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11):長安長安!大唐亡了,朱溫弒殺二帝篡唐建立後梁

fans news 發佈 2022-01-19T12:44:38+00:00

公元905年,最後一批忠於大唐的朝臣在滑州白馬驛被殺,史書稱為白馬驛之禍!公元901年,大太監劉季述掌握朝廷大權,排除異己,任用親信。


公元905年,最後一批忠於大唐的朝臣在滑州白馬驛被殺,史書稱為白馬驛之禍!這一切還得從幾年前宦官和朝臣的奪權之爭開始說起。

宰相和宦官的奪權之爭

公元901年,大太監劉季述掌握朝廷大權,排除異己,任用親信。唐昭宗為了反制宦官勢力,聯合了被排擠的宰相崔胤密謀誅殺劉季述。

但有一點比較尷尬,唐昭宗手上沒有兵權。當時的大唐,藩鎮割據,大部分地盤都屬於節度使自己的,只是在名義上臣屬於唐昭宗而已。

而真正屬於皇帝的一畝三分地,就只有都城長安自己附近的一兩個小城池而已。這一點,很類似於東周時期的周王室,可能比周王室稍微強一點而已。

而都城長安的這一畝三分地,其實是有直屬於中央朝廷的一支軍隊的,這就是神策軍。神策軍是皇帝的禁軍,專門負責保護皇帝的安全,常備兵力三到五萬人,全盛時期有15萬人之多。

可惜的唐朝末期以來,神策軍的軍權一直都掌握在宦官手裡,神策軍的最高領導為神策軍左中尉,和神策軍右中尉,都由宦官擔任。

而且這些掌權的宦官一般還兼任樞密使和監軍等職務,樞密使相當於副宰相,監軍則是軍隊裡的欽差大臣。所以,唐朝後期,宦官的勢力之大令人恐懼,後期有五個皇帝是由宦官所擁立的。

宦官們還喜歡收養子,並把這些養子們委派在地方去做節度使,以此來作為自己在京城弄權的保障。(比如前任樞密使楊復恭的養子就是興元節度使楊守亮,後來楊復恭奪權失敗,跑到了楊守亮那兒,結果父子倆都被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所殺。

咱再說回這個劉季述身上,他是神策軍左中尉。因為握有兵權,所以很快就扳倒了唐昭宗。然後又把唐昭宗關進了小黑屋軟禁起來,並用磚頭把門窗封住,只留下一個半尺見方的小口送飯給唐昭宗吃。

接著劉季述就立太子李裕繼位,並尊唐昭宗為太上皇。很快,此事被崔胤得知,為了幫助唐昭宗復位,對抗宦官勢力,崔胤就聯合了孫德昭。

孫德昭是誰?他是神策軍指揮使,神策軍一共分為十五都,首領叫都頭,也叫指揮使,每個都頭統帥五千人左右。

神策軍統帥劉季述是宦官,手下的十五個指揮使可不是宦官,而且有些指揮使們平時也看不慣宦官們的行事作風。

崔胤和孫德昭寫了血書,商定好除掉劉季述,救出唐昭宗的計劃。並在大年三十這一晚,趁著劉季述等人喝酒大醉防備鬆懈的時候,一舉攻破宮門,救出唐昭宗,並殺了劉季述和他的二十多個同黨。

唐昭宗被崔胤和孫德昭又重新擁立為天子,李裕退位,仍舊為太子。

崔胤和唐昭宗經過此次政變,深深感到了宦官勢力的危害。

於是在公元902年,崔胤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朱溫,想借朱溫的勢力來誅殺宦官。

宦官們也不傻,眼看崔胤有軍閥朱溫作為靠山。神策軍右中尉韓全誨也找到了靠山,誰呢?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和邠寧節度使王行瑜!

就這樣,以宰相崔胤為首的朝臣勢力和以韓全誨為首的宦官勢力,各自蓄勢待發想要置對方於死地,但又隱約達成了微妙的平衡。而唐昭宗經過上一次宦官之亂後,已經安於現狀,不想折騰了。

但唐昭宗不想折騰,不代表崔胤不想。所以很快,崔胤就忍不住先動手了。

公元901年10月,他假傳聖旨讓朱溫帶兵勤王。

收到聖旨的朱溫欣喜不已,他正愁沒有機會發兵長安呢,現在有了這個「清君側」的絕世好機會,他當然不能放過了。

半個月後,朱溫集合了七萬軍隊,借道河中,先攻下了同州和華州這兩個城池,很快就到了長安的郊外。

韓全誨想讓神策軍抵禦,誰知神策軍戰鬥力太差,一觸即潰,根本抵擋不了朱溫。(唐朝後期,神策軍的將士們一般都是來自於商人和官員家庭,生活腐化,戰鬥力地下!

