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江邊有個「立體城」——探訪徐匯濱江西岸傳媒港(一)

fans news 發佈 2022-01-15T11:25:49+00:00

寫在前面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國城市人口快速增長,各種矛盾日漸顯露,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人口的不斷膨脹與自然資源的相對減少,這也勢必造成城市地表用地的短缺,而開拓新的城市空間則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寫在前面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國城市人口快速增長,各種矛盾日漸顯露,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人口的不斷膨脹與自然資源的相對減少,這也勢必造成城市地表用地的短缺,而開拓新的城市空間則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作為隱形的財富,地下空間的合理開發與使用是解決城市土地緊缺的有效途徑,也是城市集約化發展的需求。在這方面,徐匯濱江傳媒港為我們做了非常好的示範。

徐匯濱江傳媒港知多少

上海文化產業新地標——西岸傳媒港坐落於上海市徐匯濱江核心地帶,地上建築以「九宮格」樣式排列。這裡將成為以影視製作、數字科技、文化娛樂、休閒消費為特色的上海國際文化、傳媒、科技新中心,不久的將來,央視華東總部、騰訊華東總部、游族網絡等文化傳媒「巨頭」將在這「安家」。

你知道嗎,在這「九宮格」地平線之下,還有一座龐大的「地下城」。傳媒港總建築面積100萬平方米,其中地下面積就達到44萬平方米。這裡不僅擁有全聯通的B1層地下商業綜合體、5200個車位,還有實現 「人車分流、車位共享、車車分流」的地下環通道,集商業、交通、休閒於一體。在這裡,公共資源實現規模化設置與共享,土地資源也得以高效利用,地平線之下的空間迎來了經濟與社會效益的雙贏局面。

上下聯動打造立體空間步行體系

將軌道交通與街區商業結合,能有效提升軌道沿線的品質,吸引大量人流聚集,這是現在很多商場地下一層與地鐵出入口相接時的常規做法,傳媒港也是這麼做的。

「從地鐵站出站後,不用上到地面便可以逛街購物,這裡的地下商業街體量非常龐大。」徐匯區民防辦工作人員李鋼向我們介紹道,「大片的地下商業區分布在傳媒港地下的北、中、南『三軸』及貫穿南北的龍騰大道 『一帶』,將傳媒港『九宮格』串聯了起來,人們不用出去便可以將傳媒港兜一圈。」

如果僅僅是龐大的全聯通地下商業街區,似乎還不足以體現傳媒港地下王國的魅力。

如何連接地面建築與地下綜合體,並充分利用不遠處的黃浦江江景為步行增添樂趣,是設計者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將地下步行網絡進一步延伸至地面,把軌道交通、商業街區、地上建築串聯起來,打造立體化的步行網絡。」這一設計方案獲得一致通過。在地下商業街區與地面大廈相連接的部分,設計者把直通地面一層並可攝入自然光的下沉廣場作為過渡,不僅提高了空間上的使用率,而且增強了空間的流動性,克服了傳統地下商業空間壓抑、辨識度低的缺陷,為軌道交通與商業設施綜合體注入活力。

地面上的步行網絡也同樣精彩,行人將在此收穫「空中漫步」的美妙體驗。設計者通過建造二層平台打造城市「第二地面」,將傳媒港「九宮格」內的建築連接起來,並在平台上種植大量喬木,為行人提供綠樹環繞的宜人林下空間。此外,具有吸引力的公共活動場所、不同主題的節點廣場以及鋪設合理的消防排煙孔,都讓步行充滿了樂趣性、舒適性和安全性。

多層次、立體化的慢行交通系統縱向連接地下一層至地上二層,不僅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也讓江景、城市、人在這一刻得到了融合,為繁忙的都市生活提供了片刻悠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