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縣利用村級閒置資產搭建新農村建設大舞台

潼城小調 發佈 2022-02-11T06:05:00+00:00

——梓潼縣夯實集體經濟基礎,增加群眾收入,加快新農村建設,提升百姓幸福指數 梓潼縣在書寫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過程中,把盤活用好村級閒置公有資產作為關係到群眾的切實利益和基層經濟收益,事關鄉村經濟高質量發展與振興的大事來抓。

——梓潼縣夯實集體經濟基礎,增加群眾收入,加快新農村建設,提升百姓幸福指數


梓潼縣在書寫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過程中,把盤活用好村級閒置公有資產作為關係到群眾的切實利益和基層經濟收益,事關鄉村經濟高質量發展與振興的大事來抓。


去年以來,結合最大化與最優化地盤活用好鎮村閒置公有資產這篇大文章,梓潼縣在堅持問題、發展、利民導向中,聚力推動改革往深里謀、往實里做,讓改革釋放更多發展紅利,帶給人民群眾更多的獲得感。


當好領頭雁,發揮村兩委黨的引領作用。梓潼縣把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堡壘作用,鎮黨委政府、村兩委在做實「後半篇」文章,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著眼於當地實際,深謀遠慮加強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造血功能建設,把群眾增收地方企業增效放在工作首位。特別是村兩委要發揚不等不靠精神,在鄉村振興中積極發揮引領作用,管護好公有資產,充分發揮閒置資產,實現黨建「引」起來,機構「轉」起來,功能「全」起來,資產「活」起來,群眾「富」起來的目標。


依託閒置資產,發揮地方區位優勢,推動鄉村發展。文興鎮照耀村利用村級建制調整後,原照耀村委會閒置資產成立農業產業園。園區建立後,文興鎮照耀村積極開展對外宣傳,整合市場資源,提倡共謀發展思路,通過多方努力,成功引入4家農場、合作社入駐園區。各農場合作社主要從事柑橘、蜜柚、蔬菜、茵紅李、中藥材種植和水產養殖的種植,種養植面積1000餘畝,年營業額460餘萬元,常年帶動100餘人務工,務工人群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戶均增收3000原以上。同時村委會作為園區的管理者,擺正自身位置,當好服務員,積極投身為企業服務,先後幫助梓潼照耀寨山家庭農場在中國農業銀行獲得了30萬元的授信貸款資金發放,幫助梓潼小和家庭農場獲得中國農業銀行20萬元的授信貸款資金發放。為梓潼繁星點點科技有限公司擔保貸款20萬元,解決企業資金髮展難題。


隨著園區形勢進一步向好發展,文興鎮照耀村2022年村集體投入40萬元,梓潼佳耀養殖專業合作社投資60萬元,共計100萬元用於發展鱸魚網箱養殖。加快村集體經濟與入園企業的首次抱團發展,預計2022年可實現集體經濟增收5萬元以上。通過對農產品進行包裝設計,開展線上線下的營銷推廣,助力本地生態品牌的打造。目前園區正在建設電商服務站,設立產品直播間,並已打造出「照耀村決明子茶」進行推廣。利用園區這一平台,加大農業技術培訓及管理技能培訓,2021年12月,園區就聯合縣總工會、綿陽琦仕培訓學校、縣人社局開展了40人的美發班職業培訓和國家職業資格認證的考試,為群眾就業提供了幫助。縣科技特派團2021年到該園通過現場教學,為寨山家庭農場30餘人進行了病蟲害發現及防治,柑橘套袋技術的培訓。

園區建設成立後,社會各界反映良好。不僅本村合作社、農場發展勢頭良好,當地群眾增收,其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已經輻射到周邊村社,截止目前周邊村農業企業也紛紛表達了入駐意願,2022年,將在現有基礎上通過政策的落實和市場營銷的整合推廣擴大園區影響力,引進更多的合作社甚至優秀企業入住我村,為鄉村振興助力。


金龍鎮金龍村因村級建制調整後原白山村村委會閒置。鎮黨委政府、村兩委多次組織企業到金龍村進行實地考察座談,通過多次磋商最終與企業達成合作。最終促成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在金龍村落地生根。金龍村以原白山村舊村委會辦公房使用權入股其中,占5%的股份。由企業負責主要日常經營管理,金龍村則安排人手參與日常工作,並負責保障加工點正常運轉。靈活的工作時間讓群眾既不耽誤農業生產,又能提高收入,獲得了金龍村村民的一致好評,大大鼓勵了群眾的創業、就業積極性。


再生資源回收粗加工廠建成之後,為金龍村解決了20餘個就業崗位,每年創造經濟價值達60萬。金龍村集體經濟組織每年向企業收取原白山村村委會租賃費5000元,並按照5%的占股在加工點的年終利潤中獲得分紅5萬元,集體經濟增加收益5.5萬元。


黎雅鎮西安村充分利用「兩改」後閒置村委會、村級集體所有的土地、塘堰等資源,由黎雅鎮西安村黨組織牽頭,本著黨員帶動、群眾自願的原則,組織全村群眾以現金和土地兩種方式入股,註冊成立「富黎安土地承包經營權股份專業合作社」,在閒置辦公陣地組建土地流轉服務部、農業生產託管部、物流運輸及基建部、水產養殖部、糧油加工部等實體經營部門,聘用職業農民經理進行統一管理各經營部門,採取「反租倒包」方式,流轉264戶1063畝土地,轉包給12個職業經理(種植小大戶),進行統一的「耕、種、管、收、售」農業經營,而群眾通過「土地流轉金、入股分紅和返聘打工」三種渠道取得收入,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西安村通過多方籌措資金,繼續融資,擴大規模,利用在中央、省扶持集體經濟發展資金的撬動,村集體資金入股109萬元、水稻制種公司入股30萬元、黎雅供銷社入股10萬元、種植大戶入股29萬元;縣殘聯入股5萬元,作為貧困殘疾人股本金;將流轉的1063畝土地按照每畝100元標準作為農戶的股本金,村集體以45%的股權占主導地位,保持「公家性質合作社」。合作社分紅比例為純利潤的70%,職業經理為30%,村集體組織分紅將預留下一年度運行經費、村集體基礎設施建設和拓展村集體經濟發展經費後,再對全體村民進行二次分紅。


2021年合作社四部門經營收入120萬元,其中:「土地流轉部」按每畝500元轉包小大戶土地1063畝,共實現經營收入53.2萬元;「農產品烘乾加工部」除加工本村農產品外,還加工戰旗等周邊鄉鎮農戶農產品,年烘乾1887.7噸,按每噸140元收取加工費,大春實現經營收入15.3萬元、小春經營收入11.2萬元,共實現經營收入26.5萬元;「物流運輸及基建部」2輛農用車,共實現經營收入6.1萬元;「水產養殖部」集體經營塘堰57口228畝,每畝塘堰產出300斤水產,按水產5元/斤賣,共實現經營收入34.2萬元。2020年實現純利潤30萬元,合作社除預留2021年度合作社運營成本15萬元、村集體留存2萬元外,全部進行分紅,其中:小大戶分紅5萬元,村集體股權農戶二次分紅8萬元。同時吸收本村農戶務工200餘人,支付工資49餘萬元,支付土地租金41萬餘元。輻射帶動周邊農戶1000餘戶,總體上實現了人員、土地、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大大拓寬了合作社的經營服務領域,也提高了合作社純收入,有效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讓群眾真正有了獲得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