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年刻印的那些事兒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7T08:09:56+00:00

記錄:這是辛丑歲尾的時候,我為自己刻的一方印。明年就是虎年了,時間過得真快。刻印多年,卻很少為自己刻自用印,一是刻自己的姓名印,總是不如意;

印文:壬寅

尺寸:1.0cm×2.0cm

記錄:這是辛丑歲尾的時候,我為自己刻的一方印。明年就是虎年了,時間過得真快。刻印多年,卻很少為自己刻自用印,一是刻自己的姓名印,總是不如意;二是自己平時也很少用到印章。從今年開始,決定每年為自己刻一個紀年印吧。





印文:清風明月

尺寸:1.0cm×3.0cm

記錄:這方印是刻給王彥丁女士的。她跟隨師父於少平先生習畫有年,專攻彩墨。我看過她畫的一批佛教題材的畫兒,那些畫她複製在特殊材料上,鑲嵌在她創辦經營的素食店的牆壁上,特別像古代壁畫,亦古亦新。當時,她要出一本自己的畫冊,吩咐我幫她刻一方這個內容的印。回來後,我反覆琢磨了好久,動手刻了這方印。刻好後,我自己覺得還是比較滿意。





印文:清和

尺寸:1.5cm×1.5cm

記錄:這方印是給別人刻的。給誰刻的,現在忘記了。刻好後,給對方看了,可能不太滿意,後來就不了了之了。有一天收拾辦公桌,又看見夾在書中的印蛻,仔細看後,發現詞好像刻反了。應該是從右向左讀的「清和」,這個刻成了從左向右讀的「清和」了。當時問了別人,古代印章里有沒有從左向右讀的印文,好像說有。但是,我一直沒有找到過,有空的時候忘記找,想起來的時候又沒有空找,所以就這樣又不了了之了。





印文:莫得

尺寸:1.0cm×2.0cm

記錄:刻這個印,是因為這個「莫」字。偶然在一個印譜上看到一方印里有這個字,很模糊,但是感覺很好,拍了圖片留存起來。一天中午,聽了一段四川李伯清的散打評書,反覆地聽到「沒得」「沒得」這個詞,四川話里聽起來像「莫得」。二十年前我在四川青城山居住了兩年,忽然憶起,十分感慨,歲月催人老啊。感慨之餘,刻了這個印,用的是秦半通的樣式。雖然印章古意無存,但是詞很親切,所以留了下來。





印文:美樂

尺寸:2.0cm×2.0cm

記錄:這方印應該是夏天刻的。一天午飯後,我在瀏覽微信里收藏的印章資料的時候,看到一個漢磚圖片,上面有這兩個字,感覺很活潑,姿態也好。臨時起意,隨手拿了一個石頭塗黑刻了這個印,用了十幾分鐘。打了一個印蛻,覺得姿態尚可,線一般。因為午休結束了,就扔在了辦公室窗台上。後來翻撿印蛻的時候又見到他,於是下班後找到這個印,反反覆覆地修整了幾遍,最後自己感覺效果還行。

後來,把這個印章發在微拍上去售賣,沒有人喜歡,流拍了。

再後來,連這個石頭都找不見了。






印文:譚皓予印

尺寸:2.5cm×2.5cm

記錄:這方印應該是為廣東華榮軍老哥的學生刻的。這是今年刻的比較滿意的一方姓名印。刻好後發了朋友圈,上海唐子農老師說,以後刻白文印可以以這種風格為基調。內蒙劉朝俠老師也給我點了贊。





印文:抱朴守拙

尺寸:2.0cm×2.0cm

記錄:這方印是師父於少平先生吩咐刻制的。那段時間,我在看漢代朱文印和隋唐朱文印的書,正好就手寫了這個印稿,感覺比以前寫的朱文印稿要隨意、親切一些,所以留了下來。周日在工作的教室刻了這方印,打出印蛻,感覺線條方的多了,又修改了兩遍。傳給師父看了,也說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師父說整體還行,就是有些線條表現得不夠空靈、不夠凝練。後來收到印後,師父又給我動刀修改一番,整體感覺清朗了。

