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評述松本清張《古代史疑》(二)大和還是九州

fans news 發佈 2022-02-04T20:55:16+00:00

本文是對松本清張的著書《古代史疑》第二章「大和還是九州」的評述和總結:首先介紹作者松本清張:1909-1992,日本作家,與英國作家阿瑟·柯南·道爾、英國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並稱為「世界級三大推理小說家」。

本文是對松本清張的著書《古代史疑》第二章「大和還是九州」的評述和總結:

首先介紹作者松本清張:1909-1992,日本作家,與英國作家阿瑟·柯南·道爾(1859-1930)、英國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1890-1976)並稱為「世界級三大推理小說家」。1952年榮獲芥川獎,1966年榮獲吉川英治獎。為表彰其一生在文學和社會方面的貢獻,在日本北九州設有專門的市立松本清張紀念館。

其次是介紹本書書籍信息(美式文獻標註):松本清張.古代史疑[M].東京:中央公論社,1974.

1、邪馬台國的所在地對於推定日本國家的起源起著關鍵作用;

2、已確定的地點比對:狗邪韓國(金海附近);瀚海(對馬海峽,即玄海灘);一支國(壹岐);末盧國(九州松浦郡);伊都國(福岡縣系島郡深江附近,即怡土郡);奴國(博多附近);

3、自晉起居註記載泰始二年(266)倭國遣使慶賀西晉建立之後,再次出現於中國史書已是《宋書·倭國傳》永初二年(421)和元嘉二年(425)了,中間有一個半世紀左右的歷史空白;

4、最早記錄《魏志·倭人傳》記事的日本文獻是《日本書紀》;

5、《日本書紀》的編者認為卑彌呼即神功皇后,因此《日本書紀》是邪馬台國畿內說的發端;

6、北畠親房《神皇正統記》也認為卑彌呼即神功皇后;

7、室町時代的禪僧瑞溪周鳳《善鄰國寶記》主張日本起初就是大和朝廷的統一國家,而不是眾小國林立的狀態;

8、松下見林《異稱日本傳》將邪馬台國與狗奴國的戰爭和神功皇后與忍熊王的戰爭相比定,認為大和池上陵是卑彌呼的陵墓;

9、新井白石《古史通或問》認為邪馬台國就是大和國,狗奴國是熊襲國。新井白石按照《魏志·倭人傳》中記載的方向比對諸國,唯獨到邪馬台國和投馬國時突然由記載的「南」改為「東」,新井白石並未寫明如此變更的理由,當然現在也沒法再去問他了;

10、新井白石認為卑彌呼是「日御子」,狗奴國大官狗古智卑狗是肥後國菊池郡首長「菊池彥」。官名「卑狗」認為是「日子(彥)」,官名「卑奴母離」認為是「夷守」;

11、新井白石認為與魏通交的是假借神功皇后之名的九州小國的女酋。他認為邪馬台國就是畿內大和,狗奴國是南九州熊襲國。總之,新井白石和《日本書紀》編者一樣,認為卑彌呼即神功皇后;

12、本居宣長在《馭戎慨言》中也主張卑彌呼即神功皇后,認為說卑彌呼「事鬼道」是中國人不懂日本神道所致。他一方面聲稱真卑彌呼就是神功,另一方面又把卑彌呼的「實體」比作與之毫無關係的九州地區的種族,這是他的「皇國史觀」所致,因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13、本居宣長最早提出「陸行一月」是「陸行一日」之誤的說法;

14、本居宣長將不彌國比作應神天皇出生地,將投馬國比作日向國兒湯郡的都萬神社;

15、幕末學者鶴峰戊申在《襲國偽僭考》中進一步發展了邪馬台國九州說;石上神宮宮司菅政友在其論文《漢籍倭人考》中也將投馬國比作日向國都萬神社,還主張自投馬國至邪馬台國「水行十日,陸行一月」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是魏使被當時的北九州人騙了;

16、明治維新以後,星野恆博士在其兩篇論文《日本國號考》《日本國號輔考》中認為卑彌呼是《日本書紀》神功皇后卷里的土蜘蛛田油津媛的先代,並且將邪馬台國比定為九州筑紫國山門郡;