韓全誨一看,大事不妙,趕緊帶著一幫親信部下,挾持著唐昭宗投奔了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李茂貞正好也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想法,和韓全誨一拍即合,把唐昭宗扣留在鳳翔。

朱溫得知唐昭宗被宦官擄走,就帶軍追到了鳳翔城下。李茂貞知道自己的實力不如朱溫,不敢開城迎戰,就讓韓全誨想辦法。

韓全誨從唐昭宗口中得知,朱溫接到的詔書是宰相崔胤所偽造的,於是他也照葫蘆畫瓢,繞開唐昭宗偽造了一封詔書,派人送給了朱溫。朱溫看著詔書上讓自己撤退的文字,和幕僚商議後,決定先撤退到河中再說。

公元902年,宰相崔胤等人多次前往河中求見朱溫,詳細述說了宦官勢力的危害,希望朱溫能救皇帝於水火。在幕僚李振的勸說下,朱溫再次帶兵圍住了鳳翔。

李茂貞一看,心裡也氣極了,朱溫居然騎到自己頭上作威作福來了。怒氣沖沖的李茂貞打開城門,率軍和朱溫先後打了三次,全都失敗了。

三戰全敗的李茂貞只得緊閉城門,固守待援。他在等誰來救他呢?救援李茂貞的是李周彝,是鄜坊節度使,和李茂貞素來有著交情!

沒成想,李周彝的部隊在半路上就中了朱溫設下的埋伏,李周彝本人帶著部下都投降了朱溫。

這下子,李茂貞的希望算是徹底破滅了,他只能依靠鳳翔城內的儲備糧食和朱溫打持久戰。李茂貞僅僅擁有兩州之地,存糧能有多少?朱溫可是擁有十來個州的地盤,糧食補給可以源源不斷的送過來。

所以守了大半年鳳翔城後,李茂貞實在堅持不住了,鳳翔城內百姓餓死了不少,兵士們也只能吃半飽而已。

宦官團滅

李茂貞心裡覺得唐昭宗就是個燙手山芋,不把他交給朱溫的話,鳳翔遲早要被攻破。在和自己的心腹密謀了一番後,李茂貞決定殺了韓全誨向朱溫求和,以求能夠自保!

公元903年正月,借著新年的契機,李茂貞請韓全誨等人喝酒,隨後趁韓全誨及其同黨酒醉飯飽之際,鳳翔的軍士們殺了韓全誨及其同黨二十多人。接著又控制住行營里的神策軍將士,挾持了唐昭宗。

第二天一早,李茂貞寫了求和信派人送給了朱溫,和信一起的送去的,還有皇帝唐昭宗及其隨從。

朱溫一看李茂貞的姿態都放的這麼低了,而且鳳翔確實久攻不下,自己的糧草消耗也不小,就同意放李茂貞一馬。三天後,朱溫就解除圍城,帶著唐昭宗回到了長安城。

可憐的唐昭宗,經過了被宦官關小黑屋、被李茂貞挾持在鳳翔城以及多次城破出逃的境遇後,當年的雄心壯志早已經被磨滅。

最主要的是,經過皇帝、宦官、朝臣這三方勢力的多次內鬥,中央朝廷賴以仰仗的神策軍早已經名存實亡了!

曾經滿員編制能有十五萬人的神策軍,現在只有不到兩萬人,而且都是些富家子弟,戰鬥力低下。不說和朱溫的軍隊抗衡,就連李茂貞之流都打不過,只能充當儀仗兵的功效,徒有其表罷了。

心裡如明鏡一般的唐昭宗,也知道自己的身家性命不僅是朱溫所救,恐怕自己以後也只能受朱溫所挾持了。在別無選擇後,唐昭宗也只能對朱溫說:

「宗廟社稷是卿再造,朕與戚屬是卿再生。」

唐昭宗這一番話,就是說朱溫是他的再生父母,把朱溫捧的很高,雖說也是帝王手段,籠絡人心之舉,但更多的還是出於無奈吧。

此後的朱溫就駐紮在了長安,汴州大本營由他的兒子朱友裕暫時鎮守,朝中大小之事,都由朱溫做主,唐昭宗沒辦法,只能一切聽之任之。

唐末的宦官勢力一直很強大,上挾持天子,下欺凌藩鎮,所以曾經發生過多次藩鎮打著誅殺宦官的名義,進攻長安的事件。但是之前,大唐威嚴仍在,神策軍也不是吃素的,所以宦官勢力始終能夠再次死灰復燃。

但是這次不一樣了,經過多次折騰,神策軍已經不復輝煌,長安內外都是朱溫的天下。一向與宦官勢如水火的崔胤,就鼓動朱溫消滅宦官勢力。

朱溫本來對宦官勢力也是深惡痛絕,採用了崔胤的建議。在一個深夜,採用雷霆手段誅殺了以第五可范為首的六百多名宦官。從此之後,唐末以來的宦官專權現象再也不復存在!

