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黃河精神對當代主題性美術創作的意義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5T08:10:38+00:00

編者按:習近平主席在2022年新年賀詞中談道,「黃河安瀾是中華兒女的千年期盼」。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同長江一起,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

《中國美術報》第257期 美術聚焦

黃河品格在當代的藝術呈現

任軍偉/學術主持

編者按:習近平主席在2022年新年賀詞中談道,「黃河安瀾是中華兒女的千年期盼」。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同長江一起,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九曲黃河,奔騰向前,以百折不撓的磅礴氣勢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華民族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新中國成立以來,眾多藝術家以黃河為表現主題,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處於重要歷史時期的今天,藝術家們為了表現黃河的歷史感、厚重感、現實感和時代感,在前人的基礎上,力求將新的藝術語彙與時代精神結合,創作出主題鮮明、氣象闊大的藝術佳作。本刊圍繞黃河品格在當代的藝術呈現相關問題展開學術探討。


● 吳為山:通過文藝作品表現黃河精神、講好黃河故事

● 徐漣:塑造當代黃河精神新的視覺形象

● 薛永年: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

● 王克舉:黃河的魂魄在何處——關於黃河長卷創作的思考

● 陳明:黃河精神對當代主題性美術創作的意義

● 劉凱:中國現當代美術創作中的「黃河品格」及其表現

● 高敏:黃河題材美術創作的時代性與民族化——從謝瑞階的《中流砥柱》談起


盧禹舜 黃河安瀾 中國畫 250cm×200cm 2021年


自古以來,黃河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就被形容為「覽百川之弘壯」「紛鴻踴而騰鶩」的壯浪奇川而被載入史冊。《詩經》中的《衛風·碩人》篇說:「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眾穢穢,鱧鮪發發。葭萸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竭。」描繪的是一幅浩蕩的景色。劉禹錫《浪淘沙》中的詩句:「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描寫的是一片蒼茫遼闊的景象。這是地理的黃河。然而,黃河不僅是一條大河,也是一種文化。李白在《將進酒》中曰:「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詩歌中之放達與浪漫,千百年來為華人所傳頌。而其中所洋溢出的浩瀚無際、不畏艱辛、樂觀豁達的宇宙觀,正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精神與靈魂,五千年來延續不滅。古人還留下這樣的詩句:「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這是廣博的情懷;「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這是人生的哲理;「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這是歷史的蒼涼。它們閃爍在歷史和文化的星河裡,如千年浩嘆,令人思索萬千,從而也成為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當代藝術創作中關於黃河的題材並不少見,描繪黃河的藝術作品也不可勝數。從石魯創作的《黃河灣》、吳作人創作的《三門峽工地》,到趙望雲創作的《黃河系列》、傅抱石創作的《黃河清》,再到艾中信的《夜渡黃河》、杜鍵的《在激流中前進》、陳逸飛的《黃河頌》、周韶華的《黃河魂》、盧禹舜的《黃河安瀾》等優秀作品,從中可以體現出鮮明的黃河品質和高超的藝術水準。在黃河文化中,那種「奔騰向前,以百折不撓的磅礴氣勢」塑造出的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華民族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那麼,在藝術創作中,如何表現這樣的品格?舉例來說,艾中信的《夜渡黃河》,夜空下大河沉暗,深沉的夜色中仿佛凝聚著和深藏著巨大的張力,照明彈在夜空中驚鴻般閃爍而至時,強渡黃河的隊伍從夜霧中奔騰而出,一種不可遏制的氣勢從畫面中噴薄而出。杜鍵的《在激流中前進》描繪的是一群船夫在激流中划動船槳,奮力前進的場景,帶有象徵主義色彩。這幅畫可以看作是一首「力」的頌歌,表現出新中國人民堅強與勇敢,不畏困難、同心協力、團結一致的精神。陳逸飛的《黃河頌》以一個充滿浪漫主義情懷的場景,描繪出站立在黃河邊的紅軍戰士的朝氣和陽光,表現出「既英雄又浪漫」的藝術追求。周韶華的《黃河魂》以奔騰的黃河和辟邪的形象,來表現中華民族的偉大生命力,感受中國人民的堅毅、勇敢、痛苦、犧牲和創造歷史的不折不撓的精神,在歷史的深處,從對現實生活的豐富體驗中,表現時代精神。從這些優秀之作中可以見出,以黃河為題材的創作,絕不僅停留在黃河形態的表面上,而是從黃河文化的深處去挖掘具有黃河文化品格的精神源泉,在文化和精神層面去表現母親河。