年底的時候,和江蘇無錫黃冰女士聊天,才知道這方印是刻給她的。她說比較喜歡。





印文:除塵

尺寸:1.0cm×2.0cm

記錄:這個印是送給單位趙博士的。七八月份的時候,我們一起到河北燕郊去整理搬遷出版社的書庫,庫房閒置多年,低矮且灰塵特別大,冒著酷暑在裡面幹活,特別難受。中途歇息的時候聊天,趙博士說今天我們幹的活兒,可以刻一方印「除塵」來記錄一下,既是除現實中的塵土,也是除精神上的「塵土」。我覺得意思挺好的,回來後刻了這方印送給他。





印文:漢晉居

尺寸:2.5cm×2.5cm

記錄:這是給一個自稱是書法家的人刻的齋號印。他是從今日頭條上找到我的,說想刻個齋號印。談好了價格,因為我不是職業印人,所以想著也不用什麼「先潤後刻」了。對方沒有要求說刻成什麼風格,那段時間,我看漢印多些,於是刻了這方白文印。傳給他看後,對方不滿意,要我磨掉重新刻一個細朱文的印,最好是陳巨來風格的,還說你刻一個白文印,幾分鐘的事情,還問我要這麼多錢?我啞口無言,所以我沒有再回復他,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那天,一整天我都不想說話。





印文:蕉下客

尺寸:2.0cm×2.0cm?

記錄:這方印是為別人刻制的。也許是今年刻的,當時只留下一個印蛻,給誰刻的,印面大小是多少,統統都記不起來了。翻看手機圖片的時候,感覺這個還不錯,就放在這裡了。這個詞挺好的,好像是《紅樓夢》中探春在詩社的別號,其中有個故事記不清楚了,也懶得查。





印文:殿中都尉(臨)

尺寸:2.0cm×2.0cm

記錄:這是臨的比較滿意的一方印。那天中午爬在辦公室的窗邊上,一邊和同事聊天,一邊刻好的。今年以來,眼睛有點花了,有時候看東西會感覺有重影兒。





印文:冬至

尺寸:1.0cm×2.0cm

記錄:這應該是冬至那天刻的。那天中午,在瀏覽微信的時候才發現冬至了。甘肅陶毅哥說,冬至日,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應該是新的一年的開始。中午吃飯的時候,看到一個「至」字的篆書,感覺很好看,飯後在辦公室用簽字筆在廢紙上畫了這個印稿。下午,拍攝製作了一大批要宣傳的圖書照片。直到下班後才開始動刀刻制,匆匆忙忙地完成了。回到通州的居住地,已經是晚上近十點了。





印文:虎谿

尺寸:3.0cm×3.0cm

記錄:這方印是為年底參加秋圃書社組織的「虎年刻虎」專題展所刻。已經一個多月沒有摸刀了,手生疏了。許多事情就是這樣,你不理他,他必然不理你。這一年,疫情一直反覆,好多想做的事情沒有做成,想刻的印也沒有刻完。刻這方印的時候已經下班了,整座小樓只有我辦公室的燈是亮的,一直折騰到晚上八點才勉強弄完。





印文:傳醍

尺寸:2.0cm×2.0cm

記錄:這方印是別人訂製的。拿到內容的時候,其實我是不太了解這個詞的,猜想可能是一個法名。本來想著後面問問訂製人的,因為忙忙碌碌的工作也忘記了。這方青田石質量一般,有沙丁,應該那段時間我正琢磨沖刀刻長線的方法,所以在寫稿子的時候拉長了字中的豎線。因為那段時間工作比較忙,擱置了幾天。後來有一天,中午飯後把它刻完了,感覺還可以就留了下來。





印文:國際儒學聯合會宣傳出版委員會

尺寸:3.0cm×3.0cm

記錄:這方印是崔偉老師吩咐刻制的。以前從沒有刻制此類印章的經歷,打出印蛻後,覺得還算舒服,就留了下來。隨後幾天都在大興庫房搬書,沒有時間繼續收拾印面,幾天後回來稍作處理就轉交給了崔老師。後來,崔老師在年底特意寫了一張字送我,比較意外,內心很是感動。









張文基


內蒙古人

於少平先生入室弟子

書法篆刻先後得到劉朝俠、陳碩、唐子農等先生教導

現任職於榮寶齋出版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