朱溫誅殺了宦官勢力後,在唐廷更是說一不二的存在,心裡得意非凡。唐昭宗為了安撫他,又加封他為守太尉、中書令等職位,並把朱溫的爵位從東平王升為梁王。(這種兩個字的王爵,一般只有皇子才能擁有)

引狼入室,宰相身死

卻說宰相崔胤在藉助朱溫清除了宦官勢力後,心中十分暢快,自認為大展宏圖的機會來了。

但同時,他也清楚的明白在這亂世里,只有軍權才是硬道理。之前的劉季述、現在的朱溫都是依靠軍權才能這麼豪橫。

而另一方面,雖然他和朱溫的關係還蠻親密,但朱溫畢竟是地方藩鎮,勢力太大的話,遲早會反噬中央朝廷,到時候不但唐昭宗危險,就連作為大唐宰相的自己也會首當其衝的遭遇危機。

於是,在崔胤看來,神策軍已不可用,重建一支直屬於中央朝廷的軍隊是刻不容緩的事情。崔胤下令,在長安城附近廣招兵士入伍,重構新軍。

朱溫得知後,心裡十分提防崔胤,暗地裡派了一些自己的兵假裝成平民,混入到應徵的新兵里。這樣,崔胤的新軍里就有很多朱溫的眼線。

隨著時間的推移,崔胤和朱溫的矛盾越來越大。崔胤想著的是維護皇家尊嚴,維護皇帝的利益。而朱溫,這時候心態早已蛻變,再也不是一個忠君報國的大將,他現在想的更多的是如何挾持唐昭宗獲取更大的利益。

而這時,一個不好的消息傳來,讓朱溫心裡更是惶恐。已經退休的宰相張俊為了振興唐廷,趕走朱溫,密謀聯繫了楊行密、王建等藩鎮,讓他們共同起兵攻打朱溫。

楊行密等人派了小股軍隊試探性的攻打了朱溫,結果很快被朱溫擊潰,朱溫得知是張俊搞的鬼後,發怒不已。於一天深夜,派一隊士兵假扮成盜賊潛入張俊家,將張俊一家老小全部殺害!

朱溫覺得長安離自己的大本營汴州太遠。自己長久的待在長安城也不是辦法。就給了侄子一萬多士兵鎮守長安,朱溫自己則回到了汴州大本營去了。

沒過多久,朱溫就聽到了侄子打馬球的時候摔死了,馬球是唐朝上流社會的娛樂活動,唐昭宗就很喜歡玩,他還有一個外號叫馬球皇帝。

侄子的死,讓朱溫又是傷心又是懷疑,他懷疑侄子的死是被有心人設計的,目的就是清除自己留在長安城的勢力。

朱溫在謀士李振的建議下,決定強行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洛陽離汴州並不遠,這樣子的話,自己就能牢牢的控制住朱溫了。

但是朱溫又知道遷都這件事,不但唐昭宗不同意,就連宰相崔胤等高官也不會同意,畢竟他們的家族根基都在長安城。

於是,公元904年,朱溫命令自己的養子朱友諒假傳聖旨,誅殺了了宰相崔胤、京兆尹鄭元規等衷心於唐昭宗的高官。

逼天子遷都洛陽

朱友諒在誅殺了反對遷都的唐廷高官後,又帶著兵士們持著刀劍強逼唐昭宗下令遷都。

唐昭宗沒有辦法,只能流著眼淚下令遷都洛陽。在朱溫的命令下,皇宮、官府衙門、高官大戶的建築都被拆除了,拆除下來的木料也順著渭水漂流而下到洛陽,用作在洛陽建造宮殿的材料。

37歲的唐昭宗帶著後宮妃嬪、皇子、大臣們以及少量的禁軍,在朱溫兩萬士兵的「保護」下,往洛陽走去。

跟著唐昭宗後面的,還有一大群長安城的百姓,他們世世代代居住在長安,對大唐皇室的感情很深。

百姓們在看到唐昭宗時,高呼「萬歲」、「萬歲」,唐昭宗忍不住哽咽著說:

不要再叫我萬歲了,等我到了洛陽,不知道還能不能活著看到你們!

