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黑山峽大壩之爭,牽動黃河石林與黃河川地的命運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6T01:50:27+00:00

作者:范曉綠會融媒,2022年1月25日本文是筆者為《中國國家地理》2009年3月號所寫的《大河雄峰,甘肅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一文中,關於黑山峽大壩之爭以及該工程對黃河石林與黃河川地影響的一節,對該節文字略加修訂並配相關圖片後,授權綠會融媒發布。

作者:范曉

綠會融媒,2022年1月25日

本文是筆者為《中國國家地理》2009年3月號所寫的《大河雄峰,甘肅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一文中,關於黑山峽大壩之爭以及該工程對黃河石林與黃河川地影響的一節,對該節文字略加修訂並配相關圖片後,授權綠會融媒發布。2020年以來,寧夏自治區政府又重新開始大力推動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之寧夏境內的「大柳樹高壩方案」,關於黑山峽大壩的甘肅、寧夏兩省區之爭,詳見下文。大柳樹大壩垻高163.5米,庫容110億立方米,裝機容量200萬千瓦。最近有報導稱,甘肅省政府在利益交換的背景下,也開始考慮接受大柳樹高壩方案。黑山峽工程大柳樹高壩的實施,不僅將加速黃河野生魚類種群的滅絕與水環境惡化,也將對黃河石林這一珍貴的地質遺產以及富庶的黃河川地,造成毀滅性影響,淹沒涉及人口約10萬人,淹沒耕地約10萬畝、林地果園約1.5萬畝。

「黃河百害,惟富一套」是廣為人知的民諺,儘管這並不是對黃河真正客觀的評價。套用這一句話,其實也可以說,「甘肅黃河,惟富一川」。

黃河在龍羊峽至黑山峽這個青藏高原東北緣的地勢下降地帶,深切於荒漠與黃土塬之中,雖然這是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且蒸發量遠大於降水量的乾旱地區,但黃河河谷的河川地帶,卻得益於黃河河水的滋潤以及寬廣肥沃的河灘地,形成富如天府的串珠狀綠洲,其間為一個個峽谷相隔。

青海、甘肅許多重要的城市、鄉村聚落皆沿這個河川地分布,而黃河石林所在的甘肅景泰縣老龍灣村不過是其中的一個縮影。在傳統農耕中,矗立在黃河邊的巨大水車和灌渠不費太多力就可把黃河水引入良田,免卻了乾旱之虞。

相比之下,兩岸塬上的莊稼,只能依賴稀少的降水。在嚴酷的環境下,千百年來形成了與河川地截然不同的壓砂田耕作方式,莊稼播種後,在地里舖上一層砂石,以減少土地水份的蒸發,農作物透過砂石層的孔隙向上生長,在正常的年份也會有較好的收成,但與河川地相比,勞作更艱辛,而收穫更少。

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逐步發展起來的黃河電力提灌工程,使塬上的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改善,但總體上仍無法與得天獨厚的黃河川地相比。

在黃河邊上平靜矗立的黃河石林與老龍灣村,也許不會想到,它們的命運在最近幾十年裡會突起波瀾,變得如此不可捉摸和前途多舛。這起因於老龍灣村下游約80公里處的黃河黑山峽。

黃河黑山峽扼青藏高原東北緣地形斜坡帶與寧夏河套平原過渡之關節點,其地理地位的重要性,大致可比三峽對於長江的重要性。黑山峽長約70公里,是黃河上游最長的峽谷。它從甘肅大廟村入峽,在寧夏中衛小灣村出峽。

實際上黑山峽也可分為兩段,上游段為狹義的黑山峽,在甘肅境內;下游段又稱虎峽,在寧夏境內,由中衛茶石溝入峽,到夜明山長流水溝口附近出峽。

黃河自鄭州桃花峪以上的中上遊河段,因水力資源豐富被列為水電開發的重點地區。1954年編制的《黃河技術經濟報告》、1955年全國一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根治黃河水害和開發黃河水利的綜合規劃》在龍羊峽至桃花峪的黃河幹流上規劃了44座電站,在當時更為極端和片面的觀念指導下的規劃,在黑山峽以上河段,僅貴德和蘭州附近的黃河川地得以保存,其餘川地將全部被淹沒。

近年來黃河水電規劃根據形勢變化作了調整,青海龍羊峽至龍內蒙古河口鎮的黃河幹流上,由原來的19座梯級電站調整為26座或29座;河口鎮以下至桃花峪的幹流河段,由原來的25座梯級合併為10座梯級。

但調整後的規劃仍然遺留有一些重大爭執,例如:是採用淹沒壺口瀑布的龍門高壩方案,還是採用保留壺口瀑布的古賢高壩加甘澤坡低垻的方案,等等。而黑山峽工程方案之爭更是達到白熱化程度。在龍羊峽、拉西瓦、李家峽、劉家峽等高壩大庫建成後,黑山峽被認為是目前黃河上游最後一個可建高壩大庫的峽谷。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黑山峽工程就存在是在甘肅境內建小觀音高壩加寧夏境內的大柳樹低垻,還是在寧夏境內建大柳樹高壩的方案之爭。甘肅和寧夏兩方為了把高壩建在自己境內,都找出了諸如垻址的地質安全性、寧蒙河段的河道沖淤與防凌防洪、開發新灌區、增大裝機容量等不同理由來為本方辯解。

上圖:黃河黑山峽大柳樹大壩規劃位置以及下游已建成的青銅峽大壩、沙坡頭大壩的位置。已建成的沙坡頭大壩,實際上是為大柳樹工程而先建的反調節水庫大壩,以便大柳樹工程建成後,對大柳樹水庫下泄的暴漲暴跌的水流進行調節。

但在所有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背後,說到底還是投資與財稅收入的利益之爭,一旦高壩建在本省之內,動輒上百億的巨額投資以及建設期和運營期的巨額稅收,便會成為當地政府一棵巨大的搖錢樹。而甘肅作為黑山峽工程淹沒受損方,對小觀音方案更是志在必得。

而無論採用小觀音高壩加大柳樹低垻的兩級方案,還採用大柳樹高壩的一級方案,黃河上游最大的景泰電力提灌工程,以及甘肅境內靖遠以下黃河川地,都將永沉河底。淹沒河川優質耕地近10萬畝,直接淹沒人口約9萬,影響搬遷人口超過10萬。而已建成為國家地質公園的黃河石林,也將因為淹沒、浸泡、誘發崩塌滑坡而遭受破壞。

黑山峽工程在2005年出現新的變數,甘肅省正式提出黑山峽河段四級開發方案,即自上而下在甘肅省靖遠的紅山峽、景泰的五佛、小觀音和寧夏中衛的大柳樹建四座電站,最大壩高由原來兩方案的140米~164米,降至60米~65米,放棄調節庫容,以保證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以及大片黃河川地不被淹沒。

2008年,甘肅從各方面開始全力宣傳和推進新的四級開發方案,而寧夏也並沒有放棄對大柳樹高壩的希冀,針鋒相對地繼續進行各種輿論推動和公關活動。

黑山峽工程新的四級方案的提出,較之原來的兩個高壩方案,應該說是一個進步。在遠有三門峽水庫數十萬移民迫走窮鄉、關中平原的精華之地毀於一旦,近有龍羊峽水庫移民由河川沃土後靠於貧瘠坡地,導致貧困化的深刻教訓下,政府對民生和人本以及自然與文化遺產的保護給予了更多的考慮。

但目前黃河幹流的規劃方案,並未擺脫唯水能之利馬首是瞻,不留寸水的全河段覆蓋的開發模式,仍然在諸多方面帶來負面影響或留下隱患。即以目前黑山峽的四級開發方案為例,水庫的水位控制雖然考慮到了淹沒的影響,但隨著水庫泥砂的淤積,河床的抬高,河川地帶的環境與安全仍令人擔心。而目前黃河上游已建成的龍羊峽、劉家峽等水庫,泥砂淤積之嚴重已遠超出人們的預期。

以1974年建成的劉家峽水庫為例,目前淤積的泥砂層已與出水口齊高,水庫已失去大部分沉砂與調節功能。

黑山峽下游於1978年建成的青銅峽水庫,到1981年時,庫容已被泥砂吃掉90%。即使是作為大柳樹高壩方案優勢的對下游寧蒙河段的沖淤功能,按設計在其運行44年後,水庫的攔沙庫容也將基本被吃完,設想的沖淤功能以及水庫的調節功能都將不復存在。

在龍羊峽水庫已於1990年誘發表青海共和7級地震以後,因黑山峽鄰近1920年曾發生8.5級海原大地震的地震斷層帶,其地質風險也更為人們所關注

作者:范曉(四川省地礦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編輯:Ahua

綠會融媒收稿日期:2022年1月25日

責編:老夏

(本文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綠會融媒為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與高質量發展提供百家爭鳴的平台,歡迎留言、對話作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