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節氣松竹梅古詩六首:大寒松竹更蕭騷,雪後大寒見老松

fans news 發佈 2022-01-19T19:55:25+00:00

松樹長壽耐寒,覆蓋著原始森林,先民們很早就利用和崇拜松樹,上古禹貢,就明確說明松樹是周朝之前,夏商時代重要的物產,當時應該是作為建築材料使用,周朝時,就已經觀察到松樹可以存活千年,重要的禮器要像松柏長久穩定,重要的人要有「松柏之有心也」

不有大寒風氣勢,難開小朵玉精神,大寒節氣松竹梅古詩賞讀

大寒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正對應的是傳統冬季的歲末。此時是冬天最寒冷深沉的時候,太陽雖然北歸,但是在北半球太陽輻射帶來的熱量,遠遠不及地球的散熱,此時氣溫降到一年最低值。雖然古人無法精確衡量氣溫度數,但是積累的經驗,將這段時間稱為「大寒」,也就是最冷的時段。

這是時段,處在一年的最末,又稱「歲寒」,有一年之寒,歲末之寒,迎年之寒三種含義。

大自然有好生之德,如此冰天雪地,仍舊有各種耐風雪的植物傲然生長,它們在最嚴寒里,陪伴人們度過一年最艱苦寒冷的時段,迎接春天,所以有了對歲寒植物的讚美,其中「松竹梅」被稱為歲寒三友,是因為它們保持旺盛的青色和傲寒的花開,令人振奮。

「松柏天生獨,青青貫四時。

心藏後凋節,歲有大寒知。

慘澹冰霜晚,輪囷澗壑姿。

或容螻蟻穴,未見斧斤遲。

搖落千秋靜,婆娑萬籟悲。

鄭公扶貞觀,已不見封彝。」北宋 · 黃庭堅 《歲寒知松柏 》

松樹長壽耐寒,覆蓋著原始森林,先民們很早就利用和崇拜松樹,上古禹貢,就明確說明松樹是周朝之前,夏商時代重要的物產,當時應該是作為建築材料使用,周朝時,就已經觀察到松樹可以存活千年,重要的禮器要像松柏長久穩定,重要的人要有「松柏之有心也」

孔子《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說的是一年最冷的時節,你才會發現,松柏和其他的樹木不一樣,它們不像其他的草本,秋冬早已經凋謝。松樹成為常青耐寒,堅貞長壽,恆定的象徵。

黃庭堅這首寫在大寒時節的松柏詩,讚美了最冷時節依然青翠的松樹。

松柏天生孤獨獨立,與眾不同,青色的葉子和顏色貫穿了一年四季。

它是心中蘊藏著不凋謝的氣節,而在一年中最冷的大寒時節,你才會分明松樹這種真正的氣度和美。

在慘澹寒冷的冰霜歲晚,它們站在千山萬壑之中,在流水山谷,在冰雪山頂,獨有一種傲岸挺拔。

它們遒勁的枝幹或者成為螞蟻螻蟻的家園,但是有需要的時候,老松樹仍舊可以砍伐下來,作為棟樑之才。

你聽那秋冬的松風自然帶著大氣悲壯啊。

作為人中的松樹,魏徵曾經幫助唐太宗成就貞觀之治這樣的歷史盛世,只是他之後,還有多少人像他那樣如松樹大氣忠貞,堪為國家棟樑呢?

當然黃庭堅是有所指托的,他空有松柏之貞,愛國之志,但是被捲入黨政傾軋,不斷被流放貶謫,世上再無魏徵之在朝堂,而他的松柏心也只能共著人生歲月的極寒,孤獨在山林野外,做個人的精神的堅守。他雖然愛好山林,以曠達來養生明志,但是正是遭受不斷地打壓排擠,60歲客死在廣西宜州。人無松柏之壽,成就松柏之貞。


「風前火烈逢真玉,雪後大寒見老松。

攜得此心歸北去,與君無處不相逢。」北宋 · 鄒浩 《留別興安唐叟元老推官 其二 》

這是對烈火真玉和大寒松樹的讚美。

白居易詩云:「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又有一個成語,叫作「玉石俱焚」。玉真的不怕火燒嗎?

在高溫之下,肯定很多玉,都會燒壞。

但是在古代開礦的時候,會通過焚燒含玉山岩的方式,獲得真正的品質好玉料,因為很多雜質多的玉石岩石,在焚燒中容易斷裂,從而獲得品質更好的玉。所以在這裡,鄒浩是表達有品質的玉是要烈火風中才能看到得到。

而自然經歷大雪之後,嚴寒考驗下而不動搖的松樹,才是最有品質的松樹。

顯然這首詩是借物言志,大雪壓不垮青松,老松更蒼翠,我的心如燒過的真玉,經歷風雪的老松,堅貞不動搖是他的表達。

鄒浩說得起這個話。他本人忠公無私,在松哲宗時,彈劾宰相,而遭到貶謫,直到宋徽宗即位,重新將他啟用,成為龍圖閣大學士。他比黃庭堅幸運,因為這棵經歷風雪的老松樹在有生之年獲得了重用。

這是在啟程回京做官的時候,寫給知己老官僚朋友的。詩句堅韌沉穩,表達了自己的操守志氣和被啟用後的欣慰。也勸勉老朋友,堅守本心,互為知己。

「北風天大寒,平地雪三尺。

蕭然軒窗外,見此萬竿碧。

此君有高節,豈但密如簀。

類彼軒中人,相看共貞白。」元末明初 · 凌雲翰《雪竹軒圖為彭彥明賦 》

在最寒冷的冬天,還有一種植物長青,為人們所喜愛,那就是竹子。

上古人們用竹子搭建房屋,抵擋風雪,而且竹子本身速生,中空,堅韌,枝葉茂密,在冬天給們避風擋雪,所以上古流傳周穆王看見風雪壓壞民舍,人民流離的慘狀,大力推廣種植竹林的故事。

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木質建築,木石建築,逐漸取代了原始的竹木建築,但是竹子仍舊是重要的經濟原料和觀賞植物。比如庭院多種竹子,容易形成綠蔭,夏涼冬青,竹葉冬天不凋,可以分散壓在屋頂上的雪,而竹筍也會在冬天發芽,給人提供菜餚美味。而竹子的修美長青,抱節向上生長,也給人正直忠貞之精神美。

在北風呼嘯的大寒天氣里,地上堆積了三尺深雪。

此時朝著窗外看去,那竹林萬竿竹子青翠挺拔。

這竹子的美,不只是因為它此時茂盛,而是因為這種耐風雪的氣質和狀態,和高尚的人多麼像,讓人一看就有共情之感。

做人當然要做竹子,有顏值,有擔當,有心胸,耐風雪,向上挺拔。


「升山南下一峰高,上盡層軒未厭勞。

際海煙雲常慘澹,大寒松竹更蕭騷。」北宋 · 曾鞏《元沙院 》節錄

這是晚冬大寒時節的登山之旅。

爬上一座山,下到山谷,就看到了另外一處青翠的高峰。這世上,最美的就是愛山,愛著一山還比一山高。來,讓我們繼續攀登。所謂欲窮千里,更上一層樓。

是這登山征服是興致越來越高吧,到了最高峰的最高樓台,仍舊意猶未盡。

讓我們來看看,他在這晚冬大寒時節,到底看到了什麼?是雲海日出的光芒嗎?

不是,天氣並不好,天際是這個時段的冬雲密布,雲煙繚繞,能見度並不好。

但是,那目光所遍及的近山遠嶺,另外有一種寒冬濕翠的美。

山風過來,腳下松風竹林,帶著磅礴的氣勢,形成起伏的波浪,而站立在晚冬濕潤空氣中的松樹和竹林,更有一種耐寒的冷翠,挺拔屹立,壯美清新又動人。

這首詩,是相當的寫實的。雲氣雖然慘澹寒冷,但是這樣大寒的節氣,自有松竹耐寒瀟灑的美。

不是親自領略感受,怎麼能寫得如此生動?

「孤高來處自天人,末上常先萬物新。

不有大寒風氣勢,難開小朵玉精神。

冰溪影斗斜斜月,粉鏡妝成澹澹春。

直伴東風到青子,多情不逐雪成塵。」 宋 · 王銍《梅花 其一》

大寒節氣,是在傳統數九的三九四九之間,一年最冷時段,梅花次第開放,並逐漸進入盛花期。

這是讚美大寒節氣風霜開放的美麗梅花。

說梅花孤獨高尚,自然是天上的仙花來到人間,所以它最有靈氣,能夠先於萬物感受春天的歸來。

通常寫梅花,都圍繞著它耐寒,但是這首更加主動。如果不是大寒時節凌冽的北風吹來,那小小的梅花,必須要在寒風中保持旺盛的鬥志和精神,那梅花的花開,恐怕不會這么小巧,卻又精神氣十足吧。

這是辯證看待梅花和寒冷之間的關係,沒有寒冷,也許梅花就不是梅花。也果真是這樣,從植物歷史來看,梅花正是為了適應寒冷,所以花朵小,也正是要在極端氣候里傳承生命,所以花特別香,以藉助風吸引蟲媒。

這是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另一個版本,但是寫得格外有生命力,有頑強的鬥爭氣質。

在最寒冷的冬夜裡,梅花伴著結冰的溪水,對著清冷的月光。它身上自有淡淡而永恆的春意,讓人不能忽視,春天即將來臨。

而梅花卻有花有果,它的花開是為守護果實,不像雪,雪花好看不長久,唯有梅花最有世間的綿延的深情。

這寫的何止是梅花,是寫的千萬的為了生存和延續的普通人吧。他們像梅花一樣存在,為了生存和延續堅韌奮鬥,為了果實和長久,堅韌守候。他們沒有更絢爛的春天,而是更高尚,更樸素。


「一客風流雲水際,兩侯瀟灑雪霜時。

如今三友交情密,不到歲寒人不知。 」宋末元初 · 湯炳龍《題莫景行松竹梅圖 》

宋朝把松竹梅這三種耐大寒的花木,稱為歲寒三友。往往松樹竹子和梅花並列種在一起,它們是冬天共抗風雪的朋友。

也因為這樣的種植和存在,讓晚冬迎歲的人間,更增加一種深沉嫵媚的美麗。

來看看這首歲寒三友的圖畫。

這裡的客是指的梅花,在雲邊水際,此時開了最美的花,笑成了早來的春風。

兩侯是指常青的松樹和竹子,它們瀟灑站在風雪裡。

將它們種植和畫在一起,是讓這三位朋友交情更密。

只有在歲末歲寒大寒之時,很多人才驀然發現,這三位君子一樣的草木一直都在,它們是在這樣的嚴寒里,共著你的寒冷,是你人生最好的朋友和底氣。

是的,如果你狀態不好,精神沮喪,不妨去找找這冬天的三位朋友,或者看到他們,你的心境會豁然開朗。誰的人生沒有幾場大寒和雪,松竹梅能傲然挺過,作為萬物之靈的你,總會有走出寒冬的毅力和辦法。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