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來的廣東大年初七習俗人日節,七樣菜配發果,撈魚生

爽朗的歐陽 發佈 2022-02-07T00:55:18+00:00

今天是初七,人稱人日節的日子,在我國南方的陸豐正下著小毛雨,剛看了一下今日頭條內的初七習俗發現,習俗有很多,但卻大部分都是北方居多,甚至混合在一起,我都有點不知道南方的習俗有哪些了,所以寫了一下我了解的廣東習俗吧,歡迎你們過來添磚加瓦喲。

今天是初七,人稱人日節的日子,在我國南方的陸豐正下著小毛雨,剛看了一下今日頭條內的初七習俗發現,習俗有很多,但卻大部分都是北方居多,甚至混合在一起,我都有點不知道南方的習俗有哪些了,所以寫了一下我了解的廣東習俗吧,歡迎你們過來添磚加瓦喲

外國有上帝,我國有女媧。正月初七,這是一年中開始的第七天,傳言這天就是女媧造人的日子,也就是人類的誕辰,即人類的生日。而民間就曾經把這一天叫做「人日」和「人日節」或者「人勝節」。所以每到這個時候古代民間的百姓們就會自發性地在這一天戴著人勝,吃七寶羹和登高賦詩。而民間習俗文化的專家則表示:「人日"這天是中國古代民間祈福和納吉求平安的日子,用這個節日來顯示對人的敬重。

來源以及習俗

根據民間記載其實人日節從漢朝就開始有了,直到魏晉後才開始重視。在古代的時候人日這天是要戴人勝的,那麼人勝到底是什麼呢,其實就是一種頭飾,又稱彩勝或者華勝的東西。是古代婦女以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者用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的東西,當然也有戴在頭髮上的,然後接著還有文人雅士的登高賦詩等活動。直到唐代以後,才開始重視這個節日。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唐朝的時候每到「人日」一天,皇帝都會賞賜群臣彩縷人勝,然後大宴群臣。正如《太平御覽》卷三十引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裡記載的:"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遺,登高賦詩。"

七寶羹

七寶羹在廣東又叫七樣菜,也就是用七種菜翻炒做成的菜式,在正月初七這一天早上的時候食用,以此來祈求平安吉祥的習俗,當然也有人說這天吃這東西可以去除邪氣、醫治百病這樣的說法。然而各地物產不同,所以用果菜也不一樣,取意也有所差別。而在我們廣東這邊則是用芥菜、芥蘭、菠菜、春菜、芹菜、大白菜,陽須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蔥、芫茜、韭菜加魚、肉等;所以一般汕尾市區的菜攤,會在這一天將7種菜式搭配好,論把算錢,不計斤兩,當然若是缺少一兩樣,人們就會到鄰居的菜園裡采一二株菜湊足七件。甚至在我們農村這些地方還會蒸一些發果配著七樣菜吃,希望人吃了以後能眼睛發亮有好運,走在路上撿到錢。

撈魚生

在我國南方的一些地區,人日節的時候是有「撈魚生」的習俗的,而在撈魚生的時候,一般都是很多人圍在一張桌子上,把魚肉和配料等一些東西都倒在大盤裡,然後大傢伙會站起身,揮動筷子,將那些魚料撈起來或攪動,嘴裡還得不斷的喊到:「撈啊!撈啊!發啊!發啊!」的話,而且還要越撈越高,寓意事業步步高升生意發財。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南方的節日活動了,當然我也是簡單的介紹,畢竟人力有限,如果還有我不知道的活動習俗,您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大家也可以共同學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