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正在為大眾展出當代最高明的「易容術」

fans news 發佈 2022-01-12T03:21:35+00:00

作為在5000年文明故土裡成長起來的中國人,我們對很多說來玄妙的東西其實都不陌生。南北朝時,《木蘭辭》裡的「安能辨我是雄雌」,就能看作是古人的易容術。


編輯:素卡 策劃:涅瓦

作為在5000年文明故土裡成長起來的中國人,我們對很多說來玄妙的東西其實都不陌生。

比方說,「易容術」。

·《權力的遊戲》

南北朝時,《木蘭辭》裡的「安能辨我是雄雌」,就能看作是古人的易容術。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阿朱擅易容」,更是將易容術抽離成一個故事元素。

從三俠五義到諜戰風雲,無數的創作者與消費者都曾想像過易容術的神奇之處。

然而要我說,當代最懂「易容術」的,其實是一個美國女人——攝影藝術家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

·辛迪·舍曼作品《無題》(2016)

辛迪·舍曼是一位當代藝術領域的神秘偶像,她一生都致力於在圖像里扮演不同時空、地域,迥異文化甚至陌生世界裡的某個「Ta人」。

我們都曾調侃過「你找的是魯迅,關我周樹人什麼事?」,而如果你在藝術的世界裡搜尋辛迪·舍曼,將會更加無跡可尋。

因為每一張照片都是她自己,每一張照片卻又都不是她自己。

·辛迪·舍曼作品《公車乘客》(1976)

在辛迪·舍曼的藝術世界裡,「易容術」是真實存在的。

01會「易容」的辛迪·舍曼

1954年,辛迪·舍曼出生於新澤西州,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學校教師,她在家中排行老五。

她的童年在長島近郊度過,家庭情況和成長環境非常像八九十年代我國熱播的美國電視劇《成長的煩惱》中的西佛一家。

·《成長的煩惱》(1985)可以看作說英語的《家有兒女》

一個多子而寬鬆的中產家庭,與哥哥姐姐們年齡差距較大等客觀因素,使辛迪·舍曼獲得了獨特的成長視角和敏銳的感知能力。

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必然在成名前就展露出與眾不同之處,就像青春期時的辛迪·舍曼打扮自己不是為了更漂亮,而是想把自己變得「不一樣」,所謂「易容」的衝動。

辛迪·舍曼從小就有善於觀察他人的能力和模仿他人的興趣,12歲的時候,她就能翻出外婆的舊衣服把自己裝扮成一個老太婆。

·就像《X戰警》裡的小魔形女

然而,辛迪·舍曼作為一個藝術家揚名立萬,與其說是天賦加成,倒不如說是當代藝術主動找上了她。

1972年,辛迪·舍曼在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巴夫洛學院學習繪畫。

七二七二不得了,「水門事件」尼克森的照片上了泰晤士郵報,「阿波羅16號」的太空人在月球留下了老婆孩子的合照。

中美開始建交、越戰走出泥沼,彼時,諸多人類大事件都在以圖像的方式影響著美國人和全世界。

這種氛圍下,辛迪·舍曼逐漸發現繪畫在圖像時代無法滿足她現實主義的表達,而此時,一位攝影教師把她引入了觀念藝術領域,她又通過同學接觸到了當代藝術。

啥叫「觀念藝術」?作為當代藝術大廈重要的一塊磚,簡單來說:

第一層,思想重於實物,你用50座雕塑加100篇論文說不明白的觀點,有人擺個小便池或者一張照片就解決了;

第二層,觀眾的想法交互也是藝術的一部分,郭德綱說相聲,不完整,他說完你樂了,這藝術就完整了。

在觀念藝術的加持下,辛迪·舍曼如魚得水,並在攝影藝術上釋放出驚人的創造力。

1975年,她在上大學期間完成了一組由5張攝影組成的作品《無題A-E》。從小女孩到成年女性再到中年男人,她通過化妝在圖像里呈現了5個處於不同人生狀態的人。

而這五幅人像都有超脫於人像本身的意蘊,從他們神態的變化上,很多人按圖索驥,可以代入某一段人生的自己,就像是靜態版的《美國往事》。

·《無題》(A-E)(1975)

