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古今未來,跨越歷史長河,傳世名畫《千里江山圖》

藍鷹書畫 發佈 2022-02-06T20:07:34+00:00

這是一幅跨越千年歷史,連接著過去與未來的無價瑰寶;這是一個不知被多少文人墨客代代追捧,就連乾隆也為之痴迷的藝術珍品;這是一個飽經歷史風霜,見證了世間滄桑變化的稀世古董。它就是深藏故宮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圖》,全長1191.5厘米,寬51.5厘米,為北宋絕世才子王希孟所創,蔡京題跋。

這是一幅跨越千年歷史,連接著過去與未來的無價瑰寶;這是一個不知被多少文人墨客代代追捧,就連乾隆也為之痴迷的藝術珍品;這是一個飽經歷史風霜,見證了世間滄桑變化的稀世古董。

它就是深藏故宮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圖》,全長1191.5厘米,寬51.5厘米,為北宋絕世才子王希孟所創,蔡京題跋。它幾經戰亂、歷經動盪,多虧民間與官方協力保護,這才得以讓這一傳世國寶能安然躺在故宮之中。

拋開歷史、畫卷內容、作者畫技等問題不談,《千里江山圖》絕對是世上最貴的墨寶,整幅畫全由各種寶石珍品所畫出。孔雀石、青寶石、硃砂、上等阿膠、千年貝殼、鹿皮等等珍貴的材料足以讓這幅畫的價值從起點就力壓同類一頭。


要想從原材料提煉出繪畫所需的顏料更要費一番功夫,從開採到成品,其中不知耗費那些能工巧匠多少心血。而《千里江山圖》這幅畫前後從用水墨畫粉本再到最後用青上色,共要畫五次,最終方成號稱「千年不褪色」的稀世珍寶。

王希孟將大宋千里江山收縮於咫尺之間,在十幾米的畫卷上盡顯祖國壯麗山河之美,可謂是藝術史上一個奇蹟。《千里江山圖》中有著崗巒起伏的群山和煙波浩淼的江湖,畫面中穿插著形色各異的行人,山村草舍、鬧市樓台、田野城樓等等一應俱全,完美地構成了一個畫中世外桃源。

六段景色給了我們不同的感受,恬靜原野、平凡人家、秀麗江南、雄渾山脈、舞榭樓台、天水一色等等,通篇布局宏偉,描寫細膩。王希孟採用了遠距離廣角取景和俯視透視的手法,為我們展現了「咫尺江山」。縱觀此畫,觀賞者會有一種身在天邊的感覺,得以盡情飽覽大宋千里秀麗江山,這頗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這幅畫屬於青綠山水畫,而青綠山水畫是我國山水畫重要的一個分支。與平常見到的水墨山水畫不同,由於青山綠水畫顏料色彩更加鮮艷、接近自然山水,所以青綠山水畫更偏向於寫實,還有青綠山水畫的畫布顏料等原材料都十分昂貴。

對於同一處景色,用青綠山水畫畫法會更加費時費力,因為它注重寫實,而且它原料等東西處理十分麻煩。青綠山水畫雖誕生於水墨山水畫之前,但它卻未成為時代主流發展下去,主要原因是這種作畫費時費力不說更要消耗大量錢財資源非一般人能承受,加之隨著時代發展,中國文人在畫畫方面更偏向於寫意,於是水墨山水開始成為了時代主流。

《千里江山圖》創作時,北宋正值連年戰亂,外有強國欺凌、內有奸臣亂政,此時的皇帝還偏偏是個「除了當皇帝,什麼都會」的趙徽宗。當然趙徽宗並非一點也不關心自己的國家,作為皇帝的他也希望趙氏江山能萬世永存,天下百姓能安居樂業。

但很可惜,他和南唐後主李煜一樣,他們生錯了時代、生錯了家庭。而這幅畫就是趙徽宗對未來的美好期望,手持《千里江山》,坐擁萬世天下。

當時王希孟才十八歲,但年紀輕輕的他便向世人展示了過人的繪畫天賦,隨後便在藝術方面平步青雲,甚至得到了當時藝術皇帝趙徽宗的親傳。得到宋徽宗的命令後,王希孟就開始全身心投入到這幅曠世巨作的創作之中,僅半年之後,王希孟便完成了這一鴻篇巨作,將北宋大好河山收縮到畫卷之中,人物風景、布局比例、色彩格調等等,無一不是巧妙至極。

王希孟在這幅畫完成不到兩年左右便悄然退出了歷史的舞台,這幅畫也由宋徽宗轉落到奸臣蔡京之手。沒讓這對君臣想到的是,他們妄想的江山永固沒過多久也在金兵鐵蹄踐踏下破碎了,君臣二人的下場一個比一個悽慘。這幅畫也隨之在各處輾轉流失。

幾經易手,最終這幅畫在乾隆年間被收入宮中,一直在深宮中待到了清末。乾隆皇帝本就喜愛各種文物古董,對此幅《千里江山圖》更是讚嘆有加,前後曾多次命人仿造。清末時期,時局動盪不安,宮廷內收藏的古董文物大量流失,散落民間,甚至被帶到海外,《千里江山圖》也被人帶出了紫禁城。

幸虧民間愛國人士大力保護,國家方面對此也極其重視,《千里江山圖》最終回到了故宮,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由於我國現在文物修復保護技術還不足夠保護好這個稀世珍寶,所以這幅畫很少對外展示,連故宮工作人員也很難見到,在上世紀僅僅對外展示了兩次,最近也只是在17年對外開放一次,而且預計未來百年內難以再見到真跡。

每一次《千里江山圖》的問世都能掀起一場軒然大波,整個藝術界都會為之瘋狂。如今我們想看也只能通過網絡等方式,通過一些後世臨摹的作品了解這幅千年珍寶《千里江山圖》了。

(文/秋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