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無疆之山東行:齊魯大地,孔孟之風(九)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9T02:01:55+00:00

孔廟沿一條南北中軸線展開布局,共有九進院落,前有欞星門、聖時門、弘道門、大中門、同文門、奎文閣、十三御碑亭,從大成門起,建築分成三路:中路為大成門、杏壇、大成殿、寢殿、聖跡殿及兩廡,分別是祭祀孔子以及先儒、先賢的場所;

關注「結緣蓮心堂」,共賞中華文化。

今天遊覽三孔的第二孔——孔廟。

上期回顧(點擊可瀏覽往期文章)齊魯大地,孔孟之風(八)

接上文……

第四天 拜謁孔廟和孔林

2018年7月25日

孔廟沿一條南北中軸線展開布局,共有九進院落,前有欞星門、聖時門、弘道門、大中門、同文門、奎文閣、十三御碑亭,從大成門起,建築分成三路:中路為大成門、杏壇、大成殿、寢殿、聖跡殿及兩廡(wǔ),分別是祭祀孔子以及先儒、先賢的場所;東路為崇聖門、詩禮堂、故井、魯壁、崇聖祠、家廟,是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西路為啟聖門、金絲堂、啟聖王殿、寢殿,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地方。

今天我們將拜謁孔廟和孔林。「萬仞宮牆」原名仰聖門,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門,正對孔廟。門額題「萬仞宮牆」乃乾隆御筆,語出子貢「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日軍攻占曲阜之際,在城中為非作歹,甚至將慰安所開在了縣政府。但出於對孔子的敬重和收買人心的需要,他們放過了孔廟。曾有日軍想翻越萬仞宮牆,結果摔下一死一傷,也算聖靈庇佑。

進入城門,迎面一座氣派的石坊,這裡便是孔廟的起點。石坊三間四柱,石鼓夾抱,柱頂飾有蓮花寶座,每根石柱上都蹲踞獨角怪獸「辟天邪」,俗稱「朝天吼」。坊額四個紅色大字「金聲玉振」乃明代著名書法家胡纘宗題寫。禮樂演奏以擊鐘(金聲)開始,以擊磐(玉振)告終。以此象徵孔子思想如同奏樂,以金鐘發聲,以玉磬收韻,集眾音之大成一般,集古聖先賢之大成。

金聲玉振坊後是一座單孔石拱橋,寬4.45米,長7.38米,橋下原有流水,名曰泮水,如今水已乾枯,橋兩邊各有一株聖柏夾橋聳立,人稱「二柏擔一孔」。

過橋便是欞星門,四楹三間,石柱頂端雕天將,額枋上為火焰寶珠,「欞星門」乃乾隆手書。傳說欞星是天上的文星,以此命名寓意人才輩出。「欞」的繁體字為「欞」,但乾隆覺得筆畫太多,自作主張,把右下的「巫」字去掉了。

欞星門後有太和元氣坊和至聖廟坊。太和元氣坊造型與金聲玉振坊類似,「太和元氣」四字為山東巡撫曾銑手書,意思是孔子思想體現了整個人類思想精華,如同天地生育萬物一般,能使人類思想到達一種至高無上的境地。至聖廟坊也是三間四柱式,「至聖」一詞最早見於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稱讚孔子「可謂至聖也」,後宋真宗追諡孔子為「至聖文宣王」。

聖時門原為明代孔廟正門,有三間門洞,由雍正賜名,乾隆御書。「聖時」二字出自《孟子·萬章下》,孟子將中國古代的四位聖人做了比較後指出:「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他認為孔子是終始如一的聖人,是最適合時代的聖人。

通過聖時門,視線豁然開朗,偌大的庭院內古木參天,芳草如茵,對面三架拱橋橫跨璧水,半掩著弘道大門。橋下流水因「壅繞如璧」,故名「璧水」,與天安門前有「金水」對應。

弘道門面闊五間,三門。雍正根據孔子所說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命名,並書寫匾額。

大中門較弘道門長且狹窄,共五間,匾額系乾隆手書。贊孔子集學問之大成,受中庸之道。

同文門擔當奎文閣的屏障作用,由雍正命名,乾隆題寫門匾。「同文」出自《禮記》「書同文,行同倫」,意為統一語言、統一文化、統一思想,使整個人類思想都統一到儒學上來。

奎文閣在孔廟的建築中年齡最古老,始建於宋朝天禧二年(1018年),始名藏書樓,是歷代帝王賜書和墨跡的收藏之處,乃中國古代著名樓閣,乾隆御題匾額。奎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主文章,古人把孔子比作天上奎星,故而得名。