在1997年大學畢業後,辛迪·舍曼來到了紐約,在這裡完成了讓她在當代藝術界揚名立萬的作品《無題電影劇照》。

她把自己扮成各類美國女性形象,很多像五六十年代好萊塢黑白片 、B級片以及歐洲藝術電影中人們普遍印象里的女性。

·比如像《魂斷藍橋》裡的費雯·麗或者《卡薩布蘭卡》裡的英格麗·褒曼

而照片裡她不總是光鮮靚麗的,有時是穿制服的白領,有時是哭泣的濃妝女孩,有時是邋遢的家庭婦女,身後的場景也從室內切換到海灘、泳池和庭院。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當這些照片進入觀眾的眼睛,化學反應發生了。他們會自動為這些女性代入一個身份或者一段故事,從而在心裡認為她們是壓抑的、放蕩的、歡樂或者悲傷的。

辛迪·舍曼的呈現,使所有人在審視照片時都不自覺地重複了一遍刻板女性的凝視。

辛迪·舍曼僅通過妝容、服裝和場景的置換就使人們對不同偽裝下的同一個女性客體下了主觀結論,這無疑是在冷戰後經濟復興時期一種對性別和身份觀念的絕妙反思。

1980到1981年期間,辛迪·舍曼又創作了《屏幕後的投影》,延續了影像式的圖像創作。

辛迪·舍曼本次扮演了諸多更為現代的女性形象,卻置身於各種一眼假的彩色背投畫面之中,就像是現在有人把自己P進風景照假裝在旅遊。

「背景是假的,人是真的,沒什麼執著」,猶如一道預告了謎底的電視問答題,割裂而反差的影像呈現讓觀眾對現代人社會身份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

·《屏幕後的投影(無題#69)》(1981)

1989-1990的《歷史肖像》,辛迪·舍曼又把自己融進了歷史繪畫,她把自己裝扮成諸多歷史名人和神話英雄,重新解構了歷史中的貴族和資產階級。

這種黑色幽默,代入我們的語境中,就像是你在姜文電影裡看到廖凡比照朱元璋的畫像。

·《邪不壓正》

2003年,辛迪·舍曼又在《小丑》中分別扮演了男性、女性和性別曖昧的小丑,將當代社會中對性別與身份、個性化與面具化的焦慮和反思,再一次以極具衝擊力的圖像呈現在世人眼前。

·《小丑》(2003)

辛迪·舍曼的藝術表達如同流動的液體,隨著時代推進和年齡增長不斷優化著自身的形態。

辛迪·舍曼不但到今天仍在持續創作,而且手法愈發多樣,思想性愈加複雜。

2019年,她在照片中所扮的男人已經具有了獨立於性別和身份之外的全新觀感。

·《男人(無題#602)》(2019)

2013年,她來到ins之後,利用圖像軟體自帶的編輯手段與預置濾鏡,創造出了更多具有社交網絡特徵的人物形象。

·辛迪·舍曼在ins上傳的第一張自拍

2020年,她又將ins上的照片實體化,做成了《掛毯》,是真的掛毯,有一種告訴大家要在線上時代只玩真實的賽博叛逆。

辛迪·舍曼以一己之力,憑易容、變裝和神秘莫測的光影,構建了文明世界裡成千上萬個差別側面,當這些側面拼合到一起,就成了一本當代藝術對普通民眾的思想啟示錄。

每個患上了21世紀不適應症的人,都有必要去見識一下辛迪·舍曼的易容術。

02重塑辛迪·舍曼的權利

辛迪·舍曼作為攝影藝術家享譽全世界,但她其實不只遊走於圖像之中。

1997年,辛迪·舍曼導演了一部電影《深藏不露》,英文名《Office Killer》(辦公室殺手)。

·《深藏不露》 Office Killer (1997)

不同於辛迪·舍曼以往的攝影作品,將思想性和故事性精巧地凝固於照片框當中,這部電影十分來勁、直給,甚至有些cult,像是庫布里克喝多了毆打昆汀·塔倫帝諾。

在辛迪·舍曼照片中經常作為審視客體的社會女性成了敘述主體,一個意外導致職場受氣包成為辦公室連環殺手之後,她竟然逐漸拿回了生活的主動權。

這個電影作為辛迪·舍曼藝術人格的補全,最大的意義,莫過於辛迪·舍曼對於自己藝術思想的某種重塑,包含否定、重建、繼承和延展。

就像辛迪·舍曼的作品幾乎都是自拍,在智能機出現的半個世紀以前,她個人提前進入了自拍時代,但她卻從來都不認為她的照片是自拍。

·Cindy Sherman在她的「自拍」工作室 (1983)