在當代美術創作中,新一代的藝術家正在以新的形式去表現黃河,表現黃河文化的品格,表現中華民族的精神。例如尚揚的《爺爺的河》,描繪的是祖孫兩人坐在黃河岸邊的船上眺望黃河的情景。在這裡,老人和孩子似乎成了千百年來黃河岸邊中國人的化身,而畫面上方那片金色河流也成了千百年來人們賴以生存的母親河的化身。飽經滄桑的老人與掛著長命鎖的孩子,給人以強烈的歷史感,讓人沉思,仿佛曆史進入到了畫面。再如王克舉的百米《黃河長卷》,就以具體的體量去表現萬里黃河,以充滿個性化的語言去表現母親河的磅礴和遼遠,以及蘊含其中的精神品格,或溫婉,或暴烈;或厚重,或輕盈;或陰暗,或明亮;或歡快,或沉默。這一創作或探索不但拓寬了黃河題材的表現形式,也豐富了黃河題材的創作。除了表現黃河的景色之外,黃河邊的人也是表現黃河文化的重要題材,數千年來,勤勞善良的中國人生於斯長於斯,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情感、他們的遭遇或幸福,也是黃河千年文化和品格的一部分。這些都是值得去細細品味的當代優秀之作。

在當代關於黃河題材的創作中,語言和風格上也有很多拓展,比如吳冠中的《黃河》以點線面的抽象方式,將黃河的奔騰氣勢和沉厚韻味表現出來,甚至以黃河兩個大大的漢字組成畫面,可謂抽象到了極致。再如周韶華的《大河尋源》系列作品,打破了時空的界限,以極其浪漫沉雄的筆調和寫意性的造型,將黃河的雄姿和壯闊,黃河精神中的豪邁和堅韌淋漓盡致地表現在畫面上。吳冠中、周韶華的探索為黃河題材的創作提供了新穎的思路。這就說明,在主題性美術創作中,除了經典的現實主義風格之外,意象性、寫意性、表現性或抽象性的創作模式依然有效。藝術家在描繪黃河時,不僅面對的是古老黃河的物理形態,而且還面對著幾千年來積澱下的黃河文化、黃河精神,描繪黃河奔騰的平靜或者澎湃,只是表面形態的描繪,而黃河文化和黃河精神更是值得藝術家們去表現的。

但也必須注意到,在一些黃河題材的創作中,也存在著表現形式單一、表現深度不夠的問題,以為畫黃河就是畫壺口瀑布,只有奔騰的河水才符合黃河的形象,這不僅忽略母親河的寬厚、博大,也忽視了深藏其中的多種品格與精神。如果黃河題材的創作僅止於黃河的形態,而沒有達到文化和品格的層面,那麼這樣的黃河題材創作與普通的風景畫有何區別呢?所以說,黃河題材的創作特點就在於此,難處也在於此。清人惲壽平說:「筆墨本無情,不可使運筆墨者無情。作畫在攝情,不可使鑒畫者不生情。古人論詩曰『詩罷有餘地』,謂言簡而意無窮也。」藝術家在創作黃河題材時,首先要熟悉黃河、熟悉黃河文化,在考察黃河過程中體味黃河精神。周韶華為了創作《大河尋源》組畫,從1981年起先後四次考察黃河,跋涉兩萬多公里。王克舉為創作百米長卷《黃河》,從黃河源頭開始寫生,花費四年時間,跨越八個省、自治區,行程四萬多公里。他們的創作建立在對黃河母親的熟悉和體味上,沒有這些艱苦的跋涉,則沒有他們後來的成果。反之,只是躲在畫室里,面對著照片和電腦上的圖片去畫黃河,只能搞出一些蒼白而毫無生命力的畫作,不僅表現不出萬里黃河的雄姿,更表現不出黃河精神和黃河文化,甚至是千篇一律、行畫氣十足的垃圾。

對於創作者來說,如果不去了解黃河的歷史和文化,只是依賴於簡單的視覺經驗,那麼創作出來的作品必然就是一件普通的風景畫。然而,如果去了解和研究就會發現,在這個中華文化元典產生之地,中華民族的人文根魂和精神家園,是可以給予藝術家無窮的藝術之思和創作之境的。黃河文化和黃河精神可見之於歷史典籍、詩詞歌賦中,也見之於歷史的史跡中,特別是近百年來的革命歷史,與黃河精神息息相關。如同《黃河大合唱》般的壯懷激烈,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再到社會主義建設,圍繞著黃河的革命史跡不勝枚舉,這都是值得藝術家們去描繪去表現的內容。在新時代,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成為新的發展目標。「黃河故事」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如今,新的歷史正在展開,而這不正是當代藝術家們用畫筆去講述的機會嗎?


(作者系中國國家畫院理論研究所副所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