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雙年展4月開幕,中國館將呈現「元境」

澎湃新聞 發佈 2022-02-10T02:55:39+00:00

受疫情影響,本應在2021年展出的第59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延期至2022年4月。其中,中國館展覽主題為「元境」,由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擔任策展人。

澎湃新聞綜合報導

威尼斯雙年展,作為擁有上百年歷史的重要展覽,一直為當代藝術界所關注。受疫情影響,本應在2021年展出的第59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延期至2022年4月。

威尼斯雙年展主辦方近日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了今年國家館的參展陣容。其中,中國館展覽主題為「元境」,由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擔任策展人。

本屆雙年展主題展有來自 58 個國家的 213 位藝術家參展,以及81個國家參展。據悉,這一屆雙年展的參展藝術家數量將是2005年以來最多的一次,相比上一屆的人數翻了一倍。

此次雙年展主題來自墨西哥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利奧諾拉·卡林頓(Leonora Carrington)的同名兒童書《夢想之乳》,總策展人阿萊馬尼將其描述為上個世紀的「寓言」。在書中,生活通過想像的稜鏡被不斷重新構想,基於這樣的設定,雙年展將邀請人們踏上一場想像之旅。

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由威尼斯雙年展主席羅伯托·西卡托(Roberto Cicutto)主持,塞西莉亞·阿萊馬尼(Cecilia Alemani)擔任總策展人、展覽將於2022年4月23日至11月27日在花園展區和軍械庫展區向公眾開放。

威尼斯雙年展主席羅伯托·西庫托(Roberto Cicutto)與第59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總策展人塞西莉亞·阿萊馬尼(Cecilia Alemani)

2月2日,威尼斯雙年展的新聞發布會現場

澎湃新聞了解到,此次威尼斯雙年展以墨西哥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利奧諾拉·卡林頓(1917—2011)的手繪童書《夢想之乳》作為命名。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長著兩張臉、有翅膀沒有耳朵的人物。「卡林頓的故事描繪了一個充滿各種可能性的自由世界,」阿萊馬尼解釋道,「但是這本書也是一個世紀的寓言,這個世紀將難以忍受的壓力強加於個人之上,迫使卡林頓開始流放的生活。她進過精神病院,是人們愛慕與渴望的對象,也是集力量與神秘於一身的人物,總是在逃離固定而持續的身份的桎梏。」卡靈頓比她的很多超現實主義同僚活得都要長,但她的藝術成就在最近幾年才受到了國際認可,從繪畫、雕塑,到小說、詩歌、戲劇、服裝,卡靈頓涉獵廣泛。2015年,泰特利物浦美術館為卡靈頓舉辦大型回顧展;2019年,重新開放的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將卡靈頓的作品納入超現實藝術的展廳中。

利奧諾拉·卡林頓

《夢想之乳》中的繪畫

利奧諾拉·卡林頓與童書《夢想之乳》

《夢想之乳》中的畫作於20世紀50年代,卡靈頓起初畫了一系列圖像,貼在她位於墨西哥的家裡,用來給她的孩子們編故事。後來,這些繪畫作為童書出版,2017年,這本書的英文版出版。阿萊馬尼表示,卡靈頓在書中描繪了一個神奇的世界,「在那裡,生活通過想像的稜鏡被不斷重新構想,每個人都能夠變化和被改變,每個人都能成為其他人,其他事物。」基於這樣的設定,展覽將邀請人們踏上一場想像之旅。

2022年2月2日,威尼斯雙年展組委會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了今年國家館的參展陣容,包括主題展的來自58個國家的213 位藝術家參展,以及81個國家參展。

第59屆威雙的中國國家館

其中,中國館展覽主題為「元境」,由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擔任策展人,助理策展人為孫冬冬,4位(組)藝術家受邀參展,分別為劉佳玉、王郁洋、徐累、AT小組(中央美術學院科技藝術研究院與清華大學腦與智能實驗室聯合項目,AT小組藝術家成員為:李妍、陳治、管伊銘、陳厚聞、陸飛、彭家園、雷劍豪、劉一晨、閆亮亮)。據悉,中國國家館的展覽地點在軍械庫(Arsenale)展區。

威尼斯雙年展官網上關於本屆中國館介紹

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展場效果圖

此次中國國家館展覽主題「元境(Meta-Scape)」,與此次威雙的主題「夢想之乳」(The Milk of Dreams)遙相呼應——這個主題重點關注三個不同的研究領域:身體及其變形的表現;個人與技術的關係;身體與地球之間的聯繫。

「境」在中國傳統文化話語體系中是一個隨時代演化與意義疊增的詞語,從最早意指的境界、邊界,後來逐漸延伸向心靈感知,被認為是一種人的心靈感知所能達到的精神界域。同時,「境」的身影同樣也顯現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之中,在20世紀90年代初「虛擬實境技術」作為一種新興技術在中國傳播時,科學家錢學森敏銳地發現其所包含的人機結合與心靈意向,可以對接於中國文化傳統關於「境」的詮釋,為此,他將「虛擬實境」翻譯為「靈境」,並且將其中的「虛擬性」理解為一種中國式的感知自己的方式。

徐累,《Correspondances》, 266x350x48.5cm,亞克力, 金屬材料, 電動軌道,2022年

徐累,《Correspondances》,266x350x48.5cm,亞克力, 金屬材料, 電動軌道,2022年

張子康表示,「元境(Meta-Scape)」受惠於以「詩」為代表的中國文藝傳統中的「境(jing)」的啟發,從媒介理論的當代性角度,將「境」所呈現的一種生態或系統形象,對接於當下的「人類—技術—自然」的人類境況,不僅在漫長的中華文明演進的歷史中,也從中國現代化的內在經驗中,回應本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主題展「夢想之乳」關於「人類世」、「去人類中心化」,以及發現「一個充滿可能性的自由世界」等等相關的思想、觀念與行動。