17、日本近代歷史學先驅、明治維新岩倉使團成員、東京大學教授久米邦武也將卑彌呼比作被神功皇后征伐的土蜘蛛;

18、明治時代邪馬台國九州說的最大弱點,就是《魏志·倭人傳》中的里程和日數。若按原文記載,邪馬台國則突破了九州島南端,衝進了琉球群島附近的海里;

19、京都大學教授內藤虎次郎博士首倡方向錯誤論,即自不彌國以後的方向實際應是「東」而非原文的「南」,如此一來邪馬台國便位於近畿大和;

20、與內藤針鋒相對,東京大學教授白鳥庫吉博士認為方向沒有錯誤,總里程12000-10700=1300里,換算成日本里數是57里,這個距離是根本不可能抵達畿內的;

21、內藤虎次郎引述《後魏書》中將「東南」誤記為「東北」的例子,進一步說明方向出錯(但我認為《後魏書》出錯並不意味著《三國志》也一定會出錯,二者沒有必然性);而後進一步主張邪馬台國這樣7萬餘戶的大國在當時不可能存在於筑紫,只能在大和;

22、內藤虎次郎按照畿內說將《魏志·倭人傳》中出現的國名一一進行比對,這也是迄今為止完成此項工作的唯一一人,可謂一項壯舉,但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汪向榮先生的《邪馬台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一書曾經質疑過他,國名比對有的大至一座城市,有的小成一所神社,沒有固定標準,只是發音相近,大有一種純粹為了比對而比對的感覺,但對於110多年前的學者還是不能過分強求的;

23、白鳥庫吉再度反駁內藤湖南,認為如果把狗奴國比作南九州熊襲,那麼邪馬台國只能位於北九州筑後山門郡。筑後平原是九州島第一大平原,山門郡古墳數目眾多,加之神功皇后征伐時曾是田油津媛的根據地,故推定邪馬台國在筑後山門郡,並推定投馬國在三瀦郡、下妻郡和上妻郡。由於這些名稱也出現在《延喜式》和《和名抄》裡,故是自古便存在的地名;

24、白鳥庫吉進一步聲稱,魏國當時想征伐倭國,但朝廷內反對派故意在報告書中誇大里數,讓主戰派感覺路途遙遠而放棄。但是,當時諸葛亮已死去5年,蜀國雖然不再像從前那樣高強度北伐,但曹魏和孫吳依然隔長江對峙,且朝鮮半島韓人蠢蠢欲動,公孫淵又在遼東自立燕王,魏國哪還有精力去遠征倭國?況且無任何文獻史料支持這一假說,故我認為白鳥教授此論靠不住;

25、自1910年以來,圍繞邪馬台國位置問題,形成了以白鳥庫吉為總帥的東京大學九州說和以內藤湖南為總帥的京都大學畿內說的兩校長期對立,但九州說的里程和畿內說的方向成為各自弱點,都難以自圓其說;

26、東京大學博士、琉球大學教授木村政昭主張完全按照原文,提倡邪馬台國沉沒說,但過於小眾鮮有響應;

27、松本清張認為《魏志·倭人傳》既有地理、風俗又有制度、事件,缺乏統一性,文意不明。我不禁反問:你都能把它分成四部分,難道還雜亂嗎?

28、京都大學教授富岡謙藏從考古學角度,認為中日通交始於北九州土豪,後來其中心向畿內移動,而後,畿內政權便統一了四國和九州。其學生、同為京都大學教授的梅原末治進一步從考古學角度發展了富岡觀點;

29、考古學者大多愛從古墳埋葬鏡的角度剖析邪馬台國問題,比如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長王仲殊和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歷史學博士王凱。但是,造鏡年代和古墳建造年代可並不一致,它還有個從中國傳到日本、從西日本傳到東日本的路徑時間差問題和死後立刻埋鏡還是活人傳承完了再埋的問題(鏡的傳世)。東京大學教授齋藤忠便指出二者之間是存在時間差的。根據前、後期古墳陪葬品的不同,東京大學教授江上波夫提出了「騎馬民族征服說」,但是支持者較少;

30、在陳壽看來,當時「倭」的範圍只限女王國控制的區域,故狗奴國和倭國是對立概念;

31、為解決九州說的里程矛盾,東京大學教授榎一雄發現《魏志·倭人傳》的里程記述表達以伊都國為界前後不一,創造性地提出了「放射狀路線」說,即以伊都國為起點分別前往奴國、不彌國、投馬國和邪馬台國,而不是傳統的一條線性路線。對於「水行十日,陸行一月」,主張「一月」並非「一日」之誤,將之解釋成「水行十日or陸行一月」,而非傳統的「水行十日and陸行一月」。根據《唐六典》記載的古人一日步行50里計算,一個月正好是1500里。此外,自帶方郡至伊都國共10500里,12000-10500=1500里,也正好是自伊都國陸行一月到邪馬台國的距離。綜上,榎一雄將邪馬台國比定為筑紫平野御井(久留米市);

32、榎一雄否定白鳥庫吉筑後山門郡說,因為在中國三國時代,山門郡是多植被的濕地,並不適合古代人類居住,難以想像存在邪馬台這樣的7萬戶大國;

33、松本清張否定榎一雄久留米說,因為自深江(伊都國)至久留米(邪馬台國)並沒有可以航行10日的海或河,退一步講,從深江到御井,也只有特意從平戶繞行整個長崎半島進入有明海這樣的大迂迴路線才有可能「水行十日」;

34、《延喜式》記載從難波經瀨戶內海到太宰府需要30日,榎一雄和本居宣長都認為投馬國在都萬神社,那麼從深江(伊都國)到日向國都萬(投馬國),通過豐予海峽繞行大隅半島需要水行二十日也並不誇張;

35、大分大學教授富來隆認為《魏志·倭人傳》的方向比實際方向逆時針偏轉了6、70度,打開地圖會發現自帶方郡到北九州也並不是正南方向,因此應該以南偏東6、70度的方向探求邪馬台國和諸國的位置,他將邪馬台國比定為豐前平野的宇佐和中津地方;

36、東洋大學原校長橋本增吉主張,魚豢和陳壽把九州到大和的日程誤當成不彌國到邪馬台國的日程,因此才會存在里數和日數兩種記述方式。邪馬台國在畿內,但因當時日本政治形勢,中國古人的頭腦發生混亂,將大和地形同北九州地形混淆所致,但此觀點想像成分過多,缺乏有力佐證;

37、畿內說論者直木孝次郎博士主張自伊都國出發水行十日,在山陽道某處登陸,再陸行一月抵達畿內大和。這就和內藤湖南一樣必須把「南」改為「東」。可是伊都國之前的方向不變,之後的改變,到狗奴國又遵從「南」的記載比定為南九州,如此隨意恐怕也是純粹為了比定而比定吧;

38、東京大學教授井上光貞提出,自帶方郡到不彌國10700里,剩下1300里,按比例換算邪馬台國應該在九州。「女王國東渡海千餘里,復有國,皆倭種」應該是指四國和本州。邪馬台國是筑後、肥後文化圈,狗奴國是肥後南部以南的熊襲,投馬國是日向,這樣比較符合3世紀的日本政治地理;

39、很多日本學者用「記紀」和《萬葉集》探尋《魏志·倭人傳》中的音譯,我曾批判過此種做法毫無意義。古中文每隔一個時期就看不懂了,因此有了裴松之《三國志注》和酈道元《水經注》這樣的注書出現。編纂「記紀」的奈良朝距卑彌呼時代已過去500年,古日語和古漢語同為古代語言,一定也發生了變化,以500年後的古書研究500年前的語言,豈非夢囈?


聲明:本文為本人原創,任何機構和個人在未經本人書面同意的情況下禁止以任何形式複製、摘編、修改、甚至是據為己有。大學教師和博士、碩士研究生引用時必須註明出處,紙質版實頁引用,電子版精確到文章所在網址。任何侵犯本文著作權的行為一經發現,將起訴侵權人及其所屬大學的學術委員會,嚴肅追究法律責任,望悉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