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煥章閣淮西安撫趙公(綸)墓志銘 (譯文)

家在瀘東 發佈 2022-02-07T15:58:06+00:00

魏了翁 撰 鳩山 譯文。自高宗皇帝南巡以來,君臣相互激勵意志,誓言奪回中原失地,絲毫不敢憑藉江淮河漢,或沿海之濱變危為安。

(宋)魏了翁 撰 鳩山 譯文


自高宗皇帝(趙構)南巡以來,君臣相互激勵意志,誓言奪回中原失地,絲毫不敢憑藉江淮河漢,或沿海之濱變危為安。但令世人痛心之事,是莫過於將治疆之權和驅逐外寇之事,交由高位權臣所獨攬;置國家大義而不顧,行的都是苟且之私。其中不乏有對此義憤填膺的人,如忠簡公趙鼎和一班忠良之臣,慘遭權臣陰謀迫害,其禍殃及後世子孫。


唯有蒼天英明作保,懲惡褒善;忠簡公趙鼎雖不幸死於流放,但深受民眾愛戴而祭祀不絕。然而我們的國家要像周宣王那樣內修政事,外攘夷狄,有著江漢湯湯、武夫洸洸的空前盛況,至少在我們身處之地,難找半點那樣的蹤跡。趙鼎事件距今已有百年,而是是非非沒個定論,那又是誰之罪呀?


煥章閣直學士趙綸,是忠簡公趙鼎曾孫,於嘉定九年(1216)守荊湖北路(今湖北)信陽軍(今河南信陽)。此時正值金國元帥朮虎高乞,統領步騎軍十萬人寇邊而來;荊湖北路制置使吳獵命煥章公趙綸急馳信陽,到達信陽後下令軍民疏浚繞城壕溝,充實軍器糧餉、動員激勵將士等。並說服囚犯袁海効命疆場,提拔民間義士 董思明等,都授以帥職作為鼓勵。

金軍十分輕視地迫近城壕邊,趙公手捧頭盔快步登上城頭指揮;待時機成熟時,命士兵箭石齊下,第一波就給予金軍重大殺傷。金軍氣急敗壞地拔柵退後穩定陣勢,不久又用火攻城門的方式令我形勢危急。趙公秘密派遣統制官康孝先率敢死隊出城,尋找捷徑穿插到金軍營帳後面發起攻擊;直接將殺死的敵軍首領頭顱灌入馬槊槍頭,舉高向敵示威。攻城金軍見狀正準備棄攻逃走,然而敵援軍趕到又重新卷土而來。將士們作殊死決戰,趙公風趣地說家人們都來觀戰了,以此舒緩將士們那緊張的心情。


之後趙公調遣兵力糧草,駐屯在上蔡縣和息縣之間的楚城寨,準備用忠義飛虎軍將士禦敵,對參戰諸軍言必有信、信必有果。又將軍營柵欄列於淮河邊上的空地間,每天出動游騎引誘金軍。有次偶然與敵相遇,官軍乘勝往北追擊,一舉將敵全部俘獲。於是開啟招降事宜,老弱者給予衣服食物相贈,青壯者擴充入軍為我所用。


嘉定十年正月,官軍派出的諜探回報,說金軍此時正在加緊備戰。趙公於是將鄂州軍和忠義軍作為主力抵禦,以飛虎軍作為機動游擊,城外各寨武裝豪強全力自保,自己則率信陽郡各級官僚分片分段為城守備。二月,金軍集結重兵先犯我羅山縣,企圖以燎原之勢威脅我信陽城。趙公面對各級將官自上而下地分授任務,派遣飛虎軍首領許用先提精銳之師首先出城,在金軍初來未定之際發起攻擊,致使金軍死傷眾多。金軍似乎將兩萬步騎軍作環城包圍,又分一萬人阻於城東各山地要衝,而趙公親臨督戰,將士們無不以一當十地與金人決戰,再一次將金人趕走。


嘉定十一年正月,金人再次包圍浮光(今河南光州)、棗陽二郡,於二月攻破光山縣。趙公痛心坦言:「光山是我大宋國的唇齒之地啊!」剛巧光山守臣柴叔達派人前來求援,大家一致要求柴君自守;趙公大呼不可放棄,派董思明和袁海軍援光山,又以飛虎軍作為後應,派信陽郡學教授程光廷督導。適逢朝廷頒發武功爵(即軍功章),大家倍感振奮人心,趙公趁此機會招募勇士潛入光山縣城,相約裡應外合大破金軍。之後駐紮永城(今商丘永城)的總餉所官員突然想移師江防,趙公又堅持不允許。這時(原文缺句),少窩方面的鄂州派遣軍副將李遵戰死,金軍乘勢進入梅林(今晏河)開倉取糧,並列柵死守,局勢一度讓江淮各地為之動盪。