作為今年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館的展覽主題,「元境」旨在面對當下「人—技術—自然」的人類境況,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境」作為一種原理性觀念,從「元(Meta)」所提示的超越性的時間態度出發,基於中國尋求現代化過程的經驗,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媒體藝術實踐為主要媒介,通過「造境」的美學形式,藉由植物、山石等符號形象,在情與景、虛與實、心與物的關係與呈現中,展現中華民族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過程中所形成的「理解結構」,討論人類為未來世界的共存所設定的文明路標。

王郁洋,《雪人》,265x190x285cm,黃銅,紫銅,混凝土,不鏽鋼,2021年

中央美術學院科技藝術研究院+清華大學腦與智能實驗室集體項目,《叢林》,人工智慧深度學習、鏡面列印,尺寸可變,2021年

據中國館助理策展人孫冬冬介紹,展覽共分為花園與展廳兩個區域。花園區域擺放的是王郁洋的雕塑作品《雪人》(2021年),展廳區域分別是央美科技藝術研究院與清華大學腦與智能實驗室聯合集體項目《叢林》(2021年)、徐累的《興會》(2021年)、劉佳玉的《虛極靜篤》(2021年)以及王郁洋的《王郁洋#:四分之一(節氣)》(2021年)。三位藝術家與一個聯合集體項目共同構築了「元境」的空間敘事。

在當下的時代背景下,作為展覽的「元境」,營造與呈現了一種萬籟共生的宇宙意識,它思考的出發點與時下流行的「元宇宙」概念截然不同。從中國獨有的文化脈絡與詩性精神出發,「造境」的目的不是為了建立新的區隔,恰恰相反,它的目的正是要超越現實的藩籬界限,重新建立一種普世性的反觀自我的方式,以及由此建構的人類共同的未來。

劉佳玉,《虛極靜篤》,人工智慧、3D列印,3D投影、實時渲染,尺寸可變,2021年

參展藝術家數量倍增

本該在2021年舉辦的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因疫情推遲了一年。4月下旬,觀眾們可以在義大利威尼斯的花園(Giardini)、軍械庫(Arsenale)和威尼斯的各個展館看到新的雙年展展品。

據悉,這也是自1990年威尼斯雙年展宣布將1992年雙年展推遲到1993年(為了讓1995年的雙年展正好在其100周年之際舉辦)以來,雙年展首次出現三年的間隔。因此,今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也將與「第15屆卡塞爾文獻展」在同一年舉行。卡塞爾文獻展將在2022年6月18日至2022年9月25日對外展出。

威尼斯雙年展軍械庫展區(Arsenale)

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現場

此次威尼斯雙年展主題重點關注三個不同的研究領域:身體及其變形的表現;個人與技術的關係;身體與地球之間的聯繫。威尼斯雙年展主席羅伯托·西庫托談到,「塞西莉亞·阿萊馬尼把她『通過身體的變形和對人性的定義』聚焦在一系列關於『當下時代瀰漫在科學、藝術和神話中的疑慮』的問題上。」

總策展人塞西莉亞·阿萊馬尼是威尼斯雙年展歷史上第五位女性總策展人,她曾於2017年擔任威尼斯藝術雙年展義大利館策展人。作為威尼斯雙年展首位義大利女性策展人,阿萊馬尼表示,「我理解並感激賦予我的這份責任與機會,我將讓藝術家們發聲,去創造反映他們視野與我們社會的獨特藝術項目。」

第59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夢想之乳」主視覺

據悉,此次威雙主題展有來自58個國家的 213 位藝術家參展。這個數量是自2005年以來舉辦的所有雙年展中參展藝術家最多的一次,相比上一屆雙年展的83人,增加了一倍多。其中包括3位中國藝術家,分別為來自北京、現居香港的鄭波,現居上海的藝術家陸揚,和現居柏林和日內瓦的李爽。而在這 213 位參展藝術家中,參加展覽的女性藝術家和性別不一致者的比例是前所未有的,只有21名男性藝術家的作品參展。

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參展作品

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參展作品

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參展作品

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參展作品

參展的藝術家中有 180 位藝術家的作品從未在威尼斯雙年展上展出過。已經去世的藝術家的總人數此次也是前所未有,占了參展者的44%。其中距離現今最遙遠的是1647年出生在法蘭克福的藝術家瑪麗亞·西比拉·梅里安,在世年齡最大的參與者是巴黎藝術家Vera Molnár,她於1924年出生於布達佩斯,今年1月滿98歲。而此次千禧一代(大約1980-1995年)的藝術家數量,恰好上一屆雙年展的兩倍,其中最年輕的藝術家是1995年出生在約翰尼斯堡的希姆尼基維·布倫古(Simnikiwe Buhlungu)。主辦方表示,「這將是一個跨代際的展覽,年輕藝術家和已經去世的藝術家、知名藝術家和被遺忘的藝術家,將同台展出,通過他們跨越時空的作品來探討雙年展的主題。」

此外,據介紹,本屆威尼斯雙年展有81個國家參加,其中5個國家為首次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分別為喀麥隆共和國、納米比亞、尼泊爾、阿曼蘇丹國和烏干達。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則首次以各自的國家展館參展。

(本文綜合自威尼斯雙年展官網、鳳凰藝術、澎湃新聞此前報導等。)

責任編輯:陸林漢

校對:張亮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