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十一「子婿日」,「2吃3做」早看早知道,迎春納福兒孫旺

大海微瀾 發佈 2022-02-10T02:24:11+00:00

大年十一「子婿日」,「2吃3做」早看早知道,迎春納福兒孫旺明天就是大年十一了,開春旺日,古人認為,「十」是「齊備完美,周而復始」的美好數字,在十之上再加一個「一」,就有了新的開始的意味,所以把元宵節前的四天作為「拜晚年」的時段。

大年十一「子婿日」,「2吃3做」早看早知道,迎春納福兒孫旺

明天就是大年十一了,開春旺日,古人認為,「十」是「齊備完美,周而復始」的美好數字,在十之上再加一個「一」,就有了新的開始的意味,所以把元宵節前的四天作為「拜晚年」的時段。

這一天各地習俗還挺多,民俗中最為廣泛流傳的就是「十一請子婿」的說法,即正月十一是「子婿日「,岳父們在這一天宴請子婿。傳說是用初九慶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來招待女婿及女兒,不要理解為吃剩菜,就像我們現在過年家家戶戶都會準備很多年貨一樣,女婿在我國傳統中都是座上客,自然盛情款待。過去民謠有「正月十一請子婿,開春旺地好收成」的說法,這也是迎春納福的吉祥儀式,期待新的一年五穀豐登財運旺。

正月十一這天除了宴請子婿,各地習俗也不少,記住「2吃3做」,早看早知道,迎春納福兒孫旺。

每一個傳統節日都離不開美食,正月十一也一樣,一起來看看正月十一吃哪2樣食物。

1、吃盒子

老北京有吃烙合子的習俗,「合」與「和」諧音,吃合子寓意日子過得和和美美,祈福新的一年順順利利,和和美美,吉祥如意。

【韭菜雞蛋盒子】所需食材:麵粉300g;韭菜300g;雞蛋5個;油、鹽、五香粉、胡椒粉、鮮雞汁、蚝油各適量。

做法:麵粉一分為二,開水燙麵一半,剩餘常溫水和面,揉至光滑,蓋上保鮮膜餳著。

韭菜摘洗乾淨,切碎,加少許色拉油鎖住水分,炒鍋加入適量的油,雞蛋打散,加點料酒去腥,攪拌均勻,油開後倒入蛋液,迅速用筷子攪拌,越碎越好,所有食材加入盆中,加入鹽、胡椒粉、蚝油拌勻、鮮雞汁拌勻。

包盒子,也可以包成形如元寶的餃子,寓意財源滾滾。

平底鍋薄薄地刷油,放入包好的盒子,小火烙,一面烙好,翻面烙另一面,待另一面烙好,倒入少許水,蓋上鍋蓋燜至水干,這樣皮餡都能熟透,然後再兩面煎至金黃出鍋。

2、吃春餅

常言道:「一年之計在於春」。此時南方很多地方已是春暖花開,開春旺地, 人們會在正月十一這天到田地里耕種,預示著新的一年收成好,五穀豐登糧滿倉。所以在這一天都會吃春餅,和北方的春餅不一樣,用麵皮包上蔬菜餡,然後入油鍋炸熟,當然各地的吃法也不盡相同。俗話說,吃了春餅老年人康泰不老,壯年人旺盛壯健,青年人青春永葆,小孩則活潑長高。這些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願望。

做3件事:

1、行彩橋

潮汕有行橋頭祈好運的習俗,謂之行彩橋,這個習俗來自一個傳說:從前有人夢見一位仙姑告訴他,某日洪水要暴發。洪水到來之前,地上有一條五彩繽紛的橋連接天空,只要往橋上走,便可逃過災難,人們照仙姑的話去做,果然免遭厄運。從此以後,在這一天,人們便以「行彩橋」的形式祈求平安,流傳至今。

「行彩橋」習俗分3回合進行。每年正月初十日,人們就會把城區的各座橋樑都打扮起來,正月十一日晚開始的「行彩橋」,稱為「行橋頭」。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人們三五成群,扶老攜幼,興致勃勃向彩橋湧來。「行頭橋」時,人們都要採下橋頭的榕枝竹葉,並各作四句:「摘榕葉,日日有錢揸(拿)」,拿回家裡插在門楣上,以祈帶來好運。在「行頭橋」中,不同年齡還有不同的祈禱語。

正月十五晚進行「行彩橋」的第二回合,稱為「行二橋」。人們既鬧元宵賞花燈,又「行彩橋」,達到高潮,但遠遠比不上十一晚熱鬧。正月十六日晚進行「行彩橋」的第三回合,稱為「行尾橋」,整個「行彩橋」活動至此結束,表達了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2、奉紫姑

正月十一,被稱為"奉紫姑"的日子,傳說紫姑在一大戶人家為妾,受原配夫人的欺壓和迫害,最後被殺害在廁所,玉皇大帝於心不忍,封紫姑為廁神。民間傳說她是逢凶化吉,懲惡揚善,保佑平安的保護神。許多人尤其是弱女子都會將她請到自己的房屋中供奉,祈福保佑家人健康平安幸福。

3、上采日

正月十一被稱為「上采日「」,是元宵節前的一個小節日,在元宵節之前,人們都有送燈的習慣,有迎春納福財運旺之意。正月十一這天,各家各戶都要點燈慶祝,有些人家晚上還要吃「上采飯」,舊時的各類元宵慶祝活動也在這日前後拉開序幕。

除此之外有些地方還有「賀添丁」,「舞炮龍」等習俗,這些傳統習俗既是迎春也是祈福子孫旺運,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財源廣進,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都寓意著吉祥如意飽含著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祝福和期盼。你哪裡還有哪些習俗,歡迎留言,共同交流,喜歡這篇文章,請關注,點讚,轉發和分享,感謝您的鼓勵支持!

此文為大海微瀾原創圖文,盜文盜圖必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