趙公懼怕金人一旦得糧所產生的後果極其嚴重,召來董思明面授機宜;令其抄近道抵達絡馬關,步行走出山谷,快速通過胡家衛,攀爬二十餘里木緣崖並設伏於隘口。專門捉拿金軍的諜探巡邏人員,以便掌握敵軍實情;隨後拔掉敵軍柵欄進入,將火把投入敵人睡覺的營帳中。金軍遭突然襲擊后蒼惶奔逃,我軍憑藉高處俯衝踩踏,喊殺聲振動山谷。繳獲金軍旗幟文書、牛馬雜畜不計其數,失而復得之前我軍丟失的財物,以及金軍俘虜的我大宋子民等,全都開拔凱旋而歸。


適逢淮西將士四方匯集,金軍大敗而歸,隨後浮光得以解圍。自從趙公守護信陽以來,金軍一戰再戰,都是以敗北告終;此時趙公的威名,出奇地讓越境的金軍心驚膽寒。當時江淮之地的音信久絕,朝廷內外官員均對該地報以恐懼和擔憂;現如今捷報傳來,士大夫們互相拍手慶賀,然而朝中嫉妒之聲也從此開始了。

趙公字君任,五歲入學讀書,記憶力超群;十九歲於富沙(福建建甌)師從理學大師朱文公(朱熹)。父母去世之後,弟妹由後母撫育成人,後母的高貴品德,深深感染了趙公,對有恩於己的後母孝敬有加。宰相忠定公趙汝愚,出於對忠簡公趙鼎的仰慕,每次談及南渡之後的多位賢臣,論處事精絕周詳,沒有誰能與忠簡公趙鼎相比高下。同樣出於對忠良之後的憐惜,宰相召趙公兄弟倆談話,從中發現非一般官宦子弟可比,感嘆趙公志向氣度高遠。於是告訴聖上錄忠簡公舊恩,並授趙公登仕郎。


後母林恭人(命婦封號)謝世,趙公感念後母人格的偉大而為其丁憂守孝,除靈化服後調縣監鹽官管理鹽場。任職期滿又平調澧州(今湖南常德澧縣)安鄉令,賑饑興學,勤勉應對。適逢黑惡奸人嘯聚山林,為害四方百姓;趙公召集地方義勇民兵直入巢穴,捕殺首惡並直到蕩平餘孽。宣撫使吳獵(字德夫、湖南醴陵人)將趙公事跡表之於朝,不久之後,趙公主管荊湖北路(今湖北)安撫司機密文書。


此時宋金局勢趨於穩定,湖北路制置司同安撫司合議,希望裁撤沿邊忠義軍建制,但顧慮因此召來兵變。(譯者註:河南淪陷區內的百姓,因不願臣服金人統治,自發組織武裝南下湖北、安徽與宋軍一同抗金,號稱忠義軍。自靖康事變以來,就以保家衛國、恢復中原為責任。這些河南手足同胞,在靖康前夜還是宋室天子腳下的臣民,英雄豪傑們在失去家園後以滿腔熱血、一棵丹心在維護著國家尊嚴,無論是抗金或是之後的抗蒙,其人物事跡都在南宋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所以南宋士大夫們看重的中原並不僅僅是中國地理上的中原,而是中華文化的命脈,是聖賢心中的祖地。)


制置使李大性(字伯和、廣東四會人)對趙公說:「此時此刻,唯有您才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趙公趕赴郢州(湖北鍾祥),就碰到忠義軍將領董逵因裁軍之事而激怒了部屬。趙公感同身受,面對忠義軍弟兄作推心置腹、因勢利導的講解;鼓勵大家根據自身條件,慎重選擇由官府給出的兩個條件,一是赴選正規軍籍,二是歸農從事農耕。但不管怎樣選擇,之前的功勞和之後的國民身份認同,官府都將其記錄在功勳簿和軍令簿中,給予榮譽確認和優撫。趙公以其特有的政治智慧,令到雙方皆大歡喜。

趙公更以前瞻性的眼光告訴制置使,但留最具實力的、由湖北茶商所組建的忠効軍補入正規軍建制,以恢復安定而打消其反側之心為目的。於是荊門、隨州、棗陽各軍屯義勇紛紛響應,踴躍聽從趙公率領。忠義軍中的孟宗政(抗元名將孟珙之父)、劉世興、扈再興等,以後各能在捍衛邊疆的的事業中屢獲功名,全離不開趙公的賞識與提拔。


