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連載409:有力量戰勝負面思維,才有資格說坐進此道

高山立而深海行 發佈 2022-02-15T02:12:11+00:00

今天,我們繼續第74章《刑典辯證》第五層面的分享:如何「若使民常畏死?」這裡,老子的本意不是強調「殺」,而是強調法治,更是強調要有順應天之道的德治原則。

大家好,感謝您持續關注《道德經》系列連載。

今天,我們繼續第74章《刑典辯證》第五層面的分享:如何「若使民常畏死?」

這裡,老子的本意不是強調「殺」,而是強調法治,更是強調要有順應天之道的德治原則。

第一,打鐵更需自身硬。

《道德經》第六十五章中說: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

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此章強調以德治國很重要,就是讓百姓用大道之理去做人,用樸實、真誠、返樸歸真的作風去做事。

同時,打鐵更需自身硬,需要管理者從自己的真誠樸質做起,才能帶出良好的作風;有良好的作風,天下才能趨於和諧穩定。


第二,老子營建和諧社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境界呢?

《道德經》第三章中說: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老子營建和諧社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境界呢?

  • 一是不崇尚個人英雄主義,不搞個人崇拜,推崇的是「忠心為民,一心為公,整體和諧」的無我價值觀。
  • 二是不以物質財富享受作為欲望的追求崇拜,推崇的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家庭、人與身心的和諧平等。
  • 三是指無色慾淫亂、作風正派。

一個人有力量戰勝自身的埋怨、傲慢、浮躁、懶惰、邪淫、自私等負面思維,才有資格說坐進此道。

有尊道貴德的修行,才有能力創造健康,才可以稱為「大英雄」。這就能順應道的客觀規律來達到天下大治。


第三,強調法治與德治並存,並且德治是立國之本。

這個世界之所以發生戰爭、混亂,民眾之所以難於管理,是因為不少人在用自我之智去看世界。

同時,以實現自我為中心,來滿足自我欲望,在利已主義、英雄主義上得以無限擴展,甚至於唯名利是圖、不擇手段、鋌而走險,以致社會混亂不安。

所以「民之難治」的原因不是民眾素質差,而是:

  • 在於管理者的品質沒亮化;
  • 在於民眾往往失去了如《道德經》第八十章中所說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的基本所需保障。

所以「民之難治」這個問題,《道德經》第七十五章從三個方面回答了:「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這就是治理問題的關鍵所在!


今天的分享先到這裡。

明天,我們將繼續第74章《刑典辯證》第六層面的分享。

歡迎您持續跟隨《道德經-連載》,我們明天再見哦。


更多有趣內容(可直接點擊瀏覽):

  • 無論發生什麼,永遠做問題的解決者 (道德經與打坐~第68章)
  • 修「慈、儉、不爭」=修最好的風水(道德經與打坐~第67章)
  • 學道就是學因果,了因果才擁有智慧(道德經與打坐~第66章)
  • 降服妄念的能力,與玄德成正比(道德經與打坐~第65章)
  • 快成功時,往往就是最危險的時刻(道德經與打坐~第64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