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共有3個戰場,哪個戰場規模最大、最為慘烈?

勇哥讀史 發佈 2022-02-17T07:41:28+00:00

從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包括美國、蘇聯、英國、中國、德國、日本、義大利在內的60個國家和地區,捲入了一場曠日持久的世界大戰,這就是人類歷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戰。

從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包括美國、蘇聯、英國、中國、德國、日本、義大利在內的60個國家和地區,捲入了一場曠日持久的世界大戰,這就是人類歷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作戰範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幾乎遍及全球每一個角落。其中,大部分戰役都發生在3個戰場,分別是歐洲戰場、太平洋戰場、北非戰場。

在這3個戰場中,哪個戰場規模最大?

答案是歐洲戰場。

歐洲戰場分為東線和西線。在東線,主要是德國軍隊和蘇聯軍隊進行激烈戰爭;在西線,戰爭主要在美國、德國軍隊、英國軍隊、法國軍隊、義大利軍隊之間進行。

不管是蘇聯、德國,還是英國、法國,都將歐洲戰場作為戰爭的主戰場,投入了大部分的軍事力量。美國則投入了大部分陸軍。

簡單統計一下,在歐洲戰場,蘇聯投入約2200萬人,美國投入約800萬人,英國投入約1000萬人,德國投入約1500萬人,就算不計算法國和義大利的兵力,加起來也有5500萬人。

太平洋戰場的規模則小了很多。

在太平洋戰場交戰的國家,主要有美國、日本、中國3個國家,以及英國、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等國家。其中,美國、日本、中國投入的兵力最多,其餘國家兵力較少,可以忽略不計。

總體而言,美國、中國及同盟國在太平洋戰場投入的總兵力約為820萬人,日本投入的總兵力約為550萬。兩者相加,共有1370萬人在太平洋戰場激烈廝殺。

北非戰場的規模最小。

在北非戰場,主要是德國、義大利、英國、法國、美國交戰。義大利首先挑起戰事,投入的兵力最多,也只有30多萬人。德國、英國、法國、美國相繼入場,每個國家投入的兵力在幾萬到十幾萬不等。這就意味著,集結在北非戰場的總兵力不超過100萬人。

那麼,在3個戰場中,哪個戰場的戰事最為激烈?

答案依然是歐洲戰場。如果要說得更具體一些,就是發生在東線的蘇德戰爭。

蘇德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龐大、戰況最激烈、傷亡最慘重的戰爭。參戰的雙方,德國和蘇聯,有著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部隊。在這場人類命運之戰中,雙方投入了自己所能搜刮到的所有資源,進行了一場慘烈的決戰。

從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到1945年5月11日蘇德戰爭結束,雙方爆發了30場大型戰役。幾乎在每一次戰役里,雙方各自投入的兵力都超過了100萬人。這樣規模的戰役,哪怕是在太平洋戰場都極為罕見。

投入兵力多,再加上飛機、大炮、坦克、重機槍等重型武器的廣泛運用,往往就意味著傷亡人數多。

我們以列寧格勒戰役為例,來展現蘇德戰爭的慘烈。

列寧格勒戰役從1941年9月9日開始,至1944年1月27日全面結束,一共持續了900天。在這900天裡,德軍有50萬士兵傷亡或失蹤,蘇聯有350萬士兵傷亡或失蹤,另有100多萬列寧格勒市民死亡。雙方的總傷亡人數達到了500多萬人,平均每天有5000多人傷亡。

由於德軍長期圍城,使得列寧格勒地區出現了空前的大饑荒。當飢餓的人們吃光了城內所有雀鳥、老鼠、寵物等動物外,就難免出現人類同類相食的慘況。為了阻止這種慘況發生,列寧格勒甚至專門組建了一個特別師。

戰役結束後,列寧格勒到處都是墓地。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個墓地埋葬了50萬名圍城戰的遇難者。

史達林格勒戰役的慘烈狀況,絲毫不下於列寧格勒戰役。

史達林格勒戰役從1942年7月17日開始,到1943年2月2日結束,一共持續了195天。在這195天裡,雙方傷亡總數超過了200萬人(一說為350萬人)。平均每一天,就有1萬多人傷亡。如果以單日傷亡人數來比較的話,史達林格勒戰役的慘烈程度甚至超過了列寧格勒戰役。

戰爭總是殘酷的。正因為如此,才使得和平顯得格外珍貴。

關鍵字: