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相聲大家」常寶霆

秦嶺頻道 發佈 2022-02-08T09:58:04+00:00

文|李治邦 來源:樂齡天津天津的相聲名家眾多,我接觸過的也不少,但常寶霆先生給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那時,我在天津群眾藝術館當館長,也當過長時間的曲藝編輯,經常舉辦各類相聲活動。每次邀請常先生演出,他都不拒絕,認為給群眾演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文|李治邦 來源:樂齡天津

天津的相聲名家眾多,我接觸過的也不少,但常寶霆先生給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那時,我在天津群眾藝術館當館長,也當過長時間的曲藝編輯,經常舉辦各類相聲活動。每次邀請常先生演出,他都不拒絕,認為給群眾演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記得他晚年告別舞台後,我們曾在中國大戲院舉辦了一場陣容整齊的相聲大會,我斗膽請常先生和久違的觀眾見上一面,他欣然答應了。我攙扶著他走上舞台,在觀眾的掌聲中,常先生走得很吃力,但他對觀眾講的第一句話就是很想念大家,來看看大家。那一刻,我注意到常先生的眼眶已經濕潤了。

常寶霆先生的相聲表演風格獨樹一幟,這得益於他出自相聲世家,從記事起就與相聲結下了不解之緣。父親常連安和兄長常寶堃常在家裡研究、排練相聲段子,常寶霆耳濡目染,再加上父親和兄長的言傳身教,本就很有悟性的常寶霆日漸長進。常寶霆很早就登台演出,這也讓他有幸親眼目睹了當時眾多老一輩相聲演員的表演精髓。在北京,他12歲拜郭榮啟為師。郭榮啟的天津生活底蘊豐厚,也在滋養著青年常寶霆。

觀眾喜歡聽常寶霆的相聲,愛的就是他那種相聲演員很難拿捏的帥勁兒,那種表演的激情和高亢。他的表演如同煮粥一樣,不斷地加溫,用小火燉著,慢慢把味道全都浸透在濃濃的香湯里。觀眾也隨之靜下心來,沉浸在他所設置的藝術氛圍里,享受相聲應有的魅力。常寶霆十分注重表演,他像演話劇一樣在刻畫著人物,動作也像話劇演員一樣舒展自然,隨著人物的變化而變化。他的表演生活化而又藝術化,把觀眾瞬間帶到舞台上,帶進人物和故事裡。常寶霆在傳統相聲中也融入了很多現代的東西,他的觀點是社會在發展,相聲也要與時俱進,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因此才誕生了相聲《聽廣播》這樣的表演形式,觀眾以前沒有見過,覺得很驚奇。

常寶霆的相聲基本功很紮實,貫口和柳活是他的強項。他知道包袱在哪響,為什麼響,自己怎麼能夠把握好節奏,不讓每一個包袱啞火。這種嚴格要求自己的做法,現在很少有相聲演員能夠做到。

常寶霆找的包袱點都很準,他不是為了找包袱而找包袱,一定是肉中噱(包袱與相聲人物和故事相符合,不是節外生枝)。他注重在生活中找情節,在傳統段子裡翻新。常寶霆的很多包袱都是老百姓經歷過卻很少提煉過的,如膾炙人口的《挖寶》,是他與徒弟王佩元合作的。按說從豬身上找包袱、找故事,應該比較難,但是常寶霆和王佩元克服了這一困難,他們深入生活,了解豬身上的一切喜劇因素。這就是誇張在真實中產生,細節在高潮中誕生的經典。常寶霆的想像力很豐富,他的表演風格和處理包袱的方法都獨具特色,常讓人覺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挖寶》裡有關豬蹄和小皮鞋的包袱就格外清新生動,讓觀眾回味無窮。我和常先生有過一次深談,他說自己會的段子不少,但每段都要揣摩研究和分析包袱要在哪響,人物刻畫要怎麼才能更合理或者更出乎觀眾預料等。

就相聲本性而言,主要以諷刺為特長,但由於我們的創作意識和觀念的模糊,諷刺容易變得粗淺和直露。常寶霆卻能在諷刺中折射一個時代的精神,他的諷刺是理直氣壯、趾高氣揚的那種。新中國成立後,作為北京相聲改革小組成員的常寶霆,把他對傳統相聲的改革意見發表出來,成為後來推進相聲改革的助推器。他也是唯一一位在相聲改革小組裡的天津演員。

儘管常寶霆與不少人合作過,但最佳搭檔還得說是白全福,他們兩個人逗捧俱佳,相得益彰,可謂絕配。常寶霆14歲時正式與白全福結為搭檔,兩人合作40餘年,在長期的合作中形成了嚴謹、機趣、熾熱、繪聲繪形的藝術風格。白全福去世後,常寶霆也不再找新搭檔登台演出,足可以看出他對白全福的尊重和感情。

應該說,多年以來相聲的發展一直在創新與不守舊之間進行。常寶霆敢於突破原來的表演模式,將一些新思維、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社會導向都融入他的相聲里。許多作品經過他的翻新和再創作後,就和以往大不相同了,他將一個個有趣的小故事藝術地串聯在一起,每一個字都有出處和講究。所以,大家在笑聲過後就會發現,常寶霆的相聲故事裡充滿了哲學思辨和人生況味。

一晃,「相聲大家」常寶霆已經去世7年,僅以此文算作是對常寶霆先生的深切緬懷和振興常氏相聲的深切期盼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