趙公在郢州聽說鄉兵作亂,密謀將忠義軍名將韓師愈家房屋燒毀;趙公接到通知緊急造訪韓家,途中偶遇賊首,大聲將其責罵並警告:「韓將軍已有警告在先,你們如果再來騷擾,令我先斬而後再追究。」到了夜晚就開門秉燭而坐,亂賊在居屋周圍往來徘徊,卻就是不敢造次生事,之後四散逃走。

艱難的抗金戰爭給荊湖留下太多難以癒合的創傷,人民迫切需要休養生息。趙公以鐵肩擔道義,深入民間訪貧問苦,給予合理振濟;嚴格做到流民有安置,死亡有安葬,勸民用功栽種,對剽盜之徒從不心慈手軟地進行打擊。經過趙公一番卓有成効的治理,荊楚之地的人民開始忘記亂為何事。

經過有心人的舉薦,趙公改官知潭州(長沙)益陽縣,其間主持開鑿安公河,讓百姓免受洞庭湖水患之苦。


改任江陵(今荊州)府通判,趙公數次秉公平反冤獄,深得百姓信賴。比如入朝舉進士,趙公行前向州府審計官交驗帳目清楚,收入支出有根有據。朝廷知道趙公有勇有才,於半道拜官知信陽軍,以卻敵有功而連升三級。相繼授大理寺丞,趙公堅持不就任,改直秘閣,仍守信陽節制軍馬,以斬獲金軍首級無數突然又升二級。

授大宗正丞,代理右司郎官。直煥章閣,知廬州(今合肥)。淮西路安撫使,節制本路屯戍軍馬道。改官湖北路安撫使,兼知江陵府;到官不久即遭言官彈駭,削官一級罷職。第二年趙公主管紹興府千秋鴻禧觀(領半俸),跟著又令趙公去太子府當直前官,哄騙說是要歸還原官俸祿。

嘉定十五(1222)九月,朝廷以舊職淮西安撫使知廬州作為重新起用趙公,十二月十四日上任途中,行船至丹陽縣因病去逝,享年時光,五十九壽。累積官職自迪功郎到朝議大夫,妻子徐氏官封宜人,子男趙璧為將仕郎;女婚配承事郎、監嘉興府華亭縣市舶司張獻舉。

趙公風度灑脫、儀表堂堂、胸懷遠大,自小即從父輩口中了解到忠簡公(趙鼎)所有事跡,慷慨地以世代相傳的事業責成自己。趙公喜事賓客,輕視財物,和睦親族,接濟貧窮。當時郢州之戰剛過,忠義軍首領董逵就差人送來軍中百萬錢財,說是依照先例,趙公自然給予謝絕。對於地方州郡的饋贈,趙公悉數分賞捕寇有功人員。自江陵辭官歸來長沙居住,整個宅院不及一畝地;不久回歸蕭山故里,房屋總共五間,只有說是僅能遮風擋雨罷了,意思乎就這樣將就著過完此生。時有書房遺稿二十卷,嘉定十六年十二月甲子,葬於紹興府蕭山縣孝悌鄉古井灣。


故顯考趙盥,奉議郎,賜緋衣銀魚(四品紅衣官服),累贈朝議大夫。故顯妣恭人陳氏。

故祖考趙汾,宣教郎,賜緋衣銀魚,累贈金紫光祿大夫。

故曾祖考趙鼎,即宰相,贈太傅、豐國公、忠簡公。孤子趙璧致書了翁說:「故忠簡公身遭不幸,而輔佐中興之業沒能完成,天下人因此而惋惜。考慮我先輩勵志奮鬥既不幸又不長壽,作為晚輩真不敢說知天知地;夫子善於編修舊聞,定知忠簡公詳情,在為先父作銘時,附帶褒揚忠簡公,不是更好嗎?」於是作銘曰:

帝命明辟 紹開丕平 齎厥哲輔 言授國成

曾是登崇 曾是剪棄 殲我民特 民罔攸既

曰予不臧 亦罔克長 剃戎薅奸 綏靖王略

有皇命服 胡畀金玦 僨興不貳 以令厥終

勒銘於竁 式紹豐公

譯者敬告:本譯文歡迎讀者評論點讚,加關注可讀往期譯文,拒絕抄襲,轉載須經譯者許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