就這樣走走停停,幾個月後,唐昭宗一行人到達了洛陽城。

剛出長安城的時候,跟著唐昭宗的宮廷禁軍還有三千人左右。結果這些禁軍有的在半路上被朱溫部下所殺,有的覺得去洛陽沒有前途,偷偷的在半路跑了。

所以,等到了洛陽城後,宮廷禁軍只剩下了一百多人。朱溫要的就是這種效果,他趁機把宮廷衛士和皇帝身邊的護衛都換成了自己的人。

當時,唐昭宗身邊除了衛士外,還有小黃門、球童、內園小兒等兩百多人。小黃門就是小太監、球童就是伺候唐昭宗打球的小孩、內園小兒就是干雜活的雜役。

結果,朱溫對這些人也不放心,又在一次酒席中灌醉了他們,隨後坑殺了這兩百多人。隨後,又找了兩百名年齡、身高差不多的人來代替,從此唐昭宗身邊都是朱溫的人了。

唐昭宗一開始沒有察覺到身邊這些人的變化,幾天後,逐漸察覺,頓時感覺到極大的恐懼感。他對何皇后說:

如今朱溫為為刀俎,你我為魚肉,不知還能活過幾天。

唐昭宗說著說著,不禁悲從心來,眼淚不斷的往下流。

這時候的宰相是崔樞,他雖然是朱溫提拔上來的,但是對唐昭宗還是很衷心的。在一次和唐昭宗的會見中,兩人偷偷的定下了召集天下藩鎮勤王的計劃,由崔樞負責聯絡義軍。

很快。河東李克用、西川王建、襄陽趙匡凝都起兵響應,組成聯盟,打著「匡扶大唐」的名義討伐朱溫。

朱溫一看,這幫人來者不善,想要舉兵西征。但是他又怕自己西征的時候,唐昭宗會在後方搞小動作。

狗賊朱溫,弒殺天子

在朱溫準備西征李克用等人的時候,由於擔心唐昭宗會在後方給自己下絆子。所以,朱溫產生了一個大逆不道的想法,弒殺天子!

朱溫想殺了唐昭宗,另立一個年幼的皇子做皇帝,好方便自己控制。

公元904年8月11日的深夜,朱溫派養子朱友恭、心腹蔣玄暉帶兵入宮殺唐昭宗。

朱友恭等人假借有重要事情上奏唐昭宗,不顧宮門守衛的阻攔,強行闖入內宮。先看到昭宗后妃河東夫人裴貞一,一刀斬殺。(裴貞一出身於聞喜裴氏)

又闖入何皇后椒蘭殿,看到了昭宗。被驚醒的唐昭宗看到手持兵戈的兇狠士兵,也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昭儀李漸榮護住了唐昭宗,大聲對蔣玄暉說:

院使莫傷官家,寧傷我輩!

官家是唐宋時期,對皇帝的稱呼。昭儀李漸榮讓蔣玄暉不要殺唐昭宗,要殺就殺自己。可是蔣玄暉就是奔著殺唐昭宗來的,肯定不會廷她的。

於是,在蔣玄暉的示意下,衛士們將昭儀李漸榮殺死。

昭宗連忙起身,只著單衣繞殿柱而逃,想學秦皇繞柱走。可惜,秦皇有很多衛士保護,唐昭宗沒有。因此,很快唐昭宗就被追上殺死,年僅三十八歲。

殺了唐昭宗後,蔣玄暉本來還要殺何皇后,何皇后不想死,就苦苦哀求蔣玄暉放過自己。蔣玄暉看何皇后懷著身孕,又因朱溫只下令殺昭宗一人,所以就放過了何皇后。

唐昭宗死後,朱溫從外面趕了回來,假裝毫不知情,他悲痛的趴在唐昭宗的靈柩上哭泣著說:

「奴輩負我,令我受惡名於萬代!

朱溫為了表示自己是一個忠臣,當即就把朱友恭、氏叔琮流放了,不就就殺害了這兩人。朱友恭死的時候十分氣憤,大聲說:

惡賊欺世盜名,不顧往日的情誼,可惡至極!

在我看來,朱友恭這也是自作自受而已,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不能做!作為臣子而弒殺天子,則為不忠不孝;天子不昏庸而殺之,則為不義。如這般不忠不孝不義之人,最終也只是鳥盡弓藏的犧牲品罷了!