因為辛迪·舍曼的作品所呈現的並非角色,而是人物,她的「易容」也並非模仿,而是一種基於藝術手段和人文觀念的「重塑」。

重塑,就是當代藝術對於普通觀眾不可或缺的意義。

辛迪·舍曼的作品跨越半個世紀仍受大眾追捧,幾乎跟隨了整個現代文明,是因為人們總能從辛迪·舍曼的作品中解讀出全新的意蘊,獲得當下的生活啟迪與指導意義。

這是觀念藝術中作為觀眾那一部分的重塑過程,而重塑的前提,莫過於深刻理解和真切感知。

眼下,就有這樣一個可以讓我們完整了解辛迪·舍曼藝術人生和表達歷程的好機會。

路易威登北京 Espace 文化藝術空間在2021 年 10 月 30 日至 2022 年 3 月 6 日期間正在舉辦偶像藝術家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作品展——Cindy Sherman:On Stage,這無疑給我們一個重塑辛迪·舍曼的契機。

路易威登基金會為此次展覽挑選作品的創作年份從1977年跨至2020年,覆蓋了辛迪·舍曼藝術實踐的全貌。其中包括了《無題電影劇照》《屏幕後的投影》《歷史肖像》《小丑》《掛毯》和《男人》等系列作品。

上周,我們編輯部去現場打卡,一個全新的感受是,辛迪·舍曼不但「易容」,而且「易溶」,她的作品幾乎溶進了路易威登北京 Espace 文化藝術空間的場地。

陳設規律結合了Espace文化藝術空間的建築本身,弧形的牆面連接起辛迪·舍曼於不同時期創作的系列作品,有一種《星際穿越》裡從五維視角觀測辛迪·舍曼心路歷程的感覺。

實地欣賞辛迪·舍曼作品的必要性,就像我們可以網戀,可愛情的終點一定指向了見面。

儘管同是圖像,但我們在顯示屏中看和在現場看會有截然不同的體驗。

尤其當你看見相框後紙的質地、印刷的痕跡,相片本真的色彩與畫幅,肉眼所拾取的光線範圍,你能感到照片在以某種方式「跳動」。

黑白的《無題電影劇照》在紅綠分割的牆上依次排開,像是在2022年的北京開了一扇1987年的門,辛迪·舍曼的臉在門後鮮活又落滿灰塵。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歷史肖像》系列出現在面前時有一種荒誕,讓人不免想起小時候掛在學校走廊里的名人肖像。而當記憶中的那些臉變成辛迪·舍曼,你更能感到她想從歷史的故紙堆里告訴現代人點什麼。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而像《掛毯》這樣的作品,只有在現場你才能體會到鬍鬚、頸紋、鮮亮的嘴唇在同一張毛毯上不同層次的妙趣。

很多人都以為當代藝術存在於不可知論的範疇,懸而未決,難以理解,沒什麼用。

其實,好的藝術從來都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我們可以理解,可以認領,可以再創造的。

就像身份認知是一個貫穿辛迪·舍曼藝術生涯的母題,而當代人在鋼鐵城市與信息洪流中正普遍陷入身份焦慮。

·《武林外傳》裡的身份認同焦慮

網際網路和內卷時代正在把一切拍得扁平,人與人之間的差別越來越小,意識形態與意識形態之間的鴻溝卻越來越大。

現在,我們每個人自拍的頻率遠遠超過了辛迪·舍曼作品的總和,但我們像辛迪·舍曼那樣去平等觀察、客觀反映社會中其他職業、階層的次數卻少得可憐。

美圖軟體一天大概要處理上億張自拍照,短視頻平台一天會收穫幾千萬個轉評贊,可我們究竟是在做自己,還是在冥冥中靠近一種潛在的社會審美模板呢?

這是辛迪·舍曼作品裡留給當代人的一個問題。

許許多多這樣的問題,正等待你去現場親自解答。

·辛迪·舍曼作品《無題#96》被稱為世界上最貴的自拍

LOUIS VUITTON作為人類時尚不可磨滅的符號,為本次展覽承辦的路易威登基金會正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將精英藝術密碼解讀為普世藝術語言,記錄,傳播並賦予尊重。

路易威登北京Espace文化藝術空間一直以來舉辦過多個國際性展覽,其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國貿商城南區西樓建築中。最重要的是,展覽免費向公眾開放。

2022年,路易威登與辛迪·舍曼在10號線等你。

設計/視覺 Elaine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