奎文閣後是十三碑亭,13座碑亭按南八北五布局,碑文多是皇帝對孔子追諡加封、拜廟新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廟宇的記錄,從書法上看,書體嚴謹,碑碑不同,風格筆法,各有千秋。

在十三碑亭院內出現了雙檐穿插交錯、兩角相頂的現象,被形容為古建築學上的「勾心鬥角」。這種匠心獨具的建築美學,巧妙地解決了空間狹窄所造成的擁擠現象,顯示了古人高超的建築技藝。

大成門黃瓦重檐,雄偉壯觀,門前有石雕龍柱,六級台階中刻陛石,浮雕雲龍山水。匾額和楹聯「先覺先知為萬古倫常立極,至誠至聖興兩間功化同流」均為雍正御筆,大成二字出自《孟子·萬章下》「孔子之謂集大成者」。

穿過大成門,經過一條長長的甬道便是杏壇。這是孔子講學之處,《莊子》載:「孔子游於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杏壇方亭重檐,黃瓦朱柱,四周遍植杏樹,乾隆御題匾額。

甬道兩側的兩廡是供奉先賢先儒的地方,這些賢儒都是儒家學派的著名人物,如董仲舒、韓愈、朱熹、王陽明等共156位。現東廡陳列40餘塊漢、魏、隋、唐、宋、元時的碑刻,西廡陳列100多塊漢畫像石刻。

大成殿為孔廟最高建築,面闊九間,雙重飛檐,黃色琉璃瓦,殿前有十根龍柱,浮雕蟠龍玲瓏剔透,刀法剛勁有力,龍姿栩栩如生,各不相同。台階中間有兩塊雕龍陛石,殿前露台是祭祀孔子時歌舞行禮之所。兩檐間有豎匾「大成殿」,貼金大字高1米,乃雍正御書。

前文說過,孔廟大成殿、岱廟天貺殿、故宮太和殿並稱中國古代三大殿。早就遊覽了太和殿,前天又參拜了天貺殿,今日一睹大成殿,此行堪稱圓滿!

殿外「生民未有」匾及楹聯「德冠生民溯地辟天開咸尊首出,道隆群聖統金聲玉振共仰大成」均為雍正手書。「生民未有」出自《孟子》「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夫子也」。

殿內兩幅楹聯「覺世牖(yǒu)民詩書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類拔萃河海泰山麟鳳莫喻聖人」和「氣備四時與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萬世繼堯舜禹湯文武作之師」均為乾隆手書,正中匾額「萬世師表」乃康熙御筆、「斯文在茲」乃光緒御筆。兩側匾額「徳齊幬(dào)載」和「聖集大成」分別為咸豐和嘉慶手書,清朝自康熙帝後的九位皇帝都為大成殿題寫了匾額,可見孔子在皇家的地位。

大成殿內供奉孔子塑像,坐高 3.35 米,頭戴十二旒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鎮圭。兩側為四配(顏回、曾參、孔伋、孟子)和十二哲(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貢、冉有、季路、子游、子夏、子張、有若、朱熹)。

大成殿後面的寢殿與奎文閣、大成殿並稱孔廟三大建築,這是供奉孔子夫人亓(qí)官氏的專祠。亓官氏,宋國人,19歲嫁與孔子,先孔子七年去世。殿內空空蕩蕩,只有一塊牌位上書「至聖先師夫人神位」。

聖跡殿是孔廟中軸線上最後一座大殿,殿內保存著石刻連環畫《聖跡圖》。聖跡圖每幅約寬38厘米,長60厘米,表現了從顏母禱於尼山生孔子,到孔子死後子弟廬墓為止,共120幅。殿內還有康熙手書「萬世師表」石刻和晉代畫家顧愷之所繪「先聖畫像」石刻,這幅畫像被認為最接近孔子原貌。

未完待續,下篇《齊魯大地,孔孟之風(10)》將帶您拜孔林……

本文節選自遊記《齊魯大地,孔孟之風——2018年夏山東自駕游》,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文中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素材,如涉及版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