閒話少提,朱溫在唐昭宗死後,很快就另立新君。他想著皇帝年齡越小越好控制,但是又不能選個三四歲小孩的落人口實,就選定了唐昭宗嫡次子李柷作為新皇帝,是為唐哀帝,也就是唐昭宣帝。

在古代,皇后生的兒子稱為嫡子。嫡次子是說李柷是皇后的第二個孩子,但是李柷在唐昭宗兒子中排行第九,上面還有八個哥哥。

李柷下面還有幾個弟弟,除了一個弟弟年齡剛滿10歲外。其餘的弟弟年齡都太小,還不到八歲。朱溫怕別人說自己故意立小孩為皇帝,是想欺壓皇帝。所以就選了李柷這個不大不小的少年做皇帝,方便自己奪權。

狼子野心,朱溫趕盡殺絕唐宗室

公元905年,朱溫覺得唐昭宗的幾個年長的兒子不太好控制,就想殺了他們以絕後患,此事朱溫仍舊交給蔣玄暉辦理。

這一年的二月初九,樞密使蔣玄暉在西內宮設宴祭祀地神,邀請了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遂王李禕、景王李秘、祁王李祺、雅王李禛、瓊王李祥參加。

德王李裕本為唐昭宗的太子,也是長子,後來因為被太監脅迫而做了兩個月的皇帝。唐昭宗復位後,宰相崔胤等人的建議下殺掉李裕,唐昭宗不忍心,覺得李裕年幼不懂事,是被脅迫的,就把李裕從太子降為了德王。

其他幾位王爺分別是唐昭宗的第二子,第三子,第四子,第五子,第六子,第七子,第八子,第十子,年齡都在十歲以上,二十歲以下。

蔣玄暉請諸位王爺喝酒,然後等他們喝的盡興的時候,突然一揮手,周圍的士兵便湧上前來,將這些小王爺全部殺死。接著又在他們身上綁上石塊,沉入九曲池中。

朱溫在除掉諸位皇子後,心裡十分暢快,覺得自己控制小皇帝李柷更容易了。此時的朱溫早已經有不臣之心,想篡唐代之。

於是,他就把更多的手下親信安插到朝堂中來。張廷范是朱溫手下的牙將,朱溫想讓張廷范擔任太常卿,便告訴宰相裴樞等人自己的看法。

裴樞一臉鄙夷的說,張廷范這種目不識丁的武將能當上節度使就不錯了,怎麼配得上太常卿這種主持宗廟祭典禮儀的官職呢?(太常卿是主持宗廟祭祀的官員,為正三品,非德高望重之人不能擔任)

使者稟報了朱溫後,朱溫聽後,對左右幕僚咬牙切齒的說:

吾常以裴十四器識真純,不入浮薄之伍,觀此議論,本態露矣。」

朱溫這話的意思是說:「我曾經認為裴樞天性率真純樸,和那些注重門戶的俗人不一樣。現在聽了他的這番話,知道他終於露出了本相!」

旁邊的幕僚柳璨趁機向朱溫進讒言,說裴樞這不光是看不起張廷范,更加是蔑視主公您啊,你推薦的人他不願意用,不就是打你臉嗎?

這裡簡單介紹一下柳粲這個人,他的出身也有點來頭。柳粲出生於河東柳氏,祖父是中唐時期的文學家和大臣柳公權的堂弟。

雖然祖上顯赫,但是傳到柳粲這一輩,已經家道中落。雖是如此,柳粲仍然憑藉著良好的家風,勤奮好學,對歷史和文學頗有研究,並寫出了《柳氏釋史》這本書。

唐昭宗見識過柳粲的文采後,很賞識柳粲,先讓他做翰林學士,又在崔胤死後,把柳粲提拔為宰相。

而此時的柳粲做官才不過短短四年時間,雖然貴為宰相,但因為年齡小,資歷淺,因此一直被其他資歷深的宰相壓一頭,比如裴樞等人就有點排擠他。

柳粲眼見在唐昭宗這邊被裴樞等人壓制著,又看到朱溫勢力大,有稱帝的意圖,就果斷拋棄了提拔他的唐昭宗,投奔了朱溫。

好了,關於柳粲的話題就此打住。

朱溫出身低微,祖上世代都是平民,沒有做官的人,因此一向對家庭出身這個話題很敏感。此刻,朱溫聽了柳粲的話,心裡十分的認同。

也因此,沒過多久,在朱溫的操作下,宰相裴樞就被貶官,連同裴樞一起被貶官的,還有崔遠和獨孤損等二十多人,崔遠、獨孤損也都是出身名門的宰相。

公元905年三月,朱溫在柳粲、李振二人的鼓動下,先矯詔貶裴樞為瀧州司戶,獨孤損為瓊州司戶,崔遠為白州司戶。

後來朱溫為了平息其他朝臣的閒言雜語,又把裴樞提為尚書左僕射、獨孤損提為靜海軍節度使、崔遠提為右僕射。

公元905年5月底,有彗星出現,朱溫找來占卜師詢問,占卜師在柳粲和李振的授意下,對朱溫說:

