見其數量之龐大。有人說廣州還有個珠江區,那就是疍家人聚集區,那時的珠江,從獵德涌到白鵝潭,停泊了三萬艘小艇。



舊時公路交通不發達,珠江上也沒有那麼多橋,貨運、客運只能靠船舶,所以疍家人除了打漁,還從事運輸、擺渡等工作。曾有外國人用黑白膠片,記錄下當時疍家人的真實生活,在那些外國人眼裡,疍家人的生活極富詩意,有詩為證:一葉輕舟一個家,江風伴我盪天涯。竹篙點水滴甘苦,唱晚漁歌醉落霞。


三、歷史上的疍家人


兩千多年前,秦始皇統一中國,派兵五十萬駐守番禺郡,都尉趙佗在此建立南越國,和百越人一起共建政權。漢武帝時,南越叛漢,武帝遣將鎮壓,南越國滅亡。為躲避戰亂,成千上萬的百越人隱居江河,過起了泛江浮海的生活,這就是疍家人的先祖。



他們世代生活在水上,終生以船為家,向江海討生活。歷史上的疍家人地位很低,是在士農工商之下的賤民,官府對他們有嚴格的規定:不准上岸居住,不准讀書識字,不准與岸上人通婚,沒有戶口,更重要的是沒有地位!他們只能生活在小船上,只有幾平米的地方,卻要住五六個人!



這條船既是他們的家,也是他們謀生的工具。疍家人雖不能上岸居住,但可與岸上人交換物資,各取所需,互通有無,他們會選擇人口密集的河段,聚集成或大或小的村落,這樣以來,岸上岸下互相影響,彼此融合,共同創造幸福生活!


四、他們能不能算一個民族呢?


疍家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但他們能不能算一個民族呢?實際情況是:他們的先祖是百越人,雖說在水上居住,但與岸上人來往較多,漢化程度較高,語言也是粵語,很多風俗和漢族一樣,他們的獨特性跟他們的職業,或者說謀生手段有關,疍家人也不想成為少數民族,很多人不願提及自己的身世,所以最後一致認為:和客家人一樣,疍家人屬於漢族的一個獨特民系!

⊙疍家人體格健壯,胳膊粗,屁股大,腰板寬,腰杆硬,兩足內曲,皮膚黝黑,福建一帶稱他們為「曲蹄」,就是羅圈腿的意思,這也是他們的特徵之一,羅圈腿的形成,和他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有關,船上空間狹小,他們也不常行走,屈膝睡覺,盤腿作業。



⊙疍家人習於水性,孩子三歲前,是在媽媽背上度過的,等過了三歲,就會教他們游泳,為了保證安全,會用繩子綁住孩子,直到他們學會游泳了,繩子才會解開,可以說他們是被繩子綁大的。



⊙疍家船兩頭尖,中間平,船艙有竹蓬遮蔽,船長五六米,寬一米多,這是疍家人工作和生活的場所,生產是在船頭甲板,船艙是臥室兼倉庫,也是廚房和餐廳,從事貨運或客運生意時,又變成了貨艙或客艙。船上沒有廁所,排泄在船尾,船尾也可以飼養家禽,不過要裝入籠中。



⊙因以船為家,最怕翻船,所以疍家人禁忌頗多,比如他們認為婦女身體污穢,不許跨越船頭;吃魚時不可將魚身翻轉;湯匙放桌亦不可匙背朝上……



疍家人信奉媽祖,每年都要舉行的祭海儀式,以此祈求出海平安,多捕魚蝦!端午節是他們最重要的節日。另外他們也過春節。


⊙疍家人的婚俗也別具特色,家中如有男未娶,則放一盆草在船尾,如有女未嫁,則放一盆花在船尾。結婚有哭嫁的習俗,泣拜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不舍離家之情,親友們也伴唱哭歌,以規勸新娘嫁後要相夫教子、孝敬公婆等。


⊙鹹水歌是疍家人的歌曲,幾乎每個人都會唱鹹水歌,他們用歌聲傾訴感情,讚美生活,那裡有喜樂哀愁,有酸甜苦辣,有衣食住行,也有婚喪嫁娶,幾乎涵蓋了生活的全部!有一首鹹水歌,唱出了疍家人的苦難:沙田疍家水流柴,赤腳唔准行上街。苦水咸潮浮爛艇,茫茫大海葬屍骸。


五、疍家人的影響力


⊙兩首鹹水歌:《月光光》和《頂硬上》


月光光啊咧,照珠江啊咧,蝦仔你乖乖訓落床,聽朝咧阿媽我去捕魚蝦囉,阿嬤咧佢織網要織到天光啊咧,蝦仔你快高長大囉,棹艇撒網啊就更在行啊囉……


這是一首著名的廣府童謠,陪伴幾代人的成長,在一個普通的夜晚,媽媽坐在床邊,唱著鹹水歌,哄自己的兒子睡覺!


頂硬上,鬼叫你窮?哎呵喲呵,哎呵喲呵!頂硬上,銅打肺,立實心腸去捱世界,挨得好,發達早,老來嘆翻好!……


這首歌道出了疍家人迎難而上的精神,頂硬上是粵語口頭禪,意思是在困難面前,發揮主觀能動性,克服困難,達成目標!



⊙兩種疍家食:艇仔粥和炒田螺


艇仔粥是早餐,營養美味,為他們開啟美好的一天,炒田螺是宵夜,再配上炒河粉,和好友一起,喝幾杯啤酒,結束一天忙碌。



⊙兩句疍家語:疍家雞和棹忌


疍家雞見水沒得飲,疍家人也養雞,但只能關在籠子裡,那雞成天望見滿江綠水,但卻無法啄飲,只能望水興嘆!形容美好的事物就在眼前,但卻無法得到。


棹忌,來源於疍家人的禁忌,屬他們獨創的俗語,也已融入粵語主流,泛指生活中的不妙、麻煩、糟糕。



疍家人迎難而上,隨遇而安,勤勞勇敢,吃苦耐勞,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雖然他們已經成為歷史,但那《漁歌唱晚醉落霞》的畫面,似乎永遠定格在人們的心中:


夕陽西下,紅霞滿天,殘陽鋪水,風平浪靜,微風拂過,黃葉飄落,漁翁在悠閒的划著船兒,慢慢駛向水與天連接的地方,船上坐著妻子兒女,正在唱著那動聽的鹹水歌。

夜幕降臨,皓月當空,小圓桌上的艇仔粥和炒田螺還冒著熱氣,一家人圍桌夜話,其樂融融,船外江水滔滔,漁火點點,遠處傳來那首古老的歌謠......

由於各種原因,疍家人的資料較少,如果你是疍家人,或者你了解他們的生活,歡迎在文末留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