「崔樞這幫人經常聚集在一起發泄對大王的不滿,朝廷的很多事情之所以不順利,就是因為這些人的存在。大王如果想成就大事,就應該把這些自命清高的人殺了來阻止災難的發生!」

朱溫聽了占卜師的話,再加上柳粲、李振兩人的讒言,終於下決心把這些忠於大唐的老臣全部殺死。

公元905年6月,朱溫假傳聖旨把尚書左僕射裴樞、靜海軍節度使獨孤損、右僕射崔遠、吏部尚書陸扆、工部尚書王溥、守太保致仕趙崇、兵部侍郎王贊等二十多名大臣聚集在華州白馬驛。

等到這些渾然不知的大臣來到白馬驛之後,朱溫一聲令下,刀斧手鏗鏘而出,將這些大臣全部斬殺。

這時候李振仍然覺得不過癮,他又對朱溫進讒言:

「這幫人常常自稱清流,清高自傲的很,我看應該把這些人的屍體投進黃河裡,把他們變成濁流。」

朱溫聽了,哈哈大笑,同意了李振的說法,命令人把裴樞等人丟進了滾滾不盡的黃河裡。

此事史書上稱之為白馬驛之禍

我認為經此一變,唐王朝的統治根基也被徹底摧毀。

為什麼我這麼說呢?因為之前不管是遷都還是皇子被殺,以皇帝為代表的唐廷都還有反敗為勝的機會。

皇帝的倚仗來自哪裡?主要有以下兩點。

第一:天子之名。雖然唐帝國皇室衰微,但畢竟是天下正統之主。無論是藩鎮還是百姓,都是皇帝的子民。

在當時,大概有一半的百姓都是認同大唐皇帝的。而藩鎮勢力之中,也有部分世受皇恩,忠於大唐皇帝的節度使。

第二:世家之力。唐帝國不僅是皇帝的天下,也是世家大族的天下。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河東裴氏,河南獨孤氏都是當時的大家族。

其中隴西李氏就是唐朝皇帝李淵、李世民這一支;宰相裴樞是河東裴時這支;宰相獨孤損是河南獨孤氏這支;宰相崔遠是博陵崔氏這支。

這些世家大族,在地方上實力雄厚,一呼百應。在朝廷里也有本族子弟做官,要錢有錢,要人有人,即是皇帝的擁護者,也是大唐的受益者。

可以說是這些世家大族撐起了大唐,而皇帝則是這些世家大族的首領,打仗、賑災、安撫民眾都得靠這些世家大族們的幫忙。

可是呀,經過安史之亂和黃巢之亂後,這些世家大族經營數百年的根基都被打亂打散,又加上藩鎮割據,連年征伐,世家大族的實力都大不如前。

然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些,這些世家即使變得再弱,號召力和人脈關係還是有的,只要有他們的支持,皇帝還是有蓄力一搏的機會。



然而可惜,在朱溫一下子就將朝廷上的這些出身於名門望族又忠於皇帝的大臣都給殺了。剩下的大臣要麼是朱溫自己提拔上來的,要麼就是已經看清形勢歸順朱溫的。

現在,整個洛陽朝廷里,再也沒有皇帝李柷自己的勢力了。

說到這裡,我在提一下朱溫的幕僚李振為什麼這麼痛恨裴樞、崔遠這幫人。

這個李振說起來也不簡單!

李振的先祖是安修仁,安修仁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亂之時,帶領數萬士兵歸順李淵,還把涼州城獻給了大唐。因此,被李淵封為涼州都督、申國公,位列武德十六功臣之一。

李抱真也是李振的曾祖父,李抱真是中唐時期的名將,曾經率軍大破魏博和幽州叛軍,受到了唐德宗的嘉獎,被封為司空。

所以,李振也是出身名門之後,祖父和父親都做過太守之類的官職。

但是可惜,李振仕途不順,曾經連續參加七八次科舉考試,次次名落孫山。所以,他認為科舉場上的腐敗很嚴重,對那些通過考上進士做官的人很討厭,認為都是走後門考上的,

後來,李振又想效仿曾祖父李抱真,在軍中建立一番功業。憑藉著祖父輩的功勳,他順利的當上一名禁軍將領。過了兩年,又被任命為台州刺史,結果遇到戰亂沒去成。

在返回長安的路上,李振途徑汴州,參見了朱溫。在汴州,朱溫見識了李振的才學和謀略後,甚為嘆服,就挽留李振做了自己的幕僚。

李振一想,反正自己刺史也做不成,索性就留下來輔佐朱溫了!

李振就先說到這裡,在之後的文章里,咱還會在提到他。

白馬驛之禍後,朱溫徹底掌握了洛陽城內的生殺予奪,唐哀帝李柷絲毫沒有插手朝政的可能性。

由此,朱溫想當皇帝的心越來越迫切了!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公元905年十一月,朱溫向幕僚和親信們說了自己想稱帝的想法。

不料,蔣玄暉、張廷范、柳粲三人都不同意朱溫的想法。他們三人認為天下還沒有平定,外面還有很多藩鎮勢力虎視眈眈。現在過早的稱帝,會讓朱溫成為眾矢之的,招來李克用等人的圍攻。

蔣玄暉建議朱溫可以效仿曹操和司馬昭,先封大國、加九錫、加殊禮,然後慢慢的等時機成熟了再稱帝。

可是朱溫覺得這樣太繁瑣,非常的不耐煩,對蔣玄暉等人的建議很不開心。

公元905年11月,蔣玄暉、柳粲、張廷范開始勸諫唐哀帝,讓唐哀帝下詔書封朱溫為相國、總百揆,以宣武、宣義、天平、護國、天雄、武順、佑國、河陽、義武、昭義、保義、戎昭、武定、泰寧、平廬、忠武、匡國、鎮國、武寧、忠義、荊南等二十一道為魏國,進封朱溫為魏王,仍加九錫。

總百揆就是總領百官的意思,封朱溫為魏燕王,以宣武、河陽等道為魏國,就是怕讓朱溫真正的封土裂國了。因為在之前,唐朝的王爺都只是爵位,並不會真正的分封土地給王爺。

可惜的是,朱溫並不僅僅想要這種待遇而已,他也不想和曹操一樣,死了都沒當上皇帝。所以,朱溫沒有接受魏王的冊封。

後來蔣玄暉又勸進了朱溫兩次接受冊封,朱溫都沒有接受。後來,唐哀帝就改任朱溫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兼皇宮禁軍總管。

此時的朱溫已經在汴州修建自己的皇宮了,並且對蔣玄暉的辦事不力有些怨言。

公元905年12月,蔣玄暉一看朱溫生氣了,就去洛陽勸唐哀帝李柷禪位。李柷也知道大勢已去,流著眼淚同意了禪位,並派蔣玄暉去汴州,向朱溫說自己要禪位給他。

蔣玄暉見了朱溫後,興高采烈的向朱溫說了唐哀帝願意禪位的想法。可是奇怪的是,朱溫並沒有接受,難道他也覺得時機不成熟,或者說他還真是個忠臣。

關於朱溫的這一舉動,我有點想不明白,有獨特見解的小夥伴在可以評論區告訴我一下。

這邊蔣玄暉等人緊鑼密鼓的策劃著篡位之事,唐哀帝李柷的母親何太后也沒有閒著。

何太后畢竟比皇帝年長許多,經歷的事情也多,知道這大唐的江山持續不了多久了。自己是阻止不了朱溫稱帝的,但是或許可以想辦法保住母子二人的性命。

此時蔣玄暉深受朱溫信任,又在朝廷擔任樞密使一職,朱溫篡位之事就是由他和張廷范、柳粲一手負責的。

何太后就秘密的派侍女阿秋、阿倩去求見蔣玄暉,希望蔣玄暉能看在何太后孤兒寡母的份上,一旦朱溫稱帝,改朝換代之時,能放過何太后和唐哀帝的性命。

蔣玄暉有沒有同意何太后的請求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這件事情被宣徽副使王殷、趙殷衡得知了。

宣徽副使王殷、趙殷衡這兩個人和蔣玄暉、張廷范的關係不好,一看到蔣玄暉和太后有來往,就趁機想朱溫誣告說:

「蔣玄暉、柳粲、張廷范三個人被何太后收買,在何太后的居所積善宮刻石像埋下,對太后焚香盟誓復興唐朝。」


朱溫本來就對蔣玄暉有些不滿了,認為他提出的封魏王、加九錫的看法就是不想讓自己當皇帝。現在又聽到王殷、趙殷衡的讒言,怒不可遏。

公元905年12月13日,朱溫派遣使者捉拿了蔣玄暉,並斬殺於洛陽街頭,還把蔣玄暉的身份從樞密使變為凶逆百姓。

沒過幾天,王殷、趙殷衡又對朱溫說,蔣玄暉和何太后有苟且之事。於是,朱溫,在當年的12月25日,密令王殷、趙殷衡深夜帶兵在積善宮殺了何太后。

不僅如此,還強迫唐哀帝敕稱太后是因為穢亂宮闈事發而自殺的,追廢太后為庶人。

我們可想而知,此時唐哀帝李柷應該是哀莫大於心死的。母親被惡人所殺,自己不但懲治不了惡人,還要昧著良心給母親身上潑髒水,真的是太慘了,這位末代皇帝真的是慘!

王殷、趙殷衡二人為何在蔣玄暉死後,還要誣告他和何太后有苟且之事,並直接導致了何太后的死。我猜他們二人是受到了朱溫的指使才這麼做的吧。

朱溫在殺了蔣玄暉後,又在王殷、趙殷衡二人的不斷鼓動下,有了對柳粲、張廷范下殺手的想法。

公元906年1月27日,柳粲被朱溫逮捕,押往刑場斬首。

臨死的時候,他也對自己曾經屠殺唐廷大臣的行為感到了悔恨。他想到了一句老話「狡兔死走狗烹」,同時他也想起了唐昭宗對他的賞識之恩。他大喊著:

賣國賊柳粲,死了也是件好事!

而張廷范死的更慘,因為朱溫殺他的方式是用的車裂。何為車裂?車裂,就是把人的頭和四肢分別綁在五輛車上,套上馬匹或者牛,分別向不同的方向拉。這是古代一種很殘酷的刑罰。

蔣玄暉、柳粲、張廷范三人助紂為虐,最後還落得一個身首異處的下場,說起來也是罪有應得,不值得同情!

而公元906年的祭天大典,也由於何太后之死和所謂的「宮廷醜聞」而沒有舉行。

篡唐

公元906年,朱溫在殺了何太后等人後,篡唐的腳步暫時停歇了下來,他開始把目光放在了割據河北幽州、滄州的盧龍軍節度使劉仁恭身上,他太眼饞這塊軍事重地了。

於是,朱溫厲兵秣馬,親自率領十萬大軍討伐劉仁恭。

劉仁恭和兒子劉守文率軍抵抗,卻抵擋不住朱溫,於是求救於李克用。李克用之前曾經和劉仁恭有仇怨,但是基於唇亡齒寒的道理,還是率軍前來救援劉仁恭。(劉仁恭和李克用的故事咱以後再說)

李克用也不直接和朱溫對陣,他採取了圍魏救趙的計謀,率軍突襲了潞州,並一舉拿下。潞州是朱溫的軍事要地,離河北河南都很近。

潞州的失守,讓朱溫大驚失色,也不敢和劉仁恭戀戰,就連夜燒毀了營地,撤軍返回了大本營河南汴州。

朱溫本來想趁機拿下河北,給自己增加一些威望的,沒想到適得其反,反而丟失了潞州,導致威望大跌。為了防止人心思變,將士離德,所以朱溫決定快速稱帝,凝聚人心。

公元907年四月,在朱溫的授意下,大唐宰相張文蔚率文武百官勸進朱溫稱帝。

在眾臣連續三次的勸進之後,朱溫卸下了偽裝,接受唐哀帝禪位,正式繼承了皇帝位,並更名為朱晃,改元開平,國號大梁。為了與南北朝時期的梁朝區分開來,我們稱之為後梁。

朱溫一共有三個名字,原名朱溫,後來唐僖宗給他取了個名字朱全忠,希望朱溫對唐朝能夠忠心耿耿。現在,朱溫自己也改了個名字朱晃。看這名字的意思,他還想做日月之光呢!

隨後,朱溫升汴州為開封府,畢竟汴州是是首都和大本營,他把開封府作為東都。而原來的唐朝東都洛陽,朱溫把它變成了後梁的西都。同時,朱溫也大封功臣,收買人心,將自己的兒子、侄子都封了王。

封完了自己人以後,朱溫也沒忘了原來的唐朝皇帝。於是,他把17歲的唐哀帝李柷廢為濟陰王,把他送到曹州濟陰囚禁起來。

公元908年二月,朱溫感到唐哀帝活著對自己始終是一種威脅,就派人把唐哀帝殺死了。

就這樣,延續了將近300年的大唐亡了,連末代皇帝也死了。歷史進入嶄新的一頁,亂賊朱溫篡唐登上了皇帝寶座,但是老對手李克用、王建、劉仁恭還活著。

接下來的70年,就是屬於五代十國的真正亂世時期。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郭威、柴榮、趙匡胤等人會按次序粉墨登